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三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集論

三根者,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trīṇīndriyāṇi / ajñātamājñāsyāmīndriyam ājñendriyam ājñātāvīndriyaṃ (Abhidh-s 76) ca //
*三根者,謂我未知的諦,我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1)云何末知當知根?謂於加行道及於見道十五心剎那中所有諸根。ajñātamājñāsyāmīndriyaṃ katamat / prayoga-mārge pañca-daśasu ca darśana-mārga-citta-kṣaṇeṣu yadindriyam //
*什麼是末知當知根?謂於加行道及於見道十五心剎那中,所有諸根。
[雜集]1-此中顯示順決擇分所攝方便道,及見道十五剎那所有諸根,是未知欲知根體。ajñātamājñāsyāmīndriyaṃ prayoga-mārge nirvedha-bhāgīya-saṃgṛhīte pañcadaśasu ca darśana-mārga-citta-kṣaṇeṣu
*這裡所要顯示的是,屬於順決擇分的加行道及見道十五心剎那中的所有諸根,是未知欲知根體。
2-言諸根者,謂意根、信等五根,由未至等地所依差別故,如其所應,有樂、喜、憂、捨根隨一。yadindriyam, tadyathā manaindriyam, pañca śraddhādīni, anāgamyādi-niśraya-bhedena yathā-saṃbhavaṃ sukha-saumanasya daurmanasyopekṣendriyāṇāṃ cānyatamam /
什麼是諸根?就是意根、信等五根,由於未至等地所依的差別,如同其所相應,有樂、喜、憂、捨根,隨一。
3-憂根者,謂方便道時,順決擇分後,於上解脫希求欲證,愁慼所攝。daurmanasyendriyaṃ punaḥ prayoga-kāle nirvedha-bhāgīya-pṛṣṭhena uttara-vimokṣa-spṛhā-saṃgṛhītaṃ veditavyam /
*什麼是憂根?就是在加行道的時候,順決擇分后,於更上的解脫,希求欲證,愁戚所攝。
如是十根先未知真,為欲得知,修習轉故,名未知欲知根。tad etat saṃbhavato daśavidham indriyam anājñāta-pūrvasya tattvasyājñāyai pravṛttatvād anājñātam ājñāsyāmīndriyam ity ucyate /
*這樣,十種根先前未知真諦,為了想要得知,修習轉的緣故,稱為未知欲知根。
[補充]未知欲知根為何不取資糧道的善?因為最初累積資糧,尚未得知真,也未起現觀加行求知之欲,故不能算進去。
*三根都是對於知道真諦而建立的緣故,見道雖然已得現觀,但是,十五心於知真諦尚未究竟,不稱為已知根。
*依未至定有憂根,以尚未離欲界欲的緣故,憂根唯屬於欲界。
*初、二靜慮有喜樂,第三靜慮有喜,四禪唯捨。不是一定都有,所以說隨一。
2)云何已知根?謂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已上,於一切有學道中所有諸根。ājñendriyaṃ katamat / ṣoḍaśāt darśana-mārga-citta-kṣaṇād ūrdhvaṃ sarvasmin śaikṣamārge yadindriyam //
什麼是已知根?謂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已上,於一切有學道中,所有諸根。
[雜集]是已知根體。所以者何?即前十根,從第十六見道心剎那,乃至金剛喻定。etadeva daśavidham indriyaṃ ṣoḍaśād darśana-mārga-citta-kṣaṇād yāvad vajropamaḥ samādhir ity
*於一切有學道中所有諸根,是已知根體。所以者何?即前十根(信、勤、念、定、慧、意、樂、憂、喜、捨)。從第十六心見道心剎那,乃至金剛喻定。
於如是有學道中,未有所應知境曾所不知故,名已知根。etasmin śaikṣamārge ājñendriyam ity ucyate, apūrvajñeyābhāvāt /
*在這樣的有學道當中,因為未有所應知境曾所不知的緣故,稱為已知根。
[補充]見道第十六心現觀圓滿,所應該知道的四聖諦都已經知道。
*在修道位中,依照這個智安立正見、正思惟等,對於所已經知道,數數修習,重複使令現前,使令慧力增長,斷除修所斷一切煩惱,不是在見道所證真諦之外,另外有所證,所以雖然修道比較長的時間,在這一切位中,都稱為已知根。依照預流、一來,有憂根,未離欲的緣故。
3)云何具知根?謂於無學道所有諸根。ājñātāvīndriyaṃ katamat / aśaikṣa-mārge yadindriyam //
什麼是具知根?謂於無學道所有諸根。
[雜集]言諸根者,即前所說九根除憂根,於無學道中,說名具知根。etadeva punar nava-vidham indriyaṃ daurmanasyendriya-varjam aśaikṣamārge ājñātāvīndriyam ity ucyate,
*什麼是諸根?就是前面所說的九根,扣除憂根,於無學道中,說名具知根。
具知者,謂阿羅漢等此所有根名具知根。無學身中,無有憂根,所應學無故。ājñātāvino 'rhat indriyam iti kṛtvā //
*什麼是具知?就是阿羅漢等(等取獨覺、如來)的這些聖者所具有的根,稱為具知根。在無學身中,無有憂根,因為所應該學的己經沒有的緣故。
[補充]這三無漏根,稱為遍攝諸道的道,為什麼?因為,念住、正勤、神足、根、力、覺支、道支、正行、法跡、止觀,都不外乎是以這些諸根為體的緣故。
1-然而有彼此不包含,比如說覺支中安、捨,道支中正語、業、命,正行中無貪、無恚,就不被這三根所包含。
2-三根當中,意、樂、憂、捨,也不為諸道所包含。
3-然而,如果整合諸道的助伴而說,就一切互相包含。
4-或是以五道,資糧、加行、見道、修道、究竟道說。此資糧、加行及見道十五心,未知欲知根攝受,見道十六心,修道全,已知根攝,究竟道具知根攝。
5-然而,依各別的道理,不說資糧道,因為對於所想要知道的四聖諦不是最接近的助緣。
6-其餘的論中,也包含資糧,如唯識論等。
7-資糧、加行根,本身不是無漏,也可稱為無漏,因為隨順引發無漏善的緣故,從根本位(見道十五心名根本位),得無漏根名。
8-憂根亦非真無漏性,順勝道故,就多分故亦名無漏。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卷28:
復有三根:一、未知欲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trīṇīndriyāṇi / anājñātam ājñāsyāmīndriyam ājñendriyam ājñātavata indriyam /
*根,是增上義,就是有強大的力量,對於得聖道有強大的助力,若成就這樣的根,能得聖道。
1-云何建立如是三根?謂於諸諦未現觀者,加行勤修諸諦現觀,依此建立未知欲知根。eṣām indriyāṇāṃ kathaṃ vyavasthānaṃ bhavati /anabhisamitānāṃ satyānam abhisamayāya prayuktasyānājñātam ājñāsyāmīndriya-vyavasthānam /
*在資糧位的時候,努力的修學佛法把聖道的資糧都準備好,開始修行,這時候努力的修行諸諦現觀,精進的修學諸諦現觀,觀察苦、空、無常、無我。
*在加行位這個時候,也叫順決擇分這個階段,就叫做建立未知欲知根,沒有見到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但想要見到四諦。
*這個時候一共有十種根,都是屬於未知欲知根。
2-若於諸諦已得現觀而居有學,依此建立已知根。abhisamitavataḥ śaikṣasyājñendriya-vyavasthānam /
*已得現觀,成就無漏的無我智慧。這個時候,只是初果、二果、三果在這個境界的時候,功德還沒圓滿,還要繼續努力地修學,叫做有學。
*這個時候,真實知道是苦、是集、是滅、是道,見到寂滅相,所以叫已知根,就是已經見到真諦。
3-若阿羅漢所作已辦,住無學位,依此建立具知根。kṛta-kṛtyasyāśaikṣasyārhata ājñātāvīndriya-vyavasthānam /
*由初果、二果、三果,得到四果阿羅漢的時候,所作已辦,愛煩惱、見煩惱完全消除,無我的智慧圓滿成就,安住在無為的真理上面,再也沒有可學習的,具足的通達真諦的道理,涅槃的寂靜,叫做具知根。
*到阿羅漢的時候有九個根,意根、信、進、念、定、慧,樂、喜、捨,一共是九個,憂沒有。因為聖道成就,再也沒有什麼顧慮。 

---

《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五識身相應地〉〈意地〉卷57:
1.問:未知欲知根何義?答:修諦現觀者,從善法欲已去,於一切方便道中,即彼五根義當知是此義。
*問:未知欲知根是什麼樣的境界?答:修諦現觀修行人,從有善法欲、發出離心,想出家修行開始,修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乃至三十七道品等一切方便道中,所有的信進念定慧,都屬於未知欲知根的境界。
2.問:已知根何義?答:從預流果乃至金剛喻定,即彼五根義當知是此義。
*問:已知根是什麼境界?答:證得從預流果一直到四果向金剛喻定之間,所成就的信等五善根的境界,都屬於已知根的境界。
3.問:具知根何義?答:從初無學道乃至無餘涅槃界,即彼五根義當知是此義。
*問:具知根的境界是什麼?答:從初證入阿羅漢果一直到入無餘依涅槃以前,信進念定慧等五善根的境界,就是具知根的境界。

---

《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五識身相應地〉〈意地〉卷57:
1-問:未知欲知根誰所依處?答:證初、第二、第三沙門果之所依處。
*問:未知欲知根是誰的所依處?答:未知欲知根是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依止處。未知欲知根,是指從初發心善法欲之後到見道十五心時,還沒有證得初果之前,修諦現觀者所攝根,通取遠近方便、有漏無漏道。
2-問:已知根誰所依處?答:乃至金剛喻定、無學沙門果證之所依處。
*問:已知根是誰的依止處?答:證初果,或證初地以上,一直到金剛喻定,證得阿羅漢果的依止處,就是已知根。
*這已知根的範圍很廣,從初果以上,初果、二果、三果,都是已知根,到四果向以前,或者說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證得佛果無上菩提以前,都是屬於已知根。
3-問:具知根誰所依處?答:無間煩惱永斷作證、現法樂住、所依永滅之所依處。
*問:具知根是誰的依止處?答:具知根能為三種依處:
一、有學聖人在金剛喻定正斷煩惱之後證得盡智、無生智時;
二、阿羅漢於有餘依涅槃成就禪定現法樂住;
三、阿羅漢入無餘依涅槃所依三界身永滅時的依止處。
---

《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卷100:
復有三種一切行向住果者根。
*指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以及安住在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聖人的善根等,這是幫助行者成就聖道最主要的法,稱為根。
*由於行者正在趣向果位的修行,而說一切行向;若是已經證到果位,而說住果。
一、未知欲知根,是行預流果向者根。
*正在修行預流果向見道十五心時的聖人,稱為未知欲知根。
二、已知根,是預流果已上,乃至行阿羅漢果向者根。
*已經證得預流果以上,乃至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以及四果向(行阿羅漢果向)者,稱為已知根。
三、具知根,是住阿羅漢果者根。
*成就最高的阿羅漢果,這九種根稱為具知根。

---

法蘊足論-17.根品
1.云何未知當知根?
1)謂已入正性離生者,所有學慧、慧根。
2)及隨信、隨法行,於四聖諦未現觀,為現觀,故諸根轉,是名未知當知根。
2.云何已知根?
1)謂已見諦者,所有學慧、慧根。
2)及信勝解、見至、身證,於四聖諦已現觀而現觀,為斷餘煩惱,故諸根轉,是名已知根。
3.云何具知根?
1)謂阿羅漢所有無學慧、慧根。
2)及慧解脫、俱解脫,於四聖諦已現觀而現觀,為得現法樂住,故諸根轉,是名具知根。
[參考]雜阿含642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三根,未知當知根、知根、無知根。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覺知學地時,隨順直道進,精進勤方便,善自護其心。
如自知生盡,無礙道已知,以知解脫已,最後得無知。
不動意解脫,一切有能盡,諸根悉具足,樂於根寂靜。
持於最後身,降伏眾魔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