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

雜阿含906經
尊者摩訶迦葉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世尊先為諸聲聞少制戒,時,多有比丘心樂習學?今多為聲聞制戒,而諸比丘少樂習學?佛言: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有諸穢濁,濁世增時,無諸穢濁,濁世減時。謂依五濁。一者、壽濁,二者、有情濁,三者、煩惱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
[解]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有諸穢濁,身業、語業是穢,意業是濁。濁世增時,三業污穢在增長的時候。無諸穢濁,濁世減時,就是穢濁的事情,逐漸的減少的時候。穢濁是根據五種濁來說,第一個是壽濁,第二個是有情濁,第三是煩惱濁,第四見濁,第五是劫濁。

1.如於今時,人壽短促,極長壽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壽濁。
[解]如於今時,人壽短促,極長壽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壽濁。

2.如於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作者,於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爾,是名有情濁。
[解]怎麼叫做有情濁呢?就是如於現在的時代,眾生多分不認識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不識沙門、若婆羅門,沙門是通於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婆羅門是在家人,相信梵天的這些人。這些人雖然不都是佛教徒,但是他們有高尚的理想,不是唯欲是圖、唯利是圖的人,但是社會上的人,不知道這件事情。不識家長可尊敬者,家裡邊的主人,他也是不知道,也就是不尊重的意思,這是家長是可尊敬的,應該尊敬他實在是對的。他是為所有人作義利的,這種人對大眾有利益,為大眾利益服務的人,應該加以尊敬。於今世罪,就是現在你若有這樣的行為,就有罪,殺、盜、淫、妄的事情現在就有罪。後世罪,你做這種事情不但現在,將來還會有罪過的。不見佈畏,他不感覺到這是可佈畏的事情,就是要造罪。不修惠施,別人有什麼困難,他不會援助他們。不作福業,也不會做一些將來能得到可愛果報的事情,也不受齋法,也不受淨戒。過去的時代不會這樣,現在才這樣,就是有情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多的罪惡,所以叫做有情濁。
a)作義利者等者:謂若教利益者、教安樂者、引利益者、引安樂者,是名作義利者。隨所生起諸事務中而為助伴,是名作所作者。
a1)教利益者,就是教導你做有利益的事情,就是做善法,做善法對於自己有利益。教安樂者,遠離苦惱的境界叫安樂。不要做惡事就是安樂,做善事就叫做利益,這個人是可尊敬的。引導你做利益的事情,引導你做安樂的事情。教是開示,教導你以後,還引導你做這件事,是名作義利者。隨順那個人引導你、教導你,生起各式各樣的利益事、安樂事,還為你做助伴,做的時候不是你一個人做,他為你做伴共同的來做這件事情,就叫做作所作者。
b)不修惠施等者:為莊嚴心、為助伴心、為資瑜伽、為得上義而行布施,名修惠施。造作能感欲界可愛生業,名作福業。受學近住律儀,名受齋法。受學苾芻、近事律儀,名受淨戒。翻彼應知此所說義。
b1)為莊嚴心,我們的心都是貪瞋癡的煩惱這個是不莊嚴,要是我們能布施、能修惠施,心裡面就有功德莊嚴。為助伴心,心裡面有功德為伴,而不是與煩惱的罪過為伴,因此而修惠施。為資瑜伽,為幫助自己修止觀能夠相應而修惠施,就是祝願的意思,做這樣的功德加以迴向。為得上義而行布施,為了成就更殊勝的功德而修學布施,就是叫做惠施,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行布施。
b2)做這件事,有一種力量能使令你招感欲界可愛果報,做這種事情就叫做福業。能感得欲界果報的業,就是散亂心,只要是散亂心所做的功德,都是屬於欲界。
b3)受學近住律儀,近住,近阿羅漢住,就是受八關齋戒,受八關齋戒的人應該住在寺院裡面,早晨受八關齋戒,然後修學四念處,也是修止修觀,這樣得大功德,所以叫做近住,能夠受持學習近住的律儀就是八關齋戒,這叫做受齋法。
b4)受學苾芻近事律儀,近事律儀戒就是優婆塞、優婆夷戒,這叫做受淨戒。翻彼應知此所說義,就是把前面這一段話翻過來,就知道這裡面說:不修惠施、不做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這句話的意思就明白。

3.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諍競,多行諂誑詐偽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
[解]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要是佛教徒能夠不違犯佛法的戒律,也不違犯國家的法律,這樣去求財不算是非法貪。非法貪,就是不合法,歡喜做種種惡事,欲滿所願,就是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諍競,彼此相鬥,或者拿著器仗拿著刀劍來鬥,或者語言上的諍論。多行諂誑,多數的諂誑,表面上很客氣,實在心裡面是欺誑。詐偽,就是欺騙說謊話。攝受邪法,成就很多有罪過的事情。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
a)有情多分習非法貪等者:攝事分說:於諸惡行深生耽著,名非法貪。即由此貪,不能令意正行善捨、無記捨中,是名不平等貪。言執持刀劍等者,此顯身不善業。言鬥訟諍競等者,此顯語不善業。言攝受邪法者,此顯意不善業。如是一切惡不善業,及能起彼所有煩惱差別無量,總說名無量種惡不善法。
a1)攝事分說,對於罪過的事情,殺盜淫妄的事情,深深的歡喜做這些事情,這就是非法貪。因為常常做一些罪過的事情,就不能使令自己的心正行善捨,不能夠很好的修學止觀,不能修學聖道。捨怎麼講呢?就是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功用住性叫做捨,就是在定裡面明靜而住,不須要特別的加功夫,它就能任運的相續明靜而住,就叫做捨,這就是善捨。這個人因為有非法貪,就不可能修學聖道,修學七覺支。不能令意正行無記捨,無記捨是什麼呢?不是於諸惡行深生耽著,有時候心裡也沒有貪瞋癡。也不是修學聖道令心裡沒有貪瞋癡,但是心裡面也沒有貪瞋癡,所以沒有善也沒有惡,叫做無記。可是心裡面沒有貪瞋癡也是不錯,也可以說是捨。因為,於諸惡行深生耽著的關係,這兩種捨都辦不到了,叫做不平等貪。
a2)言執持刀劍等者,拿著刀、拿著劍、拿著仗,就是要打人、要殺人,這是身表現出來的不善業。言鬥訟諍競等者,語言上的不善業。言攝受邪法者,此顯意不善業。你拿著刀劍、拿著器仗,和人鬥訟諍競,當然意就在這裡邊,所以意也就成就很多罪過的事情,所以叫做攝受邪法。如是一切惡不善業,及能起彼所有煩惱差別無量,總說名無量種惡不善法。

4.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為壞正法、為滅正法,造立眾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以為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
[解]如於今時,就是現在這個時候的眾生,多數為了破壞佛的正法,為了把佛的正法完全的消滅。這個時代的眾生心裡面的貪瞋癡太重,若是修學佛的正法,防礙他的貪瞋癡,所以就破壞正法,消滅正法,令他的貪瞋癡無障礙的活動。所以他就安立很多與佛的正法相似的法,虛妄推求,就是用邪智慧來推求,推求什麼呢?邪法、邪義。能詮的名言叫做法,所詮的叫做義,但是這個法和義,都是不符合佛法的緣起道理,不符合勝義,稱之為邪法、邪義。他發動這件事情用心就不正確,用心就是邪的,所以叫做以為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
a)造立眾多像似正法者:攝事分說:若於非法生是法想,顯示非法以為是法,令他於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實故、諦故,非是正法,而復像似正法顯現,是故名為似教正法。乃至廣說有多差別。此應準知。
a1)攝事分說,這個有情對於非法生起是法的想法。他有種種的邪智慧,很善巧,說出來的語言,寫出來的文章,能令你相信非法就是法,使令別的人對於他說的邪法,生起這是正法的想法。別人對於他所說的法,認為是真實、很正確,一點也沒有顛倒,所以叫做實故、諦故。他說的不符合佛法緣起的正義,但是像似正法顯現出來,是故名為似教正法。乃至廣說有很多的差別相貌,此應準知。

5.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眾多饑饉可得;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眾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解]什麼叫做劫濁呢?就是這個時代不好,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生活困難,現有眾多饑饉可得,糧食不夠。現在這個時代,漸次的趣入很多的病痛,醫生沒有辦法治療,現有眾多疫病可得。這個時代漸次進入刀兵劫,就是戰爭,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叫做劫濁。是名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