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 星期一

頂現觀品第六-8-1-4-加行道頂加行

 頂現觀品第六(攝般若第二會五二卷增上慢品至六五卷徧學品)
(己二)自在果頂加行分四。
(庚一)加行道頂加行。
(庚二)見道頂加行。
(庚三)修道頂加行。
(庚四)無間道頂加行。
初又分四。
(辛一)煖頂加行。
(辛二)頂頂加行。
(辛三)忍頂加行。
(辛四)世第一法頂加行。
今初
夢亦於諸法,觀知如夢等,是至頂加行所有十二相。
svapnāntare 'pi svapnābha-sarva-dharmekṣaṇādikam /
murdha-prāptasya yogasya liṅgaṃ dvādaśadhā matam // Abhs_5.1 //
總修三智圓滿大乘資糧道慧所攝持之菩薩瑜伽,即頂加行相。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乃至最後心。
十二種頂加行相隨得一相之大乘第一順決擇分,即煖頂加行相。界唯在大乘加行道煖位。
般若經說得煖位頂加行者,雖於夢中亦能觀一切諸法皆如夢境等十二種相。
1-謂住加行道煖位利根菩薩,由醒覺時,緣真空性,薰修毘鉢舍那故。則於夢中,亦能觀一切諸法皆如夢境。
2-又由醒時,多修菩提心力,則於夢中,亦能不發愛樂小乘道之心。
3-又由醒時,不離見佛善根成熟力,則於夢中,亦能見如來百千大眾圍繞說法。
4-又於夢中,亦見佛騰空現通說法。
5-又於夢中,亦能為無邊眾生發心說法,謂我醒時當說一切諸法皆如夢事。
6-又隨於覺夢,若見地獄等有情,皆能發願願我成佛國土全無惡趣之名,隨念遠離惡趣。
7-又隨於覺夢,見焚燒聚落等,發諦實語,加持令息。
8-若見他人為藥叉等非人魅著,說諦實語,令無魔害。
9-又由自具通神,能親近映蔽魔業之善知識。
10-又一切種為利他故,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11-又於一切法,無真實執著。
12-又近佛菩提。
*一切相現觀是從各方面總合來看,即是總。頂現觀是從某一點,一門深入,這裡分為一切相自在之因,頂現觀自在之果。想得自在的話,要修一切相現觀,一切相現觀是初步,因是指初步,初步要作總合觀察。但如果觀得成熟,進一步應該要一門深入的現觀,叫做頂現觀。所以頂現觀是比較一切相現觀深入一層。
*頂現觀,又稱為頂加行。加行,加功修行,這處主要是指修止觀方面。為什麼又叫做頂現觀?修頂加行的時候,在定中處修,雖然不能夠現量觀證,但已接近現量觀證。如果真的觀得成熟,見道以後,真正以現量觀證。見道之前,是隨順現觀,但一到見道以後,便是真正現觀。所以又叫做頂現觀。修道的時候,兩個阿僧祇劫修頂加行。
*無間道頂加行。無間道有兩種無間道,每斷一分煩惱,就一個無間道,一個解脫道。如果成佛的時候,金剛心叫做成佛的無間道,正式成佛即是成佛的解脫道。三身出現的時候,沒有一切煩惱,庵摩羅識出現,那時候解脫道。無間道就消滅有漏的第八識,解脫道的時候第九識正式出現。兩種無間道。最主要是成佛的無間道頂加行。
*總修三智圓滿大乘資糧道慧所攝持之菩薩瑜伽,即頂加行相。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乃至最後心。
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的人,在資糧位圓滿的時候,有資糧位的智,用這種資糧位的智做增上緣,這樣地修瑜伽。便能夠修到很深切的瑜伽,便是頂加行的瑜伽。學得相當階段,圓滿是圓滿的「大乘資糧道」,那種慧已相當好,被這種慧攝持住,用這種極好的資糧位的慧做增上緣,修大乘止觀,即是菩薩的瑜伽,即是大乘止觀。這種止觀就是頂加行的相。修這種止觀,修的界限由大乘加行道開始,經煖、頂、忍、世第一法,由初地至第十地,第十地至成佛之前的剎那的金剛心。
*般若經說得煖位頂加行者,雖於夢中亦能觀一切諸法皆如夢境等十二種相。
*1-謂住加行道煖位利根菩薩,由醒覺時,緣真空性,薰修毘鉢舍那故。
住加行道暖位利根菩薩,由醒覺時緣真空性。頂加行最主要是修空觀,一切相加行甚麼都修,苦集滅道幾乎無所不修。一到頂加行只著重修空觀。因為醒覺時,他常常在觀,緣即是觀,觀真如空性。由於他醒覺修的時候,便會熏修每剎那。譬如這剎那我修空觀,立刻熏入第八識內成為種子,空觀智慧的種子。有機會第二剎那會接著跳出來,一跳出來,又再熏回去。若連續修一百剎那,一出一入,便純熟了,越純熟越強,到最後都不用想,自然空觀出現。
*則於夢中,亦能觀一切諸法皆如夢境。
由於修觀的時候那種熏習力,熏回去的力成為種子,夢中第六意識出現,把這種空觀的觀跟著他的第六意識出現。
*2-又由醒時,多修菩提心力,則於夢中,亦能不發愛樂小乘道之心。
當醒的時候,發菩提心的每一剎那,把發菩提心種子,打入第八識內,第二日下次發心,又打出來,又再熏回去菩提心的那種力。在發夢時,對小乘道之心,菩提心太小,都不愛樂,仍舊歡喜大乘。
*3-又由醒時,不離見佛善根成熟力,則於夢中,亦能見如來百千大眾圍繞說法。
又由醒時不離見佛的善根,這種善根成熟的力,醒時即是常常念佛,常常禮佛,常常修止觀時想那佛像熏回去,則於夢中亦能見如來百千大衆圍繞說法。會見到這樣的情形。這些是頂加行的相。
*4-又於夢中,亦見佛騰空現通說法。
發夢見佛在空中飛行,現神通說法。平時念經、修止觀、觀佛像,便會有這樣的情形,誠懇懇切便會這樣。
*5-又於夢中,亦能為無邊眾生發心說法,謂我醒時當說一切諸法皆如夢事。
發菩提心發得多,在發夢都能爲了要度衆生,而發菩提心,與衆生說法。有時他知道現在他正在發夢,若知道醒了便要依著夢爲衆生說法。
*6-又隨於覺夢,若見地獄等有情,皆能發願願我成佛國土全無惡趣之名,隨念遠離惡趣。
或者在醒覺時,或在夢中,見到人在受苦,見到餓鬼,見到地獄等眾生。當他見到地獄眾生,見到別人苦,立刻會發願,願我成佛的時候,我的國土我的世界,連惡趣兩個字或名字都沒有,實際惡趣更加無。於是隨著起一種念頭,起一種遠離惡趣的念頭。

*7-又隨於覺夢,見焚燒聚落等,發諦實語,加持令息。
有時,隨著他醒覺的時候,或在發夢的時候,見到焚燒那些鄉村聚落,會發諦實語,諦實語即是指咒語,加一種力量,令它熄。
*8-若見他人為藥叉等非人魅著,說諦實語,令無魔害。
如果見到他人被那些藥叉,藥叉即是惡鬼,非人者即是鬼之類,精怪之類,魅著即是鬼上身,他可以說諦實語,令他無魔害。
*9-又由自具通神,能親近映蔽魔業之善知識。
又因為自己已有神通,又能親近那些善知識,甚麼善知識?映蔽魔業,他有力量映它蔽它。例如觀音菩薩,不動明王,便是能夠映蔽魔業,你若有什麼鬼怪,你唸不動明王咒。
*10-又一切種為利他故,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種者即是一切一切,他做一切事都是為了利他的緣故,修般若波羅蜜多。即是他修般若波羅蜜多的目的只在利他。
*11-又於一切法,無真實執著。
對一切法他不執著為實。
*12-又近佛菩提。
對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接近一步,因為你入了煖位,又能夠修煖位的頂加行。

(辛二)頂頂加行
盡贍部有情,供佛善根等,眾多善為喻,說十六增長。
jambu-dvīpa-janeyattābuddha-pūjā-śubhādikām /
upamāṃ bahudhā kṛtvā vivṛddhiḥ ṣoḍaśātmikā // Abhs_5.2 //
較三千世界有情供養諸佛福德尚多等十六增長。證此增長之大乘第二順決擇分。即頂位頂加行相。界限唯在頂位。
安住頂位頂加行之菩薩智。此以贍部洲眾生為喻。乃至盡其三千大千世界有情供養諸佛所有善根等眾多為喻。此福較彼尤多以十六種增長為體也。
福德十六增長者,
1-謂贍部洲等三千世界諸有情類。以香花等供養如來。較此福德尤為增長。
2-成就思惟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較前福德尤為超勝。
3-若得無生法忍較前福德尤為超勝。
4-若由頂加行力了解能證所證諸法皆於勝義無所得較前福德尤為超勝。
5-較贍部洲一切有情皆行十善得四靜慮四無色定尤為超勝。
6-又由證得頂加行之力諸天眾皆來自所。
7-又由頂加行力。映蔽一切諸魔。
8-恭敬其他菩薩等同大師。
9-於一切種慧學清淨善巧方便二種資糧。
10-由頂加行力。得佛種性。
11-獲得殊勝發心等得佛果之因。
12-由頂加行力不生六度所治品之心。
13-不於色等起執實之心。
14-於一一波羅蜜多中了知攝餘波羅蜜多而行。
15-獲得圓滿三乘智德。
16-由頂加行力。近大菩薩。
*較三千世界有情供養諸佛福德尚多等十六增長,證此增長之大乘第二順決擇分,即頂位頂加行相,界限唯在頂位。
修頂加行的時候,所有的功德,比較三千大千世界裡的所有眾生,個個供佛所得的福德還要多,增長即是多,還要多過。這番說話證明這種增長的大乘是第二順決擇分的相,即頂位頂加行相。修頂位的頂加行界限只是在頂位裡修。
*解偈
盡贍部有情:贍部洲即南閻浮提。印度古代宇宙觀,每個世界都有一個風輪在外面,內裡好像一隻碟,下面有火,有土地,上面是水,水的四邊被鐵圍山圍繞,水的中間是一個大山,名叫妙高山。每個蘇迷盧山四面有四個大洲,我們住的是南方的大洲,因為大洲的北面有棵大樹,叫贍部樹,所以叫做贍部洲。盡贍部洲的所有有情,個個都去供養佛等。「等」什麼?贍部洲一個世界,功德並不大,若整個世界有情更大,一千世界有情供佛功德更大。小千世界,一千個這種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大千世界裡的衆生,所有衆生供佛的福德更大。修頂位加行的福德比較一個贍部洲的有情所修的福更大。如果再修,比較一千個世界的有情修供佛的福德更大。用這麼多譬如說明頂位頂加行有十六種增長。即是說頂位頂加行是能夠增長很多善法,它的增長可分為十六種。
*安住頂位頂加行之菩薩智。此以贍部洲眾生為喻。乃至盡其三千大千世界有情供養諸佛所有善根等眾多為喻。此福較彼尤多以十六種增長為體也。
安住,即是已經得到,頂位的頂加行的菩薩,那些菩薩的智慧,這種智慧在《般若經》裡是用南贍部洲那麼多眾生為喻。所有這些眾生,都積有供養佛所生的善根,頂位是贍部洲的眾生,忍位便變為三千大千世界裡的衆生,這樣一路路升上,那麼多眾生都供佛,所得的善根,一級級來作譬喻。
*如果修頂加行所得的福,比較那麼多眾生供佛的善根還多。這些善根很快增長,以這樣為它的自性,為它的本質,即是說福德很大。

*1-謂贍部洲等三千世界諸有情類,以香花等供養如來。較此福德尤為增長。
修頂位頂加行有十六種福德增長:
由南贍部洲等一路路擴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裡那麼多的有情,有情即是衆生。這些有情類,個個都以香花等供養如來,這種福德很大。把那些福德來與修頂位頂加行所得福德比較,這種頂加行位的人所得福德,還增多、大過那麼多的衆生供佛的福德。
*2-成就思惟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較前福德尤為超勝。
如果頂位菩薩,修頂加行,所做的是成就思維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在定中思維,依著般若波羅蜜多經思維,為甚麼叫思維?頂位菩薩都是有漏智,都要靠思維。思維般若波羅蜜多的道理,比較三千大千世界裡那麼多的眾生供佛的福德更殊勝。前是贍部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供佛的功德,又是超勝。
*3-若得無生法忍較前福德尤為超勝。
無生有兩種解釋。
第一、無生,無生的法。甚麼是無生?真如。真如是無生,所以真如才是無生法。對於真如能夠忍可,忍者印也,即是指那種智慧。對於真如這個無生法,能夠以我們的智慧都能夠理解到,或者證到,無生法的忍,依主釋。
第二、無生的法,法即是佛法,即是經內講不生不滅的道理,對於這種法能夠了解清清楚楚,叫做無生法的忍。
*無生法忍,有兩級。
一種廣義,不論有漏智、無漏智,對於無生法能夠忍可,能夠清楚了解。
嚴格的解釋,是指見道以上那種無漏智證得真如,證得無生法,直用現觀證得真如的,不是思維的,才稱為無生法忍。
若得無生法忍會較第二項那種,思維般若波羅蜜多更殊勝。思維般若波羅蜜多是比較贍部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眾生供佛的功德又殊勝,即是一級一級殊勝。
*4-若由頂加行力,了解能證、所證諸法皆於勝義無所得,較前福德尤爲超勝
如果由頂加行的力,能夠瞭解到,能證的智慧和所證道理、法理,在勝義諦中都無所得的。如何無所得?現量,直接把捉,親自。現代語應譯為純粹感覺,或者純粹經驗,或者親證,或者譯作實證,實證,或者譯直接體驗。比量,推度的,推理。現量不可得,即是用感覺接觸不到,沒有這種感覺。比量不可得,即是用推理都推不到,推不出一個結論。現量、比量不可得。在勝義諦裡,是以現量證,都無可得。
*5-較贍部洲一切有情皆行十善,得四靜慮、四無色定,尤爲超勝
這種修頂加行,又比較整個贍部洲的眾生、有情,個個都行十善,殺、盜、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所積的功德都不及一位菩薩修頂加行的。只修十善不修禪定,只生六層欲界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有男女情欲,欲界天。如果想修色界天,就要修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靜慮即是禪。四無色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想有處定、非想非非處定。如果個個眾生都修那麼多法,福德都不及那位菩薩所得的福德超勝。為什麼?因為那位菩薩已經接近大菩提。
*6-又由證得頂加行之力,諸天衆皆來自所
自己那處的諸天衆會來供養他們。
*7-又由頂加行力,映蔽一切諸魔。
那些魔的光明給他映,魔的力量給他蔽,若做到頂加行已經不用怕那些魔。
*8-恭敬其他菩薩等同大師。
修頂加行的人對其他的菩薩必定起恭敬心。大師是指佛,好像對佛一樣恭敬。
*9-於一切種慧學清淨善巧方便二種資糧。
對於一切種,即是各種各種,各種各種的慧學都能夠清淨,又能夠得到善巧和方便兩種資糧。
*10-由頂加行力得佛種性。
佛種性,即是成佛種子,成佛的可能性。未到頂加行早都已經有,為什麼得這個佛種性?因為這個佛種性特別起,特別現得快,有決定性。一到頂加行的人,已經決定於一條直路,很快很快就可以成佛。
*11-獲得殊勝發心等得佛果之因。
那時發心,即發菩提心,那種發心更加殊勝。等是甚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類,這些都是得佛果之因,更加殊勝所得。
*-12-由頂加行力不生六度所治品之心。
在修止觀時不會起那種心。
*13-不於色等起執實之心。
對於色、受、想、行、識等他不執它為實有。
*14-於一一波羅蜜多中了知攝餘波羅蜜多而行。
頂加行菩薩,修一個波羅蜜多的時候,知道一個波羅蜜多包括其餘的波羅蜜多。修布施,他知道這個布施波羅蜜多,包括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一個般若波羅蜜多,他知道包攝其餘的五種波羅蜜多。
*15-獲得圓滿三乘智德。
智德即是智慧。德有兩種,一種叫智德,一種叫斷德。斷煩惱的德,智是智慧的德。
*16-由頂加行力,近大菩薩。
能夠親近那些大菩薩,是指地上菩薩和法身菩薩。
菩薩有三種:
一種已證法身的菩薩,已經成佛,現菩薩身,例如觀音之類,叫做法身菩薩。
第二種是地上菩薩,已經見道,由初地至第十地。
第三種是地前菩薩,入初地之前,即是發菩提心之後但又未見道的。

 

(辛三)忍頂加行
由三智諸法,圓滿、最無上,不捨利有情,說名為堅穩。
tri-sarva-jñatva-dharmāṇāṃ paripurir anuttarā /
aparityakta-sattvārthā nirūḍhir abhidhīyate // Abhs_5.3 //
1-獲得三智隨順慧,及於利他不壞、堅穩之大乘第三順決擇分。即忍位頂加行之相。界限唯在忍位。
2-大乘加行道忍位,成就自利智德所攝圓滿發心等,表示三智智德種類之無上妙慧,及利他德不捨有情利益,堅穩方便。經中說名堅穩頂加行。
*偈
由於這種忍位菩薩,對於與三智有關的法,這法是指一切經教、道理。三智即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即與三智有關的法,能夠接受得很圓滿,而且這三智的法是最高無上的法。能夠圓滿聽受,行持時不捨利益眾生的志願和行為,能夠做到這樣,這種菩薩能夠堅固、穩固。
*1-獲得三智隨順慧及於利他不壞堅穩之大乘第三順決擇分,即忍位頂加行之相,界限唯在忍位。
如果那位菩薩獲得到對於三智都能夠起一種隨順的慧,即是那種慧能夠隨順修三智。對於利他的行為,不會放棄,不會壞,而能夠很堅強地去做。這種就是大乘第三個順決擇分,即是忍位的頂加行的特性,相者即是特性。只是忍位那段時間修的。
*2-大乘加行道忍位,能夠成就自利智德所攝圓滿發心等表示三智智德種類之無上妙慧。
這類忍位菩薩能夠成就,成就即是獲得,自利的智德。佛有兩種德,菩薩亦也有兩種德。又有人把它分為三德:佛的智德是大菩提。佛的斷德是大涅槃,因為大涅槃是斷除一切煩惱而得。恩德是救度眾生的恩。佛有三德,普通菩薩一般只說二德,智德,斷德。智德、斷德是自利,恩德是利他。這位菩薩能夠成就自利的智德。由於圓滿發心等所表示三智的智德那類,屬於那種類,那種之無上妙慧。
*及利他德,不捨有情利益,堅穩方便。經中說名堅穩頂加行。
利他德,即是恩德。不捨有情利益那種穩固方便。救度有情單有智慧是不成,還要有方便攝引。
*方便善巧,方便即是不是真的,只是一種便利而已,不過是一種手段。方法便利和手段當然不會是真實。雖然是手段,但不會搞錯,結果是不會壞,無過失是名善巧。方便善巧要同時一齊才可以,若只一味方便是不可以,要善巧無過失才可。

(辛四)世第一法頂加行
四洲及小千、中、大千為喻,以無量福德,宣說三摩地。
catur-dvipaka-sāhasra-dvi-tri-sāhasrakopamaḥ /
kṛtvā puṇya-bahutvena samādhiḥ parikīrtitaḥ // Abhs_5.4 //
1-成熟親生大乘見道之功能於無邊三摩地,得心徧住之大乘第四順決擇分。即是世第一法頂加行之相。界限唯在世第一法。
2-大乘世第一法之智,以四洲、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微塵,及諸水塵用髮端滴數,可知其量為喻。
3-若隨喜四菩薩之善根,其福極多。經中以此表示宣說世第一法頂加行之三摩地也。
4-四菩薩者,謂初地、二地至七地、第八地及住十地。以住加行道世第一法之菩薩,隨喜彼四菩薩之善根故。
5-如是圓滿六度所攝一切現觀種類殊勝三摩地之世第一法頂加行,即名心徧住頂加行也。
*世第一法:世即是世間,指有漏的。有漏的智慧中,它是最高。
*偈:四洲及小千中大千爲喻以無量福德宣說三摩地
四洲即須彌山旁的四大洲,四個洲加起來為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又名三千大千世界。修世第一法的頂加行的功德,比較打碎三千大千世界成為微塵,每粒微塵染一點水,水滴會有幾多?他的功德還大過那些功德,還多過水點之數。如果一個人能夠修世第一法的頂加行而入三摩地,其福無量。
*1-成熟親生大乘見道之功能於無邊三摩地,得心徧住之大乘第四順決擇分。即是世第一法頂加行之相。界限唯在世第一法。
親即是直接,直接產生大乘見道之功能。止觀加行,能令這種功能成熟。又能夠在無量無邊的定,他的心都可以遍住,都可以入得到。大乘第四個順決擇分,即是世第一法。世第一法說修頂加行,即是這種能夠入那麼多三摩地的這種頂加行。相即是特徵。界限是在世第一法階段修。
*2-大乘世第一法之智,以四洲、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微塵,及諸水塵用髮端滴數,可知其量為喻。
把四洲、小千,中千,大千世界打爛變為微塵,與及那些水,這些微塵,用頭髮的端來染那些水,所滴到的,用作譬喻數目之多。
*3-若隨喜四菩薩之善根,其福極多。經中以此表示宣說世第一法頂加行之三摩地也。
那些修行世第一法的頂加行的人,如果能夠隨喜另外那四種菩薩之善根,他的福還多過打碎三千大千世界成為微塵來點水的數目。因為到達世第一法,很快見道。自己知道自己很快見道,對那四種菩薩的功德很仰慕,那四種菩薩?《大般若經》,用這些說話來宣說世第一法頂加行的那種三摩地,三摩地是指止觀的功德。
*4-四菩薩者,謂初地、二地至七地、第八地及住十地。以住加行道世第一法之菩薩,隨喜彼四菩薩之善根故。
四菩薩,即是「初地」菩薩,第一種,因為他快入初地。「二地至七地」,第二種菩薩。第三種第八地,第四種是「住十地」。為什麼不羨慕第九地?住十地有兩種解,住在第十地,一個解,第二個解是住在由初地一路至十地,然後住十地。以住世第一法之菩薩,隨喜彼四菩薩之善根故。隨即是隨順,喜即是歡喜。什麼叫做隨喜?例如,你初初不懂,現在懂了,我亦表示高興。
*5-如是圓滿六度所攝一切現觀種類殊勝三摩地之世第一法頂加行,即名心徧住頂加行也。
這些能夠令六波羅蜜圓滿的一切現觀那類,屬於那類的殊勝三摩地。這種殊勝三摩地之中,有一種就是世第一法的頂加行,即是這種能夠圓滿六度的,能夠圓滿六度的一切現觀那類的殊勝三摩地的世第一法的頂加行。又即就是名為心遍住的頂加行。即是說他的心能夠入很多三摩地的頂加行,即是說已經修到世第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