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出愛王所說經---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方便門、王可愛法,及能引發王可愛法

 1.復次,如佛世尊為出愛王所說經言:彼王一時往詣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過失,現前呵諫於我,我於爾時,其心不生悔惱憂慼。何以故?觀此過失,於我自身都不見故。
1-又有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功德,現前讚勸於我,我於爾時,心亦不生歡喜踊躍。何以故?觀此功德,於我自身都不見故。
2-彼諸沙門及婆羅門既退還已,我便獨處空閑靜室,生如是心籌量尋伺:我當云何了知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若我知者,當捨其失,當修其德。誰有沙門、或婆羅門,能了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亦能為我廣開示者?
3-既尋伺已,便作是念:唯我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定當了知諸王所有真實過失、真實功德,我今當往佛世尊所,請問斯義。
4-故我今者來至佛所,請決是義,唯願如來為我開示。世尊!云何諸王真實過失?云何諸王真實功德?作是請已。

2.爾時,世尊告出愛王曰:大王!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方便門、王可愛法,及能引發王可愛法。
*那時,佛陀對出愛王說:大王!大王現在應當了知王的過失、王的功德、王的衰損門、王的方便門、王的可愛法,及如何能夠引發王的可愛法。

3.云何名為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然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奢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思不順儀則,八、不顧善法,九、不知差別忘所作恩,十、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1-云何名王種姓不高?謂有國王,隨一下類王家而生,非宿尊貴;或雖於此王家而生,賤女之子,不相似子;或是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子。如是名王種姓不高。
*什麼稱為國王的種姓不高?是指有位國王是隨吠舍、戍陀羅等其中一種低下種類的王家所生,不是高尚的王族所生,不是一向以來就很尊貴的傳承;
*或者他雖然是國王的孩子,然而卻是賤女之子,不是正妃所生。賤女所生之子,與國王不會很相似;
*或是大官、宰相、國師、群官等的孩子。這些下類王家等出身的國王,稱作王種姓不高。
2-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國王,為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所制,不隨所欲作所應作,錫賚群臣;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什麼稱作國王的不得自在?是指有一類國王,被他下面的大臣、輔相、國師、群官所控制,不能隨心所欲作他應該作的事情,不能隨意的賞賜群臣百官。「錫,賚」都是賞賜。於微妙的五欲也不能如意盡情的享受遊戲。這種國王稱為王不得自在。
3-云何名王立性暴惡?
/1謂有國王,諸群臣類或餘人等,隨於一處現行少小不如意事,即便對面擯黜,發麁惡言,咆勃忿恚,顰蹙而住,時生憤發。
*什麼稱作王的個性暴惡?如有一類國王,諸多群臣或者其他的人,隨在任何一處出現一點點少小不如意的事觸惱國王,國王立刻將他驅擯、罷黜到遠處或邊地塞外去,發出麤惡的言語,暴怒大叫、忿恨、瞋恚,皺眉蹙額愁容滿面,動不動發脾氣。這種國王是當面暴惡型。
/2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擯辱等事。
*假設不當著大臣等面前擯黜等,也會在當事人背後,在其餘人面前作像前面所說的擯黜等事。這種國王是背面暴惡型。
/3設不對面、亦不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然唯內意憤恚欝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然不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
*假設不當著大臣等面前擯黜等,也不在背後,不在其餘人面前作黜罵等事,只是自己私下作黜罵等事,而有懊恚暴惡,這種國王是懊恚暴惡型。
*或只是內心憤恨不平,鬱鬱不樂。怏,是不滿、不服氣、不快樂的樣子。懷著惱怒傷害的心,懷著哀怨憤恨的心,想要找機會向令他不快樂的對象作報復。
*但是他這種不好的脾氣及怨恨心不會維持很久,他不會一直想這件事,也不會相續不捨,雖然很生氣,惱火一陣,一下子就放下了。這種國王是暫時暴惡型。
/4復有內意憤恚欝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亦於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
*還有一種國王,內心憤恨不平,鬱鬱不樂,懷惱害心、懷怨恨心,一直放在內心裡面相續不捨。這種國王是長久暴惡型。
/5由如是相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懊恚暴惡、暫時暴惡、長久暴惡,如是名王立性暴惡。
*如上文所說所謂的「立性暴惡」有五種特徵,包括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懊恚暴惡,暫時暴惡及長久暴惡,其中懊恚暴惡開成兩類,一類是暫時,一類是長久的暴惡,這些可統稱為王立性暴惡。
/大王當知!長久暴惡名獲大罪,非是餘者。
*大王應當知道!如果國王有長久暴惡的話,他的罪過很大,這是王的最大過失,其他種暴惡還不算是很大的過失。
4-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或以重罰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什麼稱作王猛利憤發?是指有一類國王,諸多大臣們等有小小過失、或有少許違越權責範圍,就將他的薪水削減或拿走了,而且將他的妻妾奪取為己有,或將她配嫁給他人,或以很重的刑罰來處罰他。這種稱為王猛利憤發。
5-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供奉侍衛,雖極清淨,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軟言慰喻;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或推注已、或怨恨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王恩惠奢薄。
*什麼稱作國王的恩惠奢薄?指有一類國王,下屬們對他供奉侍衛,雖然很清淨,而且很善合他的心意,什麼事都聽國王的話,國王應該要獎賞他們。可是他僅以微劣的,少少一句安慰的話說:還好、還好;並沒有特別獎賞讚歎屬下說:很好、很好。
*他不會給下屬較高的爵位或很多的薪俸財祿、酬庸嘉賞有功勳的屬下事不能圓滿,不順常理。
*「或損耗已」,或者他要給屬下的東西是舊的,或是損耗以後再給屬下;
*或是該嘉獎、犒賞、贈勳、升官等先拖延一段時間再給,好的獎賞不會馬上給;
*「或推注已」,或令他受很大的辛勞後才給他,要給對方得個獎,還要他先去某處作什麼事後再給。這就是有一點奢薄,自己很捨不得。
*或者是遲遲不給對方,直到對方已經開始抱怨憤恨,看到不對勁,對方都快發脾氣了,然後才給。這種國王對下屬的恩惠吝嗇薄情,沒有給下面的人應有的好處,稱為王恩惠奢薄。
6-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國王,諸群臣等實非聰叡,有聰叡慢,貪濁偏黨,不閑憲式,情懷謀叛,不修善政,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諫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什麼稱作國王受邪佞言?是指有一類國王,他的群臣等並不是真實的聰明有智,自以為聰明有智,貪心熾盛,染汙情形嚴重,彼此之間同流合污,相互偏黨,不熟悉法令,謀求背叛國王,不能妥善治理國政,但是國王聽納信受進用這類群臣等所提的不實勸諫提議,由於這類佞臣貪瀆的關係及影響,使得國王的政務、國庫財寶、好的名稱、及過去的善良德政都受到衰損。稱為王受邪佞言。
7-云何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什麼稱作國王所作所為沒有思惟,而且不順威儀軌則?
1-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諸群臣輩,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而不委任;堪驅役者而不驅役,不堪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之。
*指有一類國王,不能探究觀察、對一般事務不去作一般的觀察與仔細的考察、不能思惟簡擇、不去作周延的思惟簡擇;
*對於任用的群臣也不能作仔細的思惟簡擇,在各種政務及機密事務中,對所適任的群臣未能適當的委任,對於不適任的卻予以委任;
*對於可供驅使去辦事的對象不能適當的驅使,對於不能承擔供驅使的對象卻驅使對方去辦事;
*對於有功應予以獎賞的對象卻予以刑罰;對於有過應予以刑罰的對象卻予以獎賞。
2-又於群臣,不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如旨教而善奉行,不正安住王之教命。
*國王沒有要求群臣遵守先王所設立的王臣朝會的儀式與規則,導致群臣在大朝會中不遵守開會應有的禮儀,其他人的話還沒有說完,臣子就打斷他的話,插嘴發言,對國王既不恭敬也不畏懼,任意提出進諫,繼而諍論。不依國王所下的旨令遵奉執行,也不正確安住於王的教導及命令。這是國王的管理不善,使得群臣不順儀則。
3-如是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這樣稱作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任用臣民的時候,沒有用智慧思惟考察一下,沒有將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也沒有要求群臣遵守先王所安立的軌範儀則及君臣禮儀,既無紀律也無效率,加上賞罰不明,使得朝政紊亂,不順儀則。

8-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他世,亦不曉悟;由於他世不信不悟,便於當來善不善業、愛非愛果不能信解;不信解故,無有羞恥,隨情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時時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什麼稱作國王不顧善法?是指有一類國王,不相信有後世,也不能覺悟也不能開示群臣;
*由於不相信有來生,對於所造作的善不善業,來生會感得可愛或不可愛的因緣果報,不能相信、也不能理解;
*由於對因果不信解的原因,而沒有羞恥心,就為所欲為,任性的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也不能時時作好事,如常常布施窮困的人民、修作福報、受持齋戒、修學五戒十善。這種國王不能時時熏修善法,稱為王不顧善法。曉,是開示。悟,是覺悟他人。

9-云何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什麼稱作國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1-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其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
*有一類國王其心顛倒,對於大臣、輔相、國師、還有群官等不能善巧正確的了知忠誠、信賴、技藝、才華、智慧的差別。
2-以不知故,非忠信所生忠信想,於忠於所非忠信想;無伎藝所生伎藝想,有伎藝所無伎藝想;於惡慧所生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
*由於不知道忠誠信賴等差別相,對於不忠誠、不可信賴者,認為是有忠誠、可信賴,對於忠誠、可信賴者,認為是不忠誠、不可信賴者;
*對於沒有真實技藝才華者,認為是有真實技藝才華者,有真實技藝才華者,認為是沒有真實技藝才華者;
*對於有惡慧者認為是良善有智慧者,對於良善有智慧者,認為是有惡慧者。
3-彼由如是心顛倒故,於非忠信、無有伎藝、惡慧臣所敬重愛養,忠信、伎藝、善慧臣所反生輕賤。
*由於心顛倒的原故,對於不忠誠、不可信、沒有真實才藝、有惡慧的臣子等予以恭敬尊重愛護長養,對於真正忠誠可信、有真實技藝、良善有智慧的臣子等反而生出輕賤的想法。
4-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知其無勢、無力、無勇,遂不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設被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又對於有些大臣等已經年老、衰弱、老邁者,他們年輕時曾經長時間的供養侍奉國王,當國王的侍衛,作很多事情,對國家及國王很有貢獻,為國奉獻一生。
*國王知道他們年邁,沒有威勢、沒有力量、沒有勇氣,不能再作什麼轟轟烈烈的事了,就不再敬愛這些已經退居的老臣,不給他們薪俸(退休金)、爵位、財祿,也不犒賞他們。
*如果退居的老臣被他人欺陵輕懱了,國王捨棄他們,也不聞不問、不理他們。稱作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這位國王不知道群臣的差別,忘記曾經給他恩德的這些人。
10-云何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不能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什麼稱作國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是指有一類國王,對於微妙的色聲香味觸五欲,長時沈沒在其中,耽溺執著嬉笑遊戲,愛樂受用五欲,不能時時勉勵,不能提起精神,精勤作國王應該作的事情,如應該賞賜辛苦的大臣們等,這樣稱作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這是第十種作王的過失。
11-若有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而不可歸仰。大王當知!此十過失,初一是王種姓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如果碰到的國王是有這十種過失,雖然國庫充足、有很多大臣,也有很多軍眾士兵,而是不可以歸投仰靠他。因為有這十種過失,國家必將衰敗,甚至導致滅亡。
*大王應當知道!這十種過失:第一種是王的種姓過失,就是他受生家世、種姓的過失;其餘九種是王的自性過失,就是缺少作一個王應有的德行。

4.云何名為王之功德?大王當知!王功德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尊高,二、得大自在,三、性不暴惡,四、憤發輕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言,七、所作諦思善順儀則,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知所作恩,十、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1-云何名王種姓尊高?謂有國王,處在相似王家而生,宿世尊貴,是相似子。如是名王種姓尊高。
*什麼稱作王種姓尊高?是指有一類國王,形貌威儀等與父親相似、人人都很敬愛,對他不會有罵詈傷害的語言,為皇族所生,從過去世到現在,家世一直都有很尊貴的傳承,是傳承相似尊貴王族之子。這種家世宿世尊貴的國王,稱為王種姓尊高。
2-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國王,自隨所欲作所應作,勞賚群臣,於妙五欲歡娛遊戲,於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所,凡出教命,宣布無礙。如是名王得大自在。
*什麼稱作王得大自在?是指有一類國王,能夠隨心所欲作應該作的事。能夠賞賜有功勞的群臣,能與大家歡娛遊戲享受五欲,對於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部屬,凡是王發出宣教或命令,大家都會遵奉執行而沒有障礙,這樣稱作王得大自在。
3-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隨於何處,雖行增上不如意事,性能容忍,不現擯黜,不發麁言,亦不咆勃,廣說乃至不生憤發,亦不背面而作前事,亦不內意祕匿忿纏,亦不長夜蓄怨憤心,相續不捨。不現暴惡、不背暴惡、不匿暴惡、不久暴惡。如是名王性不暴惡。
*什麼稱作王的心性沒有暴惡?有一類國王,若是下面的眾臣不論在什麼地方,雖然作了很多不如國王心意的事,由於國王心量很大,能夠容忍,既不會馬上就驅擯罷黜這類群臣、也不會發出麤惡的語言、皺眉頭、或是生氣大聲說話;不會在背面處理群臣以前發生的事;也不會在內心秘密藏著憤怒的煩惱;更不會長時間相續不捨的蓄積怨恨之心。這類國王不現前暴惡、不背面暴惡、不藏匿暴惡、不長久暴惡,剛好與前面所說的暴惡過失相反,顯示國王寬闊的心胸與修養的功德,稱為王性不暴惡。
4-云何名王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祿、奪其妻妾,不以重罰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黜罰。如是名王憤發輕微。
*什麼稱作王憤發輕微?是指有一類國王,大臣們雖然有大過失,有大違背或超越律法範圍的違犯,國王不會將他所封的臣位及薪俸全部取消,也不會奪走他的妻妾,也不會嚴重處罰他,而是隨對方所犯的過失輕重來執行處罰或罷黜。這類國王是很明理、很厚道的,稱為王憤發輕微。
5-云何名王恩惠猛利?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正直現前供奉侍衛,其心清淨、其心調順,於時時中,以正圓滿軟言慰諭;具足頒錫爵祿、勳庸,而不令彼損耗、稽留、劬勞、怨恨;易可供奉,不難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什麼稱作王恩惠猛利?是指有一類國王,當群臣等對他真誠現前供奉侍衛時,內心很清淨、又很調柔善順,他能夠常常對這些大臣給以正確、圓滿、柔軟的話來安慰鼓勵他們;能夠適時洽當且圓滿的頒賜給群臣官位、俸祿、功勳、酬庸。不會使令對方應得的獎勵有所損耗;也不會耽誤延遲或使令對方作很多事以後才給;也不會獎賞不公,使令對方心中產生怨恨才給;這類國王很容易供奉承事,很捨得犒賞群臣,稱作王恩惠猛利。
6-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聰叡,無聰叡慢,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樂修善法,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國務、財寶、名稱、善法皆悉增盛。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什麼稱作王受正直言?是指有一類國王,諸多群臣等真實有聰明智慧,也沒有因聰明智慧而高慢,心中沒有貪瞋染污,也沒有偏黨,對法令很熟悉,沒有任何叛逆的想法,好樂修習善法,他能聽受信用這類群臣所進諫的言論。由這樣好的因緣,使得國家的事務、財寶、名稱、善法都能增長強盛,名為王受正直言。
7-云何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謂有國王,性能究察、能審究察、性能思擇、能審思擇諸群臣等,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不委任,堪委任者而委任之;不堪役者而不驅役,堪驅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正賞賚,應刑罰者而正刑罰;凡有所為,審思審擇,然後方作,而不卒暴。又於群臣,能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雖處宴會,終不發言間絕餘論,要待言終,恭敬畏憚而興諫諍,如其旨教而善奉行,能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
*什麼稱作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有一類國王,生性能探究觀察人事、對所屬的群臣能詳細探究觀察思惟了解、仔細探究思惟決擇後,對於所需交辦的機密事務,
*對不適當、不能勝任的對象不予委任,能適當、可以委任者才予以委任;不適於擔任供驅役的對象則不會去驅使勞役,能堪供驅使勞役的對象才使其驅使勞役;
*國王能善識群臣,而且賞罰分明,對於應予以獎賞的群臣能正確而適當適時的獎賞,對應予以懲罰的群臣能正確而適當的懲罰;
*凡是有所作為,都是審慎思惟決擇然後才作,不會匆忙草率而作決定。
*又對於群臣,能夠妥善管理安置他們,遵守過去先王所制訂的禮儀規則;使得眾多群臣雖然處在聚集的議事宴會中,都不會中間打閒岔,等到其他臣子說完,才會次第恭敬而敬畏的提出諫諍之言,
*國王所說的教化旨令,群臣都能夠妥善遵奉執行,並且能安住在國王的教化薰陶之下。
*如是稱為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也就是王能有智慧觀察思惟決擇,知人善用,妥善管理群臣,善為順從儀則。
8-云何名王顧戀善法?謂有國王,信知他世;由信知故,便於當來淨不淨業、愛非愛果能善信解,由信解故,具足慚恥,而不縱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時時思擇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顧戀善法。
*什麼稱作王顧戀善法?是指有一類國王,知道有來生及善因樂果、惡因苦果的道理;
*由於深信了解因果,對將來由淨業能感得可愛果,由不淨業能感得不可愛果能夠圓滿信順理解;
*由於信順理解,具足慚愧心及羞恥心,而不會放縱自己的這一念心去造作身語意三種惡行,常常思惟決擇善、惡因果、並能行持布施、修福、受齋、持戒,受持這些善法。這類國王有因果正見,好樂行善,稱為王顧戀善法。
9-云何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心無顛倒,能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若諸群臣忠信、伎藝及與智慧,若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其有者敬而愛之,而正攝受。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雖知無勢、無力、無勇,然念昔恩,轉懷敬愛,而不輕賤,爵祿、勳庸分賞無替。如是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什麼稱作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如有一類國王,具有智慧的眼光,對於所屬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的各個能力都能正確而無顛倒的認識,群官等的忠誠、可信、技藝及智慧,具足與否他都如實了知。
*對於不具備忠信、技藝、智慧的人,國王就遠離這些人,對有具足忠信、技藝、智慧這些條件的人,則很尊敬愛護,也將他們攝受過來當他的大臣。
*又對於曾經長久供奉侍衛自己但已經年長力衰、老邁將退休的老臣們,雖然了知他們已經沒有勢力,也不再勇猛,但是感念他們過去的努力、忠誠效力等恩惠,內心裡面懷著尊敬愛護他們的心情,不會輕賤他們;
*對所應頒發給他們的官位、財祿、功勳、酬庸等不會漏掉他們,假如有任何好處,總是會想到要分給這些大臣們一分。這是王知道群臣的差別,而且知道對於國家或社稷有恩的人,應該要回報恩德,名為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10-云何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能於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什麼稱作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是指有一類國王,不會沈溺耽著於五欲與嬉戲玩樂、愛樂受行,能夠時常鼓勵下屬,作為王所應該作的事,對群臣該獎勵就獎勵,該賞賜就賞賜,王具足這些優點,稱為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11-若王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種王之功德,初一名為種姓功德,餘九名為自性功德。
*若國王成就這十種功德,雖然沒有豐饒的國庫,沒有很多輔佐的大臣,也沒有很多的軍隊,但這是可以歸依投靠的國王。
/大王應當知道!這十種王的功德,第一種稱作種姓的功德,就是他的家世背景的功德,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其餘九種是自性功德,是可以不斷改變增上的,是作為一個英明的國王應該具足的功德。 

21.云何名為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三、專行放逸,不思機務;四、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法行。如是五種皆悉名為王衰損門。
*什麼稱作王衰損門?王會衰敗,國家會損壞,這種途徑是什麼?
1-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
/1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
*什麼稱作王不善於觀察而攝受群臣?指有一類國王,對於所屬群臣的智慧、忠誠可信度、技藝等,不能探究觀察、不去仔細觀察及深入了解、不能思惟簡擇、不去詳細的思惟簡擇。由於識人不明,
/2攝為親侍,加以寵愛,厚賜爵祿,重賞勳庸,最機密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現為慰諭。
*對於所任用的群臣都當做親信加以寵愛,而且賜予豐厚的爵位與俸祿,重賞獎勵於平庸者,甚至於將最機密事務予以委任對方,還常常以柔軟的話來安慰這些大臣。
/3然此群臣,所付財寶多有損費。若遇怨敵、惡友、軍陣,彼先退敗,恐懼破散為他所勝,遲留人後,奔北無戀,矯行惡策,動[虛*予]王政。如是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
*然而這些群臣,對於國王託付的財寶,多半有損失耗費。當國王遇到怨仇敵人、或是惡友、或是敵人陣隊,還未上陣就先喪失勇氣潰散退敗,由恐懼、破膽、驚心無法發揮應負責任,自己躲在後面無法身先士卒,背離國王的寵信,自顧奔走逃逸,這種掩飾的行為和惡劣的策略,虧損國家的政務。如是名為王不善觀察而攝受群臣。
2-云何名王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
*什麼稱作王雖然能妥善觀察思擇而攝持群臣,但是卻恆常對有忠信、技藝、智慧的群臣慳吝賞賜,頒賜名位俸祿,即使有要獎賞的時候,已是為時已晚?
/1謂有國王,雖於群臣性能究察、能審究察、性能思擇、能審思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
*指有一類國王能夠仔細思惟、考察、簡擇屬下的群臣,能夠知道哪些人是有忠信、技藝、有智慧,
/2攝為親侍,而不寵愛,不如其量具賜爵祿,最機密處亦不委任,不數軟言現相慰諭。
*能進用攝取作為親近侍從。可是他又不懂得愛惜人才,沒有以相應於對方所做的貢獻來賞賜對方爵位與俸祿;對於最機密的事也不信任或委託對方,對方做得很辛苦也有貢獻,也不常常用讚賞鼓勵的話語來慰問對方。
/3後於一時,王遇怨敵、惡友、軍陣,廣說乃至大怖畏事命難現前,爾時於臣方行寵愛,廣說乃至數以軟言而相慰諭。
*什麼時候王才會真的重視這些大臣?當王遇到怨仇敵人、或是惡友、或是敵軍乃至有恐怖的事情,有命難要現前或王位不保時,這時對於大臣才開始寵愛,才懂得珍惜這些人才,乃至對他們以柔軟的話來安慰示諭,甚至好言籠絡討好他們。
/4時群臣等共相謂曰:王於今者危迫因緣,方於我等暫行妙行,非長久心。知此事已,雖有忠信、伎藝、智慧,隱而不現。如是名王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
*這時大臣等共同在一起議論,認為:國王只有在很危險,自己已經王位不保的時候,才覺察到群臣們的重要性,才對眾臣們暫時好一點,他不是長久心的。知道這事以後,大臣們將他們的忠信、技藝、智慧,都隱藏起來,也不表現出來。如此名為王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
3-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思機務?謂有國王,於應和好所作所成機務等事,而不時時獨處空閑,或與智者共正思惟、稱量、觀察和好方便。
*什麼稱為國王專行放逸,不思機務?有一類國王,對於應該採取親和敦睦的所要作、所要成就的重要的事情,如國防、外交等,不常常在靜處思考,也不與有智慧的人共同正確的思惟、稱量、觀察,尋求執行親和敦睦的方法。
/1如是於應乖絕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惠施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軍陣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攝受大力朋黨所作所成機務等事,皆不時時獨處空閑,或與智者共正思惟、稱量、觀察乖絕方便,乃至攝受強黨方便。
*對於應該斷絕的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該惠施所作所成的機務等事,於應該布置軍陣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該攝受有大力量的朋友所作所成機務等事,都沒有時時在靜處獨自思考,或是與有智慧的人,共同正確的思惟、稱量、觀察去推動執行應該斷絕不作的事,乃至攝受強大邦交國的事。做了不該作的事,該作的事沒做,使得國務荒廢。
/2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思機務。
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事情,國王忙著色聲香味觸五欲的事,沒有重視機要的政務,很多該作的事情都沒有作,稱為王專行放逸,不思機務。
4-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謂有國王,寡營事業、拙營事業、不持事業、不觀事業,不禁王門、不禁宮門、不禁府庫,或於俳優、伎樂、笑弄、倡逸等所,或復耽樂博弈戲等,非量損費所有財寶。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
*什麼稱作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是指有一類國王很揮霍,不懂得愛惜國庫,不去經營事業,即使經營也很笨拙、沒有善巧、沒有智慧,對已有的事業也不能維繫、運作、繼續保持,也不觀察如何使事業轉好;也不管制王宮大門、府庫,又常常到後宮找人放逸,而後宮大門也是任人隨意進出;國庫有很多錢,他也不懂要節儉,拿來任意揮霍到唱戲的、歌伎、舞樂、嬉笑、滑稽藝人等娼蕩放逸的地方;或者下棋、賭博這些事情,大量的損耗所有的國庫財寶而不節制。這種國王,名為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俳優,是古代的滑稽藝人。
5-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辯才、得理解脫、巧便無害、樂無害法,所有沙門、若婆羅門,不能數往禮敬諮詢: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作何等業能致吉祥,遠離諸惡?設得聞已,亦不勗勵如說修行,不能時時惠施、樹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
*什麼稱作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指有一類國王,對於世間人共同所知的具有柔和、淳淨、正質的心地、具有聰明智慧口才、知道解脫的道理、善巧無害輔佐國政的方法、好樂無害的善法的出家沙門或有學問的婆羅門等,國王不懂得常常去親近他們,向他們請問及諮詢請益:什麼是善法?什麼是不善法?什麼是有罪?如何作是沒有罪?該作什麼事情,才能夠導致吉祥,遠離種種的災難、惡法?這種國王不知禮遇賢士。就算國王聽到出家眾或有學問的婆羅門指導他修善斷惡的方法,他也不如對方所指導的精進、如實修行,不能常常作大布施,樹立福德、受齋、學戒。這稱為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
6-若有國王成就如是五衰損門,當知此王退失現法、後法義利。謂前四門退現法利,最後一門退後法利。
*如果有國王成就這五種衰損事情的話,當知這位國王就會退失現在的利益、安樂,還會失去來生的利益、安樂。前面四門,對於:不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專行放逸不思機務、專行放逸不守府庫這四種事情,在現法當中就會退失現法利益而衰損了,最後的第五種門:專行放逸不修法行,會使他來生受到衰損。

22.云何名為王方便門?大王當知!王方便門略有五種。何等為五?一、善觀察攝受群臣;二、能以時行恩妙行;三、無放逸,專思機務;四、無放逸,善守府庫;五、無放逸,專修法行。
*什麼稱作王方便門?佛陀告訴王說:大王應該知道!王的施政方便門,要略說有五種。是哪五種方便門?
1-云何名王能善觀察攝受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性能究察、能審究察、性能思擇、能審思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攝為親侍。如是名王能善觀察攝受群臣。
*什麼稱作王能善觀察攝受群臣?是指有一類國王,生性能探究觀察、能仔細探究觀察、生性能思惟、能仔細思惟決擇,慎選忠誠可信、有技藝、有才華、有智慧的群臣,作為親近的侍者,這稱作王能善觀察攝受群臣。
2-云何名王能善以時行恩妙行?謂有國王,於諸群臣善觀察已,攝為親侍,加以寵愛,隨其度量厚賜爵祿、重賞勳庸,最機密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現相慰諭。
*什麼稱作王能善以時行恩妙行?是指有一類國王,對於群臣於善巧的觀察以後,就將忠誠可信、有才華,有智慧的群臣,攝受作為親近的侍者,加以寵愛,隨著群臣貢獻的程度來賞賜對方種種的官位、財祿,有功勳、或有功勞的,他都能夠重重的賞賜。勳,是功勳,較大的功勞;庸,是一般的功勞。對有智慧的臣屬,重要的事情會委託信任他們,跟他們商量,並且常常以讚美的話來鼓勵慰勉這些大臣,讚歎他們作得很好,很辛苦。
/1彼於一時,王遇怨敵、惡友、軍陣,大怖畏事命難現前,即便罄竭,顯示忠信、伎藝、智慧。
*如果某個時候,國王遇到敵人、或有大怖畏事、或命難現前的時候,這些大臣便會全力以赴,將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華、忠信、技藝、智慧完全的貢獻出來,甚至於犧牲生命來拯救大王。
/2如是名王能善以時行恩妙行。
*這稱為王能善以時行恩妙行。
3-云何名王無有放逸,專思機務?謂有國王,於應和好所作所成機務等事,能於時時獨處空閑,或與智者共正思惟、稱量、觀察和好方便。
*什麼稱作王能無有放逸,專思機務?有一類國王,對於應該採取親和敦睦所應作、及所應成就重要、機密的國防、外交等事,能夠常常自己靜下來思考,或者是與有智慧的人,共同思惟、商量、觀察,如何執行親和敦睦的方法。
/1如是於應乖絕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惠施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軍陣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攝受大力朋黨所作所成機務等事,皆能時時獨處空閑,或與智者共正思惟、稱量、觀察乖絕方便,乃至攝受強黨方便。
*國王對於應該斷絕的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該惠施所作所成的機務等事,於應該布置軍陣所作所成機務等事,於應該攝受有大力量的朋友所作所成機務等事,都能時時在靜處獨自思考,或是與有智慧的人,共同正確的思惟、稱量、觀察去推動執行應該斷絕不作的事,乃至攝受彊大邦交國的事。
/2如是名王無有放逸,專思機務。
*這樣稱為王沒有放逸,專精思惟機要政務。
4-云何名王無有放逸,善守府庫?謂有國王,廣營事業、巧營事業、善持事業、善觀事業,善禁王門、善禁宮門、善禁府庫,又於俳優、妓樂、笑弄、倡逸等所,不以非量而費財寶,亦不耽樂博弈戲等。如是名王無有放逸,善守府庫。
*什麼稱作王無有放逸,善守府庫?是指有一類國王,很有經濟才華,能夠妥善開源節流,可以廣泛的經營種種各式各樣的國營事業,也能夠很有智慧的經營事業、善於維持事業的正常運作,能夠觀察事業什麼時候該創新轉變,什麼時候該作,知道什麼時候該出門,什麼時候不該出門,什麼時候可以去後宮,什麼時候不要去,時間掌握得很好。對於國庫什麼時候該花,什麼時候不該花,能開源節流、防止貪污作得非常好。國家難免有歌笑舞樂、演戲的事情,但是不會花太多錢在這裡浪費國庫,也不會自己耽著、好樂在下棋、賭博這一類的事情當中。這稱為王無有放逸,善守府庫。
5-云何名王無有放逸,專修法行?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辯才、得理解脫、巧便無害、樂無害法,所有沙門、若婆羅門,而能數往禮敬諮詢: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何等有罪?何等無罪?作何等業能致吉祥,遠離諸惡?既得聞已,善能勗勵如說修行,亦能時時惠施、樹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無有放逸,專修法行。
*怎麼樣的情況是王無有放逸,專修法行?有一類國王,對於世間人共同所知具有柔和、淳淨、正質的心地、具有聰明智慧口才、知道解脫的道理、善巧無害輔佐國政的方法、愛樂無害善法的出家沙門或有學問的婆羅門們,國王能常常去親近、禮敬、諮詢,向他們請益:什麼是善法?什麼是不善法?什麼是有罪?什麼是沒有罪?該作什麼事情,才能夠導致吉祥,遠離種種的災難、惡法?國王去請益以後,又能夠照善知識指導的方法,勉勵自他去做、如實修行,也能夠常常布施、修福、受齋、學戒。這樣稱為王無有放逸,專修法行。
6-若有國王成就如是五方便門,當知此王不退現法、後法義利。謂前四門不退現法所有義利,最後一門不退後法所有義利。
*如果有國王能夠成就前面所說五種方便門,可知這位國王不會退失現法及後法的利益安樂。國王能做到前四點,在現法不會退失所有的利益安樂,如果做到最後一點,還懂行善,修福、受齋、學戒,來生也會得到利益安樂。

23.云何名為王可愛法?大王當知!略有五種諸王可愛、可樂、可欣、可意之法。何等為五?一、世所敬愛,二、自在增上,三、能摧怨敵,四、善攝養身,五、能往善趣。如是五種,是王可愛、可樂、可欣、可意之法。

24.云何能引王可愛法?大王當知!略有五種能引諸王可愛之法。何等為五?一、恩養世間,二、英勇具足,三、善權方便,四、正受境界,五、勤修法行。
*怎麼樣才能夠引出國王稱心如意的法?佛告訴國王,大王應該知道!要略而說,有五種能夠引發諸國王可愛的法。是哪五種?五種王可愛法是:恩養世間、英勇具足、善權方便、正受境界、勤修法行。由前引後,列出五種。
1-云何名王恩養世間?
/1謂有國王,性本知足,於財寶門為性謹慎,不邪貪著,如其所應積集財寶,不廣營求。
*什麼稱作王能夠恩養世間,使得他為世人所敬愛?有一類國王,生性就很知足,對於財寶的取得或積聚,內心很謹慎,不會心生邪念貪取愛著,不是該得的,不會去取得,應該得的才會去積集。
/2又有國王,性無貪悋,成就無貪白淨之法,以自所有庫藏珍財,隨力隨能,給施一切貧窮孤露。
*又有一類國王,本性沒有貪心、也不吝嗇,能成就無貪樂善好施的清淨之法,常常以自己私人的庫藏珍財,隨自己的力量,隨自己所能作的,布施給貧窮、孤苦、無父母照顧的人。
/3又有國王,柔和忍辱,多以軟言曉諭國界;於時時間,隨其所應分賞爵祿;終不以彼非所能業、惡業、重業役任群臣;諸有違犯可矜恕罪,即便矜恕,諸有違犯不可恕罪,以實、以時如理治罰。
*又有一類國王,性情很柔和,也能夠忍耐他人的羞辱、多數以柔軟好聽、慈悲的話,來開示告誡國人;於時時間,隨大臣們所貢獻的大小,能夠隨他們所應得的來賞賜官位,或者是財祿;不會以大臣們沒有辦法做到,或者是惡業,或者是很重的工作,要求大臣們去做。如果大臣們做出錯誤的事情,是可以憐憫饒恕的罪過,就予以憐憫饒恕。如果所違犯的事情,是不可以饒恕的罪,就以真實的情況,於恰當的時間,如事實的輕重來處罰違犯者。
/4如是名王以正化法恩養世間。由王受行如是恩養世間法故,遂感世間之所敬愛。
*這樣稱為王以正確教化的方法恩養世間。國王能以正法來教化,恩養世間,自然會被大臣與百姓所敬愛。由於王做到不貪財寶、給施貧窮、曉諭賞罰,恩養世間法的三法,會感得世間人的敬愛。
2-云何名王英勇具足?謂有國王,計策無惰,武略圓滿;未降伏者而降伏之,已降伏者而攝護之;
*如何稱為王英勇具足?有一類國王,能夠精勤沒有怠惰的策劃國事,國家軍隊精良,武功戰略事業也處理得很圓滿,鄰國還沒有降伏的,能夠去降伏,已降伏的國家,能夠攝受保護他們;
/1廣營事業,如前乃至不甚耽樂博弈戲等;
*能夠廣營事業,如前所說乃至不甚耽樂下棋、賭博、歡娛、戲笑等,前面所說的種種好事都作了;
*多為廣營事業、巧營事業等、善持事業、善觀事業、善禁王門、善禁宮門、善禁府庫,增加國家與人民的財富,乃至不會耽樂博奕戲,非量損耗國庫所有財寶等。
/2又善觀察應與不應(與,勤)於僚庶,應刑罰者正刑罰之,應攝養者正攝養之。如是名王英勇具足。
*又善能觀察賞賜應不應該給與賞罰,對於臣屬與百姓,應該刑罰的就正確的來處罰之,應該攝取養護的,就攝取養護。這類國王很有智慧、很有理性,能依理而行、如法而行,稱為王英勇具足。
/3由王受行如是英勇具足法故,遂能感得自在增上。
*由於國王深具智慧,不受人情關說的支配,因為無私無貪,能夠適當的支配國家的種種事業,與鄰國的關係也很好,臣子跟民眾的事情也處理得很好,因此能夠感得自在增上的可愛果報。
3-云何名王善權方便?謂有國王,於應和好所作所成機務等事,如前乃至於應攝受大力朋黨所作所成機務等事,能正了知和好方便,乃至攝受強黨方便。如是名王善權方便。由王受行如是善權方便法故,遂能摧伏所有怨敵。
*什麼稱為王善權方便?有一類國王,有善巧、有智慧,應該要作的事情能夠好好的處理,對於應該和好所作所成國防外交機務等事,如前所說乃至應該攝受社會資源、朋友、人力、財力所作所成機務等事,能夠正確知道如何採取親和敦睦的方法,乃至如何採取攝受社會資源、朋友、人力、財力的方法。稱作王善權方便。權,是指處理。
*由於國王善於治國,所面對的種種事務都能權宜優先次第及輕重緩急,處理得很好,所以與其有怨、有敵對的人,都能夠被其所摧伏攝受。
4-云何名王正受境界?謂有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增減,不奢不悋,平等自處,清正受用、眾雜受用、勝妙受用、隨其時候所宜受用、與諸臣佐親屬受用、在於勝處而為受用、奏諸伎樂而為受用、無有愆失而為受用。
*什麼稱作王正確受用境界?有一類國王,能夠善巧的思惟、觀察考量國庫財富的增加減少,國庫充盈時不奢侈,國庫不足時,該用的花費也不會吝惜。王能夠很合適的處理自己的飲食,能清淨、正確的受用,不同種類的受用,與比較特殊的享受,隨適當的時間,該要受用什麼,能很合適的受用,能與大臣、輔佐、還有親屬等一起共同受用、在殊勝的地方受用,演奏歌舞伎樂使令大家心情放鬆愉快的受用,沒有過失的受用種種飲食,該吃的吃,不該吃的不吃,不多食、不少食、不非量而食。
/1無愆失者,謂疾惱時,應食所宜,避所不宜;
*沒有過失的受用,是指在有疾病苦惱時,應吃適宜的食物,避免所不宜的食物,以減食為良藥。
/2於康豫時,消已方食。若食未消,或食而利,皆不應食。
*於病康復痊癒時,前面吃下去的食物要消化後才再吃其它食物,如果吃下去的東西還沒有消化,或者吃下去不能吸收很快就排泄出來,這樣的食物都不應該吃。
/3應共食者正現在前,不應獨食精妙上味,詭擯餘人。如是名王正受境界。
*應該與群臣、百姓共同食用時,會跟群臣、百姓一起共同正確受用這些勝妙的食物,不應該獨自享用美好精妙的食物,詭異驅擯其他人,使他人不得受用。這樣稱為王正受境界。
/4由王受行如是正受境界法故,遂能善巧攝養自身。
*由於王受用食物的時候,很細心注意種種的情況,心情放鬆,還照顧群臣、眷屬,吃的東西不會虛耗府庫,能正確受用境界,能善巧攝持養護自身,使令自己身體健康。

5-云何名王勤修法行?謂有國王,具足淨信、戒、聞、捨、慧。
*什麼是一位王能夠勤修法行?有一類國王,具足、圓滿成就對於三寶清淨的信心,受學守持清淨的戒律,聽聞正法、修習惠捨,栽培智慧。
5.1-云何名王具足淨信?謂有國王,信解他世,信解當來淨不淨業,及愛非愛果與異熟。如是名王具足淨信。
*什麼稱為王具足淨信?是指有一類國王,相信有來生,而且相信淨業將來會感得可愛的異熟果,不淨業會感得不可愛的異熟果,對於這些事情都很相信,稱作王具足淨信,就是深信因果。
5.2-云何名王具足淨戒?謂有國王,遠離殺生及不與取、婬欲邪行、妄語、飲酒諸放逸處。如是名王具足淨戒。
*什麼稱作具足淨戒?有類國王修十善法,遠離殺生、偷盜、欲邪行、妄語、飲酒諸放逸處及貪瞋邪見,不作十惡業,稱作具足淨戒。
5.3-云何名王具足淨聞?謂有國王,於現法義、於後法義,及於現法後法等義眾妙法門,善聽善受,習誦通利,專意研究,善見善達。如是名王具足淨聞。
*什麼稱為王具足淨聞?是指有一類國王,在聽聞佛法的時候,對現在的義利、來生的義利、以及於現在與來生都有義利的事,種種微妙的法門,能夠很專注、很圓滿的聽聞、領受,不斷的學習、讀誦直到通達明利,專心研究,善於觀察及通達所聽聞的法義,這樣稱為王具足淨聞。
5.4-云何名王具足淨捨?謂有國王,雖在慳垢所纏眾中,心恒清淨,遠離慳垢,而處居家常行棄捨,舒手樂施,好興祠福,惠捨圓滿,於布施時常樂平等。如是名王具足淨捨。
*什麼稱為王具足淨捨?是指有一類國王,雖然處在有慳貪、有煩惱所纏繞的大眾當中,心裡恆常保持清淨,遠離慳貪的煩惱;能以在家的身分,常行布施、棄捨財物,親手布施,喜歡發動祭祀、供養三寶、培養福報,布施圓滿,於布施時,常常歡喜平等普施。能做到這樣稱為王具足淨捨。
5.5-云何名王具足淨慧?謂有國王,如實了知善不善法、有罪無罪、修與不修、勝劣黑白,於廣分別諸緣生法亦如實知;縱令失念,生惡貪欲、瞋恚、忿、恨、覆、惱、慳、嫉、幻誑、諂曲、無慚、無愧、惡欲、惡見,而心覺悟,並不堅住。如是名王具足淨慧。如是名王勤修法行。由王受行此法行故,能往善趣。
*什麼稱為王具足淨慧?指有一類國王,能夠如實了知善不善法、不善法是有罪的,善法是無罪的、有沒有修行的差別、欲界是下劣,色無色界是殊勝的、有罪的黑業或者是無罪的白業,能廣大詳細分別十二緣生諸法,也能如實了知緣生諸法;假使一時失去正念,生起惡心、貪欲、瞋恚、忿怒、結恨、覆藏、惱怒、慳貪、嫉妒、虛幻欺誑、諂媚歪曲、無慚、無愧、惡欲、惡見等,馬上能正知,能夠覺醒曉悟,不會一直陷在這些染污煩惱心所裡面。這樣稱為王具足淨慧。這稱作國王能夠精進的修行佛法。由於王能常常注意因果事,也如實的了知緣生法,恆常修五戒十善,將來能夠到人天的善趣受果報。
6.如是五種能引發王可愛之法,能引諸王現法、後法所有利益。謂初四種能引發王現法利益,最後一種能引發王後法利益。
*前面所說的五種能夠引發王可愛的法,能使國王得到現在世,或是來生所有的利益安樂。前面說的恩養世間、英勇具足、善權方便、正受境界等四種,能夠引發國王現法的利益,最後一種勤修法行,能夠引發國王後法的利益。

25.復次,大王當知!我已略說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方便門、王可愛法,及能引發王可愛法,是故大王應當修學。王之過失宜當遠離,王之功德宜當修習,王衰損門宜當遠離,王方便門宜當修學,王可愛法宜當希慕,能引發王可愛之法宜當受行。大王若能如是修學,當獲一切利益安樂。
*佛陀開示完以後,對國王說:大王應當知道!我已經要略的說明作國王的過失、作國王的功德、還有怎麼樣會使令國王衰敗損害,作國王的方法、作國王的可愛法,以及能夠引發王的可愛法,因此大王應該好好的修學。
*佛陀再作一個結語:王的過失應該要遠離,王的功德應該要修習,王的衰損門應該要遠離,王的方便門應當要修學,王的可愛法應該要希望仰慕,能夠引發王可愛的法應該去實踐受行。

*大王,如果能夠照著這樣修學,現在可獲得利益,將來可獲得種種的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