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177經-說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瘦劍摩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名四種說經。如四種說經分別其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四種說經分別其義?若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欲樂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二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離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初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三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得第三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四禪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四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空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色樂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識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想、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所有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所有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退轉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非有想非無想處相應念想昇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非有想非無想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厭相應念想無欲具。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有想有知,齊是得知,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行餘第一有。行禪比丘者,從是起當為彼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復次,如《分別四撿行定經》中,由四種相,撿行一切三摩地等,謂此等持是順退分,乃至此是順決擇分。云何撿行?謂此是劣分,此是勝分,此殊勝分,此最勝分,如其次第。
[解]復次,如《分別四檢行定經》中說,在修行一切的禪定、三摩缽底等中,用四種相貌來檢查,就是說此行者觀察自己,這樣的三摩地是順退分,乃至到這樣的三摩地是隨順抉擇分。如何檢察呢?這樣的相貌是劣分、是勝分、是殊勝分、是最勝分,如順退分至順抉擇分的次第。
《披尋記》四五○頁:
由四種相至如其次第者:是劣,是勝,殊勝,最勝名四種相。是順退分,乃至此是順抉擇分,是名一切三摩地等。等言,等取三摩缽底。順退分定,即是劣分,乃至順抉擇分,即最勝分,由是說言如其次第。
此復云何?謂修定者,從初靜慮還退出已,於諸靜慮不復樂入,亦不思惟此行、狀、相,然欲俱行諸想作意,數數現前,如先所說,從彼起已,隨念愛味。當於爾時,修靜慮者應自撿行,我三摩地今成退劣。
[解]這又是怎麼樣呢?此行者已成就初禪,從初禪又退出來,不歡喜再入定,也不觀察此禪定的行、狀、相。然而與貪欲在一起的諸想作意,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心裏面,如同先前所說的,從彼初禪出來之後,而心隨著這個禪定,想念禪定的輕安樂,就愛著輕安樂的滋味。從禪定出來,又不想入定,又常想念禪定的輕安樂。在那個時候,修靜慮者,應該檢查自己的修行,知道:我的三摩地現在已經退步,定力是微弱的。這就是劣分,就是順退分三摩地。
《披尋記》四五○頁:
於諸靜慮至此行狀相者:四種靜慮,名諸靜慮,於此出離不能了知,故不樂入。又於入初靜慮諸行、狀、相,亦不殷勤懇到而善取之,名不思惟此行狀相。
如先所說從彼起已隨念愛味者:如前愛味相應靜慮等定中作如是說:其所愛味,當言已出,是故此說從彼起已隨念愛味。
又修定者,從初靜慮還退出已,得聞隨順此定教法,謂初靜慮諸行、狀、相,慇懃懇到善取其相,令所得定堅住不忘,如是隨念順定法故,成順住分。當於爾時,應自撿行,我三摩地已成其勝,我三摩地已得安住,非退、非進、非趣決擇。
[解]又修定的人,從初靜慮裏面退出來,得以聽聞隨順此初禪的教法。什麼樣的教法呢?就是初靜慮諸行、狀、相,觀察欲界是不淨,觀察初禪的寂靜等。聽聞教法以後,自己很努力認真地善巧地取其相貌,使令所得的定力,堅定地安住在禪定裏面,不再忘失。因為此行者這樣隨著所聽的禪定教法,憶念不忘的緣故,就能成就,隨順而安住在禪定裏。在那個時候,修靜慮者,應該檢查自己的修行,知道:我的三摩地現在已經有力量,我的初禪已能夠安住不動,不會退,也沒有向前進,也沒能夠進於無漏的聖境。
又靜慮者,從初靜慮還退出已,得聞隨順第二靜慮教授之法;既得聞已,第二靜慮道俱行諸想作意,數數現前。當於爾時,應自撿行,我三摩地已成殊勝,非退、非住,唯是勝進,非趣決擇。
[解]又修定的人,從初靜慮裏面退出來,得以聽聞隨順此第二禪的教授法。聽聞教授法以後,與第二禪道在一起的諸想作意,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心裏面。在那個時候,修靜慮者,應該檢查自己的修行,知道:我的三摩地現在已經更殊勝,不會退,也不會停住,而是勝進,還沒能達到無漏的境界。
又修定者,從初靜慮還退出已,聞苦諦等相相應教法;既得聞已,苦諦等俱行諸想作意,順決擇分數數現前。彼於爾時,當自撿行,我三摩地已成最勝,非退、非住,亦非勝進,然趣決擇。
[解]又修定的人,從初靜慮裏面退出來,得以聽聞苦諦等十六行相有關的教授法。聽聞教授法以後,與苦諦等十六行相在一起的諸想作意,隨順於聖道的無常、苦、空、無我,一次又一次地能現前觀察。在那個時候,修靜慮者,應該檢查自己的修行,知道:我的三摩地現在已經是最殊勝,不會退,也不會停住,也不是勝進,然而是趣向無漏的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