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267經
凡愚眾生於色不離貪欲、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輪迴於色,隨色轉,若住、若臥,不離於色。
雜阿含551經
云何不空欲?謂五欲功德:眼識色,愛樂念長養,愛欲深染著;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愛樂念長養,愛欲深染著,於此五欲不離貪、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是名不空欲。
云何名空欲?謂:於此五欲功德離貪、離欲、離愛、離念、離渴,是名空欲。
雜阿含985經
云何為從愛生愛?謂:有一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此,作是念:我於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復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故,我於他人復生於愛,是名從愛生愛。
雜阿含284經
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出離,然復食之。食已,身心悅澤,得色得力,以是因緣,常得安樂。
雜阿含1083經
如是,宿德比丘學道日久,不樂嬉戲,久修梵行,大師所歎,諸餘明智修梵行者亦復加歎。是等比丘依止城邑聚落,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善護身口,善攝諸根,專心繫念,能令彼人不信者信、信者不異。若得財利、衣被、飲食、床臥、湯藥,不染、不著、不貪、不嗜、不迷、不逐,見其過患,見其出離,然復食之。食已,身心悅澤,得色得力,以是因緣,常得安樂。
攝異門分
[論]
1)復次,染者,謂樂著受用故。著者,謂即於彼無所顧惜故。
2)饕餮者,謂希望未來所得受用事故。吞吸者,謂彼所餘助伴煩惱所吞吸故。迷悶者,次後當說。
3)耽著者,謂堅執已得,無所營為故。貪求者,謂追求未得,勤加行故。
4)欲者,謂於未得、已得,希求獲得及受用故。貪者,謂於受用喜樂堅著故。
5)親昵及愛樂,如所親昵所愛樂中,應知其相。
6)藏者,謂於內所攝自體中愛故。護者,謂於他相續中愛故。
7)執者,謂於我所中愛故。渴者,謂倍增希求故。
8)所染者,謂貪居處故。所憍者,謂七種憍所居處故。
《披》七種憍者:謂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族姓憍、色力憍、富貴憍、多聞憍。如意地說應知。(陵本二卷十九頁175)
所欲者,謂種種品類受用貪欲所居處故。
9)所親昵者,謂是過去諸顧戀愛所隨處故。所愛樂者,謂是現在諸欣喜愛所隨處故。又現法中串所習愛,名為親昵。宿世串習所發生愛,名為愛樂。
10)所迷悶者,不能於中觀察功德及過失故。
11)所貪著者,是耽樂心所居處故。所縛著者,是貪瞋癡所居處故。
12)所希求者,能生愛故。所繫縛者,是一切結所居處故。
13)是惡者者,謂能和合不善法故。
14)為令現前而喜樂者,謂希望故。為令現前而言說者,謂以語言而追求故。為令證得而遽務者,謂生貪著身追求故。
15)耽著而住者,謂得已抱持而不捨故。
16)等染者,謂於樂受起貪欲故。等惡者,謂於苦受起貪恚故。等愚者,謂於三受起愚癡故。
17)顧戀者,謂於過去故。繫心者,謂於未來故。劬勞者,謂由彼因緣,正起追求故。
18)熾然者,謂所欲果遂,起染汙心故。燒者,謂所欲衰損,起染汙心故。惱者,謂所得變壞故。
19)為祈禱者,顯示取著吉祥愛故。為觸對者,顯示取著摩執愛故。為希求者,顯示取著與利愛故。為欣悅者,顯示取著如意思惟所有愛故。
20)又於諸欲其心趣入清淨,乃至廣說於五種出離界,應知如前三摩呬多地已說。
《披》又於諸欲其心趣入清淨等者:三摩呬多地說:於諸欲中心不趣入,不美,不住,無有勝解,乃至廣說終不領納緣彼諸受。(陵本十一卷十二頁892)如是種種諸離欲相,是名其心趣入清淨。言五種出離界者,謂欲、恚、害出離,色出離,薩迦耶滅出離。亦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一卷十一頁890)
21)言憍醉者,謂與三憍共相應故。
《披》謂與三憍共相應故者:此中三憍,謂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聲聞地說:謂如有一樂受欲者,為受諸欲食於所食。乃至廣說當得勇健,膚體充實,長夜無病,久時少壯,不速衰老,壽命長遠。(陵本二十三卷十三頁1982)其義應知。
極憍醉者,謂依止憍,遍於諸惡不善法中,能令其心不防護故。
22)趣憍醉者,謂於憍醉所有因緣受學轉故。於諸欲中生等憍者,謂不觀過受用欲故。
23)平安者,謂樂受自相故。領受者,謂諸受共相故。趣受者,謂餘受因相故。
24)又欲貪、堅著、拘礙、饕餮等貪,如聞所成地已說。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
1)貪異名者,亦名為喜,亦名為貪,亦名為顧,亦名為欣,亦名為欲,亦名為昵,亦名為樂,亦名為藏,亦名為護,亦名為著,亦名為希,亦名為耽,亦名為愛,亦名為染,亦名為渴。
2)喜、貪差別,我今當說。
緣依止受所生欣樂,說名為喜;緣生受境所起染著,說名為貪。
又於將得境生名喜,若於已得境生名貪。
又於已得臨將受用名喜,即於此事正受用時名貪。
又於能得境界方便名喜,即於境界名貪。
又於後有名喜,於現境界名貪。
又於所愛他有情類榮利名喜,於自所得榮利名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