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無盡意菩薩品
阿差末菩薩經,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akṣayamatinirdeśasūtra,V.II, The Tradition of Imperishability in Buddhist Thought by Jens Braarvig, Solum Forlag, Oslo 1993
1.止
[智嚴]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修行定慧亦不可盡。云何為定?若心寂靜正寂靜寂滅不然,心常不亂守護諸根,不動不轉無有卒暴,安詳靜默堅持不失,善調柔軟獨處閑靜,其身遠離心不迴轉,思樂空寂阿練若處。無有惡求亦無所求非有多求,正命正行威儀堅固,知時隨時,常知止足易養易滿,堪忍力故心無高下能忍惡罵。發心專向善法思惟,樂思惟處及諸禪支,發起慈心、入於悲心、安住喜心、善修捨心,正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善能思惟九次第定,是名為定。舉要言之,菩薩助定無量無邊勤行修集,是名菩薩定不可盡。
[竺法護]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寂然,所觀察者亦不可盡。何謂寂然?其心澹泊寂寞定然,諸根不亂專精無想,作性安隱不卒不暴,庠序靜思捨不順念,樂於一義,除眾憒閙,好喜閑靜,其身寂寞,心未曾亂,思於閑居。無有眾惡,不匿其過,不墮邪見而知止足,志性清淨威儀備悉,不越禮節知其隨時,舉動應宜供養順教,合集德力而不自大,不猗名稱,功勳遠聞。其心專精樂於獨處,一心禪思,興於慈悲而行悲哀,修於喜悅,奉行觀護,從第一禪至八不思議定意之門,是謂寂然。又其寂然業不可量,若能通達於此業者,是謂寂然。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的止、觀也不會滅盡。(為了教導什麼是簡要的修行?為了教導什麼是努力的修行?所以說這一段。這兩個是無盡:因為一切法是被專注的與被了解的,而一切法是無盡的,所以專注與了解也必須是無盡。)
什麼是止不會滅盡呢?(關於菩薩在簡要的修行中實踐的時候,他就是在加行道、見道、修道中,修行止。關於止是無盡:止的資糧與止本身是無盡。)
止的資糧:
1.次要的資糧
1)內心寂靜、正寂靜(外)、近寂靜(內外)(因為沒有惛沈睡眠。)2)(內心寂靜,是因為沒有很多內心的分別。)心常不亂。3)(外境寂靜,是因為沒有外境的分別。)守護諸根。4)(內外寂靜,是因為遠離內外分別)。不高舉、不傲慢。5)沒有吵雜的言論(如王論、賊論)。6)不動搖(不在煩惱力量的控制)。7)不移動(不被定的障礙所干擾)。8)柔軟(服從於他人)。9)守護自己(守護六根)。10)善調(溫順)。11)適業(遠離惛沈睡眠)。12)一境性。13)樂於獨處。14)避開群眾。15)樂於遠離(樂於心一境性)。16)身遠離(滿足於獨處與避開群眾)。17)心不迷亂。18)心常傾向於阿練若處(山上、山洞)。19)少欲(對於衣服與食物)。20)不求(其他東西)。21)不多求。22)知足。23)正命清淨。24)正行成就。25)守護威儀。26)知道正確的時間。知道適當的時間。知道不適當的情況。知道適當的量。27)易滿。易養。28)由於觀察的力量,心無高下(當被稱讚、被誹謗)。29)能忍受冒犯與粗暴的言語表達方式。
2.主要的資糧
1)發動內心轉向瑜伽(就是生起這樣的心:修習止與觀)。2)樂於靜處禪修。3)作意於諸禪支。4)發起慈心、5)入於悲心(這兩個是定的根)、6)安住喜心(生起不動的定)、7)善修捨心。
3.止本身
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這九次第定,是名為止。這樣,止的資糧是無量無邊(一切法是修習止的原因,這一切法是無量如虛空)。同樣的,勤行於止的資糧,是名為止不可盡。
2.觀
[智嚴]云何為慧?是慧修道入於諸法無我、無人、眾生、壽命,如是智慧分別諸陰如幻如化,諸界平等入如空聚,分別諸諦皆悉明了,隨順觀知十二因緣,分別諸見因果果證。所謂分別者,於一切法能得正見,如實而見真見空見無相願見。又分別者,無分別故分別。所謂見者,亦無所見無所別知。如是見者為真實見,見真實者即得方便。是菩薩如是慧見不隨無為,修行諸善心無所住,是名為慧。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定慧而不可盡。
[竺法護]何謂為觀?分別智慧奉修道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觀五陰身、四大法種,觀諸衰入猶如空聚,分別具成而觀察知。十二因緣順無所亂,捨離諸見,覩諸報應因緣果實,曉識德果,所造證明入於正真,已能入中省眾聖慧。所謂觀者,平等法明,所見諸法而正諦觀,不見異法,空無想願,唯覩於此三脫之門。所謂觀者,不見處所屋室之宅,亦復不無不見起分,不得顛倒妄想之業。所謂觀者,永無所見,設無所見是謂為觀,於諸所見而無所見,是謂為觀。如是見者名真諦見,乃能曉了隨佛之教。如是見者,為菩薩故不墮無行、不住正行,是謂為觀。此則名曰菩薩寂然正觀而不可盡。
*什麼是菩薩的觀無盡?(關於菩薩在努力的修行中實踐的時候,他就是在加行道、見道、修道中,修行觀。)
1)是與慧有關係的修道(因為觀是慧的要素,是直接向著慧的練習)。
2)於諸法無動的智(因為沒有活動者)。
3)無我智、無眾生智、無壽命者智、無養育者智、無人智。
4)見諸陰如幻智。見諸界毒蛇智。見諸處如空聚智。見諸諦悉明了智。見諸法不違背緣起智(就是見到一切法由因與緣而生起)。
5)見到超越任何邪見的智。見到由因而有果的異熟將不會停止的智(當一個人執行活動時,將相對應的承受它的成熟)。見到由觀察、親證果(指福智資糧的果,就是無住涅槃)成就的智。
6)見到正性(就是空性)成就的智。
7)復次,觀就是真實地見到一切法。如實地見到一切法。見到一切法的要素。如實無異地見到一切法。見到一切法是空、無分別相、無願求。
8)見到一切法是無為、無生、無起、無有、如實、清淨(原本就是光明的)、遠離(能取、所取的行相,所以是空)。
9)見到一切法是沒有移動、沒有移動者、沒有擁有者、不可能屬與自己、不能破壞的、一味、有虛空的要素、原本寂靜。
10)復次,觀就是不見任何存有的型式(就是自性存有或真實存有的狀態)。也不見任何不存有的型式(就是自性存有或真實存有的狀態)。也不見任何生、住、滅的型式。也不見任何對象(如色、聲等)(自性存有)的型式。或分別相(如白、紅等)(自性存有)的型式。
11)雖然,正在見的這個人見不到任何事物,當沒有正在見的時候,就是他見到。由於觀,他見到不是正在見,也不是不正在見。當如是見的時候,他見到真實。由於見到真實,他達到觀的善巧(一切法的本質屬性)。但是,菩薩以觀如是見的時候,不會落入無為,也不會停止善根的造作。這就是所謂的菩薩的無盡觀。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止觀而不可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