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內受、外受、內外受受觀念處

雜阿含537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舍利弗言:於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成此大德神力,何等為四念處?內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如是,調伏世間貪、憂。尊者舍利弗!是名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成此大德神力。

---
法蘊足論卷第五
1.云何於此內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1.受相
云何於此內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內受者,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
2)於此內受循受觀者,謂有苾芻於此內受,觀察、思惟內受諸相。
受樂受時,如實知我受樂受。
受苦受時,如實知我受苦受。
受不苦不樂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受。
3)受樂身受時,如實知我受樂身受。
受苦身受時,如實知我受苦身受。
受不苦不樂身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身受。
4)受樂心受時,如實知我受樂心受。
受苦心受時,如實知我受苦心受。
受不苦不樂心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心受。
5)受樂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樂有味受。
受苦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苦有味受。
受不苦不樂有味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有味受。
6)受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樂無味受。
受苦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苦無味受。
受不苦不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無味受。
7)受樂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樂耽嗜依受。
受苦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苦耽嗜依受。
受不苦不樂耽嗜依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耽嗜依受。
8)受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我受樂出離依受。
受苦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我受苦出離依受。
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我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
9)如是思惟內受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受觀,亦名受念住。
10)成就此觀,現行、隨行,乃至解行,說名為住。
11)彼觀行者,能發起勤、精進,乃至復能於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12)彼觀行者,能起於法簡擇乃至能圓滿、極圓滿,名具正知。
13)彼觀行者,具念、隨念乃至心明記性,名具正念。
14)於諸欲境諸貪、等貪,乃至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15)順憂受觸所起心憂不平等受,慼受所攝,總名為憂。
16)彼觀行者,脩此觀時,於世所起貪憂二法,能斷、能遍知,乃至隱沒除滅,是故說彼除世貪憂。

1.2.多諸過患
復有苾芻,於內諸受,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此諸受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受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皆如前說。

2.云何於此外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2.1.受相
云何於彼外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外受者,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諸受。
2)於彼外受循受觀者,謂有苾芻於他諸受,觀察、思惟外受諸相。受樂受時,如實知彼受樂受。受苦受時,如實知彼受苦受。受不苦不樂受時,如實知彼受不苦不樂受。廣說乃至受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樂出離依受。受苦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苦出離依受。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彼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如是思惟外受相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2.2.多諸過患
復有苾芻。於外諸受,觀察、思惟多諸過患。謂彼諸受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受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3.云何於此內外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3.1.受相
云何於內外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1)內受者,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已得不失。
2)外受者,謂自受,若在現相續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諸受。
3)合說二種,名內外受。
4)於內外受循受觀者,謂有苾芻,合自他受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自他受相,受樂受時,如實知受樂受。受苦受時,如實知受苦受。受不苦不樂受時,如實知受不苦不樂受。廣說乃至受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受樂出離依受。受苦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受苦出離依受。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時,如實知受不苦不樂出離依受。如是思惟諸受相時,所有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

3.2.多諸過患
復有苾芻,合自他受總為一聚,觀察、思惟諸受過患,謂此彼受如病、如癰,廣說乃至是變壞法。如是思惟受過患時,所起於法簡擇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內外受觀,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亦如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