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攝品第十

攝品第十
(乙三)釋餘略義分二。
(丙一)攝為六義。
(丙二)攝為三義。
今初
相及彼加行、彼極、彼漸次、彼竟、彼異熟,餘六種略義。
lakṣaṇaṃ tatprayogas tatprakarṣas tad anukramaḥ /
tanniṣṭā tadvipākas cotyanyaḥ ṣeḍhārtha-saṃgrahaḥ // 1 //
如是為樂廣者,已開八門廣說。次為樂中者,除前八門,當知說餘六種略義。
1-謂三智自性之相。
2-修彼三智行相之圓滿相加行。
3-修三智相最極之頂加行。
4-三智行相一串次第修習時之漸次加行。
5-修三智加行究竟時之剎那加行。
6-三智之異熟果法身也。
*介紹《小品般若經》,總共八大段中,分成七十小段,叫做八段七十義。前面所說那些,已經為歡喜詳細講東西的人,開成八門來到詳細說明。現在其次,又為那些歡喜不詳不略,中間的人,除了前面那八門之外,我們應知道六種簡略的義理。哪六義啊?
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三種智的自己本身的相狀。
二、修三種智的行相,圓滿加行,即是一切相加行,即是一般性總合的加行。
三、一門深入的至頂加行。
四、逐步逐步加行。
五、最後將成佛時,一剎那證菩提的加行。
六、三智所得的果報,就是法身。總共攝為六樣。

(丙二)攝為三義
初境有三種,因四加行性,法身事業果,餘三種略義。
viṣayas tritayo hetuḥ prayogaś caturātmakaḥ /
dharmakāyaḥ phalaṃ karmety anyas tredhārthasaṃgrahaḥ // 2 //
abhisamayālaṅkāraṃ nāma prajñāpāramitopadeśaśāstraṃ samāptam // kṛtirāryamaitreyanāthasya //
如是為樂中者,已開六門宣說。次為樂略者,當攝為三門宣說。謂三智是修加行之境。四加行是彼究竟三智之因。法身及事業是加行之果。此境行果三門,即離前二另說餘門也。
*上文那段,已經為歡喜中中的、不詳不略的人開成六門來講。其次又為那些歡喜簡略的人,將這本論攝成三門來講。上文的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這三樣東西就是境,境即是目標。四加行就是能夠得到三智的因。修這個因就會得三智的果。而「法身及事業是加行之果」。這就三樣,境、行、果。此境行果三門,即離前面八門和六門,另說餘門也。

(甲三)論後義
其造論者。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是成就究竟大悲大智現住覩史多天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所造。由梵譯藏者謂天竺明本光論師與吉祥積譯師繙譯校對。後又經天竺大德無死論師與具慧譯師重譯校閱善為決擇也。謹依先覺論。摘譯少分義。歸命慈氏尊。加持成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