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akṣayamatinirdeśasūtra-10.般若波羅蜜-4.八方便-4.諦方便

4.諦方便
4.1.差別
[智嚴]云何菩薩觀諦方便?所謂甚深難入。云何難入?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苦智者觀陰無生,集智者觀斷愛因,滅智者觀無明等諸煩惱無有和合,道智者得平等觀,於一切法無所倚著。菩薩若於四聖諦中作如是觀,而不取證,為化眾生,是名菩薩觀諦方便。復有三諦。何等三?俗諦、第一義諦、相諦。云何俗諦?若世間所用語言、文字、假名法等。云何第一義諦?乃至無有心行,何況當有言語文字。云何相諦?觀一切相同於一相,一相者即是無相。菩薩隨順俗諦而不厭倦,觀第一義諦而不取證,觀諸相諦一相無相,是名菩薩觀諦方便。復有二諦。何等二?俗諦、第一義諦。何等俗諦?若說苦集道諦。若世間語言、文字、假名法等。云何第一義諦?若於涅槃法終不忘失。何以故?如與法界其性常故,菩薩隨俗不生厭倦,觀第一義而不取證。復有一諦。何等為一?於一切法無所倚著,為化眾生現有所著,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玄奘]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諦法善巧?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有四種行入諦善巧。何等為四?所謂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舍利子!云何名為苦智乃至道智?謂於諸蘊本無生智,如是之智名為苦智。於諸染愛永斷滅智,如是之智名為集智。謂於一切無生無壞,如是之智名為滅智。於一切時諸所緣法無有損益,如是之智名為道智。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是四諦以如是等智慧了知,雖復明達而不作證。何以故?為欲成熟諸眾生故。如是具足名諦善巧。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諦善巧者,復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世俗諦,二者勝義諦,三者相諦。舍利子!世俗諦者,當知乃至世間所有語言文字音聲假說,如是等相名世俗諦。勝義諦者,所謂若於是處尚非心行,況復文字而能陳說,如是等法名勝義諦。相諦者,所謂諸相即是一相,如是一相即是無相,如是說者名為相諦。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世俗諦為眾生故說無厭倦,勝義諦者於中作證而無退墮,於彼相諦深達本性了知無相。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學諦法善巧。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諦善巧者,如實當知復有一諦無有第二。何等一諦?所謂滅諦。舍利子!諸佛如來於此一諦明了通達無有增益,既通達已,為處增益諸含生等宣說如是一諦之法,令彼修學悟無增益故。舍利子!若有菩薩作如是知,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云何菩薩觀諦方便?所謂甚深難入。云何難入?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能通達諦法善巧?]
1)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舍利子!當知菩薩摩訶薩有四種行入諦善巧。何等為四?所謂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舍利子!云何名為苦智乃至道智?]
1-苦智者,觀陰無生。
[謂於諸蘊,本無生智,如是之智名為苦智。]
2-集智者,觀斷愛因。
[於諸染愛,永斷滅智,如是之智名為集智。]
3-滅智者,觀無明等諸煩惱無有和合。
[謂於一切,無生、無壞,如是之智名為滅智。]
4-道智者,得平等觀,於一切法,無所倚著。
[於一切時,諸所緣法,無有損益,如是之智名為道智。]
5-菩薩若於四聖諦中作如是觀,而不取證,為化眾生,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是四諦,以如是等智慧了知,雖復明達,而不作證。何以故?為欲成熟諸眾生故。如是具足名諦善巧。]
(慧(prajñā),了解自相 (svalakṣaṇa)。智(jñāna),了解共相。在這裡,慧還是慧。智是了解空性。)
2)復有三諦。何等三?俗諦、第一義諦、相諦。
[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諦善巧者,復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世俗諦,二者勝義諦,三者相諦。]
1-云何俗諦?若世間所用語言,文字、假名法等。
[舍利子!世俗諦者,當知乃至世間所有語言,文字、音聲、假說,如是等相名世俗諦。]
2-云何第一義諦?乃至無有心行,何況當有言語文字。
[勝義諦者,所謂若於是處尚非心行,況復文字而能陳說,如是等法名勝義諦。]
3-云何相諦?觀一切相,同於一相,一相者,即是無相。
[相諦者,所謂諸相即是一相,如是一相即是無相,如是說者名為相諦。]
4-菩薩隨順俗諦,而不厭倦。觀第一義諦,而不取證。觀諸相諦,一相無相,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世俗諦,為眾生故說無厭倦。勝義諦者,於中作證,而無退墮。於彼相諦,深達本性,了知無相。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學諦法善巧]
3)復有二諦。何等二?俗諦、第一義諦。
1-何等俗諦?若說苦、集、道諦。若世間語言、文字、假名法等。
2-云何第一義諦?若於涅槃法,終不忘失。何以故?如與法界,其性常故,
3-菩薩隨俗不生厭倦,觀第一義,而不取證。
4)復有一諦。何等為一?於一切法,無所倚著,為化眾生現有所著,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諦善巧者,如實當知復有一諦,無有第二。何等一諦?所謂滅諦。舍利子!諸佛如來於此一諦,明了、通達,無有增益。既通達已,為處增益諸含生等,宣說如是一諦之法,令彼修學悟無增益故。舍利子!若有菩薩作如是知,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4.2.五陰
[智嚴]復次,五陰苦。若見五陰苦相,是名為苦觀。苦即空,是名苦智觀苦聖諦。若觀五陰諸煩惱愛因見因,是名為集。若觀愛因見因,不取不著不希不求,是名集智觀集聖諦。若五陰畢竟盡相,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不住,是名為滅,能如是知,是名滅智觀滅聖諦。若得道者證集滅智比智知已,是名為道。若於是中悉見空性,是名道智觀道聖諦。若能如是觀四聖諦,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玄奘]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應修學諦法善巧。舍利子!諦善巧者,謂善通達諸聖諦故。何等名為通達聖諦?舍利子!苦聖諦者謂五受蘊,其性實苦是名苦諦。菩薩摩訶薩於是諦中通達五蘊皆為苦相,夫苦相者即為空相,如是則名為苦聖諦。舍利子!集聖諦者五受蘊因,隨眠愛見是名集諦。菩薩摩訶薩於此因法,若愛若見無有增益,無取無迷明了通達,如是則名為集聖諦。舍利子!滅聖諦者,若五受蘊究竟滅盡是名滅諦。菩薩摩訶薩觀是諦法,不失前際、不往後際、不住現在,明了通達,如是則名為滅聖諦。舍利子!道聖諦者,若依彼道證得苦智集智滅智,無第二智,是名道諦。菩薩摩訶薩於如是諦明了通達無有分別,是則名為趣苦滅行聖諦。是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於此諦以智觀察,亦令眾生觀察解了,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1)復次,五陰苦。
1-若見五陰苦相,是名為苦觀。苦即空,是名苦智觀苦聖諦。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應修學諦法善巧。舍利子!諦善巧者,謂善通達諸聖諦故。何等名為通達聖諦?舍利子!苦聖諦者,謂五受蘊,其性實苦,是名苦諦。菩薩摩訶薩於是諦中,通達五蘊皆為苦相。夫苦相者即為空相,如是則名為苦聖諦。]
(五蘊是苦。五蘊的相就是苦。當他知道苦的相就是空[,而且不像聲聞者所相信的真實有],這就是於苦知苦的聖諦。)
2-若觀五陰諸煩惱愛因、見因,是名為集。若觀愛因、見因,不取、不著、不希、不求,是名集智觀集聖諦。
[舍利子!集聖諦者,五受蘊因,隨眠愛、見,是名集諦。菩薩摩訶薩於此因法,若愛、若見,無有增益,無取、無迷,明了、通達,如是則名為集聖諦。]
(對於五蘊而言,以愛隨眠為因、以見隨眠為因,稱為集。若於這二者愛因、見因,不取、不著、不觸,這就是於集知集的聖諦。)
3-若五陰畢竟盡相,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不住,是名為滅。能如是知,是名滅智觀滅聖諦。
[舍利子!滅聖諦者,若五受蘊究竟滅盡是名滅諦。菩薩摩訶薩觀是諦法,不失前際、不往後際、不住現在,明了通達,如是則名為滅聖諦。]
(若五蘊究竟滅、盡,前際不生,未來不死,現在不住,是名為滅聖諦。能如是知,這就是於滅知滅的聖諦。)
4-若得道者,證集、滅智、比智知已,是名為道。若於是中,悉見空性,是名道智觀道聖諦。
[舍利子!道聖諦者,若依彼道,證得苦智、集智、滅智,無第二智,是名道諦。菩薩摩訶薩於如是諦,明了、通達,無有分別,是則名為趣苦滅行聖諦。]
(若依彼道,證得苦智、集智、滅智,無第二智,是名趣苦滅行聖諦。若於是中,知道空性,這就是於道知道的聖諦。)
5-若能如是觀四聖諦,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是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於此諦,以智觀察,亦令眾生觀察、解了,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若於此四聖諦,以如是智,觀察,不以虛妄分別諦的方式,觀察,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4.3.受
[智嚴]若一切受,是名為苦。若於諸受思惟分別,是名苦智觀苦聖諦,受因和合是名為集。若於受因知如真實,是名集智觀集聖諦。若除諸受無受者受,觀受滅盡不證於滅,為化眾生,是名滅智觀滅聖諦。若有所受,是名為道。雖有和合猶如筏喻,不為所受不求於道,是名道智觀道聖諦。作如是知,見四聖諦清淨平等,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玄奘]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諦法,又應觀知如是四諦。云何苦諦?於諸一切能受所受皆是苦諦。於如是中善當簡擇,即此智性善簡擇覺明了通達,是名菩薩苦聖諦。云何集諦?若從是因諸蘊集起皆是集諦。於如此因如實了知,是名菩薩苦集聖諦。云何滅諦?諸受永息無所覺受是名滅諦。雖觀受滅而不作證,如是通達,是名菩薩苦滅聖諦。云何道諦?若善修習離受聖道是名道諦。譬如船筏不求於受亦不求道,是名菩薩趣苦滅行聖諦。如是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如是現觀,依寂靜定發四種見,而此四見非畢竟淨。若能通達如此法者,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1-若一切受,是名為苦。若於諸受,思惟分別,是名苦智觀苦聖諦。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諦法,又應觀知如是四諦。云何苦諦?於諸一切能受所受皆是苦諦。於如是中,善當簡擇,即此智性,善簡擇覺,明了、通達,是名菩薩苦聖諦。]
(一切受是苦,名為苦。於彼諸受,以智,思惟、知道,這就是於苦知苦的聖諦。)
2-受因和合是名為集。若於受因知如真實,是名集智觀集聖諦。
[云何集諦?若從是因諸蘊集起皆是集諦。於如此因如實了知,是名菩薩苦集聖諦。]
(若從是因諸受集起,名為集。於如此因如實了知,這就是於集知集的聖諦。)
3-若除諸受,無受者受。觀受滅盡,不證於滅,為化眾生,是名滅智觀滅聖諦。
[云何滅諦?諸受永息,無所覺受,是名滅諦。雖觀受滅,而不作證,如是通達,是名菩薩苦滅聖諦。]
(若中斷諸受,而且領受無受。觀察受滅盡,不證於滅,為化眾生,這就是於滅知滅的聖諦。)
4-若有所受,是名為道。雖有和合,猶如筏喻,不為所受,不求於道,是名道智觀道聖諦。
[云何道諦?若善修習離受聖道,是名道諦。譬如船筏,不求於受,亦不求道,是名菩薩趣苦滅行聖諦。]
(若由受而得道,則此受如船筏。若渴求受,則不求道,這就是於道知道的聖諦。)
5-作如是知,見四聖諦,清淨平等,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如是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訶薩如是現觀,依寂靜定發四種見,而此四見非畢竟淨。若能通達如此法者,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
(當他以這樣的方式,看見四聖諦。因為清淨的緣故,他觀察四聖諦是平等,這就是菩薩的諦善巧。)

4.4.生
[智嚴]復次,略說生苦是名為苦。若觀於生,是名苦智觀苦聖諦。生從因緣,是名為集。若觀有非有,是名集智觀集聖諦。一切生非生,是即非滅,若法不生即無有滅,是名為滅。若觀此滅即是滅智觀滅聖諦。若如是等,推求稱量思惟分別,是名為道。若滅如是求稱量等,入法門者,是名道智觀道聖諦。若住於智不證聖諦,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玄奘]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諦法善巧通達,若證於滅則苦不生,觀無生智是名苦智。舍利子!有為生緣觀察此有非有非無,如是之智名為集智。舍利子!一切生者即是無生,了知此故都無所滅,此無滅智名盡滅智。舍利子!若如是道無所稱量、無所追尋、無所觀察,名廣大智,如是之智名為道智。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此諦法善能建立,而於諦智無所住著,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是諦法善巧。
1)復次,略說生苦,是名為苦。若觀於生,是名苦智觀苦聖諦。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是諦法善巧通達,若證於滅,則苦不生,觀無生智,是名苦智。]
(略說生是苦,名為苦。若觀無生的智,這就是於苦知苦的聖諦。)
2)生從因緣,是名為集。若觀有、非有,是名集智觀集聖諦。
[舍利子!有為生緣,觀察此有,非有、非無,如是之智,名為集智。]
(生,是以有為緣,若有,則為集。知道有的無有[或有、非有],這就是於集知集的聖諦。)
3)一切生非生,是即非滅,若法不生,即無有滅,是名為滅。若觀此滅,即是滅智觀滅聖諦。
[舍利子!一切生者即是無生,了知此故都無所滅,此無滅智名盡滅智。]
(一切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就是滅。若法不生,即無有滅。若無滅智,即盡、滅智聖諦。)
4)若如是等,推求、稱量、思惟、分別,是名為道。若滅如是求、稱量等入法門者,是名道智觀道聖諦。
[舍利子!若如是道,無所稱量、無所追尋、無所觀察,名廣大智,如是之智,名為道智。]
(若如是等計量、稱量、尋找、通達、進入的智,即於道知道的聖諦。)
5)若住於智,不證聖諦,是名菩薩觀諦方便。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此諦法,善能建立。而於諦智,無所住著,是名菩薩摩訶薩諦法善巧。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為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精勤修是諦法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