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akṣayamatinirdeśasūtra-12.悲

 大方等大集經,無盡意菩薩品,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阿差末菩薩經,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akṣayamatinirdeśasūtra,V.II, The Tradition of Imperishability in Buddhist Thought by Jens Braarvig, Solum Forlag, Oslo 1993

1.悲是一切佛的法中最高
[智嚴]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修行大悲亦不可盡。何以故?舍利弗!如人命根即以出息入息為本,菩薩如是修學大乘,以大悲為本。如轉輪聖王,以輪寶為本,菩薩如是修一切智,以大悲為本。如大長者唯有一子愍愛情重,菩薩大悲亦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
[竺法護]阿差末謂舍利弗言:菩薩大士奉無極哀而不可盡。何謂為人?所云人者,喘息為本,本者謂命,菩薩至行以哀為本,成大乘故。猶轉輪王紫磨金輪以為始元,然後七寶輒來具足;菩薩大乘亦復若斯,以有大哀諸佛法寶普悉周備。猶如長者有一微妙清和之樂,其音哀美入于骨髓;菩薩大士逮致弘哀,愍念眾生過於骨肉。猶如長者而有一子愛之無極。
*復次,大德舍利弗!菩薩的大悲亦不可盡。何以故?因為是先行(先決條件)的緣故。(
與悲的的不同在哪裡?慈是安立眾生於快樂,而悲是拿走他們的苦。在經文也如是說:有悲心的菩薩,因為他人的苦而苦惱。...同樣的,當果是無盡的時候,因也是無盡。)
1)大德舍利弗!譬如對於人的命根而言,出息、入息就是先決條件。同樣是如此,大德舍利弗!對於菩薩成就大乘而言,大悲就是先決條件。
2)譬如轉輪聖王,對於七寶而言,輪寶就是先決條件。同樣是如此,大德舍利弗!對於菩薩成就一切智智而言,大悲就是先決條件。
3)譬如長者或居士,對於有德的獨子愍愛情重。同樣是如此,大德舍利弗!對於已得大悲的菩薩而言,於諸眾生愍愛情重。

2.詞源學的解釋
[智嚴]如是大悲我已行已,如是大悲作己利已,如是大悲不假他事。
*大德舍利弗!
1)所謂大悲(這個悲的詞義是工作、事),(而且所有善根是)由自己作的事,因此,稱為大悲。
2)(縱使,它是為自與他)它是自己的工作,因此,稱為大悲。
3)它不是凌駕他人(讓他們去作),因此,稱為大悲。 

3.悲的原因與本質
[智嚴]如是大悲己心所作出不諂曲,如是大悲所作畢竟出正決定,如是大悲種性所作出於直道,如是大悲心無邪曲出生正直。如是大悲無有憍慢出眾生境,如是大悲捐捨己身出如來身,如是大悲不貪壽命出不作惡,如是大悲擁護眾生出於菩提,如是大悲護真實法出心清淨,如是大悲見諸窮厄出拔濟事,如是大悲本誓堅固出不動心,如是大悲不欺己身人天賢聖出不虛誑。如是大悲其行清淨出於善業,如是大悲自捨己樂出與他樂,如是大悲不與他苦出不焦熱,如是大悲能令眾生捨於重擔出堅精進,如是大悲有忍勢力出護無力,如是大悲不厭可污出瞻病者,如是大悲得法自在出教化鈍根,如是大悲覆自功德出顯他功業,如是大悲出離諸苦,如是大悲出求無漏樂。如是大悲出捨所愛物,如是大悲出作眾善業無所嬈惱,如是大悲出善持禁不捨毀戒,如是大悲出教化眾生,如是大悲出不惜身命,如是大悲出捨自支節,如是大悲出生他善根,如是大悲出自利益善根,如是大悲出無味諸禪,如是大悲出不厭欲界,如是大悲出於觀慧,如是大悲出不污善根,如是大悲出諸眾生如所願成,如是大悲出有為無為,如是大悲出不證無為,如是大悲出知眾生性同無為而能教化,如是大悲出護毀戒者,如是大悲出讚歎佛戒。
[竺法護]菩薩之業大哀為本然後具足。所以者何?為一切教大哀無諂,無諂行者有弘哀故,便不自大、專自用意,亦不虛飾,以至真行,心中至直而無有異,是為弘哀。所以者何?無有邪心。以逮愍哀,其心敦誠亦無憍慢而自放逸,順隨一切誘進開化而度脫之。身無所損,以勢力故不貪壽命,則自愛己,眾惡離散。覆護眾生其心已淨,不捨貧匱、諸厄難者。所以者何?不以勞故。其心堅固是則愍哀,其心不退因入大道,菩薩真意能勤將護,是為大哀。若為諸佛作證解明,亦為自己證明供養復至大哀,其心清淨,所行無異。所以者何?能捨己安而安眾生,見危厄者身欲代之,心不協恨荷負一切,不以為重堅志精進,是名曰哀。所以然者,能忍辱故。其羸劣者將護扶之;若有病者,身體臭處,其心不惡,欲以勞來眾危難故。倩講法者不以為惓,具足道心,隨人所喜,隨人所喜者謂入異學各得開解,常抱功德以為莊嚴。身諸根具而不墮苦,因成愍哀心等無餘,以安一切所以曰哀。無人諍訟。所以者何?無所貪故乃能備哀,心無悔恨常護禁戒,悉樂導利一切眾生。身若金剛不可毀傷,以身惠施無所悋惜,勸助他人令興功德是則愍哀。雖身立德而懷欣然,不如勸人建立福祚不用禪悅。所以者何?常為一切。既在欲中,思察道慧不以為勞是則愍哀。所造功德未曾懈惓,為無畏施捨貪悋心,欲使眾生咸成所願,思開達者輒令建立無極大哀。所以者何?為懈廢護勸讚導首也。若有犯戒及誹謗人,菩薩靜定不念是言。所以者何?常以佛戒教訓十方。有行惡者心哀傷之,以如來忍誨無瞻勢及愚冥黨。所以者何?化令其人內入佛法。
*1)如是大悲,是來自意樂的行動,起源於不諂曲的緣故。
2)如是大悲,是(成就任何事情)實踐的行動,起源於無欺的緣故。
3)如是大悲,是來自增上意樂的行動,起源於不退的緣故。
4)如是大悲,是本質上的智慧,起源於不是矯揉造作的緣故。
5)如是大悲,是原本就是清淨,起源於正直道的緣故。
6)如是大悲,是心無邪曲,起源於明確的緣故。
7)如是大悲,是無有憍慢,起源於對於一切眾生謙卑的緣故。
8)如是大悲,是無量所生,起源於眾生無量的緣故。
9)如是大悲,是捐捨己身,起源於建立如來身的緣故。
10)如是大悲,是不貪壽命,起源於不作惡行的緣故。
11)如是大悲,是保護他人,起源於菩提心的緣故。
12)如是大悲,是保護眾生,起源於自心清淨的緣故。
13)如是大悲,是顧念貧窮、苦厄、孤獨者,起源於拔濟一切眾生苦的緣故。
14)如是大悲,是本誓堅固,起源於不動心的緣故。
15)如是大悲,是見到真理,起源於己身、佛、天,不壞承諾(守護自己的戒)的緣故。
16)如是大悲,是其行清淨,起源於善業的緣故。
17)如是大悲,是自捨己樂,起源於與他樂的緣故。
18)如是大悲,是置他人於樂中,起源於無渴愛的緣故。
19)如是大悲,是荷擔一切眾生(苦)的重擔,起源於勤發堅固精進的緣故。
20)如是大悲,是承擔最上忍,起源於忍受無力眾生過失的緣故。
21)如是大悲,是捨離稱讚與誹謗,起源於照顧病眾生的緣故。
22)如是大悲,是得法自在,起源於成熟信解低劣眾生的緣故。
23)如是大悲,是覆自功德,起源於顯他功德的緣故。
24)如是大悲,是忍受諸苦,起源於求無漏樂的緣故。
25)如是大悲,是捨物與乞者,起源於善業與無悔的緣故。
26)如是大悲,是源自善持禁,起源於保護毀戒眾生的緣故。
27)如是大悲,忍受身體的苦,起源於建立金剛身的緣故。
28)如是大悲,是成熟眾生,起源於不顧念自己的身體與生命的緣故。
29)如是大悲,是不顧念自己,起源於捨自支節的緣故。
30)如是大悲,是出生其他眾生的善根,起源於無希求自己善根的緣故(為了他人的善,改變他們,不為自己累積善根)。
31)如是大悲,是不味著禪樂,起源於再次以欲界為對象的緣故(為了那裡的眾生,尋求再生於欲界,而捨棄色界)。
32)如是大悲,是遍照各處(以應知的一切法為對象),起源於無著智光的緣故。
33)如是大悲,是於智不顧念(或是不依賴),起源於各處善根與福資糧,不嘲笑的緣故。
34)如是大悲,是應分布於各處,起源於圓滿一切眾生希求的緣故。
35)如是大悲,是令一切眾生解脫(根據自己最初發起的菩提心,安置眾生於涅槃中),起源於不捨棄宿願的緣故。
36)如是大悲,是不與無為和合,起源於有為中成熟眾生的緣故。
37)如是大悲,是顧念毀戒眾生,起源於建立眾生於佛戒中的緣故。

4.悲的業用
[智嚴]如是大乘諸悲出於大悲,以是因緣故名大悲。謂大悲者,必定善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助道法,為得自然無師智慧,營他眾生所作事業,精勤專著如修己務,以是因緣故名大悲。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大悲而不可盡。
[竺法護]菩薩普教令學於佛三十二相哀,哀亦不可盡。阿差末復謂舍利弗言:菩薩大士一切所施以哀為本,故曰建立無極大哀;亦皆以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六度無極,亦復備悉三十七品。所以者何?獨能遊步無能為師,所行安諦而無瑕穢,以慧愍成一切眾生,曰菩薩哀為不可盡。
*如是,大德舍利弗!
1)若任何菩薩的出離(煩惱、三界),則起源於大悲(如是令悲心生起,而且從悲心引起行動),以是因緣,故名大悲。
2)(那麼,它會引起什麼行動呢?)如是大悲者,必定善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一切菩提分法。
3)如是大悲者,引起自然無師智慧的圓滿,引起善業,引起無悔,引起必定的事業。
4)它是源於安立一切眾生於任何應該做的事。以是因緣,故名大悲。大德舍利弗!是名菩薩大悲而不可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