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dhp253-若見他惡業,能審諦思惟,自身終不為,由彼業能縛


dhp253-若見他惡業,能審諦思惟,自身終不為,由彼業能縛。

若見他惡業,能審諦思惟,自身終不為,由彼業能縛。
1)今此頌中,云何見他惡業,審諦思惟?謂如有一,或善男子、或善女人為性聰慧,成就如理諦觀法忍。見他現行惡行因故,便遭種種挫辱楚撻,又為王人執至王所,廣說如經,乃至斷命。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人,於現法中造作如是惡不善業;即於現法,還受如是辛楚果報。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終不應為、終不應作、終不應行、終不應犯。
[]今此頌中,什麼是見他惡業,審諦思惟?見到別人做很多罪過的事情,見到以後,自己能夠深刻地、很認真地思惟觀察這件事?就是譬如有一類人,或者是善男子、或者是善女人,心性特別地有智慧,成就如苦集滅道四諦理觀察,得到忍,決定無疑。諸行是無常、是無我、是空,這樣的智慧決定,叫做如理諦觀法忍,還沒得聖道。見到其他的人,表現出來的行動是惡,做很多罪過的事情。以此為因的緣故,就會遭遇到很多的挫辱,受到人家的毀辱,受到很苦痛的責罰。又為政府的人逮捕,到政府的地方受種種的處罰。廣說如經,乃至斷命。看見這個境界之後,內心裏面就這樣思惟,反覆地觀察又觀察,觀察這個人在現在的身口意裏面,造作這樣的惡事、不善業,還是在現在的生命中,遭受到這樣辛苦的果報,受到法律的制裁。這裏面有這麼多的過患,乃至到自己若是做這種事情能障聖道,不可以有種種的煩惱的活動,要停下來這一切有罪過的事情。從開始乃至到最後都不應該做這種事情。終不應作,也勸他人不要做這些惡事。終不應行,不受戒,也不要做惡事。終不應犯,受戒,就不要犯戒、不要做惡事。
《披尋記》六六九頁:成就如理諦觀法忍者:觀察苦、集諦法所得勝解,是名諦觀法忍。六現觀中,此說思現觀應知。

2)即彼又見屠羊、雞、猪,廣說一切不律儀眾。不由如是作業伎能活命方術,而乘象馬車乘輦輿,又不因此能致廣大財寶庫藏,令不散失。然為世間之所訶毀,凡在傭俗,尚不以身暫相觸受,而遠避之,況餘賢哲。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即彼成就如理諦觀法忍的人,又見眾生屠羊、殺雞、殺豬,以殺生為職業,這就是邪命。廣說所有這些以殺生、偷盜、淫欲這些事情為職業的人,都叫不律儀眾,就是不合乎法律的這些人。做這種邪命的人,不會由於做這種職業、技能活命的方法,而能夠乘象、乘馬、乘車,或者乘國王的車。又不會因此邪命的生活,而能得到廣大的財寶庫藏,令不散失。過這種生活的人,為世間人所輕視、或訶責,所有平常的人,都不會用他的身體暫時有這種行為,反而遠避這種事情。況且其餘的賢善有智慧的人,決定不會以殺生為職業,不會有邪命的生活。見已便作如是思惟,像前面說的:不會因此活命而能乘象、乘馬,不會因此活命而能夠集聚廣大的財富,而會為世間所呵斥,有這樣的過失。接下去,就是觀觀是人,於現法中造作如是惡不善業,即於現法還受如是辛楚果報。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如前所說。

3)即彼又見他人巨富,饒大財寶,然由嬾惰多住縱逸,經過日夜,淹積歲月,所有珍財僮僕基業,及諸善法,漸漸衰退。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即彼成就諦觀法忍的人,又見他人有很大的財富,很多財寶。然而這個人懶惰,多數安住在放縱的境界裏面。從日到夜,從夜到日,經過很多的年月。所有的珍財和僮僕,基業,就是原來的財產。及樂善好施這些事情,逐漸地因為懈怠放逸的關係,逐漸地衰退。財寶喪失,內心的善法也失掉。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4)即彼又見種種有情身相差別。或有生盲、生聾、生瘂、或瞎、或跛、或癬、或癩、或復短壽、或惡形色、或多疾病、或貧賤家、或少支屬、或弊惡慧、或扇宅迦、或半宅迦、或醜形類。餘即不爾。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人,先作種種惡不善業,今受如是苦惡果報;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餘如前說。
[]又見種種的眾生身相有差別。什麼樣的差別?或有生來兩個眼睛就盲,生來就聾、生來就啞,或者一個眼睛盲是瞎,或者是足不良於行,或癬、或癩,或復短壽,或惡形色,或多疾病,或者是貧賤家,或者身體的各部份有所缺少,或執著善得惡報、作惡得善報這些惡慧,或扇宅迦,或半宅迦,就是男根被損壞。或者醜陋形貌的這一類人。其他的人就不是這樣子。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人:這個人前一生、前多生做種種的罪過的事情,所以現在受到這樣苦惱的果報、惡果報,所以我不可以做這種事情。餘如前說。

5)即彼又見他人黠慧,無有懶惰,具足翹勇。所謂能作營農、商賈、行船等業;及能正作言論事業。彼雖具足如是翹勇,所作事業數漸衰損,終無成辦。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即彼成就諦觀法忍的人,又見他人智慧很高,很勤力地做事情,不懶惰,精進勇猛地做事情。所謂能作營農的事情;或者營商的事情;或者是行船的事業。及能正作言論事業。這個人雖然很肯勤力地做事情。他的事業逐漸逐漸地做不來,都失敗、沒有成就,一無所成。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6)即彼又見二人出家,趣於非家,同修梵行。一於衣服飲食等利有所匱乏,一則不爾。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即彼修行人,又看見兩個人都出家,來到寺院,修學戒定慧的聖道。但是一個人衣服、飲食等利養有所匱乏,不夠用。另外一個人就不是那樣子,衣服、飲食都還是夠用。見已便作如是思惟,餘如前說。

7)即彼又見或有國王、或是王等,大地封疆,咸皆克伏,堅著不捨。但為一身一具骸骨,唯為現在少小安樂,身、語、意門現行無量廣大惡行,損壞多生多身安樂,當受多生多身大苦。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王、或是王等,甚為愚弊。唯知保愛一生一身,不知保愛多生多身。唯愛現在少時小樂,不愛當來多時大樂,亦非不愛多生重苦;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終不應為、終不應作、終不應行、終不應犯。
[]即彼又見或者有國家政府的領導人,或者是同一類的這些有地位的人。廣大的這個土地,封疆這些界限,完全都克伏,歸他統治,愛著這件事情而不肯棄捨。做事情的目的,就是為他一身的利益。這一身是什麼?就是一具的骸骨。只為現在少少的時間內的安樂,小小的安樂。身語意門,造很多罪過。損壞將來很多的生命、很多的身體的安樂,都被破壞。當受多生、多身的大苦。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而又觀地,觀察這個王的事情,或者是王的同一類的這些政府的領導人。這些人真是太愚癡,唯知保愛一生一身,不知道保護很多的生命、很多的身體,或者是不能夠對老百姓有愛心;或者說自己將來很多很多的生命,不知道保護。唯愛現在少時小樂,不愛當來多時大樂,造很多罪,不是不受多生的重苦,不可能。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終不應為、終不應作、終不應行、終不應犯。

8)復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為性聰慧,獲得天眼。用此天眼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如經廣說,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人,於現法中,造作如是惡不善業,令受後法辛楚果報,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餘如前說。
[]復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心性是聰慧,得到禪定,獲得天眼通。用此天眼見諸有情死的時候、投生的時候的相貌,如經廣說。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做善生到善處人天中受福樂,乃至做惡生在大地獄裏面。見已便作如是思惟:觀觀是人,於現法中造作如是惡不善業,令受後法辛楚果報,乃至止止如是惡不善業,餘如前面說。

9)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見他所作諸惡業已,由四種行,諦善思惟,諦善觀察。何等為四?一者,觀察或因違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於現法中造作種種惡不善業,即現法受非愛果報。二者,觀察或有有情依身差別,或有所作而不果遂,或有所求而不果遂,皆由先造惡不善業故,現法中各受如是非愛果報。三者,觀察或有國王或與王等,因現法中行諸惡業,比知當來定受種種非愛果報。四者,觀察諸有情類死時、生時,因現法中造作種種惡不善業,後法中受非愛果報。彼由如是如實知故,終不自作。
[]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見他所作諸惡業已,由四種心裏面的活動,深刻地、善巧地思惟、觀察,思惟是粗略,觀察是深細。哪四種?一者、觀察或因違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在現在中作錯誤的事情,現在受不可愛的果報。前說現行的惡行,叫做違越。由此惡行,世間不容許做惡事,也違犯佛法的戒律。邪活命配屬前說的不律儀眾。放逸懈怠者,配屬前說多住縱逸。二者、觀察或有有情依身相的差別,或有人很精進,沒有犯什麼錯誤,就是不成功。或是內心有所求而不果遂。皆由先世造惡不善業的關係,故於現法中各受如是非愛果報。有情依身差別,配屬前說種種有情身相差別。所作不遂,配屬前說具足翹勇事無成辦。所求不遂,配屬前說趣於非家,有所匱乏。三者、 觀察或有國王,或與王等這一類的人,造很多的惡事,虐待老百姓的事情,所以,比量可以知道,將來定受種種不可愛的果報。四者、觀察諸有情類死的時候,或者受生的時候。因現法中造作種種惡不善業,後法中受非愛的果報。彼由如是如實知故,終究自己不敢作惡事。

10)云何業縛?謂樂諸業故,由業重故,於業果報不自在故。樂諸業者,謂如有一,串習惡故,愛樂諸惡。由此因緣,於諸善法心不能入,是初業縛。由業重者,謂如有一,於無間業,或有具造,或不具造。由此因緣,雖有欣樂於佛所證善說正法毘柰耶中,暫時出家尚不能得,況當能獲沙門果證,如是名為第二業縛。於業果報不自在者:謂如有一,由身、語、意惡行因緣,生諸惡趣。生彼處已,不得自在,不能自任長夜受苦,或生邊地,於彼絕無四賢善眾,所謂苾芻,廣說乃至鄔波斯迦,如是名為第三業縛。
[]什麼是業縛?就是樂諸業故,由於業重故,於業果報不自在故。什麼是樂諸業?譬如有一類人,連續、不間斷的作很多惡事,歡喜惡事。對於佛教裏面說的戒定慧的善法,心裏面就不能契入,這叫做繫縛,也就是障礙。這是初業的繫縛,就是樂諸業這個繫縳。什麼是由業重?譬如有一類人,對於墮落無間地獄的罪業,就是五逆罪,具足造五逆罪,或者不具足。由此因緣,雖有欣樂於佛所證善說正法毗奈耶中,想要暫時出家都辦不來,更不可能得聖道,如是名為第二業縛。什麼是於業果報不自在?譬如有一類人,由於身語意三業造很多惡行的因緣,死掉以後,生到三惡道。生到三惡道受苦時候,不能隨心所欲,所以不得自在。不能夠、受不了那種苦,沒有間斷的受苦。或者造很多的罪過,沒有到三惡道,生到邊地沒有文化的地方,在那個地區沒有四種賢善的人,所謂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種,沒有,就不能聽聞佛法,如是名為第三業縛。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於此略示,依諸有情業業果報,如理思惟,及顯如理思惟為先,法隨法行。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就是薄伽梵,於此頌中簡要地開示,依諸有情的惡業的果報,要如理思惟,思惟眾生作惡事,受惡報這件事。及顯示先要如理思惟,而後法隨法行,就是修八正道。第一個法是涅槃,第二個隨法是八正道,修八正道能得涅槃,所以叫法隨法行。當知是名此中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