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那律語尊者舍利弗言:於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成此大德神力,何等為四念處?內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如是,調伏世間貪、憂。尊者舍利弗!是名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成此大德神力。
雜阿含622經
云何正念?若比丘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念。
雜阿含623經
云何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攝持一切心法,住身念處?如是,比丘身身觀念,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心法,住四念處。
攝異門分
[論]
住熱光者,能修懈怠對治法故。
言正解者,能修毀犯對治法故。
念成辦者,能修忘念對治法故。
調伏世間者,能修貪、憂一切世法正對治故。
此中顯示,勤修念住諸苾芻等,應當修習四種對治。
---
法蘊足論卷第五
云何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內身者,謂自身,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
2)於此內身循身觀者,謂有苾芻,於此內身,從足至頂,隨其處所,觀察、思惟: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謂此身中唯有種種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脈骨髓、脾腎心肺、肝膽腸胃、肪膏腦膜、膿血肚脂、淚汗涕唾、生熟二藏、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淨相時所起,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循內身觀,亦名身念住。
3)成就此觀,現行、隨行、遍行、遍隨行、動轉解行,說名為住。
4)彼觀行者,能發起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5)彼觀行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復能於此所起勝慧,轉成上品、上勝、上極,能圓滿、極圓滿,名具正知。
6)彼觀行者,具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名具正念。
7)於諸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悕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8)順憂受觸所起心憂、不平等受,慼受所攝,總名為憂。
9)彼觀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遍知,遠離、極遠離,調伏、極調伏,隱沒除滅,是故說彼除世貪憂。
---
法蘊足論卷第五
云何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內身者,謂自身,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
2)於此內身循身觀者,謂有苾芻,於此內身,從足至頂,隨其處所,觀察、思惟: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謂此身中唯有種種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脈骨髓、脾腎心肺、肝膽腸胃、肪膏腦膜、膿血肚脂、淚汗涕唾、生熟二藏、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淨相時所起,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循內身觀,亦名身念住。
3)成就此觀,現行、隨行、遍行、遍隨行、動轉解行,說名為住。
4)彼觀行者,能發起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5)彼觀行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復能於此所起勝慧,轉成上品、上勝、上極,能圓滿、極圓滿,名具正知。
6)彼觀行者,具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名具正念。
7)於諸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悕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8)順憂受觸所起心憂、不平等受,慼受所攝,總名為憂。
9)彼觀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遍知,遠離、極遠離,調伏、極調伏,隱沒除滅,是故說彼除世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