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11-7-順抉擇分

 (辛二)生能熟道之次第
此煖等所緣,讚一切此情,緣彼心平等,說有十種相。
ālambanaṃ sarvasattvā ūṣmaṇām iha śakyate /
samacittādir ākāras teṣv eva daśadhoditaḥ // Abhs_4.35 //
1-正以方便為主,所說大乘之義現觀。即此處所說大乘順抉擇分相。界限唯在大乘加行道。
2-大乘加行道煖等之所緣,此處經中讚為是一切有情。
3-經說此加行道,緣彼有情,心觀平等等十種相故。十種相者:
3.1-謂於有情,破貪瞋執,而修習捨,謂平等心。
3.2-修悅意之大慈心。
3.3-究竟利益之大悲心。
3.4-無瞋恚心。
3.5-無惱害心。
3.6-於年老男女起父母心。
3.7-於年等者起兄弟姊妹心。
3.8-於年幼者起子女心。
3.9-10-於中容人起朋友心及親族心。
此是加行道煖位十相。
*1-正以方便為主
「方便」即是手段,「方」是方法,「便」者便利。便利的方法,就叫做「方便」。用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做方便,來引出無漏智。無漏智的出現,才是目的。
*所說大乘之義現觀。即此處所說大乘順抉擇分相。
所說的大乘義現觀,在有漏的定裡面修現觀,用那些義理來修現觀,不是真正無漏的現觀。這種義現觀,即是這本《現觀莊嚴論》所講的大乘的順抉擇分的相狀。這種義現觀,即是順抉擇分。即是說,現在所講的能夠引生熟道的成熟智,就是大乘順抉擇分。
*大乘順抉擇分
「抉」是決定,「擇」是選擇。智慧就有決定的作用,有選擇的作用。所以就將智慧叫做「抉擇」。智慧者,有決定能力的的那種力量。「擇」,有選擇的能力的。有決定就有選擇。「抉擇」,是指無漏慧。「分」者因也。「抉擇因」,即是無漏慧的因。它本身不是無漏慧,會引出無漏慧。即是說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種世間的智慧,雖然不是無漏慧,但它可以做因,引起無漏慧出現。「順抉擇分」,說明它不是抉擇,它是順抉擇,順其勢它會引出無漏慧。即是它不是無漏,順無漏而已。順抉擇分就是指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種智慧,這四種世間智慧,叫做「順抉擇分」。
*界限唯在大乘加行道。
大乘順抉擇分應該是哪個時候有的?哪個時候就不需要?界限即是煖這四個順抉擇分,要在加行位的時候才出現。
*2-大乘加行道煖等之所緣,此處經中讚為是一切有情。
大乘加行道是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種智慧,《般若經》讚美這種智,說這種智所緣的境,以所有眾生為所緣的境。
*3-經說此加行道,緣彼有情,心觀平等等十種相故。十種相者:
因為《大般若經》說這種加行道的菩薩,觀有情的時候,觀平等心的十種相。
*3.1-謂於有情,破貪瞋執,而修習捨,謂平等心。
對於所有眾生,「破」即是沒有、不要,對於一切有情不會貪。怎樣不貪呢?有慈就有悲,但不要貪,貪就當然想佔有。慈可以犧牲自己都得,大公無私。貪就是那種佔有的愛、沉醉的愛,所以貪是要破的。要破除瞋恨的心。貪和瞋都是一邊的,既不貪又不瞋就是捨,平衡。破除貪瞋的執,貪是執「好好」地愛,瞋就是「他不好」所以憎他,破除貪瞋的執。而修習什麼?心平等性的「捨」。即是煖位菩薩很留意修捨,即是平等心,平等心即是捨。
*3.2-修悅意之大慈心。
煖位菩薩時時都很慈祥和藹,時時都想別人得到快樂的那種心。
*3.3-究竟利益之大悲心。
徹底利益眾生的那種大悲心。
*3.4-無瞋恚心。
對眾生不瞋怒。
*3.5-無惱害心。
害,兇殘、殘忍,跟悲剛剛相反。沒有這個殘忍的心。
*3.6-於年老男女起父母心。
對老人家,覺得他們好像自己父母一樣。為什麼?照佛家的講法,沒有一個人不曾是自己父母。
*3.7-於年等者起兄弟姊妹心。
年紀和自己相等,就當他好像兄弟一樣對待他。
*3.8-於年幼者起子女心。
對於年紀細小的人,當他們好像子女一樣。
*3.9-10-於中容人起朋友心及親族心。此是加行道煖位十相。
對於那些什麼,既不大過你,亦不細過你,既不是好人亦不是壞人,樣樣都中中地的中庸人,都不要捨棄他,當他是朋友,當他是同族的親人一樣。能夠修這十種,就是那些加行菩薩、煖位的菩薩的特徵、表徵來。

自滅除諸惡,安住布施等,亦令他住彼,讚同法為頂。
svayaṃ pāpān nivṛttasya dānādyeṣu sthitasya ca /
tayor niyojanāny eṣāṃ varṇavādānukulate // Abhs_4.36 //
1-自滅除諸惡,安住布施等諸善。
2-亦安立他止惡修善。
3-若他有情未待勸勉,即自能行應當稱讚。見同法者如是行時,應讚善哉。此三是加行道頂位相。
*1-自滅除諸惡,安住布施等諸善,
「自己滅除惡的行為,安住,即常常處於、即是保持,「安住」即保持、處於布施、持戒、忍辱、(般若、禪、不是)、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波羅蜜多等這樣的善行。
*2-亦安立他止惡修善。
不但是自己這樣修,亦令他眾生受你化度而停止惡行,修行善行。
*3-若他有情未待勸勉,即自能行應當稱讚。見同法者如是行時,應讚善哉。此三是加行道頂位相。
如果有其他的眾生,未需要等待別人勸勉他,自己能夠修行,你應該讚他。見到同時一齊修行的人,不用勸勉自己修行,應該善哉地讚美他們。頂位菩薩有這三種特徵。

如是當知忍,自他住聖諦,如是第一法,成熟有情等。
mūrdhagam sva-parādhāraṃ satya-jñānaṃ tathā kṣamā /
tathāgra-dharmā vijñeyāḥ sattvānāṃ pācanādibhiḥ // Abhs_4.37 //
1-如是自住了知四諦,亦安立他。是加行道忍位相。
2-如是令諸有情成熟解脫等,當知是加行道世第一法相。
*1-如是自住了知四諦,亦安立他。是加行道忍位相。
忍位菩薩這樣,自己修止觀的時候,就對於苦集滅道四諦的義理,很清楚了解,亦令他人了解,即你能講給別人聽,令眾生了解。這樣,就是忍位菩薩的特徵。
*2-如是令諸有情成熟解脫等,當知是加行道世第一法相。
引生熟道的次第就是這樣。自己成熟自己,亦能夠成熟有情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