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中阿含-1-善法經-圖表之一


佛說七知經
增壹阿含
中阿含
聞如是,佛遊於舍衛、祇樹給孤獨園。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從佛而聽。


佛告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現世安隱和悅多行,精進法觀,令習得盡。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受樂無窮,欲得盡漏,便能獲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於賢聖得歡喜樂,正趣漏盡。
何謂七法?一知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節、五自知、六知眾、七知人。
云何為七法?於是,比丘知法、知義、知時,又能自知,復能知足,亦復知入眾中,觀察眾人,是謂七法。
云何為七?謂比丘知法、知義、知時、知節、知己、知眾、知人勝如。
諸比丘!何謂知法?謂能解十二部經: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說、四曰頌、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紀、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廣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為知法。
云何比丘知法?於是,比丘知法:所謂契經、祇夜、偈、因緣、譬喻、本末、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
云何比丘為知法耶?謂比丘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是義,是謂比丘為知法也。
不解十二部經,為不知法。
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此非比丘也。
若有比丘不知法者,謂不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如是比丘為不知法。

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於法。
若有比丘善知法者,謂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是謂比丘善知法也。
何謂知義?彼彼所說經法,悉曉其義,是為知義。
云何比丘解了於義?於是,比丘知如來機趣,解了深義,無所疑難。
云何比丘為知義耶?謂比丘知彼彼說義是彼義,是此義,是謂比丘為知義也。
彼彼所說,不曉,不解,為不知義。
若有比丘不解了義者,此非比丘也。
若有比丘不知義者,謂不知彼彼說義是彼義,是此義,如是比丘為不知義。

以其比丘能知深義故,名為解義也。如是,比丘能分別義。
若有比丘善知義者,謂知彼彼說義是彼義,是此義,是謂比丘善知義也。
何謂知時?知是時可惟寂滅想,是時不惟受行想,是時可惟慎護想,是為知時。
云何比丘知其時宜?於是,比丘知其時節,可修觀時便修觀,可修止時便修止,可默知默,可行知行,可誦知誦,可授前人便授前人,可語知語。
云何比丘為知時耶?謂比丘知是時修下相,是時修高相,是時修捨相,是謂比丘為知時也。
不曉時宜所行,為不知時。
若有比丘不知此者,不知止觀進止之宜,此非比丘。
若有比丘不知時者,謂不知是時修下相,是時修高相,是時修捨相,如是比丘為不知時。

若復比丘知其時節,不失時宜,此名為隨其方宜。如是,比丘知其時宜。
若有比丘善知時者,謂知是時修下相,是時修高相,是時修捨相,是謂比丘善知時也。
何謂知節?能少飲食,大小便便得消化,能節出入,坐、起、行、步、臥、覺、語、默,事從約省。是為知節。
云何比丘自知止足?於是,比丘能自籌量睡眠、覺寤、坐臥、經行、進止之宜,皆能知止足。
云何比丘為知節耶?謂比丘知節,若飲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是謂比丘為知節也。
不自約省,為不知節。
若有比丘不能知是者,則非比丘也。
若有比丘不知節者,謂不知若飲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如是比丘為不知節。

以其比丘能解了此故,名為知足。如是,比丘名為知足。
若有比丘善知節者,謂知若飲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是謂比丘善知節也。
何謂自知?自知己身,意老多少,所信、所戒、所聞、所施、所慧、所解、所至、所入深淺厚薄,事事自知。是為自知。
云何比丘自能修己?於是。比丘能自知己:我今有此見、聞、念、知,有如是智慧、行步進止,恒隨正法。
云何比丘為知己耶?謂比丘自知我有爾所信、戒、聞、施、慧、辯、阿含及所得,是謂比丘為知己也。
不知己意所入多少,為不自知。
若有比丘不能自知智慧之宜,出入行來,此非比丘也。
若有比丘不知己者,謂不自知我有爾所信、戒、聞、施、慧、辯、阿含及所得,如是比丘為不知己。

以其比丘能自修己進止之宜,此名為自修己行,是謂比丘能自知己。
若有比丘善知己者,謂自知我有爾所信、戒、聞、施、慧、辯、阿含及所得,是謂比丘善知己也。
何謂知眾?能知彼眾,若君子眾,若理家眾,若梵志,若沙門眾。若或有時至彼眾,宜坐、宜立、宜語、宜默,知隨時宜是為知眾。

云何比丘知入大眾?於是,比丘分別大眾,此是剎利種,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沙門眾,我當以此法,宜則適彼眾中,可語可默,皆悉知之。
云何比丘為知眾耶?謂比丘知此剎利眾、此梵志眾、此居士眾、此沙門眾,我於彼眾應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語、如是默,是謂比丘為知眾也。
不知相彼眾隨時宜者,為不知眾。
若有比丘不知入眾,此非比丘。
若有比丘不知眾者,謂不知此剎利眾、此梵志眾、此居士眾、此沙門眾,我於彼眾應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語、如是默,如是比丘為不知眾。

以其比丘知入大眾故,名為知入眾也,是謂比丘知入大眾也。
若有比丘善知眾者,謂知此剎利眾、此梵志眾、此居士眾、此沙門眾,我於彼眾應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語、如是默,是謂比丘善知眾也。
何謂知人?如有兩人:一人信道,一人不信道。信道者可稱譽,不信者無稱譽。

云何比丘知人勝如?謂比丘知有二種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勝,不信者為不如也。
信道有兩輩:一人數詣道場樂沙門,一人不數詣道場智略沙門。數詣者可稱譽,不數詣者無稱譽。

謂信人復有二種:有數往見比丘,有不數往見比丘;若數往見比丘者勝,不數往見比丘者為不如也。
數詣道場有兩輩:一人愛敬沙門,一人不愛敬沙門。愛敬者可稱譽,不愛敬者無稱譽。

謂數往見比丘人復有二種:有禮敬比丘,有不禮敬比丘;若禮敬比丘者勝,不禮敬比丘者為不如也。
愛敬有兩輩:一人親習沙門、一人不親習沙門。親習者可稱譽,不親習者無稱譽。
云何比丘知眾人根元?比丘當知: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或有一人,欲往至園中親覲比丘,彼第二人不喜至彼觀見比丘。彼人欲至園中親覲比丘者,此人最為上。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雖至比丘所,然不問其宜。彼第二人亦不往至寺中見比丘,彼至寺人最為第一。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至比丘所問訊時宜,彼第二人不至比丘所問訊時宜。彼人至寺者,最尊第一,出彼人上。

親習有兩輩:一人好問經法、一人不好問經法。好問者可稱譽,不好問者無稱譽。

謂禮敬比丘人復有二種:有問經,有不問經;若問經者勝,不問經者為不如也。
好問有兩輩:一人側耳聽、一人不側耳聽。側耳聽者可稱譽,不側耳聽者無稱譽。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至比丘所,至心聽法;彼第二人不至比丘所。不至心聽法,彼至心聽法者,於彼人最為第一。
謂問經人復有二種:有一心聽經,有不一心聽經;若一心聽經者勝,不一心聽經者為不如也。
側耳聽有兩輩:一人聞法受持、一人聞法不受持。聞法受持者可稱譽,不受持者無稱譽。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有一人能觀察法,受持諷誦。彼第二人,不能受持諷誦。彼人受持諷誦者,於此人上最為第一。
謂一心聽經人復有二種:有聞持法,有聞不持法;若聞持法者勝,聞不持法者為不如也。
受持有兩輩:一人聞而思義、一人聞不思義。聞而思義者可稱譽,聞而不思義者無稱譽。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有一人聞法解其義,彼第二人聞法不解其義。彼人聞法解義者,於此人最尊第一。
謂聞持法人復有二種:有聞法觀義,有聞法不觀義;若聞法觀義者勝,聞法不觀義者為不如也。
聞法思義有兩輩:一人如經義解,受法如法立。一人不如經義解,不受法不如法立。如經義解者可稱譽,不如經義解者無稱譽。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有一人聞法,法成就。彼第二人不聞法,法不成就。彼人法,法成就者,於此人第一。
謂聞法觀義人復有二種:有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之,有不知法、不知義、不向法次法、不隨順法、不如法行;若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者勝,不知法、不知義、不向法次法、不隨順法、不如法行者為不如也。
如經義解有兩輩:一人但自安己,不安他人,不多安人,不哀世間,不利天下。一人自能安己,亦安他人,多安天下,愍傷世間,利寧天人。
比丘!復有二人,云何為二?彼一人聞法能堪忍修行,分別護持正法。第二人不能堪忍修行其法。
謂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人復有二種:有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有不自饒益,亦不饒益他,不饒益多人,不愍傷世間,不為天、不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諸比丘!當別知,其自安己,能安他人,多安天下,愍傷世間,利寧天下者,是人為最上、最長、最尊、極尊。
彼能修行法者,於此諸人最尊、第一。
若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此人於彼人中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譬如牛乳成酪,酪為酥,酥為醍醐,醍醐最上。

猶如牛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此亦如是。
譬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於彼中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諸比丘!能見兩人為智,為高,能分別此人善、此人勝,是為知人。
若有人能修行者,此人最為第一,無能及者,是謂比丘觀察人根。
如是若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此二人如上所說,如上分別,如上施設,此為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是謂比丘知人勝如。

若有人不了此者,則非比丘也。


以其比丘聞法,分別其義者,此為最上,如是比丘觀察人根。


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於現法中快樂無為,意欲斷漏亦無有疑。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佛說是已,皆歡喜受。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