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潙山大圓禪師警策文

 潙山大圓禪師警策文
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緬離鄉黨,剃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吃用常住。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吃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曩劫徇塵,未嘗返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導師有敕,戒勖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博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
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碗缽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𢥃,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
新學無因倣傚。才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不覺龍鍾老朽,觸事面牆。後學諮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
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駭人。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裡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慞惶。
殼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言行荒疏,虛沾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
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樑,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閑。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抉擇深奧,啟悟真源。博問先知,親近善友。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遮邊那邊,應用不闕。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虛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托勝因,方能廣益。懇修齋戒,莫謾虧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不可等閑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熟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徇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
出此沒彼,升沉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抉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潙山大圓禪師警策文
[會]潙山,是一個山的名字。在湖南省寧鄉縣西邊,山下有一個河流,稱之為潙水。因為潙水就出在這個山流出來的,因此潙水初出,就稱它為潙山,也稱作大潙山。因為靈祐禪師開山,把這個山上成為一個大叢林,是他所著的一篇警策文,簡稱叫做潙山警策。如果說是潙山大圓禪師,大圓是他圓寂之後皇帝賜給他的諡號。他的名字叫靈祐。
警策:警,就是警諸未悟。還沒開悟的人,時時提醒他。警就是提醒。策,策諸後進。策就是鞭策,用鞭去策進馬,使馬往前進。由祖師的警策文,鞭策後學,就會往菩提大道上前進,努力進修,所以叫做警策。

1.教誡
1.1.示色身大患
1.1.1.總明業因苦果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會]夫:是發語詞,沒有特殊的意義。
業繫受身:眾生有造業,被業所纏縛。繫是纏縛,被業力所繫,纏縛住,引導而來六道輪迴裡,受這個身體。這句說明造業是因,受身體是結果,未免形累這是苦果。由造業,而被業所繫縛、纏縛,所以就要受世間的種種苦報。業是過去業因,身是現在苦果。由於過去所造的業因,而來受現在的身體,叫做業繫受身。
未免形累:累是勞累、累贅。形是身形、身體。既然造業、受果,有這果報身,免不了被身形所拖累,有很多的苦惱。累,就有很多的苦果。果中有累,顯示果不是一種,有很多的苦惱,生老病死等等眾苦聚集在這一個身中。

1.1.2.別顯色身之患
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會]稟父母之遺體:為什麼會有這個身體呢?稟父母之遺體,稟,稟承。這個身體是接受父母遺留下來的身體,父精母血混合起來,加上自己的業緣,成就這個身體。
假眾緣而共成:來投胎,成就這個人身,是假借眾緣,而共同組織成就。眾緣,受生的時候,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三緣和合為體。而單約這個身體的組織,又要四大,還要受想行識的四蘊配合起來,共同組織成就這個身體。而生活上也要靠這四大來保養才能夠生活。

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會]這兩句解釋上面所說的形累。身體雖然靠四大來扶持,而四大它有互相扶持的功用。可是四大的習性都是不同,升降動靜不同,彼此又互相反背,就互相傷害,引起很多很多的痛苦。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
[會]身體是無常、老、病,就是老病死。
無常有三種意義:第一、念念壞滅無常,第二、和合離散無常,第三、畢竟如世無常。
第一、念念壞滅無常,是約時間最短,剎那剎那生生滅滅。生而又滅,滅而又生,生滅不停,也就是剎那變壞,念念在變。
第二、和合離散無常,就是指死。因為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的,因緣盡了,就離開 散滅,就死了。
第三、畢竟如世無常,一切法究竟是無常,除掉出世間的涅槃之外,沒有一法不是無常的。
不與人期:期是訂期,沒有訂期,突然之間就到了。無常沒有跟人家訂期限,無常什麼時候會來誰也不知道。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會]說到最嚴重,也許白天還存在,到了晚上,無常一來就死亡。
剎那異世:異是不同,轉世了。剎那是最短的時間。很可能以最短的時間,就變隔來世,就是來生。

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
[會]譬如:比是比方,如是好像。
春霜:春天的霜,很容易化掉。春天的霜消得特別快,顯示無常快的意思。
曉露:曉是天亮,天亮看到樹葉子的露水,太陽一曬就乾掉,人命無常情況也是跟露水一樣。
倏忽即無:倏忽,很快的。無,就是沒有。一下子就沒有。

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會]岸樹:岸,岸邊、海岸,像岸邊如果這裡長一棵樹,下面都是海水、懸崖、絕壁。風一吹就倒,因為它沒有靠的地方。人身無常的情況,也是像岸邊樹一樣,很快就會被吹倒,就會被消滅。
井藤:井裡面的藤。藤比方命根,命根被光陰一催,很快就會斷掉。怎麼能夠持久呢?到井裡面,就是表示無常。攀住這個藤,能長久嗎?這就是顯示無常的情況相當可怕。

1.1.3.結示生滅時速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會]念念之間,迅速快極,很快無常可能就要到,就在這一剎那之間。彼此呼吸一停,就是來生。既然這麼可怕, 我們怎麼可以晏然空過?晏就是安,晏然就是安然。既然無常迅速,怎麼可以很安然地,讓他一天一天空過呢?

1.2.懲出家流弊
1.2.1.略敘出家要旨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
[會]父母不供甘旨:出家,離開生身父母,沒有辦做到反哺孝順父母的事。不能供養父母甘旨。甘旨是好吃的東西,拿來供養父母。
六親固以棄離:不但是捨離父母,而且要捨掉自己的六親眷屬。固然要跟他,離開很遠。棄是捨掉,捨掉六親,離開家庭,跟師長出家修行。六親,就是父、母、兄、弟、妻、子。自己的親族,父親、母親,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從前至後,通通都包含在內。

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
[會]不能安國治邦:在家要安定自己的國家,治理邦家。邦也是國家。
家業頓捐繼嗣:自己家裡的事業沒有辦法照顧。頓是頓時,捐是捨去、丟掉。把自己家庭的事業頓時捨棄。如果是男性,本來有繼續家庭香火祖業的責任。出家,也不能繼承家裡祖先的奉祀香火。

緬離鄉黨,剃髮稟師。
[會]緬離鄉黨:緬離就是遠離。鄉黨就是自己的故鄉。古代五百家叫做一黨,一千二百五十家的村子就叫做一鄉。遠離自己的故鄉,跑到佛寺去。
剃髮稟師:就是出家,要現僧相,就得把頭髮剃掉,稟承師長的教誨,學習出家的威儀。

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
[會]內勤克念之功:出家應當做的事情。對內心要很認真、很努力,時時刻刻克服自己的妄念,降伏自己的妄心,在戒定慧三學下功夫,使念慧能夠成就。
外弘不諍之德:不諍,不與人爭,就是僧伽,六種和合。不諍再往深一層講,像證到阿羅漢果之後,得到無諍三昧。

迥脫塵世,冀期出離。
[會]迥脫塵世:遠遠超脫六塵的境界,超脫這世間。
冀期出離:冀是期望、欲。期望能夠超出三界,永離生死。

1.2.2.正懲出家流弊
1.2.2.1.名利失道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吃用常住。
[會]何乃纔登戒品:何乃,怎麼可以這樣子呢?
纔登戒品:剛剛登壇受過戒,就好像覺得很了不起,我是一個受過比丘戒的大比丘。自認為很了不起,應當受人家供養,沒有一點慚愧心,這是要不得。
檀越所須:檀越是指在家護法,因為修布施,能夠超越貧窮海,得到富裕的安樂。因此對在家護法肯布施,叫做檀越。出家人日常所需用的東西,日用品一切衣食住等,通通都是靠在家信徒布施,檀越布施,檀越供養我們所需用。
吃用常住:出家人吃的、用的,都是由常住來供養,由常住來負責。

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
[會]不解忖思來處:不了解、不去忖思來處。心裡時時在想,叫作忖思。時時在想我們所受用常住的東西,他的來處是不簡單,是由在家施主供養的。不要認為我應當受人供養。
謂言法爾合供:法爾就是應當、當然。我這樣子接受人家的供養是合法、應當。並不是說你不能接受人家的供養,但是你接受人家的供養,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應當受。而沒有想想自己功德多少,能不能接受,沒有忖思來處,這是錯的。

吃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會]吃飽了,好好修行沒關係。 可是,並不是這樣,大家聚在一塊兒,就在那裡喧喧,就是講話。講什麼呢?但說人間雜話。

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
[會]只是貪求世間享受,追求快樂,不知道一時的享受快樂,可是這是永久的苦因。造下罪業,將來受苦,即無了期。

曩劫徇塵,未嘗返省,
[會]曩是過去、往昔。過去無量劫來。循著、順著世間紅塵的塵境在流轉。生生世世,貪求當生的享受,而造種種罪業,將來墮落受苦。不曾反省自己有許多過錯,該改的應當要好好改正。

時光淹沒,歲月蹉跎。
[會]時光,指好光陰。時是時間,光是光陰。在時間當中,許多好光陰,就這樣糊裡糊塗地空過去。淹沒,就是唐喪、浪費。把好光陰浪費掉、唐喪掉。歲月蹉跎,歲就是年,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一時一時,就這樣讓它空過。蹉跎,就是虛度。把很好的時間光陰,一年一年地虛度,一月一月這樣浪費虛度,一天一天地就這樣虛度過去,根本就沒有想想自己用了多少功,修了多少行。

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會]受用殷繁:一天到晚追求現時的受用。殷是盛,殷盛。一天到晚講究享受,穿的衣服、吃的東西、住著房子,衣食住行。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就是為了這些享受。繁就是多,很繁多的享受。殷盛、很繁多的受用。
施利濃厚:因為在家人想要修福,多修福業。對於出家人至誠恭敬,就發心供養。因此布施所得到的利益,相當濃厚。 在家施主發心布施種種受用,相當之豐富。濃厚就是豐富的受用,過度享受。

動經年載,不擬棄離。
[會]得到享受,有人供養。一年一年,載也是年。一年一年就這樣糊裡糊塗的過去。不擬就是不打算。棄,丟掉。離,離開。對名聞利養,他根本就不打算丟掉,也不想離開。

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會]因為人家供養多,貯積起來的東西,聚集愈來愈多。滋長很多人家供養的東西。保養護持自己幻化的身體。幻質就是指這個身體。質是體質。

導師有敕,戒勖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
[會]導師有敕:導師,指釋迦牟尼佛,領導我們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有敕,就是有敕命、敕令,也就是佛的教誨。
戒勖比丘:勖就是勖勉,勉勵。戒是禁戒。警策、勉勵比丘,指出家眾,包含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在內。
進道:只求道業有進步,希望自己斷煩惱,了生死的道業,天天有進步。
嚴身:應當是求莊嚴自己法身,使法身慧命莊嚴起來,莊嚴自己的法身慧命。希望道業有所進步,希望自己的法身慧命能夠得到莊嚴。要道業有所進步,才能莊嚴自己法身慧命。三常不足:三樣的受用,飲食、衣服、睡眠。修行的人為了使道業有所進步,使法身慧命能夠莊嚴增長。因此,他在修行的時候,對於平常飲食、衣服、睡眠這三樣東西經常有不夠的情況。

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
[會]世間一般人,對於這世間的享受,耽著這個味道,不肯停止。人,指一般普通庸俗的人。此,飲食、衣服、睡眠等等的受用。耽是耽著,對於飲食、衣服、睡眠種種的享受,就是耽著、喜歡、愛著。味是味道、滋味。對於這世間的享受味道,沒有停止。
日往月來:往是去。一天天就這樣過去。一月月就來。時光好光陰,一天一天就這樣空過。不知不覺頭髮就白。
颯然白首:颯然就是突然之間,不知道、不曉得什麼時候,頭髮就白了。白首,首是頭。頭髮白了就叫白首。

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博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會]後學未聞旨趣:後學,就是後輩學佛的人。旨是宗旨,趣是趣向。不知道學佛出家的宗旨在哪裡?應當趣向到哪裡去?
應須博問先知:需是需要,應當需要。博,廣也,詳細。不懂的要多問。不懂,就是常常去請教先知、先覺。先知,就是先覺者,比我們先出家的,先懂得佛法的,我們要尋問他。
將謂出家,貴求衣食:將謂,就是。有人以為出家,最主要的目標是求衣、求食。不是為了衣食,才來出家,來出家不是貴求衣食。

1.2.2.2.啟示三學
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
[會]佛先制律:佛對於出家的人,先制定戒律。先是指出家的人,應當就要先學習戒律。
啟創發蒙:不懂戒律情況,矇昧,就是靠戒律來加以啟發。最先開創的,就是要他持戒,開發他的愚蒙,啟蒙。
軌則威儀:對於出家的軌則、威儀,都要持得清淨。軌則是軌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軌道,就是戒律。按照軌道、原則學習,才不會出錯。威儀,有威可畏,有儀可敬。
淨如冰雪:好像冰是白的,雪也是白的,表示清淨的。冰雪,表示戒律、威儀都是持的清淨。就是持戒、守威儀,清淨莊嚴,清白的情況像冰像雪那樣清白。

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
[會]止持作犯:按照佛制,停止不去做,就叫做持戒。做了,就叫做犯戒。
束斂初心;剛剛學佛出家,就要靠戒律、威儀,來收束心念,收斂身心。行、住、坐、臥四威儀,處處如法。止持作犯這一句話,可以說是總指全部的戒律。按照佛制戒律,如法去受持、去做,就能收斂自己的初心,初發心的道心才能堅固起來。而且還要進一步的研究戒律微細的道理。
微細條章:戒律裡面講到微細,所謂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很多、很微細。條是條目,章是章節。戒律裡面有許多條目,一條一條的戒律。分很多的章、段、節、目。
革諸猥弊:革除心裡一些不如法的地方,該除去的毛病很多,所以叫做諸。猥是很卑劣,弊是弊害、弊病。每個人心地裡都有很多弊病、卑劣的東西。就是貪瞋癡等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乃至八萬四千的微細塵勞煩惱。革除心裡許許多多卑劣的東西貪瞋癡,這些對於道業都有危害,都是一種病態,所以是弊。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
[會]毗尼法席:戒律沒有把它研究好,沒有修學好,對於大乘佛法,怎麼能夠分別得清楚呢?毗尼就是戒律,法席就是講究戒律、學習戒律的地方。
曾未叨陪:曾未,就是不曾去做過。叨,參加或者是混濫在裡面。在戒律裡面,講究戒律講究持戒的地方,你還沒有去學過,不曾參加過,不曾培養過持戒方面的道理。對於最上乘法,你怎麼能夠甄別呢?麼能夠了解呢 ?甄別就是分別,分析明了義理。講說戒律佛法的筵席,你都沒有去參加過,沒有去學習過,沒有培養過,你怎麼能夠了解最上乘法。了義上乘是指禪門功夫。

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
[會]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一開始沒把基礎打好,這一生學習佛法,不就等於空過嗎?最後一口氣不來,那時候覺得在佛法上沒有得到一點受用。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教理未嘗措懷:對佛所說三藏的教典、教理,從來不曾用心。措懷,就是你的心懷不曾在教理上,下過功夫。
玄道無因契悟:參禪的功夫這個很幽玄的妙道,你怎麼能夠有因緣來契合而得到參禪開悟呢?

1.2.2.3.不修學過
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
[會]及至年高臘長:到了以後,你年紀大、歲數多了。臘長,就是戒臘很高。
空腹高心:沒有如法學習到佛法,只是空腹高心而已,戒臘很高,而又沒有修到什麼高尚的品德,而且心又很高,卻又沒有得道。
不肯親附良明:他沒有下過功夫,好好親近善知識。良是好,朋是朋友,就是指善知識。
惟知倨傲:他心裡只知道傲慢,不謙順。

未諳法律,戢斂全無,
[會]未諳法律:諳是明白、認識。不懂戒律。
戢斂全無:佛制戒律,如果沒有好好學習的話,你就不會收斂自己的身心。戢斂,就是收攝、收斂。完全沒有收斂身心,行住坐臥四威儀處處不如法。因為不習學戒律,沒有注意到四威儀,不會收攝自己的身心,不會收攝六根。

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
[會]大語高聲:嗓子高,講話的聲音很大,吵得不得了。
出言無度:講話也沒有一個限度,沒有按照規矩來。

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
[會]不敬上中下座:十夏滿才算是下座位。二十夏滿,才是中座位。三十夏以上是上座位。不尊敬上座,沒有尊卑。這種情況好像印度婆羅門教情況一樣,他們沒有這種分別。

碗缽作聲,食畢先起;
[會]碗缽作聲:吃飯的時候,或者用碗,或者用缽,不要有聲音。
食畢先起:吃飽了先起來。

去就乖角,僧體全無;
[會]去就乖角:去就,就是作為,來來去去一切舉止動靜。乖,乖違、違背,違背佛制戒律的正法不如法。角是方形的角, 角是方法。乖角就是不合乎方法、違背方法。舉止動靜都不合乎佛制的方法。
僧體全無:出家人的體制完全沒有,不懂得出家人的規矩,舉止動靜,處處都不合乎出家人的威儀。出家人的體制、形相,已經完全沒有。

起坐忪諸,動他心念。
[會]起坐忪諸:忪就是浮躁,舉動浮躁。諸等於語助詞。
動他心念:使他人的心念也跟著你動。

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新學無因倣傚。
[會]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平常在初學時,沒有保存少少的規範儀則,小小威儀都沒有做好。將來做長老的時候,要用什麼來領導後輩的人呢?後昆,後輩、後賢、後學。自己就不能夠收斂身心,不能夠調和自己,將來要用什麼方法來領導後學呢?束就是收束,斂也是收斂。倣傚,倣照學習,仿照你的儀範,來學習他的規範、儀則。傚是學習。無因倣傚,沒有好的因緣讓他來學習。

才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會]纔相覺察:如果自己做得不威儀,旁邊有人看到,警策他:某人啊!你這威儀不好啊!人家看到會生起不好的反應。剛剛這樣警策他,不但不接受,他就說:我是個住山的人,我不講究那些,不計較這些平常的小威儀。這是很不應該的,就是變成沒有慚愧心。
未聞佛教行持:他不去聞思修,不懂得佛法,沒有好好修持。由此他的心情,就是存著在家的時候那種粗里粗氣的情況。

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
[會]如斯之見:像上文所說這些不如法的動作、這種見解,原因在那裡呢?因為他初發心的時候,懶惰、懈怠。慵是懶,惰是懈怠。
饕餮因循:饕是貪財,貪吃叫做餮。饕餮,貪著世間的飲食,貪著世間的財富。因循就是糊里糊塗過日子。
荏苒人間:荏苒是因循。因為他一天到晚都是這樣糊裡糊塗過日子,不在佛法上好好下功夫,這樣因循過日,在人間空過。
遂成疏野:由此不好好的學習,俗理俗氣沒有受教育,很疏懶、很野氣。

不覺龍鍾老朽,觸事面牆。
[會]不覺龍鍾老朽:不知不覺老了,看看他行步走動,龍鐘老態就現前。走路不能夠那麼痛快,舉步很緩慢,老了就好像樹木已經壞掉。朽,朽木、朽壞。老了,就好像樹木朽了,沒有用。
觸事面牆:接觸到什麼事情,都不懂,好像面對著牆壁。做什麼事情都不懂,樣樣不妥,好像臉對著牆壁。

後學諮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
[會]後學咨詢:後輩的學人來請教、請問你。咨是咨問,詢也是詢問。咨詢就是請問。年輕人來請問你的時候,不曉得怎麼講,沒有話講。
縱有談說,不涉典章:縱然有所講,講出來的沒有根據。典是典故,有典故。章是章句。說出來的話都是有根據。說出來的話沒有根據,就是不涉典章。涉是涉獵。

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駭人。
[會]或被輕言:如果說錯了,後輩的人輕視他,說他幾句話,又不高興。
便責後生無禮:惱羞成怒,責備後學,這些後生後輩的人,對長老這麼沒有禮貌。
瞋心忿起,言語駭人:瞋恨心就發起來,忿怒就來,所說的話使人害怕。駭是害怕。

1.2.2.4.業果時熟
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
[會]一朝臥疾在床:有一天生病了,病了很重,躺在床上爬不起來。
眾苦縈纏逼迫:種種的苦惱是身體、心理的苦,纏縛住他。用繩子纏住他的情況一樣,被這些痛苦、病苦煎迫,逼迫他的身心,很難受。這兩句說明身體上的苦。

曉夕思忖,心裡恛惶。
[會]曉夕思忖:曉是白天,夕是晚上。忖,也是思惟。心裡思惟,想到這一生糊裡糊塗過日子,功夫沒有修好,這時候手忙腳亂。
心裡恛惶:恛惶就是驚怖、恐怖的情況。心裡恐怖的情況。惶,倉惶然很恐怖。恛,心地在那裡打轉,一直在胡思亂想打轉,不曉得怎麼辦。這兩句這是心的苦惱。

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會]呼吸停下來死掉,走哪一條路?

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
[會]從茲,從此,到這時候將死了,才知道悔過,後悔過去一生的過錯。想要修來不及了,就好像臨渴掘井,想要喝水才來挖地出井,怎麼來得及?

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會]自己恨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不預備,不早修行。年老了,才發現自己一生有很多過錯、很多罪過。

臨行揮霍,怕怖慞惶。
[會]這是說死苦。臨將要死的時候,就得離開人世,猶如反掌的時間。到臨將死的時候,一生所造業境通通好像是看電影,自己一幕一幕清清楚楚的,就會恐怖、害怕,心理慌亂。

縠穿雀飛,識心隨業。
[會]假定說有一個瓶子,小鳥飛到瓶子裡面,用很薄的紗布把瓶口封起來。薄紗給雀鳥一撞撞撞久了,就撞破,雀鳥就飛出去。雀鳥比方第八阿賴耶識,瓶子比喻身體,薄紗比喻命根。臨終走的時候,命根先斷就是第六意識先失去作用,第八識也走了。第八阿賴耶識,這個妄想心,就隨著一生所造業力去轉生。

如人負債,強者先牽。
[會]看你這一生所負的債那一種重,業力那一種重,好像負債。負的債物多的,力量強,托住你就先走了。業力比較強的,就托住你,就先走。

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會]這時候心情很亂,往那個重的地方先倒,如此墜下來。

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
[會]無常,好像殺人的鬼神一樣,他念念沒有停止,都在摧人老。命沒辦法再延長,時間也沒有辦法等你。

人天三有,應未免之。
[會]一旦無常來了,人間天上三有應當都免不。三有,就是三界。三界裡面都有輪迴生死,所以叫做三有。

如是受身,非論劫數。
[會]如是上面所說的輪迴生死,身體死了一個,又換一個,沒有辦法把時劫來算,輪迴生死多少劫,沒有辦法算。

1.2.3.結歎策勵勸修
感傷嘆訝,哀哉切心!
[會]臨死這種情況實在可怕,想到這裏有很大悲感,傷心,會悲歎的聲音。悲哀的歎息聲。痛切於心,實在太令人很痛心。這樣輪迴生死沒有停止,多苦惱的事情。

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會]這麼可怕的輪迴生死大事,我怎麼可以把嘴閉起來不講話、不開導你們呢?因此彼此互相警策。你看我懈怠,你警策我,我看你懶惰,我警策你,彼此互相勉勵,互相警策。

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
[會]溈山祖師說:我覺得很是痛恨的一點,大家都沒有這福報,生於佛在世的時候,都生在像法之末,將接近末法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到了這個時候,距離佛出現世間的時間越來越遠。

佛法生疏,人多懈怠。
[會]我們懂得多少佛法,而且對佛法都很生疏,都不熟練。沒有辦法,隨時隨地把佛法提示在心裡。為什麼對佛法生疏呢?一方面是業障重,懈怠成性,不肯用功。一方面是根性鈍劣,也有關係,尤其人性是容易懈怠。人多懶惰懈怠,不肯用功,馬虎過日。

略伸管見,以曉後來。
[會]我簡略的伸說我個人的見解,如管窺天。我的見解是很有限的,盡我所知簡略的提伸一部分,來警策大家。用我所懂得的一點佛法,來開導後來的後學。

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會]如果不把過去那些壞習慣,驕慢、貢高、自誇自矜的壞習慣去掉。逭是轉、逃。很難脫離這輪迴生死輪轉。想要逃出輪迴生死很難很難。

2.示法
2.1.明出家正因
2.1.1.正明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
[會]出家人,一開始發心舉步,第一步開始就是要超方。方有兩種意思,第一、三界六道塵世範圍,就是在這個三界六道裡面,塵勞煩惱很多,出家的人就是發心要超出三界。第二、走很大方的路線,走很大的菩提大道,了生死,成佛道,度眾生。定下這個目標要這樣做。

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
[會]心形異俗:異就是不同,形是身形,外表的形象跟世俗是不一樣。不但外表形象跟世俗是不一樣,心地也是完全跟世俗不一樣。
第一、紹隆佛種:出家的目的就是要續佛慧命,使佛法能夠繼續、能流傳。目標是紹隆聖種,紹是繼續,隆是興盛,聖種是世出世間三乘教法,就是佛法的種子繼續能夠永久流傳下去。續佛慧命,就是紹隆聖種。
第二、震懾魔軍:震是震動,懾是害怕,使魔軍害怕,不敢來擾亂佛法,不敢傷害佛法,使邪魔外道都能夠降伏,使佛的正法能夠繼續流傳。假如要使佛的正法久住,就要有人住持正法,使魔軍恐怕,而不會來破壞佛法。魔軍,一方面固然是指內心的煩惱魔、死魔、五蘊魔,一方面也指外面的邪魔外道。
第三、用報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主恩、三寶恩。
第四、拔濟三有:念眾生輪迴生死的苦惱,悲傷眾生沈淪苦海,修行要來度他們。拔是超拔、拔度,濟是救濟、濟度,三有是三界。三界內通通都有輪迴生死,有生死,有輪迴,叫做有。想到自己輪迴生死之苦,同時也想到三界六道內一切眾生輪迴生死之苦,念念要來度化。自己修行斷煩惱、了生死,同時也要利濟眾生、度眾生、斷煩惱、了生死,所以叫做拔濟三有。

2.1.2.反顯
若不如此,濫廁僧倫,言行荒疏,虛沾信施。
[會]假如出家人不照上面所說的道理這樣子做,就叫做混濫在僧團的同合裡面。倫就是類。言,對佛法的了解沒有多少,而所說的話跟世俗沒有兩樣,就是所謂佛法的言行,沒有做到,完全跟世俗一樣。荒是荒廢,一天天的好光陰空過去,解行荒廢掉、生疏、不成熟。受在家施主的供養,徒然受信施的供養,沒有做到出家人所應當做的事。就是虛霑信施,叫做負債受用。

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會]昔年,就是還沒出家之前的舉動,到現在一點也沒有改進。世俗的那一套,現在還是寸步不移,並沒有變動。恍惚,就是昏昏懞懞的虛度,無善可記。等到無常來的時候,有什麼可以讓你靠得住的。恃是依靠,憑是憑藉、憑證。將來無常來,要憑藉什麼來對付無常呢?

2.1.3.獎勉
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會]何況大家出家之後!相貌堂堂,儼然是一位僧寶,儼然是高僧大德之相。
容貌可觀:他的儀容顏貌,他的相貌長著是很莊嚴。可觀是好看,人家看到又恭敬,又生歡喜。
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通通都是過去世種下善根,才能感到現在特殊的果報。異就是與世俗不一樣,特殊的果報。宿,過去。皆是,通通都是。感就是感因,過去所作的因,現在感到這個果報。

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
[會]便擬端然拱手:擬就是打算、準備。端然拱手,就是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雙手接著人家供養,希望享受福報。
不貴寸陰:而自己卻不好好修行,應當要好好用功才對。
事業不勤:出家人應做的事業,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最起碼自己努力修行,斷煩惱,了生死。這個事業要勤勞,努力去進修。
功果無因克就:應當修行的事業不進修、不努力,這個功德將來的果報,怎麼能夠達成呢?無因克就,沒有辦法克服困難,達成這個成就。斷煩惱、了生死的目的,不能成就。如果不努力精進修行,就不能成就這個將來的果德。

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
[會]豈可一生空過:怎麼可以讓這一生這樣子空過呢?
抑亦來業無裨:裨就是補,無裨,無補、沒有幫助。如果對自己修行的事業,不努力的話,你對於將來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度眾生的事業,就沒有幫助。

2.1.4.徵釋
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
[會]辭親決志披緇:緇是黑色的布料,穿黑色衣服、著壞色衣,就是披緇。出家人穿黑色衣,在家人穿白色衣服。出家必定要辭掉自己的父母、六親。決定自己的志向、目標,就是要披緇。披,佛所制的三衣、壞色衣、袈裟,披在身上。
意欲等超何所:你出家的心意,想要超越哪種境界?你打算要到達哪一種境界?
曉夕思忖:曉是白天,夕是晚上。無論白天、無論是晚上,時時要這樣想,不要忘掉自己的志向。思忖,忖就是心裡細細的思維。
豈可遷延過時:遷延,隨著時光一直在遷動。怎麼可以一天過一天糊裡糊塗過日子。隨時隨地下工夫,不要讓它空過。

心期佛法棟樑,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會]心期佛法棟梁:每個出家人內心必定要有這種期望,作佛教的棟梁,做住持佛的正法,續佛法的慧命。
用作後來龜鏡:現在努力進修,成為佛法的棟梁,將來就成為世間一般人的鑑境模範。龜鏡,師匠義,將來作人天師範。古人用龜甲卜卦,可以問知未來的事情,知道未來叫做龜卜。鏡是鏡子,可以照我們現前的美醜好壞。就像龜鏡做人的模範。
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你常常內心都這樣子想,都是這樣提高警覺,努力精進修行,還恐怕未必能夠有少分的相應。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
[會]出言須涉於典章:凡是出言講話,所講的話都要跟典章相涉、相印。凡是講一樣的事情,必定要有古典、章句可以證明,實際上有這一回事。
談說乃傍於稽古:跟人談話,說出來的話,旁人聽到,就會替你去稽查古代的典籍。

形儀挺特,意氣高閑。
[會]形儀挺特:形象、儀表,很特殊、很莊嚴。挺特就是站得很直,規規矩矩,一點也不馬虎。而他的內心呢?
意氣高閒:心意很平靜,他的氣量很廣大、很高尚,是很高尚的氣度、風度。而他的心意現出來外相,很高閒。閒是很悠閒,心情很悠閒、很高尚。

2.1.5.擇友
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
[會]遠行要假良朋:參方,必定要有好的朋友、同參道友,才能夠鞭策自己。遠行就是去參方。假就是假借、依靠。遠行出外去行腳、去參方,需要借著良好的朋友,就是同參善知識。
數數清於耳目:時時常常能夠跟他接近,使這個耳目能夠接近善知識,使他能清淨。因為善知識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眼睛看到,看善知識怎麼做,我們跟隨他學習。聽到善知識怎麼講,我們就學習聽他所講的道理來學習。使這個耳目能夠得到聰明,能夠得到受用,而且心地得到清淨。時時親近善知識,眼睛所看到的是善知識修行的方式,一舉一動修行的方式,我們可以學到。耳朵聽到的是善知識所說的開示道法,時時可以親近學習,使心地清淨。

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
[會]住止必須擇伴:凡是安靜住在一個地方,止息下來,也必定要選擇好的同伴。為什麼住的地方也要選擇好友呢?
時時聞於未聞:親近同參道友,我們時時可以聽到沒有聽過的佛法。

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會]因此之故,古人有說:生我們身體的是父母親。使我們有所成就是朋友,就是善知識,有好的同參道友善知識,來互相勉勵、鞭策,才能有所成就。為什麼這樣說呢 ?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會]親附善者:因為親近、接近於善人、有修行的人,跟他在一起。
如霧露中行:譬如說濛霧很大,在霧中行。或是早上有露水的時候,小路中行。
雖不濕衣:雖然未必霧露能夠使衣服沾濕。
時時有潤:但是它有一點濕氣,多多少少沾了一點濕氣。跟善人同住,多多少少都會沾到一點善人所修的功德,所以要選擇善知識。

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會]狎習惡者:狎是狎近。如果你跟壞人在一起,跟他常常相習,學習他那一套。
長惡知見:就會增長惡知見,增長壞的知見。
曉夕造惡:曉,白天。夕,晚上。看這惡人時時造惡。
即目交報:即在目前,你就會遭到惡的果報。
歿後沉淪:現在為世人所不齒、不喜歡。死掉以後,墮入三惡道,沈淪三界六道,就苦惱了。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一旦這個人身失掉,一萬劫也沒有辦法恢復過來。

2.1.6.結誨
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會]上面都是一些忠言,是很逆耳的,怎麼可以不銘記在心!不可以忘掉,時時鞭策自己,道業才能增長。

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
[會]便能澡心:如果能夠把上面講的逆耳之言,記在心中,時時鞭策自己。能夠把自己的心地清除得乾乾淨淨,好像洗過一樣,所以叫做澡心。澡就是洗,好像把心地,用上面那些逆耳之言,把它洗乾乾淨淨,心地就會清淨。
育德:培育世、出世間一切功德。育就是培養,把這功德能夠培養成就,心地清淨。努力進修,就能夠把這功德培養成就。
晦跡:有一段時間隱藏起來,好好來充實自己。晦是隱藏、藏匿起來。跡是足跡,把自己的行蹤不給人家知道。暫時隱藏起來,好好充實自己。
韜名:韜是藏。把自己的名聲隱藏起來,不露鋒芒,不讓人家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會]蘊素精神:蘊也是藏、遮蔽、掩蓋。蘊就是把自己掩蔽起來、遮蔽起來,不暴露在外面。素是素養、培養。培養自己的精神,也就是努力進修自己的道業。
喧囂止絕:這樣在修持的時候,能夠斷絕外面繁雜的環境。喧就是喧鬧,外面喧鬧不會接觸到。囂就是鬧事。喧囂就是喧鬧。隱藏起來,把心止息下來。絕就是斷絕,跟世間的塵勞斷絕。約理方面看,隱藏起來在深山裡下功夫,能夠把自己心裡面那些喧鬧,沒有辦法靜下來那些煩惱,通通讓它止息、斷絕。
止:降伏煩惱,使煩惱的種子不生起現行。
絕:斷絕煩惱種子,把心裡的貪瞋痴等等煩惱種子都把它斷絕掉。這樣修行的功夫,就算真正成就,不但是要斷外面喧雜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斷自己心地上的煩惱。

2.2.示入道途徑
2.2.1.參禪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
[會]若欲參禪學道:假定你希望想要學習參禪,由參祖師禪學道,能夠成就你斷煩惱、了生死目地的話。
頓超方便之門:這個法門很妙,他能頓超方便之門。樣樣會歸自性,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必假借方便,方便是一種權巧方便。頓時超脫種種權巧方便的門路,直接趨向自己清淨的本性。

心契玄津,研幾精要。
[會]心契玄津:津是關津、渡口,凡是一個水跟陸地交接的地方叫津。玄是玄妙,契是契合。如果能夠修頓超法門,心就能夠與玄妙的自性契合,心能與諸法的理性相契合。
研幾精要:研是研究。幾是機微,很微細的道理。研究、求證很微細的道理。精是很精微、很細的境界。要,捨掉泛濫的,取其最重要。這個意思求證本有的自性,這心體是最微細的,所以叫幾。最精密的,所以叫精要。這個心地是最微細、最精密、最重要的。能夠體悟到本有的自性,就能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

抉擇深奧。啟悟真源。博問先知,親近善友。
[會]決擇深奧:決擇,就在種種煩惱之中,選擇出本有的自性,求證自有的本性。深奧,就是指諸法的理體。心體最深、最奧妙。我們要求證這深奧之理,必定加以細心地抉擇。
啟悟真源:啟是啟發,悟是開悟。真正的本源,就是自性清淨心、諸法理體、諸法實相。
博問先知:先知就是先覺者,比我們先開悟的人。博,廣博。多方面去親近這些高僧大德,已經開悟的人。
親近善友:還要對同參道友、善友、善知識要多親近。

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
[會]此宗難得其妙:此宗指禪宗,很難得到他玄妙的本體,就是說參禪要求真正開悟並不容易。
切須仔細用心:必定要很細心地、很懇切,用心去參禪。
可中頓悟正因:假如你是屬於禪門根性,可以在這禪門之中,頓悟你本有的正因、諸法的理體,就能頓時開悟。
便是出塵階漸:能夠頓悟,能夠開悟,由此慢慢地繼續修行,就能超出塵勞。由此漸次超出三界。頓時開悟,只是解悟而已。

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會]這是開悟以後的境界。從此開悟之後,就能破三界、二十五有。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處中分類,叫做九有。欲界為一地一有。色界四地四有,無色界四地四有。分得最清楚最細,為二十五類。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及那含。
內外諸法:就是指根身器界。根身是內,器界是外。
盡知不實:三界內一切諸法,器界、宇宙萬有,通通都是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都是不實在的。身體有生、老、病、死。而心,念念遷流,變化無常,這都是不實在的。沒有實體為什麼現在會有呢?
從心變起:唯識所變、唯心所現,只由我們的心所變現出來的三界諸法。
悉是假名:因為這些都沒有實體,所以說叫做假名。只有名而已,並沒有實體。一切法的名字都是假的。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會]不用將心湊泊:到了開悟這種境界,就不必用心去計度。湊泊就是接近,用心去接近一切諸法。不必用心去分別諸法,不必用心去擬議諸法。顯示諸法與我心體,本來是一如的。
但情不附物:情就是心,只要你的心不附屬於萬物,不跟萬物起分別,萬物難道它會妨礙人嗎?

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遮邊那邊,應用不闕。
[會]法性周流:得到諸法理性之體。
莫斷、莫續:已經得到徹底契理的境界,也不必去斷它,它本來就是如此。也不用動念想要相續,它也是本來如此。體悟諸法理體,在諸法的理性當中,自由自在。聞聲見色,蓋是尋常:聽到的種種聲音,看到的種種顏色,都是很平常的,就是已恢復原來的原狀。
遮邊那邊,應用無闕:無論你要辦什麼事,不論是要自利或利他,或隨順眾生,或上求佛道,都是任我們法性周流出來的境界,都能夠得到圓滿的運用,不會有所缺少,一切當下即是。

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
[會]如斯行止:能夠照上面所說這樣的。如斯,指上面所說這樣去的修行,舉止動靜跟這個道理相合。
實不枉披法服:就不會枉費在禪門裏面當個出家人,披上法服。法服就是袈裟。
亦乃酬報四恩:能夠做到上面所說開悟的境界,才可以真正能夠報答四重恩。
拔濟三有:也能下濟三途苦,也能救拔濟度三界內一切眾生。

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會]生生若能不退:生生世世都能像上面這樣用功,生生都不退轉,繼續用功。
佛階決定可期:佛的階位決定可以成就,決定成佛。

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
[會]往來三界之賓:到了自己超出三界,了生死,證不退轉之後,還沒有成佛。來三界度眾生,在三界內來來去去,來這裡做客人。
出沒為他作則:出是出現世間,沒是隱藏起來,也就是示現涅槃之類。這一舉一動,都是做眾生的模範。則就是模範、規則。

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會]此之一學:是禪門,這個參禪這門學問,參禪這種修行方法。
最妙最玄:是最微妙、最幽玄的。妙是微妙,玄是幽玄、深妙。
但辦肯心:只要你肯下死功夫去辦、去參、去修學。
必不相賺:不會騙你。真正下功夫還要發恆常心,努力進修,沒有不成就。

2.2.2.學教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會]若有中流之士:假定世間有中等根性的人,聰明伶俐,文字能通。
未能頓超:如果叫他修頓超法門,不是這類根性,不能夠修頓超法門。
且於教法留心:姑且在佛所說的經律論三藏教典裡面,留點心,下一番功夫。教中下根性的人,根據經律論三藏教典,從文字入門。依文字起觀照,依觀照證實相。
溫尋貝葉:溫是溫習。學過的,再繼續溫習舊書。尋是尋找。貝葉就是經典。尋貝葉,就是叫我們找經論,在經律論三藏裏面下功夫。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虛棄。
[會]精搜義理:要很用心地搜尋每一部經的精要的地方,找出它義理的要點來。
傳唱敷揚:傳是流傳,把佛法流傳下去。唱是提倡,提倡佛的經教。敷揚,敷演、宣揚、講說。意思說自己先研究,把教理研究通了,自己學習做修行,同時把經教講出來,在世間流通。
接引後來:自己學好之後,可以接引後來、後輩的人。
報佛恩德:能這樣做的話,也能報答佛的恩德。
時光亦不虛棄:能這樣做的話,時間光陰才不會浪費掉。虛棄,空過、廢置。虛,空虛、浪費,把時光空過。棄是丟掉,好時光把它丟掉,沒有好好用功使它成就。

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會]必須以此扶持:必需要按照上文所說的戒律、教典,互相運用來扶持佛法。
住止威儀:一舉一動都要安住威儀中,有威可敬,有儀可則。
便是僧中法器:堂堂僧相,又有威儀,使人生起恭敬之心,就是出家人當中的法器。在佛法裡面成為一個有用之材。

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托勝因,方能廣益。
[會]難到你們沒有見到葛藤靠在松樹上,藤子跟在松樹一直上去,松樹很高很長有一千尋那麼長。兩手伸直叫一尋。葛藤只要靠著松樹,照樣它能夠高到一千尋。中下根性的人靠他自己的力量參禪,很難。如果能夠靠經教的道理,以三藏教法來學習,好像葛藤靠在松樹上一樣,照樣能夠高到千尋。葛藤依附、寄託在松樹上,松樹就是它的勝因,殊勝幫助之因,才能得到很廣大的利益。我們附託在殊勝的教典為因,依靠經律論三藏來學習,自己學成之後,將來也能廣於利益一切眾生。

懇修齋戒,莫謾虧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會]懇修齋戒:至誠懇切,來修學佛所說的齋戒。過午不食,就是齋。戒指一切戒法。要依戒律為基礎,再加於學教,才會有成就的。
莫謾虧逾:對於戒律,你不要怠慢,不要不尊重。謾是不尊重,虧是違犯、破壞,踰不要超越、躐等、超越戒的範圍,要順著戒法的次序來修證。
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一方面持戒、一方面有智慧研究教理,世世生生都有殊勝微妙的因果。

不可等閑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
[會]我們不可以這麼好的光陰,一天一天閒閒的無事的,讓它悠悠幻幻過去。兀兀,沒有事做,閒在那裡,糊裡糊塗這樣過日子。實在把這光陰太可惜,而浪費掉。這好光陰而不會用它,真是太可惜。為什麼呢?因為你完全沒有求上升,再進一步努力的精神,所以我們必定要力求上進,再進一步向菩提大道努力邁進的精神。

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
[會]徒然的把十方在家信佛的人,發心布施供養三寶。出家人為住持僧寶,續佛慧命。那現在沒有好好的續佛慧命,住持正法工作做好,最起碼也要做到自己能夠得到一點利益,能斷煩惱、了生死,可是沒有這樣做,消了很多的十方信施的布施,這樣是一種負債受用,很可惜的。將來都要還人家,不是很辛苦的事嗎?
亦乃孤負四恩:也就是你這樣做,孤負四重恩。

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
[會]這樣不利用好光陰,好好來修行,累積起來罪業,愈來愈深。而一念心,本來是要使它清淨而趣向菩提。只是在塵勞上打滾,而這個塵勞煩惱就變成愈來愈多愈重,積聚在這個心理,你的心就被世間塵勞所堵塞住,沒有辦法清淨。只有增長生死之業,所以平常做事的時候,凡是接觸到的一切事,都會滯礙不通,停在哪裡。這樣你不好好用功,平常時凡是要做什麼事情,心不開朗,被煩惱所堵塞。你凡是做什麼事情,都會碰到不如意的地方,處處碰壁。這一種人沒有高尚的品德,沒有好好修學、了解佛法,人看到了就會輕視你,瞧不起你。

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
[會]古德有這兩句話說:彼既然是個大丈夫,我也是個大丈夫,所以不要自己輕視自己,不要自己糟蹋自己,而致退屈,而不肯上進。

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會]如果不是這樣做的話,徒在緇門。緇,黑色的衣服。中國出家人多數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素在家人,緇素來分別出家、在家。
徒在緇門:徒然在出家人的僧團之中,出家人的流類,門就是類。
荏苒一生:荏苒就是因循。一天天糊裡糊塗過去,這一生就這樣糊裡糊塗過日子。
殊無所益:實在沒有什麼利益,很可惜把這一生這樣子空過太可惜。

2.3.總結勸修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
[會]伏望興決烈之志:伏,在。望,期望。潙山大師說我期望你們後輩的學人們。
興決烈之志:興,起。從內心生起一種決定,很猛烈的志向:我決定要向菩提大道邁進,我決定要勇猛精進,來自行化他,解行並進。
開特達之懷:把胸襟打開。要有特殊的心願,要有最通達的心懷,來努力修學佛法。

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
[會]舉措看他上流:凡有所做,都要向上流的祖師們看。舉措,舉止動靜。上流,指上根上智的,做我們好的模範、榜樣。看上流的古人的樣子來學習。
莫擅隨於庸鄙:擅,自專。不要自己自專,隨著自己庸俗的那一種觀念。庸,平庸。鄙,鄙劣、不好的。

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
[會]必定要在這一生,把生死大事了斷。斷除無量劫來的生死,決定要在這一生下這功夫。
想料不繇別人:我們心裡應當這樣想,自己意料,自己生死自己了,別人是靠不住。釋迦牟尼佛只能做我們的增上緣,所以自己要下功夫,自己斷煩惱,了生死,不能靠別人。

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
[會]息意忘緣:要把內心的雜亂妄想的心意把它止息,忘掉世間種種雜雜的因緣。把心意止息下來,專一趣向於修行功夫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不與諸塵作對:心不要跟外面的六塵境界作對,不要被塵境所流轉。不與諸塵作對,就要把外緣止息,不要被外境所轉,要做到心能轉境。

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
[會]心空境寂:真心理體本來當下即空,沒有外面的塵境。心空就是真心,指著真心理體,不是指妄心。真心本來是空的。外面的色聲香種種的塵境,本來也是止息的,而不動搖的。是你自己去擾亂。
只為久滯不通:既然心本來是空的,境本來是寂的。為什麼變成心不空,而境不寂呢?心有很多雜亂的妄想,外境好像都在擾動我,原因在哪裡呢?這是因為你被塵勞煩惱所遮敝,停留在塵勞煩惱境界裡。

熟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徇人情。
[會]熟覽斯文:要把這一篇警策文看熟,讀得滾瓜爛熟。
時時警策:時時自己鞭策自己。警是警覺,策是勉勵、鞭策。
強作主宰:要自己很勉強的勉勵自己。自己作主,為了修行,為了要使道業上進。
莫徇人情:不要跟隨自己內面懶惰心情糊塗過日,必定要很勉強提起精神。如果遇到不好的境界、惡境,抓住自己的主張,不要被外境所轉。打起精神,我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而奮鬥,怎麼可以隨順惡知識,順著世間人情而流轉呢?

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會]業果所牽:既然起惑造業,業因必定會結果的。業因必定會牽你到結果地方。
誠難逃避:沒有辦法逃避的。為什麼?
聲和響順:聲音如果很柔和、很和諧,反響的聲音也是一樣的和諧。說的音聲如果是柔順的聲音,返響出來的聲音也是很柔順。
形直影端:如果你的身形站得很直,現出來的影子也就很端正。
因果歷然:如是因,如是果,歷歷明明,很顯然的可以看到。豈無憂懼?

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會]假定你所造的業,經過百千劫,所做的業也不會亡失,不會消失掉。為什麼?親因種子成熟,只要你碰到助緣的時候,果報就要出現,就結果。這個果報還是你自作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
[會]故知三界刑罰:由此可以知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刑罰就是說因果的受報。刑期處罰,造惡業,受到惡業的處罰。
縈絆殺人:業力好像繩子會纏縛你。縈,纏縛。絆,絆倒。譬如說有個繩子,你被它絆倒,走不動。好像會被他傷害。殺比喻傷害。三界的苦報就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造了惡業,就會傷害到我們法身慧命。所以叫做縈絆殺人。
努力勤修:因此因果可怕,很勤勞的很用心的去修行。
莫空過日:不要把好時光一天一天讓它空過。

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
[會]深知過患:溈山大師說我深深知道,做了罪業,將來所受的患難相當嚴重的。
方乃相勸行持:因此我才來相勸各位要好好地修行,不要這一生空過太可惜了。
願百劫千生:所有的同道們,希望以後生生世世,都能同住在一起,來修學佛法。
處處同為法侶:還在這三界中的話,希望大家生生世世,同為修行的佛法同伴。

乃為銘曰:
1)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
[會]幻身:這個身體是幻化之身,有生有滅,時間很短暫。幻就是變化的東西。
夢宅: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就好像夢中所住的屋舍,沒有實在。
空中物色:這身體沒有實體、無自性,叫做空。好像虛空中的物體顏色。
前際無窮:過去的邊際無窮無盡,一直到現在。明明是如幻如化,可是過去世所受的幻化之苦無窮無盡。
後際寧克:假如今生不能斷絕,今生不能了生死。未來的邊際,寧可讓他到此止住,不能再往前進。

2)出此沒彼,升沉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會]出此沒彼:無量劫來生死太苦惱,離開三惡道,分到人天道。或是離開人道,又到三惡道。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轉不息,此出彼沒,彼出此沒,沒有停止。
升沈疲極:升,升天、做人。沈,沈淪、沈下去,下地獄、做餓鬼、做畜生。像這樣子頭出頭沒,實在太辛苦。疲是疲勞,極是極點。疲勞到至極,太辛苦。
未免三輪:還沒有免除三界六道輪迴生死之苦。
何時休息:無量劫來在三界六道中輪迴生死,而就沒有停止過。今生如果不好好修行,斷煩惱,了生死,何時停止、止息?

3)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會]貪戀世間:為什麼會在這裡輪迴生死?因為眾生都是有貪瞋癡,貪愛戀慕這個世間。
陰緣成質:因為貪戀這個世間,所以就形成有這個五蘊、十二因緣,而成這個身體的體質。質指身體。五種東西組織起來,成為身心的體質,所以叫做五蘊。緣,由業因助緣,而成就這五蘊身心。另一種就是指十二因緣,眾生就是由三世十二因緣,輪轉不息。惑業苦輪轉不息。

4)根本無明,因茲被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會]無明為煩惱總根本,因此我們就被根本無明所迷惑,由此造業而輪迴。世間的光陰一天一天過著很快,如果讓它空過,不好好修行 剎那之間無常就來。這身體滅掉,又是要去輪迴生死。

5)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會]如果這一生空空過去不好好修行,來世又是壅窒不通。窒,停窒、不通。塞,阻塞、堵塞、不通。窒塞,就是壅蔽不通,就是通道被壅住不能通。今生沒有好好修行了生死,來生又要受苦。生生世世,由迷入迷,愈來愈迷,原因在那裡呢?被六賊所迷住。六根為賊的媒體,六塵就是賊,把六塵招進來,偷我們心裡的功德法財。

6)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會]六道往還:我們在天、人、阿修羅三善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在六道裡面往還是來來去去。
三界匍匐: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那裡或升或降,好像在地面爬情況一樣。
早訪明師:趕快去參訪、親近真善知識,懂得佛法的過來人,有解有行的過來人,去親近好好跟他學習。
親近高德:我們要去親近高僧大德,跟他學習。學習什麼呢?

7)抉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會]決擇身心:決定選擇,身心上所有的煩惱要把它去除,所有的功德要叫他完成,好好的修行。
去其荊棘:荊棘,我們心地的煩惱,要把這心地的種種煩惱,要求善知識來加以決擇,求善知識來幫助,來提攜。消除身心的煩惱,種種不如法的地方,希望親近善知識都能夠使它消除。
世自浮虛:世間本來就是虛浮不定,不能永久存在的。
眾緣豈逼:但是這世間的種種因緣,它能夠逼迫我們嗎?不能逼迫我們,是自己被它扭轉。只要你能看破諸緣,放得下,你就能身心自在。

8)研窮法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會]研窮法理:把佛法的道理研究到徹底。怎樣算才真正的徹底呢?以開悟來做標準,這是把生死之路理清,大事已明。研究徹底叫做研窮,法指佛法,現在指修行的禪法,也是法。總之一切法門,對這道理、理路,都要徹底把它弄清楚。修行、參訪,一直到開悟為止。
心境俱捐:不要被外境所轉,連自心的妄心也要把它棄掉。不但是把外境徹底捨掉,就是自己的妄心也要徹底的把它丟開,把它捨掉。
莫記莫憶:不要記住以前的事情。未來心也不可得,不要追求它。現在心也是不可得,不要老是想像它。

9)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會]六根怡然:如果能像上面這樣子用功,你的六根很舒服。怡然,泰然自得的情況。怡,很歡喜、很自在的心境。怡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自由自在,不被外境所轉。
行住寂默:行就是動作方面,住指靜的方面。不論是動、是靜。寂默,是寂靜而晏默,自由自在的情況,沒有煩雜,沒有浮躁。
一心不生:一念心當下,體證諸法無生的道理。諸法不生,般若生。如果對一切境界不被它所轉,般若智慧就會生起。一心都安定住諸法的理境之中,念念都趨向於不生不滅的諸法理體的境界,萬法也不會來使你動轉,當下俱息。
萬法俱息:世間外境的一切諸法,當下就是寂靜、止息。寂靜也就不會有所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