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11-3-4-修加行之德失

 (辛二)修加行之德失分二。
(壬一)加行功德。
(壬二)加行過失。
今初
摧伏魔力等十四種功德。
mārāṇāṃ śakti-hāny-ādiś catur-daśa-vidho guṇaḥ /
由修大乘加行力所得之勝利,是大乘加行功德相。界從大乘資糧道乃至佛地。
修一切相加行有十四種功德,
1-謂修無倒加行,獲得喜悅之菩薩,於未來世摧伏魔力之功德。
2-諸佛護念之功德。
3-由依止諸佛加行勝進之功德。
4-接近菩提之功德。
5-轉趣利他大異熟果之功德。
6-生有甚深般若國土請問持誦等功德。
7-圓滿一切無漏功德之功德。
8-一切生中為能宣說甚深般若丈夫之功德。
9-魔等不能破壞菩提之功德。
10-引生不共二乘善根之功德。
11-誓行利他如實而行之功德。
12-攝受廣大善果之功德。
13-引發有情義利之功德。
14-轉生亦定得甚深般若之功德。
*把五蘊裡面全部地、總合地觀,就叫做「一切相加行」。第二種觀,逐樣觀。觀色蘊,觀它如何空,如何空。觀完這個,就觀受蘊如何空,如何空。第三,漸次加行,先觀內身,後觀外面,然後再總合。最後,叫做「一剎那現證菩提加行」。一切相加行,修觀的時候,那種總合修觀。
*修一切相加行的時候,有什麼功德,有什麼過失呢?修加行的功德,總共有十四種。
*由修大乘加行力所得之勝利,是大乘加行功德相。界從大乘資糧道乃至佛地。
修大乘的那種加行,由修行那種力所獲得的勝利,就是大乘加行的功德的體相。這個「相」是指「體相」,即是「自性」。由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功德呢?由資糧道起,一直至你成佛之後都有,都有這十四種功德的。
*修一切相加行有十四種功德,
*1-謂修無倒加行,獲得喜悅之菩薩,於未來世摧伏魔力之功德。
修無顛倒的加行,即是如法的加行。修行而獲得歡喜,於未來世,能夠摧伏魔力的。
*2-諸佛護念之功德。
諸佛時時會加被你、會憶念你、會保護你。
*3-由依止諸佛加行勝進之功德。
由於依靠佛的護念來修行,就會有很快地進步的一種功德。
*4-接近菩提之功德。
一天比一天接近佛的大菩提。
*5-轉趣利他大異熟果之功德。
自己這樣修行,將來會得大異熟果,什麼大的果報呢?利他的大果報,有資格去利他的大果報,對利他的事業能夠做得很好。
*6-生有甚深般若國土請問持誦等功德。
來生一定會生在有甚深的《般若經》存在的那些國土。「國土」即是「地方」,或者「世界」。還有機會讓請問佛菩薩,或者其他善知識,讓你持誦,「持」即是記憶,「誦」即是把它讀誦。有這樣的功德。
*7-圓滿一切無漏功德之功德。
將來決定有一切無漏的清淨的功德。
*8-一切生中為能宣說甚深般若丈夫之功德。
一切世無論哪一世都好,都能夠做一個有力量宣說甚深的《般若經》的丈夫。有這樣的功德。
*9-魔等不能破壞菩提之功德。
修行的時候,,魔不能夠破壞你的大菩提。
*10-引生不共二乘善根之功德。
一路引起,聲聞乘、獨覺乘的人所沒有的,獨有的那種功德。
*11-誓行利他如實而行之功德。
一定想利他的,而且如實行,依著經教教你的、依著去實行,依著實理去行的,有這樣的功德。
*12-攝受廣大善果之功德。
「善果」即是人天,或者將來生那種報土,或者好像極樂世界那類的善果,會享受到那種善果的功德。
*13-引發有情義利之功德。
能夠引出「有情義利」,令眾生得到義利的。世間利益叫做「義」,出世間的利益就叫做「利」,你能夠引生世間、出世間的利益。
*14-轉生亦定得甚深般若之功德。
當轉世第二世的時候,一定會了解甚深般若經,一世比一世好。

(壬二)加行過失
當知諸過失,有四十六種。
doṣāś ca ṣaḍ-viboddhavyāś caturbhir daśakaiḥ saha // Abhs_4.12 //
若於加行生、住、圓滿,隨一留難之魔事,是加行過失相。界從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過失有四十六種魔事。
1-依自違緣有二十種,
1.1-謂修加行時長時勤勞乃能得知由此疲厭。
1.2-又修加行時速得辯才由此憍逸。此二是依辯才而生。
1.3-又修加行時。頻申欠呿無端戲笑等由身粗重令心散亂。
1.4-又修加行時。由心粗重令心散亂。
1.5-又修加行時非理發起持誦等事。此三是由粗重而生。
1.6-又修加行時執取退轉般若之因。
1.7-又修加行時於得一切相智之因甚深般若等退失信心。
1.8-又修加行時棄捨甚深般若趣小乘道退失妙味。
1.9-又修加行時於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退失攝持大乘。
1.10-又修加行時棄捨所得般若而於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退失所為。
1.11-又修加行時唯修小乘法便欲得一切相智退失隨。順因果。
1.12-又修加行時執大乘法同小乘法退失無上三身之因。此七是退失大乘之因。
1.13-又修加行時於色聲等眾多欲塵起下劣尋伺辯才。
1.14-又修加行時棄捨義理唯著書寫為般若波羅蜜多。
1.15-又修加行時執著無性為真實義。
1.16-又修加行時執著文字為般若波羅蜜多。
1.17-又修加行時執無文字為般若波羅蜜多。
1.18-又修加行時貪著境界作意國土等。
1.19-又修加行時味著利養恭敬稱譽。
1.20-又修加行時棄捨佛道於魔法中尋求善巧方便。此八是散失大乘之因。
2-依自他隨一缺乏順緣有二十三種。
2.1-謂修加行時。聞者欲樂增上說者懶惰增上。不能和合。退失法行。
2.2-又聞者欲於此方聽聞。說者欲往他方講說。
2.3-又聞者少欲說者大欲。
2.4-又聞者具足杜多功德。說者不具杜多功德。
2.5-又聞者勤修善業。說者勤作不善業。
2.6-又聞者廣大好施。說者上品慳悋。
2.7-又聞者欲施說者不受。
2.8-又聞者略說便領。說者廣演乃知。
2.9-又聞者欲知三藏十二分教說者不知。
2.10-又聞者成就六度。說者不具六度。
2.11-又聞者於大乘法有方便善巧說者無方便善巧。
2.12-又聞者已得陀羅尼。說者未得陀羅尼。
2.13-又聞者欲得書寫。說者不欲書寫。
2.14-又聞者遠離五蓋。說者未離五蓋。不能和合退失法行。此十四種是依說者過失。
2.15-又聞毀說地獄等諸苦深生怖畏。背棄利他而不往惡趣。
2.16-又聞讚說天趣等安樂貪愛善趣。退失大乘。此二依自過失。
2.17-又修加行時說者欲獨處遠離。聞者好領徒眾。不能和合退失法行。
2.18-又聞者欲隨行。說者不許。
2.19-又說者為名利故而為說法。聞者不施。
2.20-又說者欲往有命難處聞者不欲隨往。
2.21-又說者欲往饑饉難處聞者不欲隨往。
2.22-又說者欲往多諸盜賊兵亂等處。聞者不欲隨往。
2.23-又說者數數顧施主家歡喜散亂。聞者不樂。兩不和合退失法行。此七是俱依自他過失。
3-依餘違緣有三種。
3.1-謂修加行時。有諸惡魔作苾芻形。離間人法方便破壞。
3.2-又魔說偽假般若波羅蜜多。
3.3-又有諸惡魔作佛形像亂菩薩心令於非實發生愛樂。
4-此上共為四十六種魔事。又彼二十三種缺乏順緣中。有二十一種屬於師資觀待成過。或反上說如弟子懶惰師長欲樂增上等亦成過失。
*若於加行生、住、圓滿,隨一留難之魔事,是加行過失相。界從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過失有四十六種魔事。
當修加行的時候,加行的生、加行的住、加行的圓滿,或者生,或者住,或者圓滿隨便的一種,令你留難的,叫做「魔事」。這種留難是什麼來的呢?一,可能是前生的業力。第二,可能是天魔,那些生大自在天的天子。留難你的那些魔事,就是加行過失的體相。界限從未入道已經有,一直至到第七地的,那麼長遠的期間,即是兩個阿僧衹劫,不斷有這四十六種過失。
*1-依自違緣有二十種,
依你自己違反修行的緣,自己產生的。有二十種。哪二十種呢?
*1.1-謂修加行時,長時勤勞,乃能得知,由此疲厭。
就是當你修加行,這個不是指加功修行,是指你修止觀。修加行的時候,初學需要時間很長,勤勞然後才有這樣的效果。於是有些人覺得疲倦,覺得討厭,令你討厭,不肯學。
*1.2-又修加行時速得辯才由此憍逸。此二是依辯才而生。
修加行的時候,很快的甚麼都懂,以為很了不起。上文兩種,一種「疲厭」,第二種就是「憍逸」,這兩種由於聰明和不聰明而生的。
*1.3-又修加行時,頻申、欠呿、無端戲笑等,由身粗重,令心散亂。
修加行時,伸懶腰、打呵欠,或者白白自己與自己笑等。這種為什麼會起呢?由於你的身粗重,由於你的身心不得輕安。「粗」者,即是粗劣,血氣不好,不得運行;「重」者,沉重,身體覺得沉重,奄奄欲睡,結果令「心散亂」。
*1.4-又修加行時,由心粗重,令心散亂。
心很粗率、沉重,即是被別人刺激一下,心不舒服。
*1.5-又修加行時,非理發起持誦等事。此三是由粗重而生。
又在修止觀而起加行的時候,不合理地,而發起一種持誦。修止觀的時候就不應該唸經。忽然間修的途中,又唸經、持誦。這三種就是心或者身起粗重而起。
*1.6-又修加行時,執取退轉般若之因。
又當修止觀、修加行的時候,執著種種東西都有,或者令你執著這種東西,修般若就會退轉。
*1.7-又修加行時,於得一切相智之因甚深般若等,退失信心。
又當修加行的時候,一切相智,即是佛智,你想得佛智。當你修一切相智的加行的時候,一定要修般若。不修般若的話,將來一定不會成佛,不會得一切相智。所以,一切相智的因,就是甚深的《般若經》。修加行的時候,對於甚深的《般若經》,這種經可以令你得一切相智的,退失信心,覺得「這些經都不是很高的經」之類。
*1.8-又修加行時,棄捨甚深般若,趣小乘道,退失妙味。
修加行時,觀甚深的般若,即是空觀、緣起觀,棄捨不觀,走去小乘修不淨觀,趣小乘道,退失大乘《般若經》的那種妙味,這樣又是過失。
*1.9-又修加行時,於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退失攝持大乘。
又修止觀、加行的時候,向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等,因此就退失,退失什麼?「攝持大乘」。「攝持」者,記憶不忘。把你所學到的大乘的學理退失了。這樣,又一種過失。
*1.10-又修加行時,棄捨所得般若,而於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退失所為。
修止觀的時候,本來修般若觀,已經略有心得,想去小乘法尋求一切相智、佛的智,把想得到的目標退失。
*1.11-又修加行時,唯修小乘法便欲得一切相智,退失隨順因果。
修止觀加行的時候,卻在修小乘法,以為釋迦佛當時都是修這些成佛的,一切相智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主要的部份。那麼便失了那些隨順的因果。修大乘法,可以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失了隨順因果。
*1.12-又修加行時,執大乘法同小乘法,退失無上三身之因。此七是退失大乘之因。
又修止觀的時候,執著大乘、小乘的法,都是一樣的。這樣就會令你退失了無上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大乘的三身,大乘人成佛就有三身具備,你就以為小乘法和大乘法一樣的。修小乘法,不會令你三身具備的。就是「退失無上三身之因」。上文所講的七種,就是令你退失了大乘,走回去小乘的因。
*1.13-又修加行時,於色聲等眾多欲塵,起下劣尋伺辯才。
又修止觀的加行的時候,對於色、聲、香、味、觸等眾多等欲塵,令到你起欲的塵境。起了下劣的尋伺,即想著低級的東西,起低級的尋伺、低級的辯才。尋」即尋求,「伺」即是伺察。深入而微細的思想,就叫做「伺」。它的本質以「思」及「慧」為體。
*1.14-又修加行時,棄捨義理,唯著書寫為般若波羅蜜多。
又修止觀的時候,應該以經裡面的道理為主,一味唸文字,但義理通通不懂。棄捨義理,以為書寫、抄經讀經,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不是的,主要是義理。
*1.15-又修加行時,執著無性為真實義。
「無性」即什麼都沒有,以為這些就是真實義。
*1.16-又修加行時,執著文字為般若波羅蜜多。
咬文嚼字,認為這些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死執著住文字般若。
*1.17-又修加行時,執無文字為般若波羅蜜多。
書都不用讀,經都不用讀的,什麼都沒有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1.18-又修加行時,貪著境界作意國土等。
修止觀的時候,修般若就要修緣起和空,無自性。有些人,修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著意各種境界。譬如,修唸佛的止觀的時候,觀極樂世界,各種美妙境界。但修般若的時候,就不修它。但有些人,就貪各種境界、觀各種境界,貪著那種境界,認為是好的。
*1.19-又修加行時,味著利養恭敬稱譽。
修加行的時候,常常沉醉於利養恭敬,和別人的稱讚。
*1.20-又修加行時,棄捨佛道,於魔法中尋求善巧方便。此八是散失大乘之因。
又在修止觀的時候,不依著佛的經典裡面所教的,而於魔法中尋求善巧方便。此八是令你散失大乘的道。
*2-依自他隨一缺乏順緣有二十三種。
和自己有關係,和他人有關係,或者缺乏自己的順緣,或者缺乏他人的順緣,隨便一種而產生的過失,有二十三種。
*2.1-謂修加行時,聞者欲樂增上,說者懶惰增上,不能和合,退失法行。
當有人指導修觀,聞者很熱誠、想知道。但是,說者懶惰的性質強。於是,聞者和說者,不能和合,令你法行退失。「法行」者,依經教修行的法行退失。
*2.2-又聞者欲於此方聽聞,說者欲往他方講說。
聽的想在這裡聽,但講的想到那裡講。大家合不起,
*2.3-又聞者少欲,說者大欲。
聞者所希冀的很少,但說者所希望的就大。
*2.4-又聞者具足杜多功德,說者不具杜多功德。
聽法的人是修苦行,但講法的法師,不是修苦行的,就不合。不合就不會產生功德,會產生過失,因為聽聞的人看不起說法師,他不信你的話。
*2.5-又聞者勤修善業,說者勤作不善業。
剛剛又相反,又會是過失。
*2.6-又聞者廣大好施,說者上品慳悋。
說法師是第一等的慳吝;聞者就廣大好施、施捨的。兩個不合。
*2.7-又聞者欲施,說者不受。
聽聞法的想布施東西給說法師,但說法師不受。
*2.8-又聞者略說便領,說者廣演乃知。
聽聞法的人,稍微提點,他就會領會的了;講的那個硬是講到老是詳細的,即是不對機。
*2.9-又聞者欲知三藏十二分教,說者不知。
聽的想知那三藏十二部經,想知佛所講的義理,而說法者不懂,又不對機。
*2.10-又聞者成就六度,說者不具六度。
聽法的人,能修六波羅蜜多,但說法的人根本不修六波羅蜜多。
*2.11-又聞者於大乘法有方便善巧,說者無方便善巧。
能夠舉一反三,聞一而知多,方便善巧。
*2.12-又聞者已得陀羅尼,說者未得陀羅尼。
*2.13-又聞者欲得書寫,說者不欲書寫。
有些人要寫才行,有些人不要寫只是聽,寫的反而多事。
*2.14-又聞者遠離五蓋。說者未離五蓋。不能和合退失法行。此十四種是依說者過失。
「蓋」即是遮蔽,遮蔽我們內心,令智慧不能生起。「此十四種」,說法的人有過失。
*2.15-又聞毀說地獄等諸苦,深生怖畏,背棄利他,而不往惡趣。
有些人聽別人毀說地獄等六苦,於是深生怖畏,覺得人間的苦、地獄的苦,而生怖畏,就背棄利他,不肯入惡趣。大乘佛教,應該有種入惡趣的精神。
*2.16-又聞讚說天趣等安樂,貪愛善趣,退失大乘。此二依自過失。
聽別人讚說天趣之類那些安樂,於是,貪愛善趣,就退失大乘。以上兩種,是依據他自己而產生的過失。
*2.17-又修加行時,說者欲獨處遠離。聞者好領徒眾。不能和合,退失法行。
有些人歡喜自己一個住茅蓬的,那樣又不合,退失法行。依經法而修行,叫做「法行」。
*2.18-又聞者欲隨行,說者不許。
聞法的人想跟著說法師,說法的不准他這樣。
*2.19-又說者為名利故,而為說法。聞者不施。
說者爲名利故,為人說法,但聞者不肯給他布施。
*2.20-又說者欲往有命難處,聞者不欲隨往。
說法的人想去沒東西吃的地方,去度眾生,而聞法的人不肯跟他去。
*2.21-又說者欲往饑饉難處,聞者不欲隨往。
*2.22-又說者欲往多諸盜賊兵亂等處,聞者不欲隨往。
*2.23-又說者數數顧施主家歡喜散亂。聞者不樂。兩不和合,退失法行。此七是俱依自他過失。
說法的人常常想去施主家,著人家給他施捨,但心散亂,但聞法的人不歡喜這樣的,於是說者和聞者合不來。以上七種,兩個人都有份。
*3-依餘違緣有三種。
*3.1-謂修加行時,有諸惡魔作苾芻形,離間人法,方便破壞。
當修止觀的時候,那些自在天魔,化作出家人的樣子,大家師徒間,他離間你,亦離間法。你想了解那種法,他偏偏令你失那種法;「方便」即是手段,用手段來破壞你。
*3.2-又魔說偽假般若波羅蜜多。
那些天魔,說一些假的般若波羅蜜多,令你誤信他。
*3.3-又有諸惡魔作佛形像,亂菩薩心,令於非實發生愛樂。
那些惡魔,變成佛那樣的形狀,來搞亂菩薩的心,令你對於不合理的,對於非真實的東西發生愛樂。
*4-此上共為四十六種魔事。又彼二十三種缺乏順緣中。有二十一種屬於師資觀待成過。或反上說如弟子懶惰師長欲樂增上等亦成過失。
此上二十三種,加上以前幾多種?總共就四十六種。上文所講的二十三種缺乏順緣而產生的過失,其中二十一種是屬於師徒之間相觀待、師徒相對而成過失的。那相反,即上文有些是老師過失,弟子無過失。如果倒轉來,弟子過失而老師無過失的,亦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