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11-11-化身

 (癸三)化身因善巧方便加行
境及此加行超過諸魔怨、無住、如願力、及不共行相。
viṣayo 'sya prayogaśca śātravāṇāmatikramaḥ /
apratiṣṭho yathāvedhamasādhāraṇalakṣaṇaḥ // Abhs_4.62 //
寂靜粗顯功用,事業任運轉之淨地瑜伽,即方便善巧之相。界限唯在三清淨地。
心境和合之方便善巧加行有十種。
1-謂超過四魔之方便善巧加行。
2-雖修空性不證實際無住之方便善巧加行。
3-由昔願力引發利他之方便善巧加行。
4-不共二乘之方便善巧加行。
*寂靜粗顯功用,事業任運轉之淨地瑜伽,即方便善巧之相。界限唯在三清淨地。
方便善巧加行是可以引發將來起變化身的那種功用,這種加行修的時候,那相狀是怎樣的?將來想起變化身,不是很粗的功用可做得到。將來想起變化身,要修一種瑜伽,令那些粗顯功用也不要,縱使是善的也不要。「寂息」即是沉寂,停息。又會令你所欲做事業,即是救度眾生的事業,自利利他的事業。自然地,毫不勉強地生起。這樣的瑜伽,是淨地瑜伽,即是八、九、十,三地所修的止觀。這種止觀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方便善巧加行的相狀。甚麼時候修呢?界限唯在三清淨地。

*心境和合之方便善巧加行有十種。
能令我們的心境和合,我們的心想如何,境便會現如何,這樣方便,這樣善巧。八、九、十這三地的時候,修這十種的加行來準備將來起化身。
*1-謂超過四魔之方便善巧加行。
這種方便善巧加行是能夠降伏四魔。死魔、蘊魔、天魔、煩惱魔。
*2-雖修空性不證實際無住之方便善巧加行。
雖然修空觀而證得空性,證得無相的空性真如,但是,我們不證實際,實際即是真如,我們不是常常證真如。我們要出定做些自利利他的事業。而且第八地以上時時都在定中,根本不用出定,即是不證真如,不把心常繫在真如,去做些自利利他的事。不證實際的無住,無住,不常住在真如法性處,那種方便善巧加行。
*3-由昔願力引發利他之方便善巧加行。
未入加行位之前曾經發過願,願我將來成佛會怎樣怎樣,由昔願力,引發那些利他事業。假使曾經發過這些願,將來入到第八地時,會在定中回憶這些願,便會修自利利他的加行。將來我的化身會回憶我的本願,圓滿我的本願。
*4-不共二乘之方便善巧加行。
不喜歡那些聲聞、獨覺,覺得他們悲心太細,願力太小。他修行就不同二乘,那種方便善巧加行。

無著、無所得、無相、盡諸願、相狀與無量,十方便善巧。
asakto 'nupalambhaś ca nimitta-praṇidhikṣataḥ /
lalliṅgaś cāpramāṇaś ca daśadhopāyakauśalam // Abhs_4.63 //
// abhisamayālaṅkāre prajñāpāramitopadeśaśāstre
sarvākārābhisaṃbodhādhikāraś caturthaḥ //
5-於一切法無實執著之方便善巧加行。
6-經無量刧修空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7-經無量刧修無相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8-經無量刧修無願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9-自善示現不退轉相狀之方便善巧加行。
10-善巧五明處。經無量劫修真實義之無量加行。
*5-於一切法無實執著之方便善巧加行。
對一切法都不執實,因為不執實然後可以起化身。
*6-經無量刧修空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因為由第八地至第十地是一個無量劫,一個阿僧衹劫,所以雖經整個阿僧衹劫、無量劫,都常常修空的解脫門。
三解脫門,解脫之門即是涅槃之門。三解脫門,即是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修空觀將來可以令我們證涅槃。既然是空,空是無相,一切相無實相。既然是空又無相,無可貪求之處。空即是偈文「無所得」。
*7-經無量刧修無相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在三清淨地裡,時常修無相解脫門。
*8-經無量刧修無願解脫門之方便善巧加行。
*9-自善示現不退轉相狀之方便善巧加行。
自己能夠很善巧地示現出不退轉的相狀。
*10-善巧五明處。經無量劫修真實義之無量加行。
對五明處都很善巧。明處者即是學術解,明者智慧,能夠產生智慧的地方,叫做處。學問可以產生智慧,所以學問叫做明處。
印度古代把學問分成五種:
一、因明,邏輯,辯論術,因明。因為凡是辯論與思想,一定要根據因由。專門研究思想的時候,和辯論的時候的理由。因即是理由,包括辯論術和邏輯。
二、聲明處。語言,文法,音韻之學,這類學問。
三、醫方明處。醫人與方藥。
四、工巧明處。工藝,一切科學都包括在內,實用科學。
五、內明處。心性哲學,內即心性。心性哲學,哲學與心性,是內明處。
*還要經無量劫修真實的義,真實義是什麼?特別指內明裡的真實道理,即是哲學,這種加行叫無量加行,範圍很濶。
*以上十種叫做十種方便善巧的加行。

1-此處之四魔體性:
五蘊魔謂五取蘊。
煩惱魔謂三界一切煩惱。
死魔謂不自在而命斷。
天魔謂障礙修善之他化自在天眾。
由彼等能障不死湼槃故名曰魔。
2-小乘證見道位,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得有餘依湼槃時,永斷一切煩惱,故降煩腦魔。
若證俱解脫阿羅漢,能加持壽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
證得無餘依湼槃時,盡滅惑業所感有漏取蘊,降伏粗分五蘊魔。
3-大乘證得不退轉相,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得八地已,於無分別智,得自在故,降餘粗分三魔。
微細四魔者,謂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
無明習氣地,即微細煩惱魔。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細天魔。
降伏微細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細四魔,與成佛同時也。
*1-此處之四魔體性:五蘊魔謂五取蘊。煩惱魔謂三界一切煩惱。死魔謂不自在而命斷。天魔謂障礙修善之他化自在天眾。由彼等能障不死湼槃故名曰魔。
一、五蘊魔,謂五取蘊。五蘊有兩種,一種是清淨五蘊,又叫做無漏五蘊,佛的五蘊。我們的五蘊是成日有煩惱相結合,取字是指煩惱,有煩惱的五蘊,叫做五取蘊。
二、煩惱魔,謂一切煩惱。
三、是死魔,不自在而命斷。
四、天魔,謂為障礙修善名曰魔。
*2-小乘證見道位,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得有餘依湼槃時,永斷一切煩惱,故降煩腦魔。若證俱解脫阿羅漢,能加持壽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證得無餘依湼槃時,盡滅惑業所感有漏取蘊,降伏粗分五蘊魔。
小乘人證見道位,於三寶處獲得證信。一見了道獲得證信,即能降服粗分的天魔。得有餘涅槃時,永斷一切煩惱障,然後降煩惱魔。如果證得俱解脫的阿羅漢,能加持壽行得自在故,降服死魔。證得無餘涅槃時,盡滅惑、業所感的有漏取蘊。降服粗分的五蘊魔。
*3-大乘證得不退轉相,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得八地已,於無分別智,得自在故,降餘粗分三魔。
修大乘者,證得不退轉相,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服粗分的天魔。入了八地,於無分別智能夠得到自在故,隨時可以入空定,降服粗分的三魔。即除了蘊魔外,其餘的三種粗的魔都可以。
*微細四魔者,謂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無明習氣地,即微細煩惱魔。
微細的四魔要幾時才可以降服?謂於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怎樣是無明習氣地?當我們修行修得有番一定程度,無明不會多起,但是無明的習氣仍然有,叫做無明習氣地。即是八、九、十地那時候,作無漏業可以起一個意生身。意生身即是化身。實在是微細的蘊魔,意生身都有五蘊。無明習氣地即是微細煩惱魔。
*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
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未見道的菩薩的生死,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亦名變化生死,地上菩薩,兩種變易生死。
一種地上菩薩,已經見道,死的時候很定,到來世的時候,在定中回憶今世的事,自然的記到。
第二種,已經證到阿羅漢果示現入涅槃,就在那剎那,立刻變起另一個,一路經無量刧,修三身加行。迴心向大之後,要重新,好像大乘菩薩入地前,一路修修修,補修。但已證得阿羅漢果,加持自己的身體,令他不入涅槃,又專找功德做。這種不可思議的變化生死,亦叫做死魔。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細天魔。降伏微細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細四魔,與成佛同時也。
想超過這三魔,他障礙你,叫他們做微細天魔。降伏微細四魔,要怎樣才可以降伏?是法身功德。降伏微細四魔,與成佛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