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

No. 1009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唐不空譯

No. 1011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No. 1012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No. 1013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宋求那跋陀羅譯

No. 1014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宋功德直共玄暢譯

No. 1015佛說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經,元魏佛馱扇多譯

No. 1016 舍利弗陀羅尼經,梁僧伽婆羅譯

No. 1017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隋闍那崛多譯

No. 1018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唐智嚴譯

西藏譯「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及び「廣釋」 和譯

『無量門微密持経』 における - 密教的展開について - 高野山大

1.

1009: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毘舍離大林重樓閣。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眾多菩薩摩訶薩。

1011: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維耶離國大樹精舍。

1012: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四萬人俱。

1013:聞如是,一時佛遊於惟舍梨大黎樹間,有精舍名交路莊挍。與摩呵比丘僧三十萬人俱。

1014: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大林重閣。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1015: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維耶離大叢樹間,有精舍名交露莊嚴。與大比丘眾三十萬人俱。

1016: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國大林精舍。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1017: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毘耶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心得自在,無復煩惱。盡諸有結,六通無礙。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人中象王,為諸天人八部所敬,皆是大阿羅漢等。又與菩薩摩訶薩無央數眾。具諸菩薩無量行願,諦住諸佛功德之法。智慧成就猶如大海,福德莊嚴猶若山王。身心自在隨類受身,為持如來方便密教。圍遶世尊,恭敬、禮拜、種種供養。瞻仰聖容,妙音讚歎。唯悕如來甘露勝法。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悉雲集。

1018: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城大林精舍。與大比丘眾四十二億百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十億人。

2.

1009:爾時世尊,以念具慧,知我棄捨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時世尊即命具壽大目揵連,往大千世界,遍告諸苾芻,咸皆集會於大林重樓閣。

1011:佛告賢者大目揵連:汝行請遊三千大千世界比丘,為弟子行及菩薩行者使會。

1012:爾時世尊欲捨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便告長老大目揵連:汝行遍告三千大千世界聲聞比丘、并緣覺道、及諸菩薩,皆悉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1013:時佛欲放軀命,自期三月當般泥洹。爾時佛告賢者摩目㤎蘭,令到三千大千國土,盡呼其中聲聞、辟支佛種、及發摩訶衍者,皆使來會。

1014:是時世尊默然自念:化緣將畢,應捨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爾時如來即於是處,便勅長老大目乾連:汝往遍告大千世界諸比丘眾一時令集。

1015:時佛欲放軀命,自期三月當般涅槃。爾時佛告賢者摩訶目揵連,令到三千大千國土,盡呼其中聲聞、辟支佛種、及發摩訶衍者,皆使來會。

1016:爾時佛念:却後三月當入涅槃。即告長老目揵連:汝當至千世界,告比丘僧,令到佛所。

1017:爾時世尊,如師子王,普觀大眾。知其心已,端身正意,審諦思惟,作如是念:我之命行久已捨離,實無生死之法能遷滅者。但我事訖,住無所益。於此三月,將入涅槃。如此勝法我今應說,不應祕藏,令眾不聞。作是念已,即告長老大目揵連:汝隨我語,若干世界所有比丘,皆悉召命來集此會。

1018:是時世尊自念命行,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即告長老大目健連:汝當遍告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沙門求三乘者,皆來集此大林精舍。

3.

1009:大目揵連白佛言:唯然,奉教。即剎那頃,以自神足力,到須彌頂。以大音聲,宣告大千世界。

汝等咸聽此世界 其中有情佛弟子

大師今當降法雨 願樂聽者咸來集

1011:目連受教,步須彌頂。以道神力,周遍佛界,聲告使知。

1012:目連受教,往須彌頂。入如意定,以大音聲,遍告三千大千世界,無不聞知。

1013:摩目㤎蘭則時受教,稽首佛足,作禮而去。自以功德,便一舉足,蹈須彌山頂。承佛威神,即坐思惟:我當作何三昧,令三千世界聞我請音?應時三昧,尋如所念。十方一切,遍聞其聲。

1014:目連白佛:唯然,奉教。一念之頃,到須彌頂。宣大音聲,普聞大千。

1015:目犍連即時受教,稽首佛足,作禮而去。自以功德,便一舉足,蹈須彌頂。承佛威神,即坐思惟:當作何三昧,令三千世界聞我請音?應時三昧,尋如所念。十方一切,遍聞其聲。

1016:是時目連受佛教旨,於一念間,到須彌山頂。發大音聲,遍告一千世界。

1017:爾時尊者大目揵連頂受尊教,唱言:如是。即於此座,現大神通,身昇虛空,如大象王至須彌頂。至山頂已,大音普告。其聲遍滿一千世界。

1018:於是目連敬受佛教。以神通力,一念之間,至須彌頂發大音聲,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咸悉聞知。而說頌言:

一切諸世界 佛子普當聽

佛今雨法雨 誰樂咸宜往

4.

1009:爾時,即四萬苾芻皆來集會於大林重樓閣。是諸苾芻既見世尊,頂禮佛足,却坐一面。

1011:應時精舍有四十萬比丘會。復現神足,令是天下猗行比丘。悉會精舍,稽首畢,一面住。

1012

1013:時有百萬比丘來會精舍。

1014:即有四十百千比丘忽然來集大林重閣。是諸比丘既見世尊,頂禮佛足,却住一面。

1015:時有百萬比丘來會精舍。

1016:爾時大林精舍有四十億萬比丘眾。俱到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1017:當於是時四萬比丘聞其音聲。即以神力,來集此會。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却坐一面。

1018:爾時目連說此頌已。有四十二億百千比丘來詣精舍。

5.

1009:爾時舍利弗承佛威力,作是念:我當應作如是色類神通現行。由此神通現行作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住者,或聲聞乘者、緣覺乘者、大乘者,我皆令集會於大林重樓閣。

1011

1012:長老舍利弗作是念:我今亦當入如意定,普請依止閻浮提內諸比丘,皆悉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1013:賢者舍利弗復發念言:我亦當三昧,知閻浮利內比丘,所在遠近令聚。

1014:時舍利弗即生念言:我今亦應以神通力,往至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遍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學大乘者,皆當令集大林重閣。

1015:賢者舍利弗復發念言:我亦當三昧,欲知閻浮利內比丘所在遠近令聚。則如所念,應亦皆集及知處所。

1016:爾時長老舍利弗一心思惟:我當以神通之力,遍令三千大千世界有比丘眾處,皆使集此大林精舍。

1017:爾時世尊以大悲力故、威神力故,令尊者舍利弗感得生念。爾時長老舍利弗作如是念:今正是時,我當以大神通之力,遍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普集於此大會。

1018:時長老舍利弗作是念言:我今亦當以神通力,令諸聚落所有沙門皆集來此。

6.

1009:時舍利弗即作如是神通現行。由此神通現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住者,或聲聞乘者、緣覺乘者、大乘者悉皆來集會於大林重樓閣。彼等皆來見世尊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退坐一面。

1011

1012:作是念已,即如其像,入于三昧,遍請諸比丘,依止閻浮提者皆來集會。爾時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有三百萬比丘眾會。

1013:則如所念,應時皆集及知處所。時有四十萬比丘來會精舍。

1014:時舍利弗即以神力,往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僧所住之處,宣告:一切行聲聞乘、辟支佛乘、求大乘者,今可皆集大林重閣。時諸大眾即如其言,到已稽首,却住一面。

1015:則如所念,應亦皆集及知處所。時有四十萬比丘來會精舍。

1016:即以神通,遍令三千大千世界若聲聞眾、若緣覺眾、若菩薩眾一時來集。到已,頂禮佛足。

1017:作是念已,即於此座,現大神通,遍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啟告,來集大會。彼諸比丘及辟支佛、一切菩薩大眾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却坐一面。

1018:作是念已,即現神通。時有三十億百千沙門,來集精舍。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7.

1009:爾時世尊即告諸大菩薩摩訶薩,所謂1)不空見菩薩、2)文殊師利童真菩薩、3)滅惡趣菩薩、4)斷憂暗菩薩、5)除一切蓋障菩薩、6)網光菩薩、7)滅一切境界慧菩薩、8)觀自在菩薩、9)不疲倦意菩薩、10)香象菩薩、11)勇猛菩薩、12)虛空庫菩薩、13)無量光菩薩、14)月光菩薩、15)智幢菩薩、16)賢護菩薩、17)海慧菩薩、18)無盡慧菩薩、19)金剛藏菩薩、20)虛空藏菩薩、21)普賢菩薩、22)辯積菩薩、23)慈氏菩薩。

1011:佛復告1)慧見菩薩、2)敬首菩薩、3)除憂菩薩、4)虞界菩薩、5)去蓋菩薩、6)闚音菩薩、7)殆棄菩薩、8)眾首菩薩、9)辯音菩薩、10)慈氏菩薩。

1012:於是世尊告1)現無癡菩薩、2)文殊師利童子、3)離惡趣菩薩、4)無憂冥菩薩、5)離蔭蓋菩薩、6)寂諸境界菩薩、7)觀世音菩薩、8)香象菩薩、9)無量辯菩薩、10)彌勒菩薩。

1013:佛復告1)不現相菩薩、2)儒首菩薩、3)棄諸勤苦菩薩、4)出一切憂冥菩薩、5)除一切蓋菩薩、6)一切尊自在菩薩、7)其音廣聞遍見普安菩薩、8)眾香手菩薩、9)一語報萬億音菩薩、10)慈氏菩薩等。

1014:爾時世尊告諸菩薩:汝等即時皆應來集,1)時不空見菩薩、2)文殊師利菩薩、3)不捨惡趣菩薩、4)斷一切憂惛菩薩、5)施一切菩薩、6)除一切礙菩薩、7)觀世音菩薩、8)香象菩薩、9)最高辯菩薩、10)彌勒菩薩摩訶薩等。同時俱來到如來所。

1015:佛復告1)不現相菩薩、2)軟首菩薩、3)棄諸勤苦菩薩、4)出一切憂冥菩薩、5)除一切蓋菩薩、6)一切尊自在菩薩、7)其音廣聞遍見普安菩薩、8)眾香手菩薩、9)一語報萬億音菩薩、10)慈氏菩薩等。

1016:爾時世尊於一念頃,告諸菩薩。其名曰:1)善見菩薩、2)文殊師利菩薩、3)除惡趣菩薩、4)斷闇冥菩薩、5)出一切境界竟菩薩、6)伏諸蓋菩薩、7)觀世音菩薩、8)香象菩薩、9)樂說頂菩薩、10)彌勒菩薩。

1017:爾時世尊即告諸菩薩摩訶薩,所謂1)不空見菩薩、2)文殊尸利童子菩薩、3)斷惡道障菩薩、4)斷一切憂意菩薩、5)一切行徹到菩薩、6)一切障斷菩薩、7)觀自在菩薩、8)香象菩薩、9)辯聚菩薩、10)慈氏菩薩。如是等諸菩薩摩訶薩。

1018:爾時佛告1)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2)離一切憂菩薩、3)離諸境界菩薩、4)峯辯無盡菩薩、5)棄諸蓋菩薩、6)不空見菩薩、7)救惡趣菩薩、8)觀自在菩薩、9)香象菩薩、10)慈氏菩薩。

8.

1009:汝等可往十方恒河沙數佛國土,召集末後身菩薩、一生補處菩薩、不退轉菩薩、得無生法忍菩薩、或信解菩薩。彼等皆令集會於大林重樓閣

1011:汝等行請十方無央數佛國,諸一生補處、無所從生法忍。及不退轉、信解菩薩,悉令會此。

1012:汝等善男子行詣十方恒河沙諸佛國土,遍告諸一生補處菩薩、不退轉菩薩、得不起法忍菩薩、信解菩薩。皆悉來集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1013:汝行到十方如恒沙等諸佛國土,盡呼其中發菩薩意已得阿惟越致、及未得者、已得無所從生法忍、及未得者,皆令來會交路精舍。

1014:爾時世尊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汝今可往十方恒沙諸佛剎土,告眾菩薩摩訶薩等。其有已得無生法忍、及住不退、諸餘菩薩,乃至位階一生補處諸大菩薩。咸使令集。

1015:善男子!汝去到十方如恒沙等諸佛國土,盡呼其中,發菩薩意已得阿惟越致、及未得者、已得無所從生法忍、及未得者。皆令來會交露精舍。

1016:善男子!汝當到於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一生補處菩薩、阿鞞跋致菩薩、已得無生法忍菩薩。汝當遍告皆來集此。

1017:言:善男子!汝隨我語,各詣十方恒河沙世界,所有菩薩摩訶薩眾。若一生、若不退、若無生法忍者。一切皆集於此大會。

1018:善男子!汝往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中所有一生補處菩薩、阿鞞跋致菩薩、得無生忍菩薩。普告令集大林精舍。

9.

1009:即時彼諸菩薩承佛聖旨,聞已:唯然,世尊!即於剎那頃,作如是神通境界。1)由此神通境界,於大林重樓閣,不可說、不可說百千俱胝那庾多,住末後身菩薩皆來集會。2)復有九十俱胝百千那庾多一生補處菩薩,皆來集會。3)復有三那庾多百千不退轉菩薩皆來集會。4)復有三十俱胝百千那庾多得無生法忍菩薩皆來集會。5)復有八俱胝那庾多百千或信解菩薩。如是等菩薩皆來集會。彼等來見世尊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退坐一面。

1011:即皆受教,而為感應。1)時有八百億一生補處菩薩。2)三百億得無所從生法忍菩薩。3)百億不退轉菩薩。4)六百億信解菩薩。皆乘佛聖旨,神足來會。

1012:是諸菩薩即受教行,遍告十方恒沙佛土諸一生補處菩薩。及不退轉、得不起法忍、信解菩薩。皆來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是時大林精舍重閣講堂,1)有八十億百千一生補處菩薩。2)一億百千得不退轉。3)三十億菩薩得不起法忍。4)六十億菩薩得信解脫。是諸大士一時來會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1013:十菩薩等各受佛教,稽首而去,遍到十方恒沙國土。1)爾時八十億百千一生補處菩薩來會。2)億百千阿惟越致菩薩來會。3)三十億得無所從生法忍菩薩來會。4)六十億淨意解脫菩薩來會。5)初發大意及應法住者不可計數。悉皆一類,持佛威神,各從十方,飛來到此。為佛作禮,都會共坐。

1014:時諸菩薩即承聖旨,遍至十方,召諸菩薩。彼諸大士既聞宣告:皆稱善哉,唯然敬諾。1)時九萬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等,皆悉已得無生法忍。2)復有三億百千那由他菩薩,住不退轉。3)又億百千諸大菩薩,各各皆是一生補處。如是一切諸菩薩等,以神通力,於一念頃,皆悉來集大林重閣。爾時大眾見世尊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

1015:十菩薩等各受佛教,稽首而去,遍到十方恒沙國土。1)爾時八十億百千一生補處菩薩來會。2)億百千阿惟越致菩薩來會。3)三十億得無所從生法忍菩薩來會。4)六十億淨意解脫菩薩來會。5)初發大意及應法作者不可計數。悉皆一類,持佛威神,各從十方,飛來到此。為佛作禮,都會共坐。

1016:是時諸菩薩聞佛此語,答言:善哉!善哉!即便受教,於一念頃,以神通力,遍集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一切菩薩,皆悉集此大林精舍。百千三十萬億那由他,一生補處菩薩、阿鞞跋致、已得無生法忍菩薩。1)百千萬億那由他一生補處菩薩。2)三十萬億那由他不退、3)無生法忍菩薩。一切皆集,俱禮佛足,却坐一面。

1017:爾時世尊作是告已,是時諸菩薩摩訶薩眾,各各端心,聽佛告勅。聽告勅已,皆大歡喜,唱言:善哉!善哉!世尊!如是、如是,今正是時。彼諸菩薩摩訶薩眾既受教已,以大神通力佛威神故,各至十方恒河沙世界。以佛威神,普告一切諸菩薩眾。彼諸菩薩聞佛世尊大悲命告,皆各踊躍,喜不自勝。1)時有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眾,皆是一生紹尊位者,來詣佛所。2)復有億百千諸菩薩眾,皆住於不退轉地。3)復有三十億百千諸菩薩眾,皆悉得於無生法忍。4)復有八億百千諸菩薩眾,一切皆住信行地中。彼諸菩薩摩訶薩眾相續而來。來已見佛,五體投地。敬禮世尊,一心合掌,遶百千匝,却坐一面

1018:時諸菩薩承佛聖旨,各隨所詣彼諸世界。1)有八十億百千一生補處菩薩。2)億百千阿鞞跋致菩薩。3)三十億無生法忍菩薩。4)六十億淨意解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5)復有初發菩薩之心。及應法器諸菩薩等不可稱計。皆與同類,承佛威神。各從本土,乘空而來。為佛作禮,退住一面。

10.

1009:時舍利弗見大菩薩集會,即作是念:我當於如來、應供、正遍知,問如是義理。由聞如是隨應義理記別,於菩薩摩訶薩,斷一切疑,速得無礙辯才智慧。於殑伽沙數佛土,於諸如來,聽聞法要。聞已,悉皆受持。乃至得無上菩提,於其中間所聞法要,念持不忘

1011:賢者舍利弗見大眾會,心念:當問如來妙行,演現其要。令諸菩薩一切望畢,得無礙辯。遠聞十方無數剎土諸佛說法,念不中忘,至於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1012:爾時尊者舍利弗見諸菩薩大眾雲集,便作是念:我當承佛威神,敬問世尊。令諸菩薩得離疑網,疾成甚深無閡辯才。逮聞十方恒沙剎土諸佛說法,念持不忘。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1013:時舍利弗見菩薩眾,品第差異,所住不同。而一等類,俱飛來會。即驚怖言:將佛功德神力所致?用何等故來會如是?舍利弗即起,正衣服。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所疑怪,今欲問佛。使會菩薩令得直信,聞佛所說,各得其所。恒沙等佛所說經法,當令一切皆平等。聞及得清淨。令無數人種種所問皆能報答。行何法住,常不失意,疾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乎?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迺為諸菩薩摩訶薩故,欲聞其義快如是乎?佛言:諦聽!善持斯言!吾為汝深加解說。令一切聞疾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佛語舍利弗:是菩薩等已得應此陀隣尼卷,為已照明諸法,悉為一切諸法作導。所以者何?用開一切人故。

1014:時舍利弗既見十方諸菩薩等皆悉來集,即生念言:我於今者,當請如來、應、正遍知問如是相。以我所問,為斷一切諸菩薩疑,得深智辯。於恒沙佛所聞妙法,未曾一念而生廢忘,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1015:時舍利弗見菩薩眾,品第差異,所住不同。而一等類,俱飛來會。即驚怖言:將佛功德神力所致?用何等故來會如是?於是舍利弗即起離坐,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所疑怪,今欲問佛。使會菩薩令得直信,聞佛所說,各得其所。恒沙等佛所說經法,當令一切皆平等。聞及得清淨。令無數人種種所問皆能報答。行何法行常不失意,疾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乎?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為諸菩薩摩訶薩故,欲問其義快如是乎?佛言:諦聽!善持思之!吾當為汝深加解脫。令一切聞疾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也。佛語舍利弗:是菩薩等已得應此陀隣尼卷已,照明諸法,悉為一切諸法作導。所以者何?用世間人故也。

1016:是時舍利弗見諸菩薩大眾,一心思惟:我今當問如來、正遍知所未聞法。以此問故,諸菩薩等,當得無疑,當無障礙樂說智慧。當聞恒河沙世界諸佛說法,乃至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憶宿命。

1017:爾時長老舍利弗,以佛力故,了了知見彼諸菩薩并及此土一切大眾,皆悉來集毘舍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已。決定無疑,作如是念:如來、應供、等正覺,應久知我心深思妙義。如是妙義,我當問佛。令諸菩薩1)除滅疑心,2)得無礙智,3)獲無上辯。4)得見恒河沙等無央數佛。5)聞諸佛法皆悉能持,6)明了憶念,終不中忘。乃至無上正真等覺。

1018:爾時舍利弗見諸菩薩,品類差別世界不同,然皆齊等,乘空來集。心生疑念:為以如來功德神力之所致耶?為復何緣而來至此?今當問佛,為令此會諸菩薩眾,1)聞佛所說疑惑悉除。2)獲如恒沙無礙之辯。3)於諸如來聞法受持,無疑、無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1.

1009:菩薩有四清淨行法。何謂四法?有情清淨、法清淨、願清淨、佛土莊嚴功德清淨。

1011:疾使菩薩得四清淨。何等為四?一曰人淨。二曰法淨。三曰慧淨。四曰佛國嚴淨。

1012:又使菩薩得四無盡清淨法門。何等為四?一曰眾生淨。二曰法淨。三曰辯才淨。四曰佛土嚴淨。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得不可盡空身慧。何等為四?一者以清淨住,燒諸勤苦,解散疑垢,度脫一切世間人民。二者以清淨住,持諸經法,導利一切。三者以清淨住,持所作功德,饒益一切。四者淨諸國土,過度一切,使得佛法。是為四事,空身淨住慧不可盡。

1014:諸菩薩等皆應修是四淨妙行。何謂為四?一者眾生淨。二者法淨。三者辯淨。四者佛土淨。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得不可盡空身慧。何等為四?一者以清淨住,燒諸勤苦,解散疑垢,度脫一切世間人民。二者以清淨住,持諸經法,導利一切。三者以清淨住,所作功德,饒益一切。四者淨諸國土,過度一切,使得佛法。是為四事,空身淨住慧不可盡也。

1016:當得菩薩四種清淨。云何為四?眾生清淨、法清淨、樂說清淨、佛土清淨。

1017:我今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獲得四種清淨法故。何等為四?所謂眾生清淨故、法清淨故、辯才清淨故、佛土功德莊嚴清淨故。

1018:復令速得菩薩四種清淨無盡法門。何等為四?所謂眾生清淨、法門清淨、辯說清淨、讚佛土清淨。

12.

1009:得彼法已,有四種悅意法:身悅意、語悅意、心悅意、生悅意。

1011:亦疾使菩薩得四願悅,何等為四?一曰身和悅。二曰言和悅。三曰意和悅。四曰滅和悅。

1012:得四最勝和悅之法。何等為四?一曰身和悅。二曰口和悅。三曰意和悅。四曰方便和悅。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行,用得是法。何等為四?一者身所行常謹勅。二者口所言常至誠。三者意所念常柔順。四者善權方便救護一切。是為四事,用得是法。

1014:復令菩薩生四正念,何謂為四?正念於身。正念於口。正念於心。正念於生。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有四事,用得是法。何等為四?一者身所行常謹勅。二者口所言常至誠。三者意所念常柔順。四者善權方便救護一切。是為四事,用得是法也。

1016:復得四妙好法,云何為四?身妙好、口妙好、心妙好、生處妙好。

1017:復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得於四種心所樂作微妙之法故。何等為四?所謂身微妙故、口微妙故、意微妙故、方便善巧微妙故。

1018:復得四種妙好之法,何等為四?所謂身相妙好、口相妙好、意相妙好、方便妙好。

13.

1009:得彼法已,能入四陀羅尼門。云何為四?所謂入出生無盡陀羅尼門、入眾生根善巧陀羅尼門、入業報善巧無為陀羅尼門、入甚深法忍陀羅尼門。

1011:已得四願悅,便入四持門。何等為四?一曰如文行入持門。二曰內深忍入持門。三曰解人根德入持門。四曰知行報善入持門。

1012:疾成四種微妙持門。何等為四?一曰出生無量門持。二曰甚深法忍持。三曰善於眾生諸根持。四曰善於眾生因果持。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持陀隣尼目佉,用入生死,令疾逮得。何等為四?一者陀隣尼目佉,因世名色,使疾得淨法。二者陀隣尼目佉,入於忍辱。三者陀隣尼目佉,悉入一切思想之根。四者陀隣尼目佉,入一切所為善惡之法,使疾逮得。是為四事,疾逮得此陀隣尼目佉也。

1014:復有四法,漸得深入陀羅尼門。何等為四?一得無盡宣說,善入陀羅尼門。二知眾生諸根巧便,逮得入於陀羅尼門。三知有為業報巧便,亦得入於陀羅尼門。四得甚深無生法忍,疾得善入陀羅尼門。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持陀隣尼目佉,用入生死,令疾逮得。何等為四?一者陀隣尼目佉,因世名色,使疾得淨法。二者陀隣尼目佉,入其忍辱。三者陀隣尼目佉,悉入一切思想之根。四者陀隣尼目佉,入一切所為善惡之法,使疾逮得。是為四事,疾逮得此陀隣尼目佉也。

1016:復得入四種陀羅尼門。云何為四?謂無盡受持陀羅尼門、入眾生諸根方便陀羅尼門、業果報方便無礙陀羅尼門、深法忍陀羅尼門。

1017:復有四種陀羅尼,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皆得入故。何等為四?所謂字入門陀羅尼門、一切眾生根行善巧入門陀羅尼門、業報善巧無作行入門陀羅尼門、甚深法忍入門陀羅尼門。

1018:復得悟入四陀羅尼門。何等為四?所謂受持無盡陀羅尼門、通達深法陀羅尼門、善入眾生諸根方便陀羅尼門、普能分別善惡業報陀羅尼門。

14.

1009:時舍利弗如是義理如前所說。決定思惟,廣為世尊宣說:唯願世尊所說義理法要,於諸菩薩修行得清淨。唯願世尊敷演說之。

1011:舍利弗思念:是菩薩清淨無量慧地,欲令佛說。

1012:尊者舍利弗思惟:是菩薩清淨無量慧地,欲令佛說。即以是義,上問世尊。

1013

1014:時舍利弗如其所念,即白佛言:此諸菩薩欲修淨行。唯願世尊矜愍為說,令得修行。

1015

1016:如所思惟,次第發問,如寶摩尼珠。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次第發問,令諸菩薩德行清淨。唯願世尊當為我說。

1017:如是等十二微妙法門,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皆悉得故。作如是念,此微妙義我已心言、思量、簡擇。如我意者,今欲問佛:世尊!慈悲矜哀一切,應聽我問。作是念已,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大慈大悲,聽我發問。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故,不忽所願,默然聽許。爾時長老舍利弗即如前念,如是心言、如是思量、如是簡擇,具白佛言:唯願世尊廣為眾說,令彼菩薩、一切大眾。因是義故,所有諸行皆得清淨。善哉!世尊!唯願廣說。

1018:爾時舍利弗以是疑故,如其所念、如其所思,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動念覺觀?云何菩薩清淨智慧無量決擇?唯願如來為我宣說。

15.

1009:如是說已,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能愍念多人安樂、哀愍,謂多人利樂人天。汝能問如是義。汝當善聽!極善聽!思惟、繫念。吾當為說。舍利弗從佛聞已,唯然世尊願為宣說。

1011:於是佛語賢者舍利弗讚言:善哉!意至。欲使諸菩薩疾成持行。

1012:於是世尊讚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為諸菩薩問如是義。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爾時尊者舍利弗如是白已,身心正念、悲喜交懷。默在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曾捨,如渴思水。亦如飢蜂貪蜜,不能自裁。彼諸菩薩一切大眾亦復如是。。

1018: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為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人天,令受快樂。今問如來如是之義。舍利弗!汝欲為令初學菩薩悟解深法,疾得無量辯才方便,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汝當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為汝分別、解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受教而聽。

16.

1009:時世尊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一切法,不取、不著,應當受持此真言陀羅尼句。

1011:若舍利弗菩薩行此持要句者,疾入無量之門,得微密持。

1012:汝舍利弗!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菩薩所行,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甚深功德。若舍利弗欲得一切智、知一切法者,當學此門持,當學此持句。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疾欲逮得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當先學曉四十八名。何等為四十八?

1014:爾時佛告舍利弗言:此諸行者發廣大心,若欲修行菩薩法者。又欲於法心無所著、無取、無捨。是諸行者應當受持、誦念如是陀羅尼呪神妙章句。

1015:佛言:菩薩其欲逮得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當先曉覺四十八名。何等四十八?

1016:佛告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若欲到一切諸法而無所著者,當說此呪。

1017:爾時世尊雖知一切大眾皆悉渴仰,為欲略示修行法故,告舍利弗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廣說。舍利弗!汝等當知。我今授汝入無邊門陀羅尼。汝及諸菩薩一切大眾。汝等。若能於一切法,不作取捨、無所許可。復能於是陀羅尼初中後句一一堅持者。我當為汝分別廣說。令汝依行,獲大利益,自當證知。爾時舍利弗及一切菩薩摩訶薩眾俱發聲言:善哉!世尊!願聞受持,如世尊勅。如是之行,我能行之。善哉!世尊!唯願說之。佛言:諦聽!諦聽!即說呪曰:

1018:爾時佛告舍利弗:若諸菩薩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發廣大心,無所染著、無取、無捨。受持、誦念此陀羅尼。爾時世尊說陀羅尼曰:

17.

1009:怛儞也(二合)他阿寧(尼經反一)阿嵠()麼嵠()目嵠()三曼多目嵠()素迷()婆底(丁以反)也囉迷()掃底欲訖低(二合八)儞嚕訖諦(二合九)儞儞嚕訖底(二合十)鉢囉(二合)(十一)呬黎(十二)呬里迦[-+(/(-+))][-+(/(-+))](二合十三)[-+(/(-+))](二合)私娑()(十四)娑囉嚩底(二合十五)呬黎(十六)呬黎(十七)呬黎(十八)呬黎(十九)呬黎(二十)呬黎(二十一)呬里(二十二)呬里黎(二十三)摩訶呬呬讚嬭(二十四)遮嚩泥(二十五)折囉()遮囉泥(二十六)阿折黎(二十七)麼折黎(二十八)阿難帝(二十九)阿難多蘖底(三十)阿囉儜(三十一)濕麼泥(三十二)濕嚩波泥(三十三)濕靺怛儜(三十四)濕彈帝(三十五)達磨馱嚟(三十六)()呵嚟(三十七)(寧逸反)呵黎(三十八)微麼黎(三十九)尸羅尾戍馱寧(四十)鉢囉(二合)訖哩(二合)底儞()波寧(四十一)()嚩尾皤嚩寧(四十二)阿僧蜺(四十三)阿僧俄尾呵嚟(四十四)娜迷(四十五)微麼黎(四十六)微麼羅鉢囉(二合)(四十七)僧迦哩灑(二合)(四十八)地黎(四十九)地地嚟(五十)摩訶地地[](五十一)也世(五十二)也戍嚩底(五十三)者黎(五十四)阿者黎(五十五)麼者黎(五十六)三麼者黎(五十七)涅哩(二合)()散地(五十八)蘇悉體(聽以反)(五十九)阿僧蜺(六十)阿僧誐微訶嚟阿僧誐涅哩(二合)()(六十一)()呵囉微麼黎(六十二)儞呵囉戍馱泥(六十三)涅哩(二合)荼蘇迷(六十四)迷體(二合)(六十五)娑他(二合)(六十六)悉他(二合)麼靺底(六十七)麼訶鉢囉(二合)(六十八)三曼多鉢囉(二合)(六十九)微補羅鉢囉(二合)(七十)微補羅囉濕迷(七十一)三曼多目嵠(七十二)薩嚩怛囉(二合引)努蘖低(七十三)阿那砌泥(七十四)馱囉抳(七十五)達磨儞馱那愚(于句反七十六)怛嚟(二合七十七)三曼多皤捺黎(二合七十八)薩嚩怛他蘖多地瑟咤(二合)那地瑟恥(二合)(七十九)娑嚩(二合)

1011:謂是無為、無向、如正意解。為應為滅內明順道為履上迹。如微妙行不動寂靜。無量無上微密無垢。清淨自然惟無。惟無所著明光悅懌。果而大勇為美譽。動無動以正動近道。因能善與遊無罣礙入諸法門。強而有勢光大照。遠解等意無不入不斷持實。


1012:所謂無句、正句、普句、成就樂說光明順道。善分別究竟分別。堅固所說堅固伊羅伊梨。伊羅悉帝旃貳。為履上迹不動寂靜。離諸怨敵熾然永滅。出生無垢清淨自性。巧說諸有者無所有無所著。善能降伏光明離垢。善自攝持果而大勇。得大名稱動無動。以正動難堅固善住安隱。遊無閡著開諸法門。隨順所應強而有勢。精進勇猛、得方便力。大光普照、明曜無垢。意解平等、普無不入、事無不逝。此善妙持諸佛所住。

1013:無為、不為、普門、精勤、寂滅、照光、順教、常念 所念、妙御、妙句、有心、無意、心無所心、解脫、行者、無動、他餘、無脫、無生、無垢行、嚴淨、名聞、有無、無礙、調定、長光明、作合會、甚勇、大勇、嗟歎句、不可動、不動、等動、次堅、諦住、無礙行、普尊、精勤行、須彌、住疏、堅強力、得強力、大光明、長照明、至一切護、無斷 無有總持門,現在佛所說如是神呪四十八名。

1014:阿禰(奴市反一)阿企(遣祇反二)摩企()三曼跢(都我反)目企()育帝(都絭反五)尼陸帝()尼陸底(都矢反七)斯鞞(蒲詣反八)(許耆反)()劫臂(脯迷反十)劫波伺(十一)娑隷(十二)婆羅跋帝(十三)嘻羅嘻利(十四)嘻隷嘻犁隷(十五)嘻羅嘻隷(十六)(主何反)(十七)遮槃禰(十八)遮羅遮羅禰(十九)遏恒帝(二十)阿蘭禰(二十一)涅未題(徒隷反二十二)涅跋多禰(二十三)昵闍(殊何反)(二十四)禰呵(二十五)毘摩隷(二十六)輸檀禰(二十七)跛羅(盧可反)訖帝(都至反)提般禰(二十八)婆𭒂(𮐡餓反)毘婆跋禰(二十九)阿僧祇(三十)陀迷(莫計反三十一)毘富羅斯鞞(𮐡詣反三十二)三迦釐沙禰(三十三)提隷提隷(三十四)摩呵提提隷(三十五)耶耆跋帝(三十六)遮隷(三十七)阿遮隷(三十八)摩陀隷(三十九)(蘇暫反)摩遮隷(四十)致馱珊地(四十一)頞𤙈(㝹質反)(四十二)阿僧伽毘呵隷(四十三)阿僧伽尼呵隷(四十四)毘呵邏毘摩隷(四十五)膩呵邏輸檀膩(四十六)致芩蘇寐(四十七)咃彌(四十八)咃摩婆帝(四十九)摩呵斯鞞(五十)三曼哆斯鞞(五十一)毘富羅斯鞞(五十二)毘富羅剌(盧轄反)(五十三)三曼多目企(五十四)薩婆哆羺(女留反)竭帝(五十五)阿那眵(姝支反)(五十六)陀羅尼陀羅尼(五十七)尼陀那劬低莎波訶(五十八)

1015:阿攱(無為) 默攱(不為)三曼陀目攱(普門) 悉提(精勤) 尼律提(寂滅) 波羅捭(照光) 伊隷(順教) 劫卑(常念) 劫般陀離(所念) 沙離(妙術) 沙羅颰離(妙句) 嘻羅(有心) 嘻隷(無意) 嘻栗隷(心無所念)栴提(解脫)遮羅泥(行者) 頗遮泥(無動) 阿蘭泥(他餘) 涅勿提(無脫) 涅誓提(無生) 尼阿羅捭末離(無垢行) 輸他泥(嚴淨) 波羅紇陀颰泥(無往) 暴披捭之兮(名聞) 阿霜祇(離有) 曇彌(無礙) 維弗羅佉揩捭(調定) 僧揭棧(長光明) 姪提離(甚勇) 摩訶姪提離(大勇) 夜蛇披提(嗟歎句) 頞遮離(不可動) 末遮離(不動) 三末遮離(等動) 提羅刪提(次堅) 羞絺提(諦往) 阿霜迦捭呵離(無礙行) 三曼陀目攱(普尊) 尼呵羅述提(精勤行) 須彌(須彌)耽披颰提(住遮)羝羅𭙴彌(堅強力) 𭙴摩颰提(得強力) 摩訶佉揩子(大光明) 捭富羅賴彌(長照明) 薩和呂㝹揭提(生所護) 阿那叱祇(無斷) 陀隣尼目佉貳那提(無有) 現在佛所說如是神呪四十八名。

1016:脩尼脩𠷠 摩𠷠 沙萬多母𠷠 育底尼育底尼鹿底婆羅鞞 喜(吳音)隷柯羅波 柯羅波 死娑隷 婆羅婆底喜羅 喜履 喜隷 喜履隷 喜羅 喜隷 際(吳音)底 遮婆彌 遮羅 遮羅禰遏多底 阿羅禰 尼摩第尼跋多禰 尼持 耶底 尼訶隷比摩隷輸婆禰婆羅尼履底雉波禰 婆婆 毘呵婆禰 婆阿僧祇 陀弭 毘富蠟 婆羅鞞僧柯羅里沙禰地隷 地地隷摩訶地地隷 耶奢婆底珊遮隷 阿遮隷 摩遮隷 婆摩遮隷 地履陀地宿婆恥底 阿僧伽毘訶隷 阿僧伽尼訶隷 尼訶羅毘摩隷 尼訶羅輸頗尼 持梨他須弭 娑他弭 婆他摩婆底摩訶波羅陛 娑曼 多婆羅陛毘富羅 波羅陛毘富羅 賴沙彌娑羅多木唘薩婆多羅阿㝹伽底阿那 支第陀羅尼陀羅尼尼柁多瞿諦隷莎呵

1017:阿嬭莫嬭()阿企莫企()娑蔓多慕企()薩知耶囉米蘇米()喻吉帝()尼嚧吉帝()尼盧吉帝百羅陛()伊隷迷隷醯隷()脚落弊()脚洛波弟()脚洛波細(十一)娑隷(十二)娑囉活帝(十三)醯洛醯隷(十四)醯隷醯隷隷(十五)醯羅醯隷(十六)真地之活帝(十七)遮隷遮羅嬭(十八)遮囉遮囉嬭(十九)阿遮隷(二十)安帝安多帝(二十一)迦囉嬭阿囉嬭(二十二)阿膻帝(二十三)涅利莫地(二十四)涅利槃利多泥(二十五)涅模利脚帝(二十六)膩轍利涅訶隷(二十七)尼呵囉毘摩隷(二十八)輸檀泥(二十九)輸槃泥(三十)尸洛輸但泥(三十一)波囉脚利帝(三十二)槃利嬭(三十三)波囉脚利底題波泥(三十四)婆婆毘婆槃泥(三十五)阿僧祇阿米(三十六)毘脯羅百陛(三十七)僧脚利史嬭(三十八)地𠼝地地𠼝(三十九)摩訶地地𠼝題波泥(四十)婆槃泥摩訶槃泥(四十一)迦梨吒泥摩訶迦唎吒泥(四十二)耶舍簿帝(四十三)遮隷阿遮隷(四十四)莫遮隷(四十五)娑蔓遮隷(四十六)陀利拏膻地(四十七)蘇私鬚帝(四十八)阿僧伽尼訶隷(四十九)尼訶囉毘摩隷(五十)尼訶囉輸檀泥(五十一)陀利茶薩地(五十二)蘇米蘇磨槃帝(五十三)私湯米(五十四)私湯磨槃帝(五十五)私多婆槃帝(五十六)陀利茶私湯米(五十七)私湯莫波囉鉢帝(五十八)摩訶百囉陛(五十九)娑蔓多百囉陛(六十)毘布羅鶴囉睒寐(六十一)娑蔓多慕企(六十二)薩拔多囉奴伽帝(六十三)阿那車耶遲(六十四)百羅坻娑泥(六十五)陀囉膩儞陀泥(六十六)陀囉膩慕佉奴散地(六十七)佛陀(六十八)題熙啅帝(六十九)膩陀那(七十)瞿多利(七十一)蘇婆呵(七十二)

1018:寫陀(提耶反)體曇()阿拏麼拏()阿谿麼谿()娑蔓多目谿()娑低(低耶反)邏咩()掃咩()欲訖低(二合七)泥嚕訖低(二合八)泥嚕訖多(二合)鉢鞞()[*(-+)][*(-+)]醯𪏭()舸立箄(二合十一)舸立謗(二合)(十二)舸立跛(二合)(十三)[*(-+)]()娑𥟦()囉啝低(十四)醯囉醯黎(十五)醯禮黎(十六)醯邏醯禮黎(十七)戰提(十八)遮啝低(十九)者黎遮囉拏(二十)遮囉遮囉拏(二十一)阿者[*(-+)](二十二)按低(二十三)按多低(二十四)舸囉拏(二十五)阿囉拏(二十六)阿散低(二十七)涅縵泥(二十八)涅靺哆泥(二十九)涅目訖低(二合三十)涅殿低(三十一)涅陀(提耶反)(三十二)涅訶嚟(三十三)涅訶囉伏麼黎(三十四)涅荷囉燒馱泥(三十五)燒跋泥(三十六)尸羅燒馱泥(三十七)鉢吉低(二合)靺泥(三十八)鉢吉低(二合)泥跋泥(三十九)()啝伏婆啝泥(四十)阿僧倪(四十一)娜咩(四十二)(娑可反)(四十三)微晡羅鉢鞞(四十四)桑葛屣拏(四十五)姪嚟(四十六)姪姪嚟(四十七)摩訶姪姪嚟(四十八)泥般泥(四十九)()啝伏婆()啝泥(五十)婆啝泥(五十一)摩訶婆啝泥(五十二)訖吒泥(五十三)摩訶訖吒泥(五十四)耶賒啝低(五十五)者黎(五十六)阿者黎(五十七)摩者黎(五十八)娑摩者黎(五十九)姪茶散泥(六十)速思體(二合)(六十一)阿僧伽鞞呵嚟(六十二)阿僧伽泥呵嚟(六十三)娑蔓多目谿(六十四)涅訶[](六十五)涅訶囉欲訖低(二合六十六)涅訶囉伏麼黎(六十七)涅訶囉燒馱泥(六十八)姪茶散泥(六十九)速思體(二合)(七十)掃咩宋摩啝低(七十一)思蕩(二合)(七十二)思湯(二合)摩啝低(七十三)思貪(二合)婆啝低(七十四)侄茶思儻(二合)(七十五)思湯(二合)摩鉢卑低(七十六)摩訶鉢鞞(七十七)娑蔓多鉢鞞(七十八)鞞摩羅鉢鞞(七十九)鞞摩羅囉濕咩(八十二合)娑蔓多目谿(八十一)薩婆怛𡆗(二合)女揭低(八十二)(烏可反)()撦陀(提耶反)鉢囉(二合)低婆()(八十三)馱囉尼泥馱泥(八十四)馱羅尼目抗奴散泥(八十五)薩婆勃陀婆()瑟低(八十六)薩婆勃馱姪瑟恥(二合)(八十七)泥馱那遨低嚟(二合八十八)莎訶(八十九)

tadyathā 1)o ane ane ane 2)mukhe mukhe mukhe 3)samanta-mukhe 4)jyotisaume satye satyārame 5)sautiyukte 6)nirukte 7)nirukte prabhe 8)hili hili 9)kalape 10)kalapesi sāre 11)sāravati 12)buddhivati 13)hili hili 14)hile hile hile hile 15)hele hile 16)hilile 17)mahāhihile 18)hile tuṇḍe 19)caṇḍe caṇḍe 20) carā carāṇe 21)acale macale 22)anante 23)anantagate 24)ananta-mukhe 25)araṇe 26)nirmale 27)nirbhavane 28)nirvarttane 29)nirdānta 30)dharma-dhare 31)nirhāra nirhāra 32) vimale viśodhane 33) śīlaviśodhane 34)prakṛti 35)dībane 36)bhavane 37)bhava-vibhavane 38)asaṅge 39)asaṅga-vihare 40)dame 41)śame 42)vimale 43)vimala-prabhe 44)samākaṛsaṇe 45)dhire 46)dhidhire 47)mahā-dhidhire 48)yaśo yaśovati 49)cale 50)acale 51)ma cale 52)samācale 53)ḍiḍhi-sandhi-susthire 54)asaṅge 55)asaṅga-vihare 56)asaṅga-nirhare (samanta-mukhe) 57) nirhara-vimale 58)nirhara-viśodhane 59)ḍiḍhi-some 60) sthīle sthāma sthāmavati 61)mahā-prabhe 62)samanta-prabhe 63)vipula-prabhe 64)vipula-rasmi-sambhave samantamukhe 65)sarvatrānugate 66)anācchedya pratibhane 67)dhāraṇī-nidhāna 68)dharma-nidhane 69)dharma-nidhana-gotre 70)samanta-bhadre 71)sarva-tathāgata-hṛdaya 72)adhiṣṭhāna-adhiṣṭhite svāhā

*18.

1009:說是陀羅尼已,告舍利弗:當受持此陀羅尼時,菩薩摩訶薩不思惟:有為、無為法。無所得、不誹謗、不棄捨。不執受、不開發。彼所得於斷於修不生增益。不作不非作不現行。不見法合不見法散。不見法生不見過去法滅。不見未來現在法增減。不施設於法有益無益。但應念佛三摩地。修習之時無色非無色。無相非無相。無隨形好非無隨形好。無識非無識。無煩惱非無煩惱。無戒非無戒。無三摩地非無三摩地。無慧非無慧。無解脫非無解脫。無解脫知見。非無解脫知見。非生非無生。非族姓非不族姓。非眷屬非無眷屬。非住非無住。非得非無得。非現證非無現證。非煩惱盡非無煩惱盡。非蘊界處非無蘊界處。非智非無智。非說法非無說法。非自清淨非他清淨。非有情清淨非無有情清淨。非自利非他利。非法非調伏。非身清淨非語清淨。非意清淨非行清淨。非前際行清淨非後際行清淨。非現世行清淨。非自形非他形。舍利弗此之菩薩。入一切法無言說。念佛三昧一切法平等。得名無畏陀羅尼住持勝義。得名決定一切意樂圓滿三摩地。一切善根智慧積集。不由他力法藏族姓隨形相好。名不被他𣣋辱陀羅尼最勝魔求善巧。亦名超一切魔業陀羅尼。舍利弗若菩薩得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義。得不退轉。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於此一切佛法功德之藏。決定亦於是一切菩薩行。差別由無相陀羅尼獲得。

1011:如是舍利弗!行持菩薩非有數也。行無數法為不以知故。諸法斷覺而不作不見合法離。不見起不見滅。不有去來現在之智。亦不知法。已成未成隨佛念行不念相。亦不好不種姓。不群從不方土。不勞盡不以知無。不知不人淨不法說。不我利不彼利。不法律不行不除。不念身不念人。於一切法行無受者名為念佛。為一切法之正歸也。為是無畏持義之藏。妙願已滿上道已備。調靜諸定一切德本。不由彼致自從法生。種姓相好其行自然。無邪行無斷行。是為菩薩能學無量門微密之持。為不退轉於無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是從眾生之行。而致無量得行之持。

1012:如是舍利弗行持菩薩。於數無數不以分別亦無所得。於諸斷法增進功德。而無所作亦無不作。不見諸法有合有離。有起有滅。亦無去來現在之知。亦不知法有力無力。修行念佛不念相好。不念種性亦不念眷屬。不戒不定不慧。不解亦無解脫度知見念。無住無得不盡煩惱。不以知無不知。不言說法不淨眾生。不我故非彼故。不法不律不威儀。無清淨不念身不念意。無涅槃究竟。亦不念過去當來今現在。不因己不因他。於一切法行無受者。舍利弗是名執受一切諸法隨順念佛。名為一切諸法所入無畏持門微妙句義。一切所欲皆悉周備。名為隨順一道三昧。亦名一切善本。不由他得種性相好。因自法生。名為正覺度諸魔事。舍利弗是為菩薩出生無量門持。其有聞是持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所以者何從是持。究竟一切諸佛功德。悉能分別一切眾生之所行處。得無所得故。名出生無量門持。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當念陀隣尼。如是若脫法若不脫法。不作是念亦不知亦不了。於其中不有所增亦無所減。亦不見脫亦不見不脫。亦不見起亦不見滅。亦不見當來過去今現在。亦不見來亦不見去。亦不求佛亦不轉意。亦不相好亦不種好。亦不眷屬亦不有戒。亦不三昧亦不智慧。亦不解脫亦不見解脫慧。亦不坐行亦無所得。亦不垢除亦不慧亦不無慧。亦不教授亦不淨一切。亦不有我亦不有人。亦不有為法亦不精進。亦不行亦不清淨。亦不身亦不心亦不口。亦不當來亦不過去亦不今現在。亦不自為身亦不為他人身。如是舍利弗。是法名一切法中無上最法。亦撿斂諸法亦入一切法中。是名為念諸佛法。是陀隣尼名法之猛略聚一切法。是名明解章品淨一切人滿足諸願令得。名聞覺意三昧。是名悉自成本功德。是名法種積藏發諸意根。令甚尊重相好嚴莊無能動者。若天魔來亦不能壞。無能奪者無能近者。如是舍利弗其有菩薩。聞是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為已得阿惟越致及無上平等之道。何以故於是諸佛所行。皆以具足為一切作行。破壞五道生老病死及諸疑結使。疾得陀隣尼。

1014: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我向所說陀羅尼呪。此諸菩薩及以行者。皆當受持讀誦通利。而不應取有為無為。於一切法無染無著。亦勿誹謗心生厭離。亦不攝受勤求修習。若取有為無為諸法。當速遠離。不應執著。不見法合不見法散。不見法生不見法滅。亦不見法有去來。今不見法增不見法減。不見十二因緣法起。不見十二因緣法滅。不宣說法非不宣說。菩薩常應正念。諸佛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義非不義。非戒非不戒。非定非不定。非慧非不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見。非族姓非不族姓。非眷屬非不眷屬。非行非不行。非到非不到。非時非不時。非陰入界非不陰入界。非智非不智。非說法非不說法。非我淨非他淨。非眾生淨亦非不淨。非自義非他義。非法非律。非身口淨亦非意淨。又非過去來今行淨。不為自不為他。告舍利弗。如是說者此則名為菩薩念佛。皆悉攝入一切諸法。名為永到諸法等集微妙總持。又復名為第一義辯最勝無礙陀羅尼門。亦名滿足一切諸願陀羅尼門。又名必得菩提一分諸深三昧陀羅尼門。又名辯攝諸餘善根陀羅尼門。亦名法藏性相妙義真實之行陀羅尼門。復名有為方便超過降伏諸魔陀羅尼門。又舍利弗此陀羅尼。名說無量法門。是諸行者皆當獲此甚深義利。疾得無上菩提之道。所以者何是陀羅尼。名為諸佛決定大乘一切功德甚深法藏。是處名破一切眾生生死之行無染法戒陀羅尼門。

1015:佛告舍利弗。菩薩當念陀隣尼。如是若脫法若不脫法。不作是作。亦不知亦不了。於其中不有所增。亦無所減。亦不見脫亦不見不脫。亦不見起亦不見滅。亦不見當來過去今現在。亦不見來亦不見去。亦不求佛亦不轉意。亦不相好亦不種好。亦不眷屬亦不有戒。亦不三昧亦不智慧。亦不解脫亦不見解脫慧。亦不坐行亦不無所得。亦不垢除亦不慧亦不無慧。亦不教授亦不淨一切。亦不有我亦不有人。亦不為法亦不精進。亦不行亦不清淨。亦不身亦不心亦不口亦不當來。亦不過去亦不今現在亦不自為身亦不為他人身。如是舍利弗是法。名一切法中無上最法。亦撿歛諸法。亦入一切法中。是名為念諸佛法。是陀隣尼名法之猛。略聚一切法。是名明解章品。淨一切人滿足諸願。令得名聞覺意三昧。是名悉自成本功德。是名法種積藏發諸意根。令甚尊重相好嚴莊無能動者。若天魔來亦不能壞。無能奪者無能近者。如是舍利弗其有菩薩。聞是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隣尼。為已得阿惟越致及無上平等之道。何以故於是諸佛所行。皆已具足為一切作行。破壞五道生死及諸疑結。使疾得陀隣尼也。

1016:舍利弗。若有菩薩修行此陀羅尼呪。不思惟有為無為法。不說此法不觀此法。不著此法不作此法。不為得此法不斷此法。不為增減不見相應法不相應法。不見生滅不見三世。不見退法不見聚散法。亦無所說唯修念佛。不念色不念相好不念非相好。不念戒不念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亦如是。不念種姓親友眷屬。住處非住處至非至。不分別陰界入。不念智非智。不念自他清淨。眾生清淨非眾生清淨。不為自義不為他義。不念三業清淨。不念現在未來行清淨。舍利弗此謂念佛。名取入一切諸法。名得一切諸法行方便陀羅尼。亦名修行第一義。亦名滿所樂此定。名一向為得菩提。亦名一切善根不由他修行法藏性。亦名覆相好陀羅尼。亦名覓方便陀羅尼。亦名度魔陀羅尼。舍利弗此陀羅尼無邊行願。若當來菩薩得此義。成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速得無上道。何以故此是一切諸佛功德藏。此是分別諸眾生行。故此陀羅尼名無所得行。

1017:爾時世尊。說是入無邊門陀羅尼已。為欲令諸菩薩一切大眾知修行利故。告舍利弗。汝當知之如是神呪。若諸菩薩摩訶薩欲修學者。當於諸法知非有為。亦非無為無想無得。無疑無捨無有許可無發無趣。彼得如是思惟時。寂滅念心而得增長。明見一切諸法。非作非非作。非合非非合。非生非滅。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亦無滅想。不作一二不作取捨。亦無始起唯當念佛。若念佛時不作色念不作非色念。非相非非相。非好非非好。非戒非非戒。非定非非定。非慧非非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見。亦無出生非家非姓。亦無眷屬。非行非非行。非得亦非證。無有煩惱陰界諸入。然於煩惱陰界諸入亦無有盡。非智非識無法無說。非自淨非他淨非眾生淨。非自利非他利非法非毘尼非行淨。非身淨非口淨非意淨。非前際淨非後際淨。非自作非他作。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攝一切諸法皆入念佛三昧中。知一切諸法平等一味得無所畏心。名為真實修行陀羅尼者。一切諸願皆得滿足。決定直趣佛菩提故。一切善根無能伏者。以此陀羅尼力故。一切法藏諸行相好。種姓資糧善巧方便。速得成辦。超過一切魔業境界。如是舍利弗。若菩薩真實得入此無邊陀羅尼門者。畢當得至不退轉地。速到無上正真等覺。何以故當知此中。即是決定一切諸佛。一切法諸功德藏故。復能出生一切眾生分別之行。雖復決定出生如是功德。然此陀羅尼窮其體相無得實者。

1018:佛告舍利弗。菩薩若修此陀羅尼者。不應分別有為無為。亦不取不著不增不減。不成不壞不合不散不生不滅。亦不念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亦不積集攝取諸法。但當思惟諸佛。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菩薩不應同於二乘取佛色身。何以故聲聞緣覺。取佛色身莊嚴之相光明照曜。父母生育飲食長養血肉筋骨。四大合成無常變壞。苦惱不淨為佛色身。菩薩不爾何以故。如來之身無生相故。普為眾生於一切法。以非明照集智資糧。顯現法身虛空相無生相。如來法身以無生相而為色蘊。復以無生相甚深之義。是一切法體故。然諸菩薩不應非色取如來相。若以非色取如來相便同聲聞。謂佛入於寂滅涅槃。色身斷滅無復更生。菩薩不爾何以故。如來之身無盡相故。普為眾生於一切法。以非明照顯現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資糧。以如來色身無盡相故。是為無盡色蘊。是故諸法亦無盡相。若眾生界度脫未盡如來常現無盡色身。或現佛身或菩薩身緣覺身聲聞身。梵天身帝釋身大自在身那羅延身。或復現於國王大臣長者商主良醫之身。或現沙門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或現丈夫婦女童男童女。乃至現於禽獸之身。皆為度脫諸眾生故。方便示現。復次菩薩不應同於聲聞緣覺。執取如來三十二相。謂佛色身從父母生骨肉和合。菩薩不爾何以故。如來之身如虛空相。無生相故亦非明照。普為眾生集智資糧。於一切法顯現法身。此佛法身無所入相。無盡相故示現三十二相。以無生相甚深之義。是一切諸法體故。然諸菩薩不應同於聲聞緣覺。取佛非相。謂佛入於寂滅涅槃。諸相皆滅無復更生。菩薩不爾何以故。如來之身無盡相故。普為眾生於一切法。以非明照顯現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資糧。以如來色身無盡相故。三十二相以無盡相故。一切諸法亦無盡相。若眾生界度脫未盡。如來常以諸相嚴身光明顯現。於其相中。復現奇特無量諸相。其相云何。所謂十方諸佛及剎。於其相中悉皆影現若有眾生見聞此者。信解開悟長菩提心。由是菩薩不應以非相取於如來。復次菩薩不應同於聲聞緣覺。執取如來八十種好。乃至滅相如上所說。若眾生界度脫未盡。如來常以隨好嚴身光明照曜。於其好中。復現奇特無盡諸相。其相云何。所謂我初發心。身為國王名曰光明。及以值遇然燈如來授我記別。乃至第三阿僧祇劫。於其中間所有苦行。一一皆於隨好中現。若有眾生見聞此者。信解開悟長菩提心。菩薩由此不應執取隨好滅相。亦不念於家族眷屬。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行不到亦無所得。不垢不淨不智不愚。亦無說法無我淨無眾生淨。不自利不利他不生法不滅法。亦不清淨身語意業。亦非過去未來現在。非自為非為他。舍利弗此菩薩。始從觀察如來色身及蘊界處。如是成就。則為諸佛之所憶念入是法門。爾時菩薩用此法門淨菩提性。能知如來無上真淨菩提法身。是諸如來法身之體。非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學菩薩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輩樂著色身體相及蘊處界乃至相好。而修行故。當知過去初學菩薩。以此法門淨菩提性。皆為愍念諸眾生故。修習色身蘊界等處。當知菩提如是法門成立。何以故以是色身隨順世法。眾生因此供養三寶。修習菩薩六波羅蜜行四攝事。於是菩薩以此法門。迴作世間內外諸法。或蘊界處或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乃至或為父母眷屬。戒定慧蘊解脫解脫知見蘊。凡諸藥草花果甘露百穀苗稼。利眾生故方便安立。若菩薩從於初句。悟解菩提清淨法身。復從後句安立色身。當知即為一切智人之所印可。何以故凡愚眾生結集世業。貪著我所不了真諦是故不稱一切智心。二乘雖有勝義諦智。以非正見滅生死種故。亦不稱一切智心。諸佛如來具知勝義世俗二諦。智慧無盡行願滿足得大菩提。復入一切善根三昧。是故稱可一切智心。何以故凡愚眾生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獲勝福。皆從諸佛功德所致。若如來成等正覺。莫不皆是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力。當知此經是一切善根所生之本。為一切法門積集之藏。種性無垢超度魔軍。舍利弗若諸菩薩。聞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者。於無上菩提皆不退轉。何以故此經具顯諸佛所行讚其功德。能為破壞一切眾生。生死業行無染法式。

*19.

1009: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不求於空法 不戲論菩提

不傾動法界 則得陀羅尼

應當聽此經 無盡陀羅尼

由是智成就 從此證菩提

持此陀羅尼 菩薩得無畏

於諸十方佛 得聞殊勝法

能知勝妙法 諸義文相應

由如日光曜 得句義亦然

獲得殊勝法 廣大陀羅尼

一切皆現前 由持此經故

若有諸有情 住劫問難者

悉皆斷彼疑 智慧皆無盡

法王之長子 得近勝菩提

委寄佛法藏 由愛此經故

有情皆愛樂 諸佛亦憐愍

名聞遍世間 由持陀羅尼

八十俱胝佛 臨命終時現

申手接彼人 由持陀羅尼

千俱胝劫中 先作眾罪業

一月皆清淨 由持陀羅尼

菩薩福德聚 俱胝劫積集

一月超於彼 由持陀羅尼

三界諸有情 假使盡為魔

不能為障難 由持此經故

念行及智慧 得殊勝聞持

常轉於舌端 乃至證菩提

如說於此經 決定得總持

如來於此說 於中得菩提

由聞此總持 燃燈授我記

剎那見諸佛 數如殑伽沙

若欲知諸佛 悉皆所說法

應當習此經 悉皆疾獲得

佛剎為清淨 聲聞得成就

光相皆清淨 此經皆能作

應為不放逸 七日當思惟

八十俱胝佛 授與陀羅尼

思惟勿應思 不思慎莫思

所思勿應思 則得陀羅尼

猶如入大海 不求諸財寶

得此陀羅尼 不求餘安樂

得近於正覺 是故汝當習

獲得寂靜句 即得三菩提

1011:於是佛說偈言。

法空無望得 為道莫自恣

奉經而不亂 則是疾得持

是經義為妙 持無極常念

學聞斯慧者 可得成道行

菩薩得此持 常行精進者

十方彼諸佛 說法輒得聞

一切能受持 執義正不忘

意解如日明 自恣微妙行

至於無上法 弘大持之門

一切是得向 為能擁護經

正使一切人 盡劫共難聞

悉能解諸結 其智不可極

是坐上道者 得為法王子

常厚護持法 內性好斯經

菩薩所貴重 十方佛亦愛

名譽蓋於世 行此為無量

八十億諸佛 終時悉得見

一切皆授手 接行此持者

若於往千劫 而為不善行

一月可以除 但當守此經

菩薩所興福 億劫來積聚

善誦是持者 一日可與等

念意如強意 思惟此上持

向行眾德本 必成至覺道

假使三界人 一切悉為魔

不能中得害 唯行是經者

是說幻如諦 為極法之要

諸佛自此出 道意所由生

昔吾學道時 得決於錠光

如恒沙等佛 我悉於中見

欲聞十方佛 所說悉覺識

當專習是經 一切可疾得

若願嚴佛國 合成弟子眾

光相及種好 當從是經得

能除放逸念 七日專惟是

八十億佛臻 共授以此持

不以意思意 亦不思無意

意而不有思 然後可得持

宜熟解此經 勿有忘於道

得此持如海 不復勤於財

欲安諸天人 一切願無難

此為道之座 但當正意行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法空無疑惑 為道不放逸

法性無忘想 是行疲得持

是經如所說 彼持無有盡

從是生妙智 疾成無上道

若得此持者 菩薩無所畏

十方佛說法 如所說悉聞

一切能受持 義味悉具足

日生無量光 持生智如是

乃至無上法 微妙諸持門

一切從是句 當善護此經

正使一切人 窮劫思難問

悉能決定疑 其智不可盡

近無上道坐 為真法王子

持法者親厚 常念斯經故

眾生所敬重 十方佛護念

名稱遍十方 執持此經故

八十億諸佛 臨終悉能見

一切皆授手 接此持經者

若於億千劫 造諸不善業

一月可以除 當受誦此經

菩薩所興福 億劫來積聚

善誦此持經 一月等於彼

念力精進力 三昧勝妙持

悉皆現在前 疾成最正覺

三界眾生類 一切悉為魔

不能令中斷 修習是經者

從彼誠諦說 從彼究竟法

從彼得成道 逮得一切智

昔聞是持故 定光授我決

恒沙等諸佛 即時悉能現

欲聞十方佛 所說悉能解

當專習此持 一切疾得成

莊嚴佛國土 清淨眾成就

光相及種性 當從是經得

得除心放逸 七日專思念

八十億諸佛 俱來授此經

不思思所思 亦不思無思

此思亦無思 從是疾得成

尊崇是經教 於道莫疑惑

譬如大海中 不應疑無寶

欲安諸天人 一切願不難

此為道心生 但當正意行

1013:佛爾時說偈言。

莫作念言法空 莫輕言得不得

直信法莫中疑 則疾得陀隣尼

恐為是空所縛 分別空得佛疾

是要慧無涯底 速逮近陀隣尼

菩薩持陀隣尼 為總攝諸法則

聞十方佛道教 及智慧皆悉得

了尼呵陀隣尼 譬如日大光明

受諸佛名決法 淨受持得法解

此目呵陀隣尼 諸所有現在前

於諸法最為上 悉等護世間人

令十方人非人 一劫中問慧義

應悉為解所疑 其劫竟智不盡

若受信於經道 精進持中正法

近一生補其處 即得為法王子

若持是陀隣尼 則為哀一切人

名聲遍閻浮利 為世尊所稱譽

其有持是經者 臨壽終皆悉見

八十億拘利佛 申手授生尊處

有學是陀隣尼 千億萬劫數中

所作罪惡邪冥 一月中皆滅盡

若菩薩作福地 萬億劫不懈倦

不如學陀隣尼 一月中得停等

具受說陀隣尼 悉得諸三昧慧

已得意不復轉 當得佛有國土

有供養是經者 使三界作魔行

欲嬈亂壞其意 終不能動搖是

一切空得曉了 用是生無數佛

如是語無有異 陀隣尼不可盡

於是處聞是事 提惒竭授我決

如恒沙數等佛 於其時便悉見

諦奉持是經卷 一切願皆疾得

入諸佛國土法 隨所宜能化度

常清淨諸佛國 於眾僧無瑕穢

問名深幽妙法 是經卷悉能知

於婬泆皆已無 於思惟有七覺

八十憶諸佛等 陀隣尼悉持與

常止心莫念非 不當念慎莫念

如是念莫不念 後得德不可量

常當了是經事 慎莫令有狐疑

如人行入大海 終不言寶難得

受福德天人樂 如是事終不遠

亦當疾逮得佛 以是故念莫離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求於空法 不戲論菩提

隨順法界性 速得陀羅尼

勤聽習此經 無盡陀羅尼

於是得成就 一切智明慧

若欲求菩提 持此陀羅尼

以是行者得 修習總持故

即聞十方佛 廣說諸法界

既聞一切法 深解第一義

如彼日光耀 明解亦如是

以得修最勝 微妙陀羅尼

受持斯經故 常得覩諸佛

假使諸眾生 經於一劫中

欲得問難者 行者悉能斷

菩提辯如是 不可得窮盡

如此諸行者 即是法王子

已得近最勝 無上菩薩道

若樂聞此經 當近是法師

是諸佛世尊 不但念行者

亦愍諸眾生 如慈母愛子

此人行世間 持是陀羅尼

爾時即能見 一億諸世尊

若人億千劫 先世造眾罪

一月持此經 其罪悉除滅

一切諸世尊 皆當授其手

假使諸菩薩 億劫積功德

若能一月持 如此陀羅尼

所獲功德報 其福過於彼

三界諸眾生 設使皆為魔

無能沮壞此 持陀羅尼者

若行者憶念 最上陀羅尼

復能常誦持 乃至得菩提

說此陀羅尼 是名決定持

一切諸眾生 即當於是處

皆悉現前得 無上菩提道

聞是陀羅尼 燈明佛所說

即於俄頃間 得覩恒沙佛

若樂於諸佛 及知其所在

應修持是經 皆即隨其意

若欲得清淨 最妙佛剎土

光相甚明徹 聲聞眾具足

持此陀羅尼 一切皆當得

行者應精進 七日七夜中

思惟陀羅尼 覩八十億佛

不思於惡思 亦不思異思

專思如是經 疾得陀羅尼

譬如入大海 更不求他寶

得此陀羅尼 終不願樂餘

所以精此經 欲近深菩提

當得無上道 到於寂滅處

1015:佛爾時說偈言。

莫作念言空法 莫輕言得不得

直信法莫中疑 則疾得陀隣尼

恐為是空所縛 分別空得佛疾

是要慧無崖底 速得近陀隣尼

菩薩持陀隣尼 為總攝諸法則

聞十方佛道教 及智慧皆悉得

了尼呵陀隣尼 譬如日大光明

受諸佛名決法 淨受持得法解

此目佉陀隣尼 諸所有現在前

於諸法最為上 悉等護世間人

令十方人非人 一劫中問慧義

應悉為解所疑 其劫竟智不盡

若受信於經道 精進持中正法

近一生補其處 即得為法王子

若持是陀隣尼 則為哀一切人

名聲遍閻浮利 為世尊所稱譽

其有持是經者 臨壽終皆悉見

八十億拘利佛 申手授生尊處

有學是陀隣尼 千億萬劫數中

所作罪惡邪冥 一月中皆滅盡

若菩薩作福施 萬億劫不懈惓

不如學陀隣尼 一月中德停等

具受說陀隣尼 悉得諸三昧慧

已得意不復轉 當得佛有國土

有供事是經者 使三界作魔行

欲嬈亂壞其意 終不能動搖是

一切空得曉了 用是生無數佛

如是語無有異 陀隣尼不可盡

於是處聞是事 提惒竭授我決

如恒沙數等佛 於其時便悉見

諦奉持是經卷 一切願皆疾得

入諸佛國土法 隨所宜能化度

常清淨諸佛國 於眾僧無瑕穢

問名深幽妙法 是經卷悉能知

於婬逸皆已無 於思惟有七覺

八十億諸佛等 陀隣尼悉持與

常止心莫念非 不當念慎莫念

如是念莫不念 後得德不可量

常當了是經事 慎莫令有狐疑

如人行入大海 終不言寶難得

受福德天人樂 如是事終不遠

亦當疾逮得佛 以是故念莫離

1016:爾時世尊說此祇夜。

汝等莫樂著 一切諸法空

於諸佛菩提 亦莫起分別

不計一切法 有過及無過

若能修此行 速得陀羅尼

聽此修多羅 無盡亦無滅

習智慧眾具 當得無上道

菩薩受持此 陀羅尼法門

能聞十方佛 所說微妙教

次知第一法 文字及句義

如日月光明 遍照無不盡

菩薩了諸法 其相亦復然

此陀羅尼門 攝一切諸法

眾生有疑惑 一切諸問難

持陀羅尼者 悉皆能解說

於此菩薩智 未曾有退減

此是佛真子 速得至菩提

持陀羅尼者 諸佛之所念

眾生所尊重 持陀羅尼故

現身能得見 八千萬億佛

諸佛手所摩 慰喻令安隱

能於一日月 受持陀羅尼

億千劫中罪 一切皆滅盡

於無數劫中 修習諸功德

一月陀羅尼 功德等於彼

一切諸天魔 無有能留難

持此陀羅尼 定慧諸功德

一切諸佛法 悉皆能總持

說陀羅尼門 有人決定信

於未來世中 必得無上道

昔者然燈佛 聞陀羅尼故

為諸佛所記 成道號然燈

樂於一念頃 見恒河沙佛

亦樂知十方 諸佛所說法

受持陀羅尼 悉得果所樂

其人必有力 淨諸佛國土

光明及相好 眾事皆具足

無相無所著 不求餘果報

唯願與眾生 速得無上道

是故汝今日 修行勤聽受

未來必定得 無上三菩提

1017:爾時世尊即為諸菩薩一切大眾。而說偈言。

莫疑於空法 於佛莫作異

復不動法界 速獲陀羅尼

應聽如是經 決定陀羅尼

彼得智具足 成就佛菩提

誦此陀羅尼 菩薩無所畏

十方一切佛 說法能聽聞

彼人證法理 等於日光明

達解無上法 諦理辭莊嚴

誦持此經故 復得勝上法

微妙陀羅尼 一切現心門

一切眾一劫 各問一切疑

除斷彼疑已 而智無窮盡

如是法王子 臨近佛菩提

受囑護法者 愛樂此經故

眾生皆愛念 諸佛皆憐愍

名聞滿世間 誦持此呪故

復持此呪故 臨欲命終時

八十億諸佛 申手俱携接

假令千億劫 造惡皆應受

誦持此經故 一月皆清淨

菩薩若億劫 勤習餘功德

誦持此經故 一月盡超踰

三界諸眾生 一切盡為魔

誦持此經故 不能作障礙

如是念意行 有勝陀羅尼

普來現彼門 乃至得菩提

如此經所說 是呪無有疑

一切智所說 是中得菩提

聞此總持故 然燈授我記

即時見諸佛 其數是恒沙

是諸佛說法 皆悉能解知

勤誦此經故 一切速成就

所得淨佛國 諸大聲聞眾

光相藏莊嚴 因由此經得

若不放逸者 七日諦思惟

八十億諸佛 為說陀羅尼

所能思莫思 莫思亦不思

不思思思已 速獲陀羅尼

如至大海中 莫疑無財寶

如得陀羅尼 莫疑無樂報

親近菩提者 當應力精進

若得寂定處 當亦得菩提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汝等勿樂著 一切諸法空

於諸佛菩提 亦莫起分別

於菩提涅槃 心不生疑惑

若能修此行 速得陀羅尼

聽此修多羅 習智空無相

無生亦無滅 當速證菩提

菩薩持是經 深解無量法

得生諸佛剎 親近最勝尊

若得陀羅尼 決定深義趣

不生退懼心 受持無盡法

十方一切佛 說法皆盡聞

聞已悉受持 頂戴而奉行

若受持此經 於文字名句

及所說妙義 終無有疑忘

如日月光明 所照無不遍

了知此法門 通達無量義

誦持此經故 即自能開解

一切最勝法 陀羅尼妙門

假使一劫中 一切諸眾生

所有深疑惑 皆問持經者

時持經菩薩 咸皆為開演

疑網悉已除 菩薩智無盡

愛樂此經故 能速近菩提

如是真佛子 護持祕密藏

持此陀羅尼 眾生咸敬念

諸佛共稱揚 名聞十方界

由持此經故 臨欲命終時

見八十億佛 申手俱携接

咸作如是言 汝當往我剎

由誦持此經 見受如斯福

若百千億劫 造罪當應受

誦此陀羅尼 一月皆清淨

菩薩億劫中 勤習諸功德

一月誦此經 其福超於彼

善念慧精進 三昧陀羅尼

經故常現前 乃至如來地

三界諸眾生 一時盡為魔

誦持此經故 悉無能障礙

此經中解釋 一切諸法門

而說一切智 因是成正覺

我因聞是經 然燈授我記

記言汝成佛 解脫諸眾生

彼時見諸佛 其數如恒沙

聞諸佛說法 皆悉能解了

若欲得受持 諸佛所說法

勤修學此經 速成如是力

殊勝莊嚴剎 大會諸聖眾

光相及妙族 皆從此經得

若人經七日 諦思惟是經

八十億諸佛 為說如斯法

邪思慎莫思 不應思勿思

以智當正思 速得此經典

勤修此法門 勿懼菩提遠

如人至寶洲 隨意採眾寶

若持陀羅尼 莫言無善報

具足人天樂 近佛位非難

若願速成佛 應持是經典

畢竟定當得 無上大菩提

20.

1009:爾時世尊復告舍利弗:菩薩有四法成就,得此陀羅尼。何者為四?所謂1)不著貪欲。2)於諸有情不生嫉妬3)一切自己財物捨施,心無追悔。4)晝夜愛法,與法自娛。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由成就四法得陀羅尼。

1011:又舍利弗!菩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1)已厭惡於愛欲。2)己無賊害於眾生。3)以一切有而為布施。4)以無疲厭晝夜樂法。

1012:復次舍利弗!菩薩成就四法,疾得是持。何等為四?1)厭離愛欲。2)不生疾心3)於一切眾生,施一切有。4)晝夜求法,心不懈惓。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行,疾逮陀隣尼法。何等為四?一者遠離世間愛欲。二者不說他人長短,人亦不得其便。三者有所求索,不逆人意。無所愛惜,與後不悔。四者晝夜精進常志求諸法。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行是,疾逮陀隣尼。

1014: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羅尼。何謂為四?1)不著穢欲。2)於諸眾生,不起嫉妬。3)施諸財物,心無悔悋。4)晝夜常樂修習善法。又舍利弗菩薩具足如是四法,得陀羅尼。

1015: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行,疾得陀隣尼法。何等為四?一者遠離世間愛欲。二者不說他人長短,人亦不得其便。三者有所來索,不逆人意。無所愛惜,與後不悔。四者晝夜精進常志求諸法。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行是,疾得陀隣尼。

1016: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當得陀羅尼。云何為四?1)不樂愛欲。2)不嫉妬。3)於一切眾生,能捨一切。4)日夜思惟諸法,無有惱恚。舍利弗!若菩薩成就此四法,得此陀羅尼。

1017: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舍利弗言:我今復有四種修陀羅尼法。若諸菩薩能於是中,具足修行者,決定當得入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1)所謂捨除貪欲。2)斷嫉妬心。3)於一切眾生所,能捨一切,施已不悔。4)日夜求法,以法自娛。如是舍利弗!若菩薩能如是具足修行者,決定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

1018: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必定當得此陀羅尼。何等為四?一者不樂愛欲。二者不生嫉妬。三者於諸眾生能捨一切,無有恚惱。四者晝夜歡悅深樂求法。舍利弗!菩薩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羅尼。

21.

1009:爾時世尊復說伽他曰:

應棄臭穢欲 弊惡魔之境

由此為地獄 亦為惡趣因

於他勿嫉妬 為親名利故

慈目視眾生 得大威妙色

眾生所諍訟 積聚為根本

是故應棄貪 捨貪得總持

晝夜專求法 一心求菩提

陀羅尼現前 由習如是經

1011:於是佛說偈言:

當棄欲苦行 速捨愚癡地

無自恣作惡 惡令墮惡道

是不作彼近 不知利譽事

愛眼視眾人 必貴如得色

眾人之有諍 皆由貪為本

故盡汲汲劇 棄是乃得持

欲法者晝夜 捨異唯道求

得持而心向 是以常見經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厭離於色欲 魔界地獄緣

放逸造眾惡 惡令墮惡道

於他不起妬 不為於名稱

愍愛視眾生 尊貴色端嚴

眾生起怨諍 皆以貪為本

是故當捨愛 愛捨成妙持

晝夜常樂法 推異推道求

專精求道者 疾得成妙持

1013:佛爾時說偈言:

遠眾惡離色欲 作罪行墮地獄

無三毒災不生 捐所愛得是經

不嫉妬於他人 不自欺其親族

常等心於一切 於身體大端正

常捐棄身所樂 於世間無瞋諍

不與人共從事 便逮近陀隣尼

於晨夜常精學 於外道無所冀

常作是求上法 陀隣尼自然現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棄彼污穢欲 及捨鄙魔行

如此欲因緣 即是地獄趣

於他親名利 不生嫉妬心

慈眼觀眾生 得大威妙形

眾生若諍訟 皆由此身起

是故應棄愛 必得陀羅尼

晝夜常求法 一心樂菩提

行者即能得 如此陀羅尼

常應現前修 如是等四法

1015:佛爾時說偈言:

遠眾惡離色欲 作罪行墮地獄

無三毒災不生 捐所愛得是經

不嫉妬於他人 不自歎其族親

常等心於一切 於身體大端正

常捐棄身所樂 於世間無瞋諍

不與人共從事 便逮近陀隣尼

於晨夜常精學 於外道無所冀

當作是求上法 陀隣尼自然現

1016:爾時世尊說此祇夜:

愛欲嫉妬 是魔王法

當入地獄 行人應捨

財法二種 以施眾生

日夜思惟 不起惱恚

若能如是 得陀羅尼

1017: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如說頌曰:

欲為臭穢魔所行 亦是地獄之因緣

既知罪業惡道本 於他一切除嫉心

名利恭敬親友捨 愛目平視諸眾生

形顏端正甚奇妙 威光德大色從容

一切有為諍訟本 宜須捨離莫復存

若能如是捨愛已 得入如是入法門

慇懃日夜求諸法 專心正直樂菩提

如是常能親近法 心門畢現陀羅尼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愛欲深熾盛 能為地獄因

魔王此障道 應當速遠離

懈怠造諸罪 惡業墮泥犁

展轉在其中 多劫無休息

不應生嫉妬 斷利及名聞

慈眼視貧窮 故獲如是位

一切興諍訟 貪愛心慳吝

若能悉斷除 當得如斯法

晝夜勤求法 於眾生無恚

復專樂是經 速能獲此經

22.

1009: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陀羅尼。云何為四?1)所謂習阿蘭若極無諍處。2)住深法忍辱力。3)不著利養、恭敬、名聞。4)於諸所愛物,捨施而不顧戀,乃至於身命。舍利弗!由成就此四法,即得陀羅尼。

1011: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1)能習山澤居。2)內行深法忍。3)不慕彼利養。4)行無量施,不惜軀命。

1012:又舍利弗!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疾得是持。何等為四?1)閑居寂志。2)得深法忍。3)不求利養。4)一切內外盡施無遺。是為四。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行,疾逮得是陀隣尼。何等為四?一者獨在空閑處。二者住深法忍。三者若有饋遺者,不以喜。四者不愛惜軀命,何況財寶。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行是,逮得陀隣尼。

1014:爾時如來告舍利弗:如此四法,常應修學。又舍利弗!復有四法,行者具此,得陀羅尼。何謂為四?一者常當精勤修習阿蘭若行。二者於彼甚深法忍,堪任、奉持。三者不著利養、名譽。四者棄於一切所愛,染著之處,悉皆能捨,乃至身命,況餘財物。舍利弗!菩薩具足如此四法,得陀羅尼。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有四事行,疾逮得是陀隣尼。何等為四?一者獨在空閑處。二者住深法忍。三者若有饋遺,不以喜。四者不愛惜軀命,何況財寶。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行是,疾逮得陀隣尼。

1016: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何等為四?1)修阿蘭若行。2)持深法忍。3)不樂利養、名聞。4)所受之物,一切能捨,乃至身命。菩薩成就此四法,得陀羅尼。

1017:爾時世尊說是頌已,復告舍利弗:更有四法,能具一切菩薩行,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1)所謂親近山林、阿蘭若處。2)得深法忍。3)名聞、利養、一切恭敬。4)所愛之處,一切捨離,乃至沒命,終不中悔。舍利弗!如是之法,能具菩薩所有諸行,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

1018: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何等為四?一者住寂阿蘭若行。二者悟入甚深法忍。三者不樂名聞、利養。四者能捨所愛之物,乃至身命。菩薩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羅尼。

23.

1009:爾時世尊復說伽他曰:

應住蘭若佛稱讚 住彼勿應輕他人

當樂甚深之法忍 精勤由如救頭燃

勿於利養生貪著 由此因緣成矯行

精麁知足猶如鳥 得為人身作果實

奇哉善獲如來法 棄捨宅舍多苦本

應當清淨身口意 深生恭敬於佛法

貪利之人無念慧 無信無戒無思法

菩提遙遠如空地 是故遠離貪愛心

1011

閑居習佛教 住此不知彼

深忍却放逸 常如救頭然

法不猗知利 亦不有身求

見失當棄利 人以利為行

快哉得佛教 捨家離眾苦

信者成道學 敬佛法為智

智士不貪利 何況行法者

佛從遠斯成 故當捨利求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閑居寂志佛所譽 自守空靜不輕彼

常樂修習深法忍 如救頭然不放逸

不求名譽及利養 因斯造諸諂曲行

處處知足如飛鳥 節身損己修仁行

快哉得佛教 出家受具戒

捨家離眾苦 遵修於佛教

若不得佛教 出家是戒利

信戒施聞慧 皆悉不成就

此過離佛遠 是故捨貪利

1013:佛爾時說偈言:

在空閑念正法 不輕慢於他人

生死熾如載火 得人身當作行

常持意在深忍 於財費足而已

坐宗室起等意 不偏厚其種性

但供養佛與法 住善力越世難

即毀形下鬚髮 便得德入微妙

當知空及世事 以是故棄所有

愚行者貪財利 無戒忍及智慧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修阿蘭若 住於不放逸

勤行深忍心 當如救頭然

斯行最殊勝 諸佛之所讚

不於他眷屬 名譽利養等

及以諸財物 而生貪愛心

少欲及知足 如鳥無儲積

既已得人身 常應修眾善

善哉得佛法 出家棄苦本

憍慢諸煩惱 悉已得清淨

應當勤恭敬 尊重佛法僧

貪利失念智 亦喪信戒法

去菩提甚遠 是故應棄貪

1015:佛爾時說偈言:

在空閑念正法 不輕慢於他人

生死境如戴火 得人身當作行

常持意在深忍 於財寶足而已

坐宗室起等意 不偏厚其種姓

但供養佛與法 住善力越世難

即毀形下鬚髮 便得德入微妙

當知空及世事 以是故棄所有

愚行者貪財利 無戒忍及智慧

1016:佛說此祇夜:

修行阿蘭若 善人所讚歎

身心寂不動 常住於林中

燒頭不放逸 藥起深法忍

名聞及利養 一切無所著

清淨無染心 以求無上道

能捨諸所重 妻子及身命

不生悔悋心 終當歸磨滅

菩薩勤精進 修上四種行

如上陀羅尼 不久必能得

1017: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山林阿練若 正行之所歎

雖復住彼處 慎不毀於他

修忍不放逸 常如救頭然

不依於名利 詐現諸異相

值佛希有難 捨家多苦本

清淨身口意 恭敬佛法僧

不求於名利 處處知止足

如鳥飛虛空 一切無所依

如是之人者 畢不空於果

無信無戒行 於法不思惟

是人去菩提 猶如天與地

是故修行者 故須捨名利

如是真妙行 賢聖之所讚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常習阿蘭若 諸佛所稱讚

勤行深法忍 當如救頭然

悟入深法義 無毀呰他人

不應戀著家 名聞利養處

勿於諸財寶 而生貪愛心

樂少欲知足 如鳥無儲積

既已得人身 常應修善行

出家棄苦本 善哉得佛法

憍慢等煩惱 皆令得清淨

應當勤恭敬 尊重佛法僧

貪利失念智 亦喪信施行

如是之人等 去菩提甚遠

是故應棄捐 名譽及利養

修持清淨戒 正見慈悲行

24.

1009: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云何為四?所謂入八字義。何者為八?1)(pa)跛字者勝義,隨入一切法無我。2)(la)攞字者相、隨形好,無相、隨形好故,隨入一切如來法身。3)(va)嚩字者,愚夫法、聖人法,隨入無二無別。4)(ja)惹字者生老死、非生老死、去不去,隨入無生、無滅。5)(ka)迦字者業、異熟,隨入非業異熟。6)(dha)馱字者陀羅尼法要,空、無相、無願,隨入法界。7)(śa)捨字者奢摩他、毘鉢舍那,非奢摩他、毘鉢舍那一切法,隨入真如。8)(kṣa)乞灑(二合)字者一切法剎那無盡、無壞、無身本寂故,隨入一切法涅槃。如是八字義,應當隨入。此是入初義。於此陀羅尼法要,善應書寫、當受持之。即隨入第二義。於此陀羅尼法要,半月、半月當讀勤加修習繫念,則隨入第三義。於此陀羅尼法要,修習菩薩摩訶薩。應當勸發、慰喻、讚歎一切眾生,令修學此陀羅尼,則隨入第四義。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由此四法成就,得是陀羅尼。

1011: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入八字義。八字義者謂迹、敏、惟、棄、悲、調、滅、忍。常書持是。二曰誦說常以調意。三曰內性合是法要。四曰勸行大道之行。菩薩如此為疾得持。

1012:又舍利弗!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疾得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八字是義,隨義悉入其中。八字者波、羅、婆、迦、闍、陀、賒、叉。1)波者第一義。一切諸法無我,悉來入門。2)羅者,相好無相。如如來身,入於法性。3)婆者,愚癡之法及智慧法,隨順入義。4)迦者,業行果報及非業行報,皆悉究竟隨順入義。5)闍者,生緣老死,皆悉隨入不生不滅。6)陀者,一切諸持悉隨入空、無相、無願。7)賒者,一切諸持皆隨順入。8)叉者盡,一切諸法,悉入於如是。如是八字是義悉入其中。二曰善書此經,執持不捨。三曰半月半月誦習此經。四曰帝當供給、供養持此經者。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行,得是陀隣尼。何等為四?一者有八品字,開入智慧、解黠中。何等為八?一名為波,以一切著法,使入空法中。二名為羅,如來若現相好、不現相好,以身入諸法中。三名為婆,若癡法、若黠法,使入解慧法中。四名為迦,知諸殃罪所,能使入功德福中。五名為闍,知生老病死即於是入無色中。六名為陀,視諸地、世間皆空不驚怪,入無願中。七名為舍,休息諸法使入清涼法中。八名為叉,知一切法空是為八。復有四事。一者常思念八品字。二者若書是經當諦書之。三者若持是經,當諦持之,作是諦持讀,至十五日。四者當如法行,念八品字。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應用是行,疾得陀隣尼。

1014:又舍利弗!行者復應成就四法,得陀羅尼。何等為四?有八字義。云何為八?1)所謂阿字是第一義,一切諸法入無我義。2)攞者相好,此相好者入於如來法身之義。3)婆者嬰兒,嬰兒法者決定趣入聰慧之義。4)闍者生老病死之患。是生老等入無生滅。5)迦者作業,入無業報。6)陀者總持陀羅尼法空、無相、願,趣入法界。7)奢者舍摩他、毘婆舍那,舍摩他等入一切法。8)叉者諸法無住、無盡,亦無破壞,又無前後。如是諸法趣入涅槃。如是八字皆入此義。菩薩當隨而入之,是則名為初第一法。應善書寫、精勤受持。如是總持陀羅尼典,是名行者入第二法。半月半月應讀、誦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是名行者入第三法。行者常應專心思念如是總持陀羅尼法,令諸眾生皆悉歡喜。誘引其意,務使精敏,是名行者入第四法。舍利弗!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此陀羅尼。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行,疾得是陀隣尼。何等為四?一者有八品字,開入智慧、解黠中。何等為八?一名為波,以一切著法,使入空法中。二名為羅,如來若現相好不現相好,以法身入諸法中。三名為婆,若癡法、黠法使入解慧法中。四名為迦,知諸殃罪所歸趣,使入功德福中。五名為闍,知生老病死,即於是入無色中。六名為陀,視諸地世間皆空不驚怪,入無願中。七名為舍,休息諸法,使入清涼法中。八名為叉,知一切法空是為八。復有四事。一者常思念八品字。二者若書是經,當諦書之。三者若持是經,當諦持之,讀至十五日。四者當如法行念八品字。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用是行,疾得陀隣尼。

1016: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云何為四?入八字義。云何八字?1)婆字,入一切諸法無我義。2)羅字,入相好無相好法身義。3)娑字,入二義愚人法智人法義。4)闍字,入生老病死、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生不滅義。5)舸字,入度業果報義。6)他字,入持陀羅尼法度空、無相、無作法界義。7)沙字,賒摩他、毘婆舍那。賒摩他、毘婆舍那者,入如真實一切法義。8)屣字,入一切諸法念念生滅,不盡不破、本來寂靜故。此八字義可知、可入,此謂初入義。此陀羅尼法總名書已當受持,此第二入義。此法總名,當半月半月誦憶,此第三入義。菩薩當以此陀羅尼教化、讚歎,今他歡喜。此第四入義。舍利弗!以此四法,令菩薩得此陀羅尼。

1017:復次舍利弗!復有四法善能具足菩薩行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四?所謂八種字門。若能善入此字義者,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為八?所謂跛字、邏字、莽字、惹字、迦字、陀字、捨字、乞灑(二合)字。是八字。1)跛者,即是真如。一切法無我入故。2)邏者相好非相好,如來法身入故。3)莽者凡夫法、賢聖法,一如無二入故。4)惹者生老病死、非生老病死、無生無滅入故。5)迦者業報、非業報入故。6)陀者陀羅尼法本空、無相、無願,法界入故。7)捨者定慧、非定慧,一切法一如入故。8)乞灑(二合)者空一切法無盡、不可破壞、本來寂靜,涅槃法入故。爾時世尊作如是言:如此八字若得意者,能入如是陀羅尼法本。如是陀羅尼法本修多羅,當善書寫、受持。讀誦若半月、若一月。復以此法本轉教餘人,令生歡喜。勸勵修進,助其威力。令使專志,策勤不退。作是說已,告舍利弗言:如是四法能成菩薩行故,得入陀羅尼門。

1018: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此陀羅尼。何等為四?所謂入於八字之義。云何八字?一者跛字,是第一義。一切諸法無我入義。二者攞字,入於如來無生法身。以非明照集智資糧,無所入相。以無生相,而為色身。以無盡相,而為色蘊入義。三者麼字,智慧、愚癡法作同類入義。四者舸字,分別業報亦無業報入義。五者闍字,悟生老病死、不生不滅入義。六者馱字,悟陀羅尼法體空、無相、無願、寂如涅槃開解入義。七者賒(賒我反)字,奢摩他,住寂定相。鞞鉢舍那,正見諸法相。如何而得住於寂定?宜當精勤晝夜無間,觀佛形像,不應取相。當念鞞鉢舍那,以慧正見。若行者見佛而現,將為真佛?應作是念:此所見佛從何方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方所來耶?若將此佛是人所造?應作是念:此佛為是泥木作耶?為復金銅所作?如是觀已,知所見佛。但由我於精舍之中,觀佛形像晝夜憶念。是故此佛常現目前。由是當知我常見聞一切諸法,將為實者,皆從自心憶念而起。即是菩薩第一溫習不住定也。若菩薩於初分中,所作觀心微得明已,應即攝念,起於加行。乃至能知一切世間所有諸法,皆悉不離自心而起。此是菩薩第二德相不住定也。菩薩復當如是觀察,今此念體為誰是耶?應知但是依他起心,遍計所執之所依住。當知此心無一所有如毛端許。此是菩薩第三忍不住定也。從此復即起自在定,起此定已。即是菩薩第四世諦無上法不住定也。世諦法中,菩提之心為無有上,此即依他起性之心。周遍入於圓成實性。此圓成性是性淨真如,而此真如是義諦心。何以故?以勝義諦有二相故。云何二相?謂以無生相故,如來法身清淨相續體故,復以無盡相故,示現如來色身相好相續體故。此菩薩明如來法身清淨體已,復明色身相好顯現體已,菩薩即知法界解脫法門。見未曾見心生歡喜。此是菩薩得第一歡喜地位。云何真如是勝義諦?此圓成實性亦通義諦。貪欲恚癡於勝義中,本來空寂無所斷除。清淨法身於勝義中,本來常在無可增益。由以正見無所得心,集智資糧,息諸惡法。是故諸佛法身顯現。由以正見,作諸善法。是故諸佛色身顯現。云何依他起性亦勝義諦由性自無,因習起性,故離執有。然存事物,故離執無。復次云何遍計所執自性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亦是住於勝義諦門當知所見蘊等種類,但是凡愚宿習因緣,憶念、攀緣而實非有。是故菩薩解蘊界處,一切法中,法身顯現。菩薩既解彼蘊界處,但是凡愚自心所見。然即用此攝諸眾生,修菩薩行。是故菩薩見蘊界處,一切體相資糧,顯現色身相好。云何觀佛形像亦住勝義諦門當作是念:我今所見佛之形像,非佛所有種類之相。此但是我現在觀察像因緣故,見佛形像得入定中,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以是義故,見佛形像,不應總無。當知賒字與一切法無,無有差別,皆同法門入義。八者叉字,諸法皆空、不生、不滅。何以故?悟解諸法本來空寂自性涅槃入義。是八字義如是受持。隨何方所,有是經卷者,應當尊重、恭敬、供養。半月半月讀誦、演說。若見誦習此經典者,稱揚、勸進。舍利弗!若有菩薩修此四法,得是陀羅尼。

25.

1009:爾時世尊復說伽他曰:

思惟八字義 書寫持此經

半月當讀習 亦勸他有情

近菩提廣慧 現見一切佛

所住十方界 從彼學生信

1011

當思八字義 善書持此經

常誦用調已 亦以開化人

得坐大智署 一切見十方

無量佛在前 勸成其道欲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當思八字義 善書持此經

半月次來誦 勸發行持者

一切十方恒沙國

無量諸佛在其前

得坐道場妙相滿

當勤修習此持行

1013:佛爾時說偈言:

常當念八品字 書持卷諦奉行

十五日讀莫離 勸一切求佛道

要當學開化人 得智慧疾近佛

悉遍見十方佛 皆為現在前立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書持陀羅尼 思惟八字者

若半月半月 專勤常讀誦

眾生於是處 修習恒繼念

親近於廣大 菩提甚深智

決定能現見 十方一切佛

是故於此法 應修勤學心

1015:佛爾時說偈言:

常當念八品字 書持卷諦奉行

十五日讀莫離 勸一切求佛道

要當學開化人 得智慧疾近佛

悉遍見十方佛 皆為現在前立

1016:佛說此祇夜:

書寫及受持 思惟上八字

半月常習誦 教化諸眾生

得近無上道 最勝智慧處

常見諸如來 亦聞說妙法

1017: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當思八字意 經及陀羅尼

書寫持讀誦 一月若半月

復化諸眾生 歡喜令策進

彼人近菩提 常得勝上覺

現見一切佛 住在於十方

學行得增長 是故應精勤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八字常憶念 書持是經典

半月半月說 勤化諸眾生

由斯近佛位 智慧甚彌廣

當於十方剎 親覩諸如來

即於諸佛所 學佛所行法

堅固護持教 諸惡悉斷除

26.

1009: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修習此陀羅尼者,得四種功德。何者為四?1)所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咸皆攝受。2)無諸魔障。3)業障速得遠離。4)獲得無礙辯才。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由習此陀羅尼,得四種功德。

1011:又舍利弗!菩薩有四德為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常念諸佛。二曰、不有邪行。三曰、疾除行蓋。四曰、得入無量門微密之持。

1012:復次舍利弗!菩薩學此持者,得四功德利。何等為四?一者、十方諸佛所念。二者、離諸魔事。三者、惡罪業障疾得清淨。四者、無礙斷辯才,皆悉成就。是為四。

1013: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念陀隣尼,得法利。何等為四?一者、常為十方諸世尊所念。二者、所作為,魔不能壞其意。三者、宿命諸罪皆為消盡。四者、初不斷至誠之說,諸所問皆能發遣。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得陀隣尼法利。

1014: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利,常當專習。何謂為四?一者、正念十方諸佛。二者、究竟無諸魔事。三者、是人速離業障。四者、疾得無斷微妙甚深辯才。又舍利弗!如是四法,行者應當專勤修習此陀羅尼,必獲法利。

1015:佛語舍利弗:菩薩復有四事,念陀隣尼,得法利。何等為四?一者、常為十方佛世尊所念。二者、所作為,魔不能壞其意。三者、宿命諸罪皆為消盡。四者、初不斷至誠之說,諸所問皆能發遣。是為四事。舍利弗!菩薩得陀隣尼法利。

1016:若有諸菩薩,受持陀羅尼,獲四功德。云何為四?1)十方諸佛、世尊常所護念。2)不為魔王之所障礙。3)身、口、意惡,悉皆滅除。4)得無盡樂說。舍利弗!若有菩薩受持陀羅尼,得此四種功德。

1017:舍利弗!復有四法,能成菩薩諸福德故,於此陀羅尼中,精勤不退。何等為四?1)所謂十方一切諸佛常當護念。2)無有一切諸魔惡業。3)能轉一切諸惡業障,速令清淨。4)得無斷辯才。舍利弗!汝當知之,如是四法能成就諸菩薩福德故,於此陀羅尼中,精心不退。

1018:復次舍利弗!若有菩薩修學如是陀羅尼者,當得四種善根法利。何等為四?一者、十方諸佛攝護是人。二者、究竟無有諸魔嬈亂。三者、諸惡業障速得清淨。四者、疾獲微妙無斷辯才。舍利弗!若有菩薩,受持如是陀羅尼故,得此法利。

27.

1009:爾時世尊復說伽他曰:

諸佛皆攝受 魔眾不得便

業障速遠離 得無礙辯才

1011:於是佛說偈曰:

常修念佛者 眾邪不得便

行蓋用疾除 得妙無量持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佛常護念 眾魔不得便

罪業障悉除 得妙無量持

1013:佛爾時說偈言:

為諸佛常所念 魔不能得其便

所作罪即消滅 為一切解所疑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應正念諸佛 眾魔所不覺

悉得速遠離 一切諸業障

亦獲無量億 辯才陀羅尼

1015:佛爾時而說偈言:

為諸佛常所念 魔不能得其便

所作罪即消滅 為一切解所疑

1016:佛說此祇夜:

有諸佛護念 眾魔不能沮

三惡業消滅 樂說辯無邊

1017: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十方一切佛憶念

若魔魔業不得便

能轉業障令清淨

速獲無上勝辯才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受持是經故 十方佛護念

一切諸魔軍 無能為嬈惱

重苦諸業障 速盡無有餘

於此陀羅尼 當疾能開解

聞讚持此經 讀誦及書寫

如說而修行 速證菩提果

28.

1009:舍利弗!古往過去無數過無數廣大高遠無量劫。是時有佛,名寶吉祥威光王劫如來、應供、正遍知出興於世。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1011:有昔舍利弗往無央數不可計劫。時有佛,名寶首曜王號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

1012:佛告舍利弗:乃昔過去無數劫時。有佛、世尊,號寶首焰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成、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1013: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世所經劫無央數,復倍無數長遠,不可極不可復計劫。爾時世有佛,號寶具足有德行王如來,過四道不受,平等覺安定於天上,天下號天中天。

1014:佛告舍利弗:乃往宿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是時有佛,號曰寶勝火聚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1015:佛語舍利弗:過去久遠世所經劫無央數,復倍無數長遠難極不可復計劫。爾時世有佛,號寶具足有德行王如來,過四道不受,平等覺安,定於天上,號天中天。

1016:爾時佛告舍利弗:乃往古昔無數阿僧祇劫。是時有佛名寶吉光王如來、應供、正遍知,十號具足。出興於世,教化眾生。

1017:舍利弗我念過去世時,廣大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復過是數。是時有佛,號曰寶功德威宿劫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

1018:佛告舍利弗:乃往古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是時有佛,號曰寶勝威宿劫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29.

1009:復次,舍利弗!彼寶吉祥威光王劫如來般涅槃時,有人王,名持光轉輪聖王,具足七寶。彼王有子,號不思議功德寶吉祥年始十六。從彼佛聞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法要,纔聞是陀羅尼,精勤而住。七萬歲未曾睡眠。不貪王位及身命財。七萬歲一向宴默,脅不著地。於九萬俱胝佛所,聽聞正法。聞已悉皆總持,即承事彼寶吉祥威光王劫如來、應供、正遍知。即於彼佛所而得出家。

1011:度人無量臨滅度時,世有轉輪王名光秉。其太子曰無念德首年千八百歲。從佛得聞此持,而即奉行。又七千歲未曾睡臥。又七千歲未曾起身愛。又七千歲未曾念財利。又七千歲一心念行,未曾傾倚,於是則見九十億佛悉聞說法,皆從受持。便作沙門。

1012:舍利弗!彼寶首焰王如來臨滅度時,有轉輪王名曰持光明。王四天下,快得自在。王有太子,名無念德道。其初生時,形如十六歲童子。從彼世尊得聞此持。聞此持已,專精求學。經七千歲不為睡眠之所蔭蓋。七千歲中未曾起身愛,未曾念王事。又七千歲中身不猗臥,端坐正受。於是即見九十億那由他諸佛,從其聞法,皆能受持,便出家學道。

1013:其佛為一切說法無能過者,臨般泥洹時。有遮迦越王名曰陀樓主四天下。其子字無念。名聞具足,年十六歲。是時太子行到佛所,聞彼佛說陀隣尼經。聞已歡喜,即得是經。得已諷學,常念奉持。精進不睡,脅不在席,七千歲。不念愛欲七千歲。不念財寶七千歲。不問他事七千歲。常獨一處止,意不傾動七千歲。爾時皆聞九十九億不可計佛說智慧法。聞已,便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1014:舍利弗!寶勝火聚光明如來般涅槃時。有轉輪王名曰星持七寶具足,領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議功德最勝。而是王子,至年一千六百歲時,寶勝火聚光明佛所,初得聞此陀羅尼法。即便解悟,專精修習。經七萬歲晝夜不懈,未曾疲怠,目不暫閉。王子復於七萬歲中,捨身命財及以王位。又七萬歲,獨靜一處,精勤經行,脅不著地。復於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如來所,聞說法已,皆悉受持、讀誦、通利。王子即便出家修道。

1015:其佛為一切說法無能過者,臨般涅槃時。有金輪王名曰陀樓主四天下。其子字無念。名聞具足,年十六歲。是時太子行到佛所,聞彼佛說陀隣尼經。聞已歡喜,即得是經。得已諷學,常念奉持。精進不睡,脇不在席,七千歲。不念愛欲七千歲。不念財寶七千歲。不問他事七千歲。常獨處止,意不傾動七千歲。爾時皆聞九十九億不可計佛說智慧法聞已,便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1016:此佛滅度有轉輪聖王,名持光明七寶具足。彼王有子,名不可思議功德吉年十六歲。彼佛滅後,聞說此陀羅尼。即於七萬世中,不睡眠懈怠。七萬世中不貪王位。不惜身命及餘財物。七萬世中未曾寢臥,一向坐禪。常聞九十億萬那由他諸佛所說法。既聞法已,佛記出家。

1017:爾時彼佛將入涅槃故,廣為大眾說是法本陀羅尼。時有大轉輪王名曰持火,七寶具足,人民安樂。時王有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陀羅尼法本。聞已歡喜,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此陀羅尼法本。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物,不貪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諸佛說法,盡能聽聞,聞已能持。愛樂修習,厭離家法。剃除鬚髮,而作沙門。

1018:舍利弗!寶勝威宿劫王如來臨涅槃時。有轉輪聖王名曰星持,七寶具足,王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議功德最勝。時此王子年始十六,於寶勝劫王佛所,最初得聞此陀羅尼,精勤修習。其後經於七萬歲中。捨身命財及以王位。復於七萬歲中獨處閑靜,結加趺坐,脅不著地。於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如來所,聞說是經,悉皆受持。是時王子即便出家。

30.

1009:却後九萬歲,成就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既成就已,廣為一切有情而敷演之,即於一生中,八萬俱胝那庾多眾生,建立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地。

1011:積九萬歲,以是無量門微密之持,解說眾人。於一世中,成就八十億人,使行無上正真之道。誘進令出家,立不退轉地。

1012:九萬歲中,以是無量門出生之持廣為人說。於一生中,成就八十億那由他人,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勸進、教化,令不退轉。

1013:九萬九千歲,奉行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復為一切說。在一世中,教化世間人民,令八十億萬那術人皆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逮得阿惟越致。

1014:經九萬歲,受持成就如此無量陀羅尼門。時此比丘成就是已,廣為眾生宣示斯義。比丘王子即於此生,化八十億那由他百千眾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亦復證於不退轉地。

1015:九萬九千歲,奉行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復為一切說。在一世中,教化世間人民,令八十億萬那術人皆使發無上平等道意,逮得阿惟越致。

1016:過九十萬世,得陀羅尼名取無邊門。得已,為眾生說。於一生中,教化八十億百千萬那由他眾生,令住不退地,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017: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入無邊入門陀羅尼,皆善成熟。善成熟已,復以此偈,廣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發心,積功累德,皆悉住於不退轉地。

1018:經九千歲,以此無邊門陀羅尼,廣為眾生開演其義。而王子比丘於後生中,教化八十億那由他百千眾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或有證於不退轉地。

31.

1009:舍利弗!於彼會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從法師苾芻,聞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門已,深生隨喜。由此隨喜善根,於九萬俱胝佛所,聽聞正法。聞已,悉皆總持。則為得勝陀羅尼者、最勝端嚴語者、最勝不斷辯才者。彼等眾多佛,於三劫中,恭敬承事。却後三劫,證無上正等菩提。

1011:彼時眾中,有尊者子名為月行聞是法要,盡心願樂。以此德本,值七十億佛。皆從得上持,逮諸菩薩無量之辯。其後三劫,悉見諸佛。三劫末時,月行得佛。

1012:彼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得聞是持,至心隨喜。彼以隨喜善根因緣故,常得親近九十億佛。得最上持、得最上處無量辯才。復於三劫,親近諸佛。三劫末時,月幢得佛。

1013:時復有長者子名月英。於大眾中,聞是陀隣尼。聞已,勸助持。是勸助福德,到九十萬億佛剎,供養諸佛,成立功德。於爾所佛國,皆得諸陀隣尼,即逮得一生補處,作飛行菩薩。佛語諸菩薩:於是三劫中,供養爾所佛。過三劫已,當逮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

1014:又舍利弗!爾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幢。是長者子於彼比丘法師所,聞如此無量陀羅尼門。聞已,即便隨喜頂受。月幢以此隨喜善根功德因緣,值九十億諸佛世尊,恭敬供養。得此最上陀羅尼法,於諸言論最為殊勝,又獲第一不斷辯才。王子比丘三劫供養是諸佛已,得無上道。

1015:時復有長者子名月英。於大眾中,聞是陀隣尼。聞已,勸助持。是勸助歡喜,福德到九十萬億佛剎。供養諸佛,成立功德。於爾所佛國,皆得諸陀隣尼,即逮得一生補處,作飛行菩薩。佛語諸菩薩:於是三劫中,供養爾所佛。過三劫已,當逮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

1016:是時眾中,有長者子名曰月蓋。從彼聞說取無邊門陀羅尼。聞已隨喜,以隨喜功德,為九十億萬佛之所授記。汝於受持陀羅尼中最為第一,一切眾生聞汝所說悉皆愛樂,諸有問難無能壞者。汝於來世過三阿僧祇劫,教化諸眾生,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017:舍利弗!汝且知之。當於是時,有一長者名曰月相。彼有一子名無邊光。從彼比丘聞是入無邊門法本陀羅尼故,起隨喜心。由此隨喜善根因緣故,得值九十億佛,得勝上陀羅尼,得勝上起信法門。有所言說,人皆奉用。復得勝上相續無斷辯才,超過一切諸菩薩眾。於彼一切如來所,經三劫中,常皆供養。過三劫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018:時彼眾中有一長者名為月幢。聞說此無邊門陀羅尼已,隨喜善根功德力故,得值九億諸佛世尊恭敬、供養。得此最上陀羅尼法,於諸言論最為殊勝,又獲第一無斷辯才。於三劫中,供養諸佛。過三劫已,得成無上正等菩提。

32.

1009:舍利弗!或有猶豫生疑異慧者。當彼異時,其月幢長者子不應如是見。何以故?其燃燈佛,彼時為月幢長者子。舍利弗!或有猶豫生疑異慧者。當彼異時,其不思議功德寶吉祥法師者,不應如是見。何以故?其無量壽如來,彼時為不思議功德寶吉祥法師。

1011:名曰錠光號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又彼太子無念德首。講說法者,則今西方無量壽佛是也。

1012:號燈光如來、應供、等正覺。彼時王子無念德道者。今西方無量壽佛是。

1013:爾時長者子月英者,即提惒竭佛是也。王陀樓子無念名聞具足者,即阿彌陀佛是也。

1014:又舍利弗!勿生疑惑。爾時王子比丘法師,今無量壽如來是也。爾時月幢,定光佛是。

1015:爾時長者子月英者,即提惒竭佛是也。王陀樓子無念名聞具足者,即阿彌陀佛是也。

1016: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時不可思議功德吉王子,豈異人乎?即無量壽佛是。長者子月蓋,然燈佛是。

1017:舍利弗!汝今當知,莫生疑心,而作礙想。爾時月相長者子豈異人乎?即彼然燈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爾時不思議勝功德比丘說法者,豈異人乎?即阿彌多婆耶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

1018:號曰然燈。舍利弗!彼時不思議功德最勝王子比丘者,今無量壽佛是也。

33.

1009:舍利弗!我等賢劫中菩薩摩訶薩。聞此經已,深生隨喜。由隨喜善根,棄背四十俱胝劫流轉生死。於九萬俱胝佛所,聽聞正法,咸皆得為勝陀羅尼者、最勝端嚴語者、最勝不斷辯才者。

1011:此賢劫中,諸菩薩聞是法願樂者,皆得除後四十萬劫生死之行。

1012:舍利弗!我亦與賢劫諸菩薩,曾聞此持,聞已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因緣,除却四十萬劫生死之罪。又得親近九十億佛。

1013:佛告舍利弗:我於颰陀羅劫中,與諸菩薩說陀隣尼。其聞是經,有代歡喜,用勸一切者。其所施作,以勸助福,超越四十萬劫。不復更勤苦,後當得道,自恣其意。如復供養九十萬佛已,當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

1014:佛告舍利弗:我與賢劫諸菩薩等,俱共聞此陀羅尼法,即生隨喜。以此善根功德因緣,經歷四十百千劫中,常勤背捨生死之法。於九十億諸如來所,得陀羅尼最為第一,言論超絕辯才殊勝。

1015:佛語舍利弗:我於颰陀劫中,與諸菩薩說陀隣尼。其聞是經,有代歡喜,用勸一切者。其所施作,以勸助福,超越四十萬劫,不復勤苦。後當得道,自恣其意。如復供養九千萬億佛已。當得無上平等之道最正覺也。

1016:舍利弗!我昔及諸菩薩。聞說此陀羅尼,聞已隨喜。以此善根,四百萬劫不生惡趣。

1017:舍利弗!我及賢劫中一切菩薩,聞此法本,皆生隨喜之心。我於爾時,發增上隨喜心故。以此善根因緣,四百萬劫中所有煩惱,一切超過,不能為礙。於九十億佛邊,聽聞正法,得勝上陀羅尼,復得勝上起信法門,復得勝上相續無斷辯才。

1018:舍利弗!我與賢劫諸菩薩等,行菩薩道時,悉皆得聞此陀羅尼,深心隨喜。由此隨喜善根因緣,超越世間四十百千劫生死流轉。又於九億諸如來所,供養、恭敬。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4.

1009:是故,舍利弗!欲求速疾無上正等菩提者。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乃至作隨喜修習。何以故?則彼菩薩得不退轉地。承事法師,於無上菩提為因。何況書寫、受持、讀誦、正念思惟、為他人說!此福德聚,唯除如來,一切有情不知其量。不可知、不可思。

1011:又是學者欲疾作佛。若得是經,如有願樂道行之意,則是當立不退轉地,必為無上正真之道。何況書、持、誦、行。一切人民莫能稱量說其福也。

1012:是故,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此妙持,當勤隨喜。隨喜功德,乃至菩薩不退轉地,作大因緣。況復書、持受、誦、如說修行。一切人民莫能思量稱說其福。

1013: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最後聞得是陀隣尼,奉持、勸助、代歡喜者,其德如是。若有菩薩因歡喜德,若以慈心,為經墮淚,衣毛起者,皆當逮得阿惟越致,引著無上平等道中。若權慧書、若持、若學、若諷、若讀。舍利弗!如是輩福不可量、不可稱、不可說。一切人民無能計、無能極者。

1014:又舍利弗!是故行者,若欲速得無上道者,當受持此陀羅尼法。若復不能受持、書寫、讀誦之者,但生隨喜。所以者何?緣此善根,令是行者必當獲得不退轉地,至無上道。何況受持、書寫、讀誦、廣為他人敷演之者!所得功德,唯除如來。一切眾生不能測量,何況思惟、廣為人說!

1015: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最後得聞是陀隣尼,奉持、勸助、代歡喜者,其德如是。若有菩薩因歡喜德,若以慈心,為經墮淚,衣毛起者,皆當逮得無上平等之道,引著阿惟越致中。方便書、若持、若學、若諷、若誦、若讀。舍利弗!如是輩福不可量、不可稱、不可說。一切人民無能計、無能極者。

1016:是故,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樂速得菩提,當隨喜此取無邊門陀羅尼及勤精進。何以故?菩薩成就住不退地,當得三菩提故。何況有人書寫、讀誦、受持、解說。唯除諸佛無能說此功德邊際。

1017:舍利弗!汝當知之!若諸菩薩欲得速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假使不能具足修行,應須聞此陀羅尼,發隨喜心。何以故?由此聽聞隨喜善根因緣,能與不退轉地,作其勝因。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藉此善根,作其勝因緣故。何況書寫、讀誦、受持、如法修行、廣為人說、讚歎勸勵令其修學。此諸功德聚,唯除諸佛乃能知之。一切眾生無能稱說、計挍、思量所能知者。

1018:舍利弗!若欲速得大菩提者,宜應受持此陀羅尼。若復不能受持之者,但生隨喜。所以者何?由此善根,必定當得不退轉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受持、讀誦、書寫、廣為他人分別演說。其所獲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一切眾生無能測度。

35.

1009:爾時世尊復說伽他曰:

聞此經已生隨喜 書寫受持及讀誦

一切眾生不能測 福德流注生不絕

一切生中見諸佛 獲得淨信不思議

解了深經及理趣 速疾覺悟勝菩提

彼不壞失三摩地 不失神通陀羅尼

不失色財及見佛 乃至未證無上覺

我念古往於前生 為長者子聞總持

親覩諸佛如恒沙 隨喜覺悟大菩提

然燈昔為長者子 無邊光明於前生

佛無量壽為法師 我等賢劫皆隨喜

樂欲速疾證菩提 欲得速疾摧諸魔

願樂百福相莊嚴 由此加行得不難

若世界如殑伽沙 悉皆捨施滿七寶

書持從所生福德 譬喻捨施彼不及

是故聞已專精勤 智慧菩薩受持此

書寫總持思惟者 我說菩提得不難

1011

聞經心願樂 書持敬諷誦

天人莫能計 福廣無有量

所生輒見佛 信向不迴動

體解深經要 疾覺斯上道

得持惡道斷 不失定大財

色好常見佛 即至覺上道

尊者子聞持 即追識宿命

見佛九十億 得道如其願

若欲疾成佛 道力降眾魔

欲滿百福相 行此非有難

如滿恒沙剎 積寶以布施

比書持此福 終不得為比

1012: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聞經心隨喜 書持敬諷誦

天人莫能計 福報之限量

生生常見佛 信向不迴動

體解深法要 疾覺無上道

三昧不退減 三明總持門

財色常見佛 乃至無上道

憶念過去世 長者子聞持

即見九十億 那由他諸佛

所求如其願 得成無上道

若欲疾成佛 道力降眾魔

欲滿百福相 行此非有難

如滿恒沙剎 積寶以布施

比書持此經 終不得為比

1013:佛爾時說偈言;

若聞已加勸助 及書持諷誦讀

諸天人計其德 無能知福祐巨

所生處常見佛 於深經得慧證

堅持法無能動 便疾得明解覺

常定意不增減 諦不失陀隣尼

無色想立相好 為世雄無有上

長者子聞是經 所生處識宿命

常得見無數尊 如所願即得佛

若欲疾得佛者 及速離於眾魔

欲得百功德相 常念是得不久

如恒沙世尊剎 滿其中珍寶施

不如是書持者 譬喻之終不等

1014: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得此陀羅尼 名為無量門

諸佛常護念 魔不得其便

業障眾塵勞 皆速獲清淨

聞此妙典已 隨喜即書寫

受持恒讀誦 廣為人演說

一切諸眾生 不測其功德

行者所生處 常得見諸佛

獲不思議信 善解深經義

是行者疾得 最上菩提道

三昧通無盡 陀羅尼亦然

形色恒具足 福報常相繼

見佛及聞法 無時而暫缺

未得菩提間 永保斯功德

我念宿世時 已聞此總持

見於恒沙佛 得無上菩提

譬如昔月幢 得成定光佛

過去功德勝 法師比丘者

今見無量光 阿彌陀佛是

我與賢劫中 無量諸菩薩

俱聞此經典 深心共隨喜

若樂速親近 無上菩提道

又樂疾降魔 復樂百福嚴

當勤心總持 得此不為難

若人以珍寶 滿恒沙世界

布施於一切 皆使得豐足

但能書此經 其福過於彼

是故應靜聽 一心初不亂

書寫與受持 及以善思惟

如此深妙典 斯為智菩薩

疾得於菩提 不足以為難

1015:佛爾時說偈言:

若聞已加勸助 及書持諷誦讀

諸天人計其德 無能知福祐極

所生處常見佛 於深經得慧證

堅持法無能動 便疾得明解覺

常定意不增減 諦不失陀隣尼

無色想立相好 為世雄無有上

長者子聞是經 所生處識宿命

常得見無數尊 如所願即得佛

若欲疾得佛者 及速離於眾魔

欲得百功德相 常念是得不久

如恒沙世尊剎 滿其中珍寶施

不如是書持者 譬喻之適停等

1016:佛說此祇夜:

過去無數劫 有寶吉如來

出世化眾生 有無量利益

彼佛涅槃後 有轉輪聖王

子名功德吉 年始十六歲

於如來滅後 聞說陀羅尼

即於七萬世 無睡眠懈怠

不貪著財物 王位及身命

聞九十億萬 那由他諸佛

所說妙法門 一心能聽受

如來即記彼 過九十萬世

得陀羅尼法 名取無邊門

得已為人說 利益無數眾

皆令住不退 無上三菩提

長者子月蓋 聞說陀羅尼

起隨喜功德 諸佛為受記

汝受陀羅尼 是最為第一

若為他人說 無不愛樂者

若人有問難 無有能破壞

汝於未來世 過三僧祇劫

所可化眾生 當得無上道

長者子月蓋 然燈如來是

先所說法師 即無量壽佛

我及諸菩薩 昔聞陀羅尼

四百萬劫中 不生諸惡趣

菩薩若欲得 無上遍知道

當勤行精進 隨喜陀羅尼

所以然者何 住不退轉故

若能隨喜者 功德已如斯

何況書讀誦 解說其義者

假設有七寶 滿恒沙世界

如此布施福 不可得相比

是故有智人 應當勤精進

聽受陀羅尼 以求無上道

1017:爾時世尊說是語已,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聞經心隨喜 書寫并讀誦

自持教人持 是諸功德聚

一切諸眾生 不能測量者

現見一切佛 獲得希有信

盡能知一切 甚深修多羅

速證妙菩提 得見佛無減

復得定神通 妙色并資糧

總持等無減 乃至無上覺

我憶過去世 如是陀羅尼

無邊爾時聞 得見恒沙佛

隨心所樂證 成就然燈尊

無邊前生時 彌陀為說法

我及賢劫眾 往世皆隨喜

欲速證菩提 摧伏於諸魔

百福相具足 修此法不難

書持念誦福 即是真佛子

假使諸世界 其數等恒沙

一切滿中寶 持以供牟尼

直以書持福 能過是功德

是經勢力故 必得佛不難

1018: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有聞此經 書寫生隨喜

讀誦及受持 廣為他人說

其所獲功德 眾生莫能測

於無量劫中 受福無窮盡

菩薩所生處 常得見諸佛

獲不思議信 善解深經義

於經有疑滯 便能自開悟

從是疾當成 無上菩提果

總持神通定 此等皆無盡

了達深法忍 常近諸如來

我念過去世 聞說如是經

奉覲恒沙佛 逮成無上道

彼月幢長者 得佛號然燈

功德勝比丘 成無量壽佛

我與賢劫中 無量諸菩薩

俱得聞此經 深心共隨喜

以隨喜功德 銷滅諸塵垢

罪障殄無餘 速成無上覺

若樂近菩提 降魔及嚴相

勤修此總持 所欲非難獲

若以恒沙剎 滿中珍寶施

菩薩持是經 其福逾於彼

36.

1009:復次,舍利弗!於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加行菩薩摩訶薩,有八大藥叉,住雪山中,皆來增加修行者身威力,晝夜加持擁護。何者為八?所謂初名戍囉藥叉(唐言勇猛)。次名涅哩(二合)荼藥叉(唐言堅固)。三名鉢囉(二合)部藥叉(唐言主宰)。四名那羅延末羅(二合)藥叉(唐言那羅延力)。五名左哩怛囉(二合)末底藥叉(唐言行慧)。六名訥達沙藥叉(唐言難摧)。七名迦拏囉藥叉(唐言嘊喍)。八名蘇磨呼藥叉(唐言妙臂)

1011:是舍利弗!菩薩行持者,有八大神,在雪山中,共視護之。其名曰勇決神、果強神、饒裕神、雄猛神、體行神、清潔神、難勝神、多安神。

1012:又舍利弗!菩薩行此持者,有八大鬼,是雪山之神,共護視之。其名曰勇健神、強力神、自在神、雄猛神、知行神、難勝神、鳩摩羅神、善臂神,是為八。

1013:佛告舍利弗:若有菩薩持意念學陀隣尼時,有山名醯摩洹,有八鬼神在其中,常共擁護之,開人志意。何等八?一名勇強神。二名照明十方神。三名多所饒益神。四名龍王大力神。五名至誠行神。六名能調不調神。七名童男神。八名快臂神。是為八神名。

1014:又告舍利弗:若有行者專心繼念此陀羅尼,有八夜叉住在雪山。晝夜擁護如是行者,除諸衰患,益其勢力。何者為八?一名首羅(宋言勇健)二名緻栗馱(堅固)三名簸臘復多(眾多)四名那羅延婆邏(大力士也)五名那隷因馱羅(人主)六名突陀利沙(五能誹謗)七名迦羅邏(嘊柴)八名修婆睺(好臂)

1015: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持意念學陀隣尼時,有山名醯摩槃。有八鬼神止其中常,共擁護之,開人志意。何等八?一名勇強鬼神。二名照明十方鬼神。三名多所饒益鬼神。四名龍王大力鬼神。五名至誠行鬼神。六名能調不調鬼神。七名童男鬼神。八名快臂鬼神。是為八神名。

1016:舍利弗!若菩薩受持此陀羅尼,有八夜叉住在雪山,日夜守護,為增壽命。云何為八?勇猛夜叉、堅固夜叉、自在夜叉、那羅延力夜叉、法用夜叉、不可繫夜叉、曲齒夜叉、善肩夜叉。

1017: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於此入無邊陀羅尼,精勤用意者。於彼雪山之中,有八夜叉。日夜常來衛護此人,以其威力,遍入彼人身諸毛孔。何等為八?其名曰勇健夜叉、堅固夜叉、眾多力夜叉、那羅延力夜叉、實行夜叉、無能降伏夜叉、長牙鋒出夜叉、善臂夜叉如是等。

1018:佛告舍利弗:若菩薩專心念此陀羅尼者,有八藥叉常當擁護。何等為八?一名戍[*(-+)]。二名姪茶。三名鉢部羝。四名那羅延跋。五名遮唎怛。六名突達產。七名俱末。八名蘇博呼。此八藥叉住在雪山,護念是人,資助道業。為除衰患,益其精氣。

37.

1009:彼等悉皆來時,修行者應當澡浴,著新淨衣。應習經行,不惜身命。應起大慈心,普遍一切眾生。應當誦念此陀羅尼。彼八大藥叉速疾示其行者。

1011:斯神必來。常當澡浴,淨其被服,正色經行。慈念眾生,思是法要。神面不遠,必安定誦。

1012:彼欲令諸神來者,當澡浴其身,淨其衣服。正色經行,慈念眾生,思是法要。如其憶念,彼諸神等尋現在前。

1013:若學是經,欲令神來者,淨自洗沐,著新衣服。當經行時,常持慈心,向一切。劫乃端心,讀陀隣尼。當隨是經,堅奉持之。則疾開解得智慧。爾時,神在前立。

1014:告舍利弗:行者應當以好帛素,圖畫如此八鬼神像。以鮮綵色,極令清淨,不得雜用眾生之膠。行者若欲讀誦此經,先應沐浴,著淨衣服。專心祈請此八鬼神。為設種種香潔飲食,眾妙雜香,散華華鬘。及淨油燈,以供養之。行者復應綵畫於地,如圓輪座,自在其上。右膝著地,手執香爐。一心慈念無量眾生,七遍微誦陀羅尼呪。是八鬼神即現其身。

1015:若學是經,欲令神來者,淨自洗沐,著新衣服。當經行時,常持慈意,向諸一切。却乃端心,讀陀隣尼。當從是經,堅奉持之,則疾開解,得智慧也。爾時鬼神即在前立。

1016:舍利弗!是八夜叉常守護彼受持陀羅尼人。若淨洗浴,著新染衣。常習經行,於諸眾生,不生害心。常自思惟此總持法。彼諸夜叉速來守護。

1017:舍利弗!是諸菩薩若欲令彼八大夜叉來現身相者,當淨洗浴,著好淨衣,入經行道場。於一切眾生邊,不起惡心。於此法本陀羅尼一心憶念者,彼八夜叉速現面門前,令是菩薩分明得見。

1018:持是經者,應當沐浴著淨衣服。經行、誦習此陀羅尼。於諸眾生,其心平等。觀察經義,如法供養。

38.

1009:諸門有八大菩薩,生欲界天。彼等亦來加持、攝受。何者為八?所謂遍照菩薩、照明菩薩、慧光菩薩、日光菩薩、警覺菩薩、滿一切意樂菩薩、星宿王菩薩、行慧菩薩。

1011:復有八菩薩,今在欲行天,常當存念。其名無愛天、悅可天、、智光天、懷金天、積習天、願滿天、星王天、行審天。

1012:復有八菩薩,生欲行天,亦常護念。何等為八?照明十方天子、離欲行天子、慧光天子、如日天子、真諦天子、願滿天子、星王天子、知行天子。是為八。

1013:佛告舍利弗:復有八菩薩在欲天上,常等護人民,授與經道。何等八?一名照明十方天子。二名世明天子。三名智光天子。四名日光天子。五名上審天子。六名滿所願天子。七名星王天子。八名習行天子。是為八天子名。

1014:欲界天中,有菩薩。是八大士見此行者敬誦如此陀羅尼時,亦常護念,益其勢力。何者為八?眾光菩薩、智光菩薩、日光菩薩、問難菩薩、一切願滿菩薩、大力菩薩、星王菩薩、妙意菩薩。

1015:佛語舍利弗:復有八菩薩在欲天上,常等護人民,授與經道。何等八?一名照明十方天子。二名世明天子。三名智光天子。四名日光天子。五名上審天子。六名滿所願天子。七名星王天子。八名習行意天子。是為八天子名。

1016:復有八大菩薩在欲天住,彼當護念受持陀羅尼者。其名曰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

1017:復有八菩薩在欲界天中生,亦常護念彼行陀羅尼者。何等為八?其名曰所謂明徹天子、普照天子、智光天子、日光天子、勸請天子、一切願滿足天子、星宿王天子、寶意天子。如是等八天子常當護念。

1018:復有八菩薩在欲界天,亦常擁護持是經者。何等為八?一名嚕遮。二名鞞嘮戰。三名般孃鉢鞞。四名窣耶揭鞞。五名薩低。六名阿鞞鉢耶鉢本。七名諾叉怛囉闍。八名遮唎怛磨。

39.

1009:彼八菩薩摩訶薩。得陀羅尼,住加行,修習陀羅尼。加行菩薩住實期信。知恩、報恩,愛樂佛法,住深法忍。修陀羅尼習經行者菩薩摩訶薩,於財、於法,應習平等性。乃至捨施微少,尚習平等,何況於多。

1011:斯皆敏行此持者,當諦惟持,而常恭敬。已如應行微妙法忍,無得輕試。

1012:是等菩薩常來護念,令彼專精,疾得妙持。行是持者真實為本,而常恭敬,當念知恩。學深法忍,等觀無生無滅之法。平等持戒,自護兼彼。

1013:常等護人民勸念。持是經者,令疾定意,得陀隣尼。求是經者,常當精志。念陀隣尼,教一法奉行。無毀經戒,所語至誠。其行亦爾,常當孝順於諸尊老。視一切人,如佛無異。諸所愛重,不以輕心。常念反復,即得善報。及逮深忍眼,及得見無所從生法。

1014:是八菩薩及八鬼神。令此行者一心專修,得陀羅尼法利勢力。使諸眾生,皆愛念之。一切所須,隨意不乏。百由旬內,無諸衰患。如是行者,應當修陀羅尼,發真實願,憶念精勤。愛樂一切善法,分布施戒,等心廣惠。隨彼多少,無所悋惜。行者受持此陀羅尼。又應尊重佛及法僧。於三寶所,恒生敬畏。一心專修甚深法忍。

1015:常等護人民勸念。持是經者,令疾定意,得陀隣尼。求是經者,常當精志。念陀隣尼,教一法奉行,無虧經戒,所語至誠。其行亦爾,常當孝順於諸尊者。視一切人如佛無異。諸所愛重,不以輕心。常念反復,即得善報。乃逮深忍眼,及得見無所從生法。

1016:彼諸菩薩得陀羅尼。若菩薩得陀羅尼,當成實願、知恩。菩薩若持陀羅尼,當得真實法,與眾生共之。若菩薩受持陀羅尼當具足功德,成就深慧。

1017:若行此陀羅尼者,要須精心用意如是。菩薩應發真實誓願。知恩、報恩,日夜求法。以法自娛,修甚深法忍。如是菩薩應須行施,分布於人。隨己所有,以給於人。假令唯有此一物,亦須施人。如是菩薩復須恭敬一切,卑心下順。專心一意學甚深忍。諸菩薩等當應如是修行陀羅尼法本。

1018:是八菩薩亦當營衛,資助道業,令得此法。持是陀羅尼者,應當尊重、信受、奉行。慈愍眾生,捨其過惡。雖受少恩,心常念報。於甚深法,專求開解。以善方便,恒利眾生。於來乞者,惠施無悋。

40.

1009:世尊說是陀羅尼時,三十殑伽沙數那庾多百千俱胝菩薩。由得此出生無邊門陀羅尼,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百六十頻婆羅人天,先所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無上菩提心。

1011:說是法時,恒沙等菩薩皆得是持,而不退轉。六十姟天與人未發道意者,今皆發起無上正真之道。

1012:說是法時,三十二恒河沙等菩薩尋得是持,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十萬人,得不起法忍。三萬二千天與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眾華,普遍世界。天發伎樂,不鼓自鳴。

1013:佛說經時,三十二恒沙等菩薩悉逮得陀隣尼,立阿惟越致地。六十億天子,得無所從生法忍。三萬二千天與人,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爾時三千大千國土,為六反震動。雨於天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1014:世尊說此陀羅尼時,三千恒河沙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等。悉得此陀羅尼門名說無量。又復證於不退轉地,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十頻婆羅諸天人等。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今皆悉發無上道意。

1015:佛說經已,三十二恒沙等菩薩悉逮得陀隣尼,立不退轉地。六十億天子,得無所從生法忍。三萬二千天與人,發無上平等道意。爾時三千大千國土,為六種震動。雨於天花,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1016:佛說此法,三十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得此取無邊門陀羅尼,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八毘婆羅數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017:爾時世尊說是陀羅尼法本時,於其眾中有三十億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等諸菩薩,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至不退轉地。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天人等眾,未發心者,皆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018:如來說是法時,有三十二恒河沙等菩薩,得此陀羅尼。於無上菩提,皆不退轉。復有六十頻拔囉菩薩,得無生忍。復有三萬二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諸天雨花,百千樂器不鼓自鳴。

41.

1009: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經?我當受持。佛告舍利弗:1)是故此經,名出生無邊門,汝當受持。2)亦名決定得薩婆若智,汝當受持。3)亦名決定出生菩薩,汝當受持。4)亦名摧壞魔眾,汝當受持。佛說是經已,具壽舍利弗與大菩薩、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1011:賢者舍利弗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佛言:是法之要,名無量門微密之持,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當奉持之。佛說是已,皆歡喜受。

1012:是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佛告舍利弗:此經之要,名出生無量門持,亦名一生補處道行,亦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當奉持之。說是法時,尊者舍利弗及諸十方來會菩薩,并諸眾會天與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1013:時舍利弗前問佛言:唯世尊!是名何經?云何奉行?佛告舍利弗:是經名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佛說經已,舍利弗及十方無數菩薩、天與人、乾陀謣、阿羞倫及持世者,皆歡喜前稽首佛足,作禮而去。

1014: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名斯經?云何奉持?告舍利弗:此經名為無量門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摧破一切眾魔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菩薩一分超意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亦名一分得一切智總持陀羅尼,如是受持。爾時世尊說此經已,舍利弗等諸大聲聞、菩薩、人、天、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一切世間。聞佛所說,歡喜踊躍,頂戴受持,作禮而退。

1015:時舍利弗前問佛言:唯世尊!是名何經?云何奉行?佛言舍利弗:是經名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隣尼,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佛說經已,舍利弗及十方無數菩薩、天與人、乾沓和、阿須羅及持世者,皆歡喜前稽首佛足,作禮而去。

1016: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經?云何受持?佛告舍利弗:此經名取無邊門陀羅尼,汝當受持。亦名菩薩一向所行,汝當受持。亦名除一切諸魔,汝當受持。亦名得一切智,汝當受持。爾時,舍利弗及諸菩薩、天、龍、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17:爾時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我等大眾云何奉持?佛告長老舍利弗言:此經名為入無邊法本陀羅尼,如是受持此經。亦名一向出生菩薩,如是受持此經。亦名降伏一切魔怨,如是受持此經。亦名決定趣向一切智故,如是受持。佛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諸聲聞、菩薩、大會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18:時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奉持?佛告舍利弗:此經名為出生無邊門陀羅尼,亦名能達菩提陀羅尼,亦名得一切智、降伏眾魔陀羅尼,如是受持。爾時世尊說此經已,長老舍利弗及餘剎土諸來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