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中阿含163經-分別六處經

中阿含163-分別六處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六處經。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白曰︰「世尊!唯當受教。」
  佛言︰「汝等六處當知內也;六更樂處當知內;十八意行當知內;三十六刀當知內;於中,斷彼,成就是;無量說法當知內;三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無上調御士者,調御士趣一切方,是謂:分別六處經事。
  六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謂: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六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六更樂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謂:眼更樂為見色,耳更樂為聞聲,鼻更樂為嗅香,舌更樂為嘗味,身更樂為覺觸,意更樂為知法。六更樂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十八意行當知內者,此何因說?比丘者,眼見色已,分別色喜住,分別色憂住,分別色捨住。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分別法喜住,分別法憂住,分別法捨住,是謂:分別六喜、分別六憂、分別六捨,總說十八意行。十八意行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三十六刀當知內者,此何因說?有六喜依著,有六喜依無欲;有六憂依著,有六憂依無欲;有六捨依著,有六捨依無欲。
  云何六喜依著?云何六喜依無欲?眼見色已生喜,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喜依著?眼知色可喜、意念、愛色、欲相應樂,未得者欲得,已得者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著。云何喜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喜,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喜依著?意知法可喜、意念、愛法、欲相應樂,未得者欲得,已得者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著。云何喜依無欲?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無欲。
  云何六憂依著?云何六憂依無欲?眼見色已生憂,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憂依著?眼知色可喜、意念、愛色、欲相應樂,未得者不得,已得者過去、散壞、滅、變易,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著。云何憂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作是念︰『我何時彼處成就遊?謂:處諸聖人成就遊。』是為上具觸願恐怖,知苦憂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憂,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憂依著?意知法可喜、意念、愛法、欲相應樂,未得者不得,已得者過去、散壞、滅、變易,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著。云何憂依無欲?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作是念︰『我何時彼處成就遊?謂:處諸聖人成就遊。』是為上具,觸願恐怖,知苦憂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無欲。
  云何六捨依著?云何六捨依無欲?眼見色已生捨,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捨依著?眼知色生捨,彼平等,不多聞、無智慧、愚癡凡夫為色有捨,不離色,是謂捨依著。云何捨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捨住,若有至意修習捨,是謂捨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捨。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云何捨依著?意知法生捨,平等,不多聞、無智慧、愚癡凡夫為法有捨,不離法,是謂捨依著。云何捨依無欲?意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捨住,若有至意修習捨,是謂捨依無欲。
  是為六喜依著、六喜依無欲、六憂依著、六憂依無欲、六捨依著、六捨依無欲,總說三十六刀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於中,斷彼,成就是者,此何因說?謂:此六喜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喜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憂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憂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捨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捨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憂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喜依無欲,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捨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憂依無欲,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有捨無量更樂,若干更樂;有捨一更樂,不若干更樂。云何有捨無量更樂,若干更樂?若捨為色、為聲、為香、為味、為觸,此捨無量更樂,若干更樂。云何捨一更樂,不若干更樂?謂:捨或依無量空處,或依無量識處,或依無所有處,或依非有想非無想處,此捨一更樂,不若干更樂。謂:此捨有一更樂,不若干更樂,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捨有無量更樂,若干更樂,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取無量、依無量、住無量,謂:此捨有一更樂,不若干更樂,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捨有無量更樂,若干更樂,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於中,斷彼;成就是者,因此故說。
  無量說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如來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為彼說法滿百年,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不復更問於如來法,所以者何?如來說法無有極不可盡法,文句法句觀義,乃至四弟子命終,猶如四種善射之人,挽彊俱發,善學善知而有方便,速徹過去。如是,世尊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為彼說法滿百年,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不復更問於如來法,所以者何?如來無極不可盡。無量說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三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者,此何因說?若如來為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為饒益,是為快樂,是為饒益樂。若彼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順行,不立於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違世尊教,不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為憂慼也,但世尊捨無所為,常念、常智,是謂:第一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也。
  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為饒益,是為快樂,是為饒益樂。若彼弟子恭敬順行而立於智,其心歸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違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為歡喜也,但世尊捨無所為,常念、常智,是謂:第二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也。
  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為饒益,是為快樂,是為饒益樂。或有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順行,不立於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違世尊教,不能得定者;或有弟子恭敬順行而立於智,其心歸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違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為憂慼,亦不歡喜,但世尊捨無所為,常念、常智,是謂:第三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也。三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眾可教者,因此故說。
  無上調御士者,調御士趣一切方者,此何因說?調御士者,此說調御士趣一方,或東方、或南方、或西方、或北方。調御象者,調御象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調御馬者,調御馬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調御牛者,調御牛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也。無上調御士者,調御士趣一切方,於中方者:色觀色,是謂第一方。內無色想外觀色,是謂第二方。淨解脫身觸成就遊,是謂第三方。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是謂第四方。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是謂第五方。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第六方。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是謂第七方。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盡身觸成就遊,慧觀漏盡斷智,是謂第八方。無上調御士者,調御士趣一切方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次、於善說法毘奈耶中,應知大師及弟子眾,各由二相,其德圓滿。云何二相應知大師其德圓滿?謂依利他行,欲令悟入諸所有受皆是苦故,說受所依,說彼因緣,說能雜染所有隨行,說所對治及能對治師句,安立說一切種究竟出離,是名第一師德圓滿。又依自利行,宣說不共三種念住無雜染住,是名第二師德圓滿。云何二相應知弟子其德圓滿?謂於如來無量法教,能了知已,而未得到聞之彼岸。若以得到其彼岸者,要為修行法隨法行,證得出離,非為受持。了知是已,如理修行,法隨法行,非但隨說音聲語言以為究竟,是名第一諸弟子眾其德圓滿。如是修行法隨法行,不以下劣而生喜足,要當往趣賢敏丈夫所趣之地,定當獲得彼所應得,是名第二諸弟子眾其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