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處非處善巧

 又處非處善巧,當知即是緣起善巧差別。此中差別者,謂由處非處善巧故,能正了知非不平等因果道理,則善不善法有果異熟。若諸善法能感可愛果異熟法,諸不善法能感非愛果異熟法。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名處非處善巧。
[解]1)又處非處善巧的義是什麼呢?處非處善巧就是緣起善巧,但是有差別,什麼差別呢?由於處非處善巧,有這樣的智慧,知道這是處,知道這是非處,合道理名之為處,不合道理名為非處。你有這樣的智慧,就是沒有錯誤的了知沒有不平等因果道理,就是平等因果道理。什麼是平等因果這個道理呢?就是因和果是平等,果是由因現起,因也是由因現起;那麼因和果都是由因緣現起,兩個就平等。如果果是由因而有,因是自然而所有,就不平等。所以,由於處非處善巧就知道沒有不平等的因果道理,都是平等的,沒有一件事不是因緣有,這就叫做處非處善巧。就是善法有果報,不善法也是有果報,由善不善因招感善不善的果報。而因本身也是果,所以它前面還是有因,所以都是平等。若是創造善法的因,它就能招感可愛的果報。諸不善法能感不可愛的果報。若有能力能這樣的明白,如其真實的情況明了都是因緣有的,沒有不平等,名為處非處善巧。
sthānāsthānakauśalyaṃ punaḥ (...pratītyasamutpādakauśalye viśeṣa eva...) vedita-vyam /tatrāyaṃ viśeṣaḥ / sthānāsthānakauśalyenāviṣamahetukatāṃ jānāti / asti kuślā-kuśalānāṃ karmaṇāṃ phalavipākaḥ / (.kuśalānāṃ punar iṣṭaḥ phalavipākaḥ/..) akuśa-lānām aniṣṭa iti / yad evaṃ jñānam idam ucyate sthānāsthānakauśalyam /

此五善巧略則為二。一、自相善巧,二、共相善巧。由蘊善巧顯自相善巧,由餘善巧顯共相善巧。如是總名善巧所緣。
[解]前面這五種善巧的要義,有兩個不同,一、自相善巧,二、共相善巧,就是這兩種不同。自相善巧,自相就是自己本身的情況,色法本身的情況只有色法本身才有,心法裡邊沒有;心的了知性是心法本身的相貌,在色法裡沒有,所以叫作自相。色法有色法的自相,心法有心法的自相;受想行識,受有受的相貌,想有想的相貌,乃至識有識的相貌。這個相貌唯有它本身有,其它法上沒有,所以叫做自相。共相,我也有、你也有。色法也是無常,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無常是這一切法共有的相貌,叫作共相。色法也是無我,受想行識也是無我,無我就是共相,共同的相貌。蘊善巧,五蘊裡邊只是說色蘊,色就是堅、濕、煖、動、地、水、火、風和四大種所造的這一切色法,這是它的自相。受想行識,受有受的相,乃至識只有識的相,那是顯自相善巧。蘊善巧裡面最後也有無我義,是共相善巧。界善巧、處善巧乃至緣起善巧都是共相善巧,就是共同有無常義、苦義、無我義,這個善巧。這五種善巧各有各的原因,總而言之名之為善巧所緣。
tac caitat pañcasthānakauśalyaṃ samāsataḥ svalakṣaṇakauśalyaṃ bhavati sāmānyala-kṣaṇakauśalyaṃ ca / tatra skandhakauśalyena svalakṣaṇkauśalyam ākhyātam avaśi-ṣṭaiḥ sāmānyalakṣaṇakauśalyam / idam ucyate kauśalyālambanam / 

 《顯揚聖教論》卷14:
云何處非處善巧?頌曰:
不作不趣得,二餘體不轉;淨見無餘業,非我自在二;
如是智能知,處非處善巧;於自果定處,異此說非處。
論曰:若不見我於因果二處而得自在,名處非處善巧,謂不作故、不趣故、不得故、二體不轉故、餘體不轉故、淨見無餘業故。
云何不作?謂不純作妙善行故。是故無有自在之我。
云何不趣?謂離妙行不往善趣故,如經言:無處無容行身惡行,乃至得生天上,必無是處,乃至廣說。
云何不得?謂離善方便無漏聖道,定不能得道果所攝畢竟清淨,如經言:無處無容不永斷五蓋,乃至不修七遍覺支能正證得苦盡邊際,必無是處。
云何二體不轉?謂無處無容非前非後,有二如來出現於世,乃至廣說。
云何餘體不轉?謂離丈夫身外餘身必無有作轉輪王等,如經言:無處無容女人得作轉輪聖王,乃至廣說。
云何淨見無餘業?謂如經言:無處無容聖見具足補特伽羅故斷物命,乃至受第八有,必無是處;有是處者,謂諸異生。
今於此中言不作者,謂所計我於因不得自在;不得者通於因果,淨見無餘業亦爾,餘唯於果。又處非處者,於自果決定名之為處,當知於餘名為非處,由無倒慧於此善巧。是名處非處善巧。此中顯示處非處善巧自體及彼障斷勝利。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辛五、處非處善巧3 壬一、結前生後
如是已說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我今當說。
如前面已經說過緣起的善巧,現在要來說處非處善巧。

壬二、決擇一切3 癸一、舉頌標釋2 子一、嗢柁南標
總嗢柁南曰:體顯現初,門差別後。
總頌說:先說處非處的體性,次說到顯現,再說明教起的因緣,最後以四門說明其中的差別。

子二、長行別釋3 丑一、出體性2 寅一、辨相2 卯一、處
問:何等為處?答:於彼彼事理無相違。
問:什麼是處?答:對於各式各樣的事情會這樣出現,完全符合如是因而感得如是果的道理,不違背因果道理,就是處。

卯二、非處
問:何等非處?答:於彼彼事理有相違。
問:什麼是非處?答:對各式各樣的事情出現,不符合因果道理,與因果道理相違背,因果不相稱,就是非處。

寅二、結名
是名處非處體。
這就是處非處的體性。

丑二、顯所為
問:何故世尊顯示處非處善巧耶?答:為欲顯示染汙、清淨正方便智無失壞故。
問:為什麼佛陀要開顯示現處非處的善巧呢?答:為了顯示染汙法和清淨法的正方便智慧沒有失壞,染污的因就得染污的果,清淨的因就得清淨的果,對這些有正確的思惟所得到的智慧。希望佛弟子們不要失壞這樣的智慧,對緣起法有正確的因果觀,因此開示顯現處非處善巧。

丑三、門差別2 寅一、問
問:應以幾門觀察處非處耶?
問:應該以幾個角度來觀察處非處呢?

寅二、答3 卯一、略標列
答:四。由佛世尊但以四門宣說一切處非處故。何等為四?一、成辦門,二、合會門,三、證得門,四、現行門。
答:四。佛陀是以四種趣入門來宣說一切處非處善巧。是哪四門?一、成辦門,二、合會門,三、證得門,四、現行門。

卯二、顯說意
問:何緣以此四門說處非處?答:為欲示現遍一切種差別門故。
問:是什麼因緣,佛陀要以這四門來說處非處?答:佛陀是為了顯示遍一切法有各式各樣的差別,從各種趣入門,歸納成四種來說明,就可涵蓋緣起法中,合因果而事理不相違的處,及與事理有違的非處道理。

卯三、廣分別2 辰一、總徵
云何一切種差別?
什麼是一切種差別?

辰二、別辨4 巳一、成辦門3 午一、標說
謂依初成辦門,彼所不攝餘差別相,我當顯示。
因果相順,事情能夠成就,就是成辦門,又稱為處。不同於成辦門,也不含攝在成辦門中的其餘差別門,即非處,彌勒菩薩將詳細開顯說明,涵蓋處非處的一切差別門。

午二、廣釋2 未一、標列
當知此差別略說有三種。一、諸根越所作故;二、大種越所作故;三、資生越所作故。
這當中的差別,要略而言可以分成三部分來討論:
一、諸根越所作故,說明超過五根能作的事,是不合道理。
二、大種越所作故,說明超過四大種所能成辦的範圍。
三、資生越所作故,資生是資養生命、生活所需的種種境界,說明超過資生能夠成辦的範圍。
先顯示出不能成辦的是什麼,相反地可以顯示出什麼稱作成辦。

未二、隨釋3 申一、諸根越所作2 酉一、舉初眼根
諸根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眼能聞聲、齅香、嘗味、覺諸觸等,必無是處;能見諸色,斯有是處。
超過諸根所能作的範圍,不論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眼能夠聽到聲音,齅到香味、而且能夠嘗到味道、還能夠覺受諸觸等,一定沒有這種道理,這是非處。這是超越眼根的功能,超越眼所能作的事。眼只能見色,才合道理。

酉二、例餘色根
如眼根,如是所餘色根一一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
舉眼根為例,可知道其他的耳鼻舌身根,一個一個對望來說,超過根作用的差別相,如其所相應的,也可以推理知道。

申二、大種越所作2 酉一、舉地大
大種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地能造作水、火、風用,必無是處;能作地用,斯有是處。
大種越所作,是指沒有哪個地方,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地能夠造作出來水濕的功能、火暖的功能、風動的功能,一定沒有這種道理。

酉二、例所餘
如是所餘大種展轉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
舉出一個地大就可以推理其它水火風大種,它們展轉互相的對望,也沒有超過各別的作用差別,如其所相應的應該要了解。

申三、資生越所作5 酉一、約生芽辨
資生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從餘類種餘類芽生,必無是處;唯自種類,斯有是處。
資生越所作,從一個地方或從時間上來看,從不同種子能轉變生出不同的芽來,一定沒有這種道理。只有自己的種類才能長出自己同一類的芽,因果相稱才合道理。

酉二、約出乳辨
無處無位搆牛角等而出於乳,必無是處;搆彼乳房,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擠牛角等而出於乳,一定沒有這種道理。一定要擠牛的乳房才會有牛奶出來,這才合道理。

酉三、約出酥辨
無處無位鑽搖水瓶而出生酥,必無是處;鑽搖於酪,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可以鑽搖水瓶而生出酥來,一定沒有這種道理。唯有從酪裡面可以鑽搖出來生酥,生酥是由酪變成的,這才合道理。

酉四、約出油辨
無處無位壓沙出油,必無是處;壓苣蕂等,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可以用沙壓出油,一定沒有這種道理的;如果壓苣蕂等,苣蕂等是一種會出油的植物,壓一壓會出油,這才合道理。

酉五、約出火辨
無處無位鑽濕木等而出於火,必無是處;鑽於乾木,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鑽濕木想要有火是不可能,很乾的木頭摩擦才可以生出火,才是合道理的。

午三、總結
如是等類,應當觀察初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如上所說這些種類,應該觀察最初處非處門差別之相,以諸根、大種及資生觀察什麼是合因果道理,什麼是不合因果道理的差別相。


巳二、合會門3 午一、徵
云何第二處非處門差別?
什麼是第二處非處門的差別相?

午二、釋6 未一、約光明黑闇辨
謂無處無位光明、黑闇一時合會,無有是處;若有一處無第二生,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光明和黑闇能合會在一起的,沒有這種道理。光明、黑闇,這二法不能同時存在的,這才合道理。

未二、約麤分水火辨
無處無位麤分水火一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麤的水與火可以同時合會,沒有這種道理;只要有水就沒有火;有火就沒有水,水火不相容,才合道理。

未三、約色聚極微辨
無處無位二麤色聚同據一處,無有是處;若一極微,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點、哪個時間,二種粗的色聚可以同據一處,沒有這種道理。因為粗的色聚是有質礙,所以沒有二種麤的色聚共同佔據一處的道理。這是約欲界麤色而言。如果是極微色是可以,因為極微是色法最小的單位,可以與麤色和雜不相離。

未四、約同類心等辨
無處無位同一種類二心心法俱時合會,無有是處;一一而生,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二個相同心心所法會同時合會在一起活動。這是不合道理的。自類心法相續生時,要有等無間緣,由前一剎那識滅,讓出位置,後一剎那識才能夠生起,是一個一個生出來,才是合道理的。

未五、約同類善等辨
無處無位同一種類若善不善、若善無記不善無記、若苦若樂俱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或哪個時間,同一種類的善及不善的心所,或是善心所與無記的心所;或是不善心所與無記法心所;或是苦受與樂受,可以同時和合在一起,沒有這種道理;同一時,只能有善,或是不善,或是無記。只有苦,或是只有樂,這才合道裡。

未六、約愛非愛果辨
無處無位愛非愛果俱時合會,無有是處;若隨有一,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可愛的果報與不可愛的果報會同時在一起出現,沒有這種道理。只有其中的一種,如果是人就不會是畜生,如果是畜生就不會是人,如果是天就是天,得果時,一次只能有一種,才合道理。

午三、結
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二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如上所說以麤分水火、光明黑闇、色聚極微、同類善等、同類心等、及愛非愛果等,應當觀察哪些情況符合因果道理,哪些情況不符合因果道理,這是第二以合會門觀察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巳三、證得門3 午一、徵
云何第三處非處門差別?
什麼是第三種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午二、釋7 未一、約石女非石女辨
謂無處無位石女生兒,無有是處;若非石女,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石女這樣的人能夠生孩子,沒有這種道理。如果不是女根壞掉才能夠生兒育女,這樣才合道理。

未二、約半擇迦及丈夫辨
無處無位生半擇迦能生男女,無有是處;若諸丈夫,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上,天生就是男根壞掉的男人能夠生男育女,沒有這種道理;如果男根正常,才能夠生兒育女,這樣才合道理。

未三、約根壞及根具辨
無處無位盲眼見色、聾耳聞聲、鼻舌壞者齅香嘗味,無有是處;諸根不壞,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地方,在哪個時間,眼睛瞎的人能夠看到顏色;耳聾的人能夠聽到聲音;鼻根壞掉、舌根壞掉的人,能夠齅香、嘗味,沒有這種道理;根不壞,才能夠見色、聞聲、嗅香、嚐味、還有覺觸,這樣才合道理。

未四、約未具已具資糧辨
無處無位未具資糧,於現法中證學無學究竟解脫,無有是處;已具資糧,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沒有具足種種的資糧,戒定慧沒有成就,在現在的生命體當中,能夠成就初果向、初果、乃至四果向有學聖者的解脫或無學阿羅漢的究竟解脫,沒有這種道理;如果資糧具足,才能夠證果,這樣才合道理。

未五、約未得已得聖道辨
無處無位未得聖道能證涅槃,及證聲聞、獨覺菩提,若證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已得聖道,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上,沒有得到聖道的人,能夠證得涅槃,證得聲聞、獨覺的菩提、或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沒有這種道理。已得聖道的人,才能夠證得涅槃,證得聲聞、獨覺的菩提、或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這才合乎道理。

未六、約諸界趣飲食辨
無處無位人趣有情以傍生趣草等飲食以充節會,若諸天眾食人飲食,色無色界食諸段食,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或時間,人趣的有情以畜生趣的草等為飲食,來充飢維持生命,滋養肢節;若說諸天吃人的飲食;色、無色界天有段食,也沒有這種道理;與此不同,才合道理。

未七、約諸身形捨得辨
無處無位不捨那落迦所有身形而得人身,如是不捨所餘身形而得餘身,無有是處;捨已方得,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地方,在哪個時間,不捨棄地獄的身形,而得到人身,這是不可能的。必須將地獄的身形先捨除,才能夠到人間來受報,這才合道理。

午三、結
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三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如上所說以石女、非石女、半擇迦及丈夫、根壞及根具、未具已具資糧、未得已得聖道、諸界趣飲食及身形捨得等類,應當觀察什麼是合道理,什麼是不合道理。

巳四、現行門3 午一、徵
云何第四處非處門差別?
什麼是由第四門觀察處非處的差別相呢?

午二、釋7 未一、約大種自相辨2 申一、舉地大
謂無處無位地捨自相成餘界相,無有是處;不捨自相,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上,地大會捨棄堅硬的自相,而成為水、火、風的自相,沒有這種道理。以現行法這樣說:地堅,水濕、火煖、風動,諸法各守自相,不捨自相,才合道理。

申二、例餘大
如地,如是餘大種,如應當知。
如地大是這樣,其它的水大種、火大種、風大種,如其所相應的,也應該要如是了解。

未二、約諸根所行辨2 申一、舉眼根
無處無位生長欲界不得天眼見諸天色,無有是處;見人中色,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生在欲界的人沒有得到天眼時,而能夠看到諸天的色塵,沒有這種道理。正常的人,只能看到人間的色塵,不能看到天界的色塵,這才合道理。

申二、例餘根
如是餘根,如應當知。
沒有得到天眼,不能見到天的色塵;如果沒有得到天耳,當然也是不能聽到天上的聲塵,其餘諸根也是如此。

未三、約有無三毒辨2 申一、舉貪
無處無位有貪愛者,貪愛覆蔽、貪愛未斷,而於財利心離染著,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一個有貪愛心的人,被貪愛煩惱覆蔽他的心,貪愛的煩惱還沒有斷除,而能遠離對於財產、金錢利益的染污執著,沒有這種道理;必須是沒有貪愛心的人,沒有被貪心覆蔽其心,或貪愛已經斷除,才不會貪著財利,這才合道理。

申二、例餘
如是瞋、癡,隨應當知。
如是具有瞋心或癡心者,為瞋與癡的煩惱覆蔽他的心,瞋或癡的煩惱未斷,當遇到會產生瞋與癡的境界時,卻不會生起瞋心或癡心,是沒有這種道理的;相反的,沒有瞋心或癡心,不為瞋與癡的煩惱覆蔽其心,瞋或癡的煩惱已斷,遇到能生瞋與癡的境界時,就不會生起瞋心或癡心,這才合道理。

未四、約煩惱纏不斷斷辨2 申一、舉修念住
無處無位不斷貪等一切煩惱、隨煩惱纏,修四念住,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空間,在哪個時間,修行人不斷貪瞋癡等一切根本煩惱,以及隨順貪瞋癡等根本煩惱而生起的小隨、中隨、大隨煩惱現行的纏擾,而修身受心法四念住,是不合道理的。修四念住要沒有煩惱現行時才能夠修,有煩惱現行時是修不來的。要斷除貪瞋癡的現行法,才能夠修四念住,這樣才合道理。

申二、例修餘法
如修念住,如是所餘菩提分法,當知亦爾。
約文字表面說,如修四念住,修其它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其它的菩提分法,道理也是一樣。菩提是覺悟的智慧,分是指因,要修菩提分,令有情覺悟的種種法門,必須沒有煩惱現行時,才能夠修,有煩惱現行時是不能修的。

未五、約諍見等不捨捨辨
無處無位於如來所不捨諍見、諍欲、諍心,若不開許,而能正面覩於如來,無有是處;若捨若許,斯有是處。
沒有在哪個地方,在哪個時間,在佛的處所,已經學習佛法成為佛弟子,不捨棄引起諍論的邪見、諍論的欲望,諍論的煩惱心,這是佛所不開許的,未捨諍而能正面見到佛,沒這種道理。在佛的地方,已經學習佛法,不捨佛所不許可的諍見、諍欲、諍心,這種人不能通達緣起法的實相,不能正面見於如來,不名為見佛。如果能夠捨除引起諍論的邪見、欲望,及煩惱,證得聖道,以勝義見佛或是佛所同意的以世俗肉眼、天眼見佛,才合道理。
如果諍論是依諸見,種種思想上的不合引生,稱作諍見;如果依種種的欲,自己貪著色聲香味觸,或貪自己所愛人的種種欲,而引起的問題稱為諍欲;如果這種人有染污心,發起憤怒造作一些乖離違背因果的事情,生起身語意三業惡行,這種人有煩惱的心,稱為諍心。

未六、約一切智所知所作辨
無處無位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有所知境而不了知,或復失念作非一切智者所作,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方、哪個時間,一切智者、一切見者的佛,對於所知的境界不能了知,或說佛會失去正念,沒有這種道理;相反的,佛是正遍知,能遍知一切法,無法不知;佛有身語意三不護的功德,不用特別用心防護,任運自然的隨順佛法,清淨自在無有過失,這才合道理。

未七、約入地菩薩悲智辨
無處無位已入大地諸菩薩等,於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當有退轉,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沒有哪個地點、哪個時間,已經證入初地到十地的菩薩,所積聚的功德像大地一樣,說菩薩對於有情會故意生起害心,或對於無上菩提,心還會退轉,沒有這種道理。相反地,已入大地的諸菩薩不會故意傷害有情,也不會退轉菩提心,這才合道理。

午三、結
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四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以上以大種自相、諸根所行、有無三毒、煩惱纏不斷斷、諍見等不捨捨、一切智所知所作及入地菩薩悲智等,應觀察什麼是合道理、什麼是不合道理,這是第四以現行門顯示處非處差別之相。

癸二、略更宣說2 子一、辨處非處2 丑一、略標
復次,略有四處四非處,依前所說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應正觀察。
其次,要略而言有四種處、四種非處,依前所說的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四種道理,應該正確觀察一切法的處非處的道理。
觀待道理,是指諸蘊的生起,要觀待諸因諸緣,諸蘊的施設要觀待名句文身。諸蘊是因緣生法,是相對待的法,稱為觀待道理。
作用道理,是指眼能見色、耳能聞聲等,一切法各有各的作用,稱為作用道理。
證成道理,是依現量、比量、和至教量,來證明佛說的無常、苦、空、無我等世、出世間的因果是真實的,稱為證成道理。
法爾道理,是一切法本來如是,不可改變的法性,如地以堅為相、水以濕為相、火以煖為相、風以動為相。

丑二、別辨
若於如是所說道理不相違背示現宣說,是名為處;若此相違示現宣說,是名非處。
如果與前文所說四種道理不相違背,開示顯現宣說諸法,稱作處;如果與四種道理相違背的示現宣說,稱作非處。

子二、明總合說
如是四處非處,并前所說,合成八種處非處善巧。
如是以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四種處非處,還有前面成辦門、合會門、證得門、與現行門四門,以這八個角度來觀察蘊、界、處、緣起等一切法的處非處的道理,合起來共有八種處非處善巧。

癸三、問答差別2 子一、問
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何差別?
問:緣起善巧和處非處善巧有什麼差別呢?

子二、答2 丑一、辨緣起善巧。
答:唯於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
答:對於因果生起的道理,以聖人的智慧開示顯了,這是緣起善巧。因為緣起善巧,說明緣起的道理,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及緣生法相無明乃至老死等差別相,這是佛陀以聖人的智慧徹底通達緣起法性,才能將複雜多變的緣起法相及甚深的法性,觀察入微、如實體證而善巧安立世出世間的因果,所以說於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

丑二、辨處非處善巧
若於一切無顛倒理正智顯了,名處非處善巧。
對於一切法無顛倒的道理包括觀待、作用、證成、法爾四種道理,由聖人的智慧完全正確沒有錯誤的開顯發出來,稱為處非處善巧。緣起善巧在於能具智慧,了知因果生起道理。處非處善巧在於能具智慧,辨別一切緣起法是否合道理。

壬三、略不說餘
所餘處非處善巧決擇,文不復現。
處非處善巧要略說到這裡,其餘處非處善巧的決擇文不再顯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