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雜阿含1041經

雜阿含1041經
有生聞梵志...白佛言:瞿曇!我有親族,極所愛念,忽然命終,我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佛告婆羅門:非一向得。若汝親族生地獄中者,得彼地獄眾生食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飲食。若生畜生、餓鬼、人中者,得彼人中飲食,不得汝所施者。婆羅門!餓鬼趣中,有一處名為入處餓鬼,若汝親族生彼入處餓鬼中者,得汝施食。婆羅門白佛:若我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中者,我信施誰應食之?佛告婆羅門:若汝所可為信施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者,要有餘親族、知識生入處餓鬼趣中者得食之。婆羅門白佛:瞿曇!若我所為信施親族,不生入處餓鬼趣中,亦無更餘親族、知識生入處餓鬼趣者,此信施食誰當食之?佛告婆羅門:設使所為施親族、知識,不生入處餓鬼趣中,復無諸餘知識生餓鬼者,且信施而自得其福,彼施者所作信施,而彼施者不失達嚫。

[發智論]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趣耶?
1)答: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則到非餘。如鵝、雁、孔雀、鸚鵡、舍利、命命鳥等,雖如意自在,飛翔虛空,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飛翔虛空。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2)又,如一類那洛迦,能憶宿住,亦知他心。一類傍生、一類餓鬼,能憶宿住,亦知他心,及起烟焰,興雲致雨,作寒熱等。雖能作是事,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作是事。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3)復次,有人長夜起如是欲,如是愛樂:我當娶婦,為兒娶婦,為孫娶婦,令生子孫,紹繼不絕。我命終已,若生鬼趣,彼念我故,當祭祀我。由彼長夜有此欲樂,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大毘婆沙論]
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趣耶。乃至廣說。

1.問:何故作此論?
答:為釋經故。如契經說:生聞婆羅門來詣佛所,白佛言:喬答摩!我有親里命過,欲施其食,彼為得我食不?世尊告言:此事不定。所以者何?諸有情類有五趣別。若汝親里生地獄中,食地獄食,以自存活,彼不能受汝食。生傍生趣、天趣、人趣,亦復如是。若汝親里生鬼趣中,則能受汝所施飲食。婆羅門言:若我親里不生鬼趣,所施飲食誰當受之。佛語彼言:餓鬼趣中,無汝親里,無有是處。乃至廣說。彼經雖作是說,而不說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說之。故作斯論。

2.問:彼婆羅門何故不問佛: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
1)答:有二緣故,謂彼或是利根,或是鈍根。若是利根自能解了,不須問佛。若是鈍根不能生疑,故不問佛。
2)問:何故世尊不為彼說唯施餓鬼則到因緣?
答:亦二緣故,謂彼或是利根,或是鈍根。若是利根自能解了,不須佛說。若是鈍根非法器故,佛不為說。

3.解釋:何緣祭祀,餓鬼則到...彼趣法爾...則到非餘
[*引文]何緣祭祀餓鬼則到?非餘趣耶?答: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1)此中問意此趣為以下賤故到?為以高貴故到?設爾何失?若以下賤故到者,則祭祀地獄、傍生彼亦應到。若以高貴故到者,則祭祀人天彼亦應到。
2)此中答意不以下賤故到,亦不以高貴故到。
3)然由二緣,一由彼趣法爾故。二由業異熟故。
+於中先顯示彼趣法爾,謂彼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4.解釋:如鵝、雁、孔雀、鸚鵡、舍利、命命鳥等...餘趣不爾
1)欲令此義得分明故,引世現喻。
[*引文]如鵝、雁、孔雀、鸚鵡、舍利、命命鳥等。雖如意自在、飛翔虛空,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飛翔虛空。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2)謂如傍生趣中,鵝、雁、孔雀等。由趣法爾力,能飛翔虛空久住。遊戲人離神足、呪術、藥草。欲住虛空,去地四指。經須臾頃,猶無能者。然彼神力威德不勝於人。餓鬼亦爾,由趣法爾力,祭祀則到非餘。

5.解釋:又,如一類那洛迦,能憶宿住,亦知他心...餘趣不爾
1)欲令前義重分明故,引第二喻。
[*引文]又如一類那落迦,能憶宿住,亦知他心。一類傍生、一類餓鬼,能憶宿住,亦知他心,及起烟焰,興雲致雨,作寒熱等。雖能作是事,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然彼趣法爾,得如是處、事、生、我、分,能作是事。鬼趣亦爾,由法爾力,祭祀則到,餘趣不爾。
2)此中一類那落迦,能憶宿住者。
2.1)如契經說:地獄眾生作如是念:大德沙門、婆羅門等,觀欲將來,能作過患,是大怖畏。恒為我等說斷欲法,我等雖聞而不能斷。今因欲故,受大苦惱。又作是念:我等昔於淨行沙門、婆羅門等,作邪惡行。由彼為因,今受此苦。
2.2)問:彼於何時能作是念?答:於初生時,非中、後時。所以者何?彼初生時,未受苦痛,能作是念。若受苦痛,今生所受,尚不能憶。況先所受。
2.3)問:彼住何心,能作是念?善耶?染污耶?無覆無記耶?答:三種皆能。
2.4)問:何無覆無記?答:威儀路,非工巧處,彼無工巧事故。非異熟生,彼異熟心是五識故。
2.5)問:彼如是念,為在意地?為五識身?答:在意地,非五識身。五識中無此分別故。
2.5)問:彼如是念,為憶幾生?答:彼唯憶一生。謂所從沒來生此者。有說:能憶多生乃至五百。
3)亦知他心者,
謂地獄中有,生處得知,能知他心。然無事可顯。
3.1)問:彼於何時能知他心?答:唯初生時,所以者何?若受苦痛,心便悶亂故。
3.2)問:彼住何心知他心耶?答:住三性,心皆能知。
3.3)問:何無覆無記?答:威儀路,非工巧處。異熟生如前說。
3.4)問:為在意地?為五識身?答:在意地,非五識身。以五識身緣色法故。
4)一類傍生能憶宿住者,
如契經說:婆羅門告餉佉狗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可昇此座。彼便昇之。復語之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可食此飯。彼便食之。又復告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汝命終時所藏財寶,今可示我。彼便示之。
4.1)問:何時能憶宿住事耶?答:初、中、後時,並皆能憶。
4.2)問:住何心憶?答:住三性心。
4.3)問:何無覆無記?答:威儀路、工巧處、異熟生,皆能憶。
4.4)問:此在何識?答:在意地,非五識身。
4.5)問:能憶幾生?有說:唯能憶一生,謂所從沒來生此者。有說:能憶多生,乃至五百。
云何知然?傳說:有一女人置兒一處,有緣他行。須臾有狼,負其兒去。眾人捕逐,而語之言:汝今何緣負他兒去?狼言:此女五百生來常殺我子。我亦於其五百生中常殺其子。若彼能捨舊怨嫌心,我亦捨之。女言:已捨。狼觀此女,口雖言捨,而心不捨。即便斷其子命而去。
5)亦知他心者,謂傍生趣亦知他心。即如彼狼知女心事。
5.1)問:何時能知?答:三時皆知。
5.2)問:住何心知?答:住三性心。
5.3)問:何無覆無記?答:威儀路、工巧處、異熟生,皆能知。
5.4)問:此在何識?答:在意地,非五識。
6)一類餓鬼能憶宿住者,
如伽他說:我昔集資財,以法或非法,他今受富樂,我獨受貧苦。
6.1)問何時能憶?答:三時皆能。
6.2)問:住何心憶?答:住三性心。
6.3)問:何無覆無記?答:三種如前說。
6.4)問:此在何識?答:在意地,非五識身。
6.5)問:能憶幾生?答:乃至五百。
云何知然?傳聞:有一女人為鬼所執,羸困欲死。呪師語言:汝今何故惱他女人。鬼言:此女五百生來常害我命。我亦於其五百生中常害彼命。彼若能捨舊怨嫌心,我亦捨之。女言:已捨。鬼觀此女,口雖言捨,而心不捨。便害而去。
7)亦知他心者,即如彼鬼知女心事。
1)問:何時能知?答:三時皆能。
2)問:住何心知?答:住三性心。
3)問:何無覆無記?答:三種如前說。
4)問:此在何識?答:在意地,非五識。
8)及起烟焰,興雲致雨,作寒熱等者。
此唯傍生趣能,非餘趣。傍生趣中唯龍能,非餘類。
8.1)問:若爾,經說當云何通?如說:有天能興雲,有天能降雨,有天作寒熱,有天起風雷。
答:應知彼經說龍為天。如餘經說:佛告阿難:汝看天雨為不雨耶?彼亦於龍以天聲說。
8.2)問:起烟焰等為多龍作?為一龍耶?答:一龍亦能。
8.3)問:若爾,何故經作是說:有天能興雲,有天能致雨,乃至廣說?
答:隨別所樂,故作是說。謂或有龍,唯樂興雲。或復有龍,唯樂致雨。餘亦如是。
8.4)此中烟焰雲雨等事,是龍加行所引發故。唯是彼龍近士用果。若從龍宮所流出水,非彼加行所引發故。是一切有情共增上果。
9)如地獄等,由趣法爾力,雖有如上所說事。而神力威德不大於人。鬼趣亦爾,由趣法爾力。祭祀則到非餘。
10)復有說者:五趣皆有法爾勝事。
+謂地獄趣,異熟色等斷已還續。餘趣不爾。
+傍生趣中,有能飛空興雲雨等。
+餓鬼趣中,祭祀則到。
+人趣能受善戒、惡戒,修勝品善,勇猛強記、智力深遠。
+天趣中,欲天隨其所須,應念則至。色、無色天有勝生、勝定。
11)復有說者:諸方亦有法爾勝事。
+謂支那國,雖奴僕等皆衣繒絹。餘方貴勝所不能得。
+印度等國,乃至貧賤皆衣[疊*毛]衣。餘方貴人亦不能得。
+迦濕彌羅國中,秋時牛頸繫欝金花鬘。餘方勝人所不能得。
+北方貧人飲葡萄酒。餘方富者亦不能得。如諸方有法爾勝事。餓鬼亦爾,祭祀則到。
12)有說:諸趣法爾有異。
+謂四趣中,一一皆有生處得智。唯人趣無,三惡趣有。如前廣說。
13)天趣有能憶宿住者。如伽他說:我施誓多林,蒙大法王住,賢聖僧受用,故我心歡喜。
14)彼亦知他心,而無現事可說。何時憶知等?如傍生、鬼,隨應廣說。

6.問:此生處得智為憶、知幾趣?
1)有說:各唯自憶、知。
2)有說:地獄唯憶知地獄。傍生憶知二趣。餓鬼憶知三趣。天憶知五趣。
3)問:若傍生不知天者,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善住龍王等知帝釋心念乃至廣說?
答:此是比知,非現知故,無相違過。
4)如是說者,此事不定。如狼及鬼,憶、知人故。
5)問:何故人趣無此智耶?答:非田、非器。乃至廣說。
6)復次,人趣有瞻相智、覩言相智、本性念生智、妙願智等,覆蔽彼故。如生處得智,餘趣皆有,唯人趣無。如是祭祀,唯鬼趣到,餘趣不爾。

7)解釋:復次,有人長夜起如是欲...祭祀則到非餘。
1)如是已顯示由趣法爾力,祭祀餓鬼則到非餘。今當顯示,由業異熟。
[*引文]復次,有人長夜起如是欲,如是愛樂:我當娶婦,為兒娶婦,為孫娶婦,令生子孫,紹繼不絕。我命終已,若生鬼趣。彼念我故,當祭祀我。由彼長夜有此欲樂。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2)謂彼由起如是欲樂,引發諸業,生鬼趣中。是故祭祀則到非餘。
3)如諸聚落、城邑中人,或為子孫不斷絕故。或為財產轉增盛故。或為富名久流傳故。以法、非法,集諸財寶、牛羊等物。於己親屬尚不欲與,況施他人。彼由慳貪纏縛心故,捨人同分,生鬼趣中。於自舍宅、水竇、廁溷、不淨處住。彼有親屬追戀生苦,作是念言:彼集財產自不受用,亦不施人,今生何所?遂集親里,請諸沙門、婆羅門等,設大施會。願此資彼,捨苦受樂。爾時餓鬼於自住處,見如是事。於自親里,生眷屬想。於其財物,生己有想。即時歡喜。於福田所,生信敬心。於其所作,起隨喜心,便離重苦。由此因緣祭祀則到。
4)問:若爾何故不名他作業他受果耶?
4.1)答:不爾。彼於爾時,由生敬信、隨喜心故,見施功德、慳貪過失。由此增長捨相應思,成順現受業,得現法果故。
4.2)尊者世友說曰:今所受果是先業所引,先業有障,以今業除之故,無他作業他受果失。
+謂彼餓鬼先世已造感飲食業,但由慳貪障蔽心故。於所飲食,起倒想見,不得受用。
+然彼餓鬼有二種,一樂淨。二樂不淨。彼樂淨者,以慳貪故,河見非河,水見為血。所有飲食見為不淨。樂不淨者,河見乾枯,水見無水,滿飲食器悉見為空。
+若彼親里為設施會,彼便信敬,起隨喜心。見施功德、慳貪過失。捨相應思得增長故,除想見倒。彼樂淨者,見河是河,見水澄清。於諸飲食,皆見淨妙。樂不淨者,見河盈溢,見水是水。見飲食器悉皆盈滿。故彼親里祭祀則到。
4.3)有作是說:彼先世亦有感飲食業,但由慳貪所覆蔽故,今時感得怯劣身心。諸飲食處必有大力鬼神守護,彼怯劣故不能得往。設復得往,亦不敢食。若彼親里為設施會,廣說乃至捨相應思得增長故,令彼身心轉得強勝,由此能至有飲食處,食其飲食。由此因緣祭祀則到。是故無有他作業他受果失。
4.4)大德說曰:彼先雖造感飲食業,以微劣故,未能與果。若彼親里為設施會。廣說乃至捨相應思得增長故,先所作業便能與果。故彼親里祭祀則到。由此無有他作業他受果失。
5)問:捨相應思得增長已,為但感資具?為亦感得勝身心耶?
答:二種俱得。勝身心者,捨劣色、香、味、觸,得勝色、香、味、觸。捨無威德,得有威德。感資具者,謂得飲食、衣服、園林、宅舍等事。
6)問:若生餘趣,親里為其修福業者,彼亦得不?
答:若彼亦能生於信敬、隨喜之心,令捨俱思得增長者,亦得其福。
7)問:若爾,此中何故不說?
+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
+有說:此中從多分說,謂餓鬼中多有是事。餘趣不爾故。
+有說:鬼趣多有如是業故。謂造此業者,多生鬼趣故。
+有說:鬼趣於人常希求故。
+有說:鬼趣飢渴所逼,於一切處常有希望。是故偏說。此中應辨五趣義。如定蘊當廣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