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dhp037-心遠行獨行,無身寐於窟,能調伏難伏,我說婆羅門


dhp037-心遠行獨行,無身寐於窟,能調伏難伏,我說婆羅門。

心遠行獨行,無身寐於窟,能調伏難伏,我說婆羅門。
1)今此頌中所言心者,亦名為意、亦名為識。此於過去,一切愚夫無量差別,自體展轉及因展轉,雖無作者而流生死,前際叵知故名遠行。此於現在一一而轉,第二伴心所遠離故,一切種心不頓轉故,名為獨行。
[]今此頌中所言心是什麼意思呢?亦名為意,亦名為識。 這個心意識,在過去無始劫以來到現在,一切愚夫有無量差別的生命體,都是前後次第展轉,得人以後,又得天,得天以後,又得人,乃至到三惡道展轉。無始劫來,得到生命體以後,由於思想、行為、煩惱,又創造很多的業力,而這些業力就隨逐,而不捨離,叫做因展轉。雖然在佛法裏面說,沒有一個真實、常恒住不變異的我去創造,而由於有煩惱的因,有業力的關係,就不斷地在生死裏流轉。過去世的時候,心攀緣無量無邊的境界,叫做心遠行。這個心意識,在現在這個生命體上,也是一樣識、一樣識活動,心在不同的境界上活動。活動的時候,沒有另外有一個心為它作伴。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很多的心,但不是一剎那間,全部的都活動,有前後的次第,就是各式各樣的心都是單獨活動,名為獨行。
《披尋記》六九八頁:無量差別自體展轉及因展轉者:三界五趣所得自體種種非一,從無始來相續不絕,是名自體展轉無量差別。隨所生處自體之中,由無始來樂著戲論淨不淨業為因緣故,餘體種子皆悉隨逐,名因展轉無量差別。
[]無量差別自體展轉及因展轉者:欲界、色界、無色界,加上地獄、惡鬼、畜生、人、天,所得自體很多很多,從無始來相續不絕,叫做自體展轉無量差別。隨所生處自體之中,由無始來,內心認為一切的境界都是真實地,再從這個執著上生起種種的言論,或者造作種種的善、不善業為因緣的緣故,其餘生命體的種子,皆悉隨逐,不會離開,名因展轉無量差別。這些事情,都是內心創造,內心的活動,故叫做遠行。
《披尋記》六九八頁:此於現在一一而轉等者:於現在位剎那生時,或同分心或異分心不俱起故,名一一轉。由是建立等無間緣。無二自性同時并生,是名遠離第二伴心。一切種心待緣方生,無雜亂起,名不頓轉。此即釋前一一轉義。
[]此於現在一一而轉等者:在現在這個階段,因緣和合,一剎那間,心生起來的時候。或者都是善心,善心與善心是同分,或善心與惡心就是不同分,定與定是同分,定與慧是不同分,或者是各式各樣的形態不同分。不是同時的現起,名一一轉。由是建立等無間緣,前一剎那心滅,為後一剎那心生起的緣,叫等無間緣。沒有兩個有體性的心同時現起,是名遠離第二伴心。所有的心都是要有因緣,才能生起,沒有因緣的時候,不能生起,所以沒有雜亂現起的時候,不是說是同時生出很多的心,叫不頓轉。此即釋前一一轉義。

2)又此現在,隨其自體初起現前,或由貪性、或由瞋性、或由癡性,或由一一所餘煩惱隨煩惱性,即彼自體不畢竟轉。
[]又這一念心現在的時候,隨著各式各樣的因緣,這個心的自體,初開始現前的時候,或者是屬於貪相應心的體性,或者瞋相應心,或由愚癡性的愚心相應。或由其他的各式各樣的煩惱、隨煩惱性,會現起。即彼不管是貪、是瞋、是癡,或者其他的煩惱,那個體性不是有決定性,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變化,隨因緣而變異,不能說我決定這樣子。貪的因緣出現,就決定生貪心嗎?不一定,若如理作意,貪心就不起;本來是清淨的境界,若不如理作意,不清淨心出現,所以是不決定。
《披尋記》六九八頁:隨其自體初起現前至不畢竟轉者:此顯心無實隨轉性,或時由貪相應現前,乃至或時由餘煩惱相應現前,即此當知彼心自體不畢竟轉。勝義伽他作如是說:畢竟共相應,不相應亦爾,非一切一切,而說心隨轉。其義正同。
[]隨其自體初起現前至不畢竟轉者:這個心本身是無記,隨貪的心所和合,隨著瞋的心所和合,各式各樣的煩惱和合,但是心沒有真實的體性。怎麼知道沒有真實的體性,隨著種種的心所法活動呢?心有時候與貪相應活動,有時候與瞋活動,有時候與其他各式各樣的活動,從這樣現象就看出來,這個心的自體不是決定。勝義伽他說,決定共相應,心和貪瞋癡各式各樣的煩惱,決定和它在一起是畢竟共相應,畢竟不相應,都是沒有這回事情,沒有畢竟共相應的事情,也沒有畢竟不相應的事情,所以亦爾。不是這個心,一切時和一切法決定相應。而說心隨轉,不是決定於一切法隨轉的,沒有決定性。勝義伽他的那一段文,和這裏的意思是相同的,就是即彼自體不畢竟轉,不是決定這樣活動,隨時會有變化。隨時有變化,就表示沒有真實性,這就叫作無身。

3)如五色根,或同、或異、或劣、或勝,隨其自體初起現前,即此自體,畢竟而轉。心不如是,何以故?心經彼彼日夜剎那、臘縛等位 ,非一眾多種種品類,異生時生,異滅時滅。由心自性染污之體,不成實故,名為無身。
[]就像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五個根,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所以叫作色根。這個五根,人和人就有點相同,人若和天就不同,和畜生又不同,說或者是相同,或者是差別。或者這五色根劣弱,或者是特別殊勝;或者特別莊嚴,或者是不莊嚴;或者是有大力量,或者是沒有大力量。隨在那一道裏邊,這個五色根的自體,初開始現前的時候,這個五色根的體性,就決定那樣活動,前一剎那的眼根和後一剎那的眼根,剎那剎那的都是相似的,不變異,叫做畢竟而轉。這個第六意識心,不像前五色根這樣子。什麼原因呢?這一念了別性的心,經過一樣一樣的日夜,剎那臘縛的這樣變異。極短的時間叫作剎那,一百二十個剎那叫作一怛剎那,六十個怛剎那叫作一個臘縛,三十個臘縛是一個牟呼栗多,五個牟呼栗多為一時,六個時合成一晝夜,晝三時、夜三時。這個心,在時間上剎那剎那的變異,不是一,很多的品類,或者是貪心,或者瞋心,或者各式各樣的品類。不同的時候,生起來;滅的時候,也不同在一個時間。這個了別性的心意識,它的自性染污之體,為貪瞋癡的染污之體,不是真實不變的東西,所以叫作無身,沒有真實性。
《披尋記》六九九頁:如五色根或同或異等者:諸有情類五有色根,由界由趣,由生由類,更互相望,或同或異,或劣或勝,即現前已,初後無異,名畢竟轉。
[]如五色根或同或異等者:諸有情類五有色根,由三界,由五趣,由胎、卵、濕、化四生,由每一種裏邊,有多少類別。彼此對望,或者是相同,或者是有差別。或劣或勝,即現前已,最初的一剎那是那樣子,後來相續也是那樣子,名畢竟轉。
《披尋記》六九九頁:非一眾多種種品類異生時生等者:謂心與彼貪等非一眾多種種品類心所有法,俱生俱滅,故成染汙。然彼自性,唯是無記,實非染污,故名無身。心心所法變異無常,剎那生滅,是名異生時生,異滅時滅。
[]非一眾多種種品類異生時生等者:這個心是無記性,也不是善,也不是惡,這無記性的心意識,和貪等各式各樣的心所法,俱生俱滅的時候,就是染污。然彼心意識的本身,是無記,也不是善,也不是惡,不是染污,雖然為貪瞋癡所染污,而心的本身是不染污,故叫無身。心心所法變異無常,忽然間是善心所,忽然間又是惡心所,忽然間又是善心所。剎那生滅,是名異生時生,異滅時滅。

4)此未來世,居四識住而有隨眠,可於後生有往來義,名寐於窟。
[]心遠行,是按照過去講,獨行和無身指現在說,寐於窟是指未來的心說。未來的心怎麼叫作寐於窟呢?心在色受想行上活動,這四個法是識所愛著的地方,在這範圍上活動,就造成很多的煩惱的種子、業的種子,就有隨眠,有種子,在心裏面隱藏著。此種子在將來一現行的時候,就有活動,不是天就是人,或者三惡道,來來往往,這個境界。這個隨眠在心裏面伏藏,就叫作寐於窟。就是將來的心意識的活動功能,在身體裏面隱藏著,就叫作寐於窟。
《披尋記》六九九頁:此未來世居四識住等者:謂心於現在世居四識住,未得厭離對治喜愛,為彼所潤能取能滿當來內身,望未來世說有隨眠,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故說可於後生有往來義。
[]此未來世居四識住等者:現在這一個眾生,未得厭離,未得對治,所以沒有厭離心,也沒有修四念住來改造自己,所以他是喜愛色受想行,在這上有喜愛,就被它影響,這影響的力量就是種子。這種子能取得當來內身的生命,能圓滿當來內身的相貌,能取是引業,能滿就是滿業;引業叫總業,滿業也叫作別業。為什麼人會有將來的生命呢?因為你現在在四識住上活動,造成延續下去的力量,所以叫隨眠。於流轉中相續決定,故說可於後生有往來義。

5)若有聰慧由此四相,能於過、現、未來世心,如實了知,修厭離、滅及心解脫。彼能超度諸薩迦耶,到於彼岸,安住陸地,名婆羅門。
[]若有一個特別聰明、有智慧的人,由遠行、獨行、無身、寐於窟這四相,就是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一個是未來,這三世的心真實的了知它們都是有過患,修四念處,就有厭離心,有厭離心,就要滅除這種種的苦惱,及心從眾多的苦惱裏邊解脫出來。這個聰明人,修學四念處就能夠超越諸薩迦耶,在一切處執著有我我所,現在若修四念處,就能超度這麼多的我我所,達到涅槃的彼岸,從苦海裏面跳出來,安住在陸地,這叫作婆羅門,就是能調伏難伏,我說婆羅門。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心於過去長時染污,無作者性;於現在世性是剎那,自性清淨;於未來世,由有放逸、不放逸故,染污、清淨。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復次,今當略辯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心於無量劫來,一直的為貪瞋癡所染污,但是並沒有我可得。於現在世,這個心也是剎那滅,現在雖然是現行,但是也是剎那滅,本身不為煩惱所染污,所以叫作自性清淨,像虛空裏邊有雲霧,但是虛空本身還不是雲霧。於未來世分二種,有的人不相信佛法,一直在放逸裏邊生活,就是染污;若是能發心修學聖道,不放逸,心就得清淨。當知是名此中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