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雜阿含807經

雜阿含807經
世尊告諸比丘:我欲二月坐禪,諸比丘勿復往來,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薩時。爾時,世尊作是語已,即二月坐禪,無一比丘敢往來者,唯除送食及布薩時。爾時,世尊坐禪二月過已,從禪覺,於比丘僧前坐,告諸比丘:若諸外道出家來問汝等:沙門瞿曇於二月中云何坐禪?汝應答言:如來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禪思惟住。所以者何?我於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時念入息如實知,出息時念出息如實知。若長若短,一切身覺入息念如實知,一切身覺出息念如實知。身行休息入息念如實知,乃至滅出息念如實知。我悉知已,我時作是念:此則麁思惟住,我今於此思惟止息已,當更修餘微細修住而住。爾時,我息止麁思惟已,即更入微細思惟,多住而住。時,有三天子,極上妙色,過夜來至我所。一天子作是言:沙門瞿曇時到。復有一天子言:此非時到,是時向至。第三天子言:非為時到,亦非時向至,此則修住,是阿羅訶寂滅耳!佛告諸比丘:若有正說,聖住、天住、梵住、學住、無學住、如來住,學人所不得當得,不到當到,不證當證,無學人現法樂住者,謂安那般那念,此則正說。所以者何?安那般那念者,是聖住、天住、梵住,乃至無學現法樂住。

[大毘婆沙論]
1.如契經說:佛告苾芻:吾欲兩月宴坐,汝等不須參問。唯除送食、布灑他時。於是世尊入室宴坐。
問:世尊何故久宴坐耶?
1)答:去來諸佛過殑伽沙,法爾皆應如是宴坐。
2)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欲為諸天說密法故。
3)有說:為斷慢緩苾芻放逸心故。
4)有說:為觀病苾芻故。
5)有說:欲為他界有情說妙法故。
6)有說:為策退杜多行諸苾芻故。
7)有說:哀愍未來所化諸有情故。
+謂未來世所化有情聞是事已,作如是念:如來猶故多時宴坐。我輩寧得不宴坐耶?
8)有說:為遮外道謗故。
+謂諸外道毀謗佛言:此喬答摩!好處闠閙,愛多言論,捨離閑居、寂靜之樂。
+為止此等種種謗故,多時宴坐。
9)有說:任持菩提分法功德樹故。
+如種樹已,須更修治。菩提分樹亦復如是雖已圓滿,仍須經久宴坐任持。
10)有說:為受妙法樂故。
11)有說:為觀所證微妙諸佛法故。
12)有說:任持難行苦行所勞身故。
13)有說:欲現雖久證得無上菩提,而深敬重,猶如今時初證得故。
14)大德說曰:由二因緣,如來經於兩月宴坐。一者自受大法樂故。二者哀慜諸有情故。
15)脇尊者言:為他於法,生渴仰故。
+如彼經說:過二月已,爾時世尊從宴坐起,出到逈處,敷座而坐,現如是相。令諸苾芻來詣佛所。
15.1)問:世尊爾時現何等相?
+有作是說:令地微動。
+有餘師說:放勝光明。
+或有說者,出梵音聲。
+復有說者,化作苾芻,前後圍繞,問訊恭侍。時諸苾芻見已,知佛從宴坐起,深心慚愧。我等何為不早詣佛?便相告命,共往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問訊起居,退坐一面。世尊告曰:若有外道來問汝言:汝等大師二月宴坐,入何等定?應答彼言,入持息念。
15.2)問:諸外道輩尚不知有持息念名,況知自性。世尊何故作是說耶?
+答:為欲引攝諸外道等所化有情,入佛法故。謂有外道及信彼法所化有情,聞佛世尊二月宴坐,入持息念,生希有心。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彼信奉行。
+復次,為欲守護新學苾芻,令於佛法不背捨故。謂有苾芻初入佛法,學持息念,心不敬重,欲歸外道,更求異法。因佛此言,諸外道輩來詣佛所,恭敬受法。是諸苾芻,心便不退。
16)問:佛宴坐時,遍入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何故但說入持息念?
+答:雖入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而,持息念是彼上首,是故偏說。
+復次,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皆是息念前後眷屬,是故世尊說持息念。

2.十六行
1)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我已念入出息,了知我已念入出息。我已念短入出息,了知我已念短入出息。我已念長入出息,了知我已念長入出息。我已覺遍身入出息,了知我已覺遍身入出息。我已止身行入出息,了知我已止身行入出息。
1.1)問:入出息為先短後長?為先長後短耶?
答:先短後長。云何知然?如施設論說:菩薩初入定時,其息速疾。久入定已,息便安住。如人擔重,經嶮難處,其息速疾。後至平道,息便安住。故入出息,先短後長。
1.2)問:此觀息風,從鼻而入,還從鼻出。何故乃說我覺遍身入出息耶?
答:息念未成,觀入出息,從鼻入出。息念成已,觀身毛孔,猶如藕根,息風周遍於中入出。
1.3)問:若爾,何故非出定耶?
+答:意樂、加行,俱未息故。如菩薩時,雖作此觀,而不出定。亦以意樂、加行未息,故無有過。
+尊者世友作如是說:如觀一切大種、造色所合成身,皆是無常、苦、空、無我。如病、如癰、如箭、不淨。以不捨離,緣息風覺,不名出定,此亦應爾。
1.4)止身行者,謂令息風漸漸微細,乃至不生。
1.5)應知此中念入出息者是總。念短入出息等是別。
1.6)復次,念入出息者,是欲界持息念。
+念短息者是初靜慮。
+念長息者是第二靜慮。
+覺遍身者是第三靜慮。
+止身行者是第四靜慮。
2)又彼經說:我已覺喜入出息,了知我已覺喜入出息。我已覺樂入出息,了知我已覺樂入出息。我已覺心行入出息,了知我已覺心行入出息。我已止心行入出息,了知我已止心行入出息。
+應知此中覺喜者,觀初、二靜慮地喜。
+覺樂者,觀第三靜慮地樂。
+覺心行者,觀想及思。
+止心行者,謂令心行漸漸微細乃至不生。
3)又彼經說:我已覺心入出息,了知我已覺心入出息。我已令心歡喜入出息,了知我已令心歡喜入出息。我已令心攝持入出息,了知我已令心攝持入出息。我已令心解脫入出息,了知我已令心解脫入出息。
+應知此中覺心者,謂觀識體。
+令心歡喜等者,佛雖不復令心歡喜,攝持、解脫。然菩薩時有如是事,故復重觀。
4)又彼經說:我已隨觀無常、斷、離、滅入出息,了知我已隨觀無常、斷、離、滅入出息。
4.1)尊者世友作如是說:
+隨觀無常者,謂觀息風無常。
+隨觀斷者,觀八結斷。
+隨觀離者,觀愛結斷。
+隨觀滅者,觀結法斷。
4.2)有說:
+隨觀無常者,觀四大種無常。
+隨觀斷者,觀無明結斷。
+隨觀離者,觀愛結斷。
+隨觀滅者,觀餘結斷。
4.3)有說:
+隨觀無常者,觀色身無常。
+隨觀斷者,觀過去結斷。
+隨觀離者,觀現在結斷。
+隨觀滅者,觀未來結斷。
4.4)有說:
+隨觀無常者,觀大種、造色等皆是無常。
+隨觀斷者,觀苦受斷。
+隨觀離者,觀樂受斷。
+隨觀滅者,觀不苦不樂受斷。
4.5)大德說曰:
+隨觀無常者,觀五取蘊無常。
+隨觀斷者,觀五取蘊空、無我。
+隨觀離者,觀五取蘊苦。
+隨觀滅者,觀五取蘊不轉寂滅。
[參考]雜阿含803經
世尊告諸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鉢,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息長息短,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覺知喜,覺知樂,覺知心行,覺知心行息入息,於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於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覺知心,覺知心悅,覺知心定,覺知心解脫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觀察無常,觀察斷,觀察無欲,觀察滅入息,於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3.又彼經說:今我此定猶為麁淺,我應更入餘深細定。
問:此中何者是深細定?
1)有說:第四靜慮。
2)有說:無色。
3)有說:滅定。

4.又彼經說:時有三天,端嚴殊妙,過於夜分,來至我所。第一天言此已命過。第二天言此當命過。第三天言此非已死亦非當死。然住勝定,寂靜如是。
問:彼是何天寧作異說?
1)答:是欲界天,根品異故。
2)謂鈍根者作如是念:此大沙門無入出息,身不動搖,無思作業,必已命過。
3)若中根者作如是念:此大沙門猶有煖氣,身不爛壞。雖非已死,而當命過。
4)若利根者曾見諸佛及聖弟子入如是定。身心不動,後時還出,故作是言:此非已死乃至廣說。

5.又彼經說:佛告苾芻。若有問言:云何聖住?云何天住?云何梵住?云何佛住?云何學住?云何無學住?應正答言,謂持息念。所以者何?此持息念能令學者證所未證,能令無學者得現法樂住。
1)此持息念,
+不雜煩惱故名聖住。
+自性光淨故名天住。
+自性寂靜故名梵住。
+諸佛多住故名佛住。
+學所得故名為學住。
+無學得故名無學住。
+學者由此得勝現觀,斷除煩惱,故名證所未證。
+無學者由此得不動心解脫,故名得現法樂住。
2)有說:此持息念。
+是聖所有,能引聖性,故名聖住。廣說乃至。是無學所有,能引無學性,故名無學住。
+學者由此能證阿羅漢果,故名證所未證。
+無學者由此住四種樂,故名得現法樂住。
+四種樂者,一出家樂。二遠離樂。三寂靜樂。四三菩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