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苦自作,苦他作,苦自他作,苦非自非他無因作

雜阿含302經
阿支羅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曇!苦自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作者,此是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他作者,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他作,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佛告迦葉:苦非自非他,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無因作者?瞿曇!所問苦自作耶?答言:無記。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無記。今無此苦耶?
佛告迦葉:非無此苦,然有此苦。
迦葉白佛言:善哉!瞿曇!說有此苦,為我說法,令我知苦見苦。
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離此諸邊,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發智論卷第二十
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諸有此見: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十九
1.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2.諸有此見: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此非因計因戒禁取,及謗因邪見者,顯彼自性。見苦及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
3.彼等起云何?謂無衣迦葉波因緣是此見等起。
1)彼無衣迦葉波,昔在家時,曾為商主,數入海採寶,最初入時,逢諸海難,辛苦得出,便作是念:此難苦者,是我自作,坐入海時,不洗浴故。
2)彼於第二入時,便自洗浴。既入海已,遇難如前,辛苦得還,復作是念:此難苦者,是他所作,坐入海時,不祠天故。
3)彼於第三入時,便自洗浴,及亦祠天。既至海中,如前遇難,困而得免。便作是念:如是艱苦,自作、他作。坐入海時,洗浴、祠天不殷重故。
4)彼於最後,便極殷重洗浴祠天,然後入海。入已遇難,亦復如前,僅得迴還,便作是念:此所遭苦,不由自、他,但無因得。
5)彼由此故,便見居家攝受過失。即往無衣外道法中出家,後於王舍城見佛,便問:苦由誰作?爾時,世尊以四記論法而調伏之。廣說如無衣迦葉波經。故彼因緣是此見等起。
4.前來所說諸戒禁取,皆見苦所斷者,依我常倒起,於果處轉故。
5.雖非因計因而見苦所斷,謂戒禁取總有二類:一、非因計因。二、非道計道。
5.1.非因計因復有二類:一、迷所執我常法起。二、迷宿作苦行等起。前依我常倒,亦於果處轉故,隨二倒見苦所斷。後唯於果處轉,果相麁顯,易可見故。計因為因,非全邪故。既迷果相故,亦見苦所斷。
5.2.非道計道亦有二類:一、執有漏戒等為道。此迷麁顯果相起故,見苦諦時,便能永斷。二、執謗道謗邪見等為道。此親違道,於因果相不別迷執,故見道時,方能永斷。謗集滅時,既撥所斷所證法相。若執為道,便為無用。定依所斷及所證法,而立道故。又彼所撥與道相異,必無彼無間執彼為道者。若於後時,執彼為道,定於果處,而起道執。見苦諦時,此見便斷故。無戒禁取見集滅所斷。見取所執無所待對,但執為勝諸邪見後,皆得現前,故通四部。此中所說諸戒禁取,唯非因計因,故見苦所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