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11-6-順解脫分

 (庚二)從順解脫分釋生起次第分三。
(辛一)明正所為機。
(辛二)生能熟道之次第。
(辛三)生殊勝現觀之次第。
初又分二。
(壬一)道總相。
(壬二)明正所化機。
今初
無相、善施等正行,而善巧一切相品中,謂順解脫分。
animitta-pradānādi-samudāgama-kauśalam /
sarvākārāvabodhe 'smin mokṣabhagīyam iṣyate // Abhs_4.32 //
1-善巧修一切相智菩薩身中之法現觀。即此處所說大乘順解脫分之相。界限唯在大乘資糧道。
2-通達空性之菩薩資糧道,善巧正行,通達勝義無相慧所攝持之布施等,乃至一切相智。故許彼為圓滿現證一切相加行品中,順解脫分。
*順解脫分:
「解脫」即是涅槃,順解脫分即是我們的生命之中、即我們的第八識之中是有些種子。這些種子一起現行,會令我們將來趣向涅槃,叫做「順解脫分」。如果有順解脫分的人,遇著勝緣,就會入道、修行、證果。例如聞說三寶的功德而高興,或者對人類的痛苦有悲憫心,見別人作善生歡喜心,見別人作惡就起憎惡心,這些性格。有了這類性格,這種人是有順解脫分。「分」者因也,順涅槃的因。
*生能熟道之次第,能生成熟的道,「道」即是智的階段、次第、漸次。
*生殊勝現觀之次第,怎樣生起殊勝現觀,「現觀」即是現量的觀證。
*1-善巧修一切相智菩薩身中之法現觀。即此處所說大乘順解脫分之相。界限唯在大乘資糧道。
能夠善巧地修一切相智的那種菩薩,那種菩薩的生命裡面、身中所有「之法現觀」,即以佛所說的法而生起的現觀。這種法現觀,即此處所說大乘順解脫分之相。界限由哪個時候開始,哪個時候沒有呢?真正正式出現,就是資糧道。未入資糧位之前又怎樣?都有,它的種子未顯現。如果到資糧道的時候,正式顯現、現行。
*2-通達空性之菩薩資糧道,善巧正行,通達勝義無相慧所攝持之布施等,乃至一切相智。
這個「通達」不是現證,只是了解。道即是智,這種智能夠很善巧的、正正式式修行。當修行的時候,能夠作無相觀,即不著有我、修行的人,不著有所修的行,亦不著有我們所對的眾生,不執著的,即三輪體空的,有這樣善巧去正行。因為他能夠這樣善巧去正行,所以他能夠通達、了解到在勝義諦中是無相的。用勝義無相的這種慧攝持,攝持著什麼?能夠很善巧地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這樣修行六度和修行一切相智。對向一切相智而修行。
*故許彼為圓滿現證一切相加行品中,順解脫分。
能夠正正確確地修行布施等六波羅蜜,而能夠很善巧。是希望獲得一切相智。這種一切相品的修行。如果真正能夠這樣修行,順解脫分會出現。這種出現的界限只是資糧道。過了資糧道,到加行道,變煖、頂、忍、世第一法,是順抉擇分。這裡修資糧道裡面,最初級的所修的道的總相就是什麼?時時作無相觀,要很善巧地學修行六度,不要起邪念,要正行,然後要善巧。依著上文所講的一切相加行去修,所修的就是順解脫分。這就是道的總相、順解脫分的總相。

(壬二)明正所化機
緣佛等淨信、精進行施等、意樂圓滿念、無分別等持。
buddhādy-ālambanā śraddhā vīryaṃ dānādi-gocaram /
smṛtir āśaya-saṃpattiḥ samādhir avikalpanā // Abhs_4.33 //
此攝道為五法,而明聰叡所化機。
1-謂緣佛等道果諸法,所發淨信。
2-於布施等行境勇悍之精進。
3-意樂圓滿大乘發心所攝之正念。
4-虛空藏等無分別三摩地。
*此攝道為五法,而明聰叡所化機。
修順解脫分的時候,所修的道,略攝為五種。說明聰明智慧的所化的根機。
*1-謂緣佛等道果諸法,所發淨信。
資糧道應該修五根。對於佛、法、僧之中,那些佛和僧修道所得的果,叫「道果」。「緣」即是了解,攀緣,即是修止觀的時候,攀緣那些佛和菩薩等,所得的果、他的功德,而生起仰慕,起一種淨信心。
*2-於布施等行境勇悍之精進。
對於布施、持戒等六波羅蜜,能夠勇悍精進去修。
*3-意樂圓滿大乘發心所攝之正念。
「意樂圓滿的念」。意樂是指欲心所、思心所。很希望得到證果的欲,有那種意志,會立志去做。那種意樂圓滿,而又發大菩提心。這種菩提心所攝持著、所保護著的正念,即是念念不忘這個菩提心。
有那種意志,會立志去做的,這樣叫「意樂」。有這種希望,有這種欲,又會立志去做的,就叫做「意樂」
*4-虛空藏等無分別三摩地。
「定」,Samādhi,譯「等持」,連續控制著心、持著心。定之中,最好就是無分別的定、無分別的等持。是什麼?修「虛空藏」等那些無分別的定。
知一切諸法智慧共為五。利易證菩提,許鈍根難證。
dharmeṣu sarvair ākārair jñānaṃ prajñeti pañcadhā /
tīkṣṇai subodhā saṃbodhir durbodhā mṛdubhir matā // Abhs_4.34 //
5-二諦所攝一切諸法一切種了知之勝慧。
6-現觀莊嚴論正所為機資糧位菩薩,即善巧彼五境者。然非一切機皆能易證無上菩提。以信等五根利者,易得無上正等菩提。諸鈍根者,則難得故。
*5-二諦所攝一切諸法一切種了知之勝慧。
對於真諦、俗諦這兩諦,屬於兩諦之內的一切法,我們都能夠了解的那種慧。時時修這種慧,對於真俗二諦中的一切法都能夠了知的這種慧。「一切種了知」,一切種」即是「所有」,所有都了知。對於一切法,通通都了知、通通了解,那種的殊勝的慧。
*6-現觀莊嚴論正所為機資糧位菩薩,即善巧彼五境者。然非一切機皆能易證無上菩提。以信等五根利者,易得無上正等菩提。諸鈍根者,則難得故。
「現觀莊嚴論正所爲」的「機」,資糧位的菩薩。這種資糧位的菩薩,即是能夠修這五種東西的,信、勤、念、定、慧都能夠善巧去修的。資糧道菩薩有很多,個個都可以依著《現觀莊嚴論》修,但不是個個修都很容易證得無上菩提。為什麼呢?因為信、勤、念、定、慧這五種根,如果本身是利根去修,很快證得無上菩提,但如果是鈍根,就很難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