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265經
1)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2)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3)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4)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𦟛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5)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離於三法者,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離此餘身分,永棄丘塚間,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幻偽誘愚夫,如殺如毒刺,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攝異門分
[論]
1)復次,色如聚沫者,速增減故,水界生故,思飲食味水所生故,不可揉捼故。非如泥團可令轉變造作餘物,是故說言不可揉捼。又實非聚,似聚顯現,能發起一有情解故。
2)受喻浮泡者,三和合生,不久堅住相似法故。
言如地者,所謂諸根,彼生依故。
言如雲者,謂諸境界。
言如雨者,所謂諸識。
如雨擊者,所謂諸觸。
如浮泡者,所謂諸受,速疾起謝,不堅住故。
3)想同陽焰者,飈動性故,無量種相變易生故,令於所緣發顛倒故,令其境界極顯了故,由此分別男女等相成差別故。
4)云何行類芭蕉?如明眼人者,謂聖弟子。言利刃者,謂妙慧刀。言入林者,謂於五趣舉意攀緣,種種自性眾苦差別同樹法故。為取端直芭蕉柱者,謂為作者、受者我見。截其根者,謂斷我見。披折葉者,委細簡擇唯有種種思等諸行差別法故。彼於其中都無所獲者,謂彼經時無堅住故。何況堅實者,何況有餘常恆實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見。
5)云何識如幻事?言幻士者,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衢道者,住四識住。造作四種幻化事者,謂象馬等,如象身等雖現可見,而無真實象身等事。如是應知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識住,雖有作者及受者等我相可見,然無真實我性可得。
又識於內隱其實性,外現異相,猶如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