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雜阿含23經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11,T26,412a
1.五蘊總說
五蘊者:一色蘊、二受蘊、三想蘊、四行蘊、五識蘊。
云何色蘊?
答: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色蘊。
云何受蘊?
答: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受蘊。
云何想蘊?
答: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想蘊。
云何行蘊?
答: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行蘊。
云何識蘊?答: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說名識蘊。

2.色蘊
此中,諸所有色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色?
答:a.盡所有色:謂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諸色,如是名為:諸所有色。
b.復次,盡所有色:謂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如是名為:諸所有色。

3.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者。
3.1.云何過去色?答:若色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名過去色。
3.2.云何未來色?答:若色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名未來色。
3.3.云何現在色?答:若色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名現在色。

4.內、外
若內、若外者。
4.1.云何內色?答:若色在此相續,已得、不失,是名內色。
4.2.云何外色?答:若色在此相續,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續、若非情數,是名外色。

5.麁、細
若麁、若細者。云何施設麁色、細色?答:觀待施設麁色、細色。復如何等?答:a.若觀待無見、有對色,則有見、有對色名麁。若觀待有見、有對色,則無見、有對色名細。
b.若觀待無見、無對色,則無見、有對色名麁。
若觀待無見、有對色,則無見、無對色名細。
c.若觀待色界色,則欲界色名麁。
若觀待欲界色,則色界色名細。
d.若觀待不繫色,則色界色名麁。
若觀待色界色,則不繫色名細。
如是施設麁色、細色,如是名為:若麁、若細。

6.劣、勝
若劣若勝者。云何施設劣色、勝色?答:觀待施設劣色、勝色。復如何等?答:.a.若觀待有覆、無記色,則不善色名劣。若觀待不善色,則有覆、無記色名勝。
b.若觀待無覆、無記色,則有覆、無記色名劣。
若觀待有覆、無記色,則無覆;無記色名勝。
c.若觀待有漏善色,則無覆、無記色名劣。
若觀待無覆、無記色,則有漏善色名勝。
d.若觀待無漏善色,則有漏善色名劣。
若觀待有漏善色,則無漏善色名勝。
e.若觀待色界色,則欲界色名劣。
若觀待欲界色,則色界色名勝。
f.若觀待不繫色,則色界色名劣。
若觀待色界色,則不繫色名勝。
如是施設劣色、勝色。如是名為:若劣、若勝。

7.遠、近
若遠若近者。云何遠色?答:過去、未來色。云何近色?答:現在色。
復次,云何遠色?答:若色過去非無間滅。若色未來,非現前起,是名遠色。
云何近色?答:若色過去無間已滅。若色未來現前正起,是名近色。如是名為:若遠、若近。

8.一切略為一聚
如是一切略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為一聚?答:推度、思惟、稱量、觀察,集為一聚。是故名為:如是一切略為一聚。

9.色蘊
說名色蘊者。云何說名色蘊?答:於此色蘊顯色、顯蘊、顯身、顯聚,是故名為:說名色蘊。

10.受蘊
諸所有受者。云何名為諸所有受?答:盡所有受,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如是名為:諸所有受。

11.想蘊
諸所有想者。云何名為諸所有想?答:盡所有想,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想,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想,如是名為:諸所有想。

12.行蘊
諸所有行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行?答:盡所有行,謂六行身。何等為六?謂眼觸所生行,耳、鼻、舌、身、意觸所生行,如是名為:諸所有行。

13.識蘊
諸所有識者。云何名為諸所有識?答:盡所有識,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如是名為:諸所有識。

14.五取蘊
五取蘊者:一色取蘊、二受取蘊、三想取蘊、四行取蘊、五識取蘊。
云何色取蘊?答:若色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色取蘊。
云何受取蘊?答:若受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受取蘊。
云何想取蘊?答:若想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想取蘊。
云何行取蘊?答:若行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行取蘊。
云何識取蘊?答:若識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欲生時,生或貪、或瞋、或癡、或隨一一心所隨煩惱,是名識取蘊。

15.大般涅槃經,卷33,T12,564a
復有一義說無量名,所謂如陰亦名為陰,亦名顛倒,亦名為諦,亦名四念處,亦名四食,亦名四識住處,亦名為有,亦名為道,亦名為時,亦名眾生,亦名為世,亦名第一義,亦名三修謂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煩惱,亦名解脫,亦名十二因緣,亦名聲聞、辟支佛,亦名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亦名過去、現在、未來,是名一義說無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