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何等為疑蓋不食?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

雜阿含715經
何等為疑蓋不食?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
問:此蓋,誰為非食?答:有緣、緣起,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
[解]問:這個疑蓋是以什麼作為非食?答:有二種非食,一個是有因緣、有所緣緣、有等無間滅緣、有增上緣作為非食,第二個是對彼緣、緣起正思惟作為非食,且常常生起此正思惟,作為非食。

由彼觀見唯有於法及唯法因,唯有於苦及唯苦因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為緣無明,於三世境未生者不生,已生者能斷。
[解]由於彼行者觀見緣起的道理,在五蘊中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不是梵天、大自在天所生,只是因緣所生法,就是識、名色、六處、觸、受。及只有法的因,就是無明緣行;有無明緣行,所以有識、名色、六處、觸、受。於中只有苦,就是生、老、死;及只有苦的因故,就是愛、取、有。因為思惟緣起法的緣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所引起的無明,對於三世境界的種種疑惑,未生起的話,不會生起,已生起的疑惑,能斷除。

若不如理而彊作意,其如理者而不作意;總說此二,名不正思惟。
[解]若是對於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間思惟等不合道理的地方,而強要作意;對於緣起法這些合於道理的地方,而不作意。總要的說此二種,名為不正思惟。

若於是中,應合道理;應知是處,名為如理,謂於闇中作光明想。由此方便,如理作意,非不如理。於餘處所,亦有所餘如理作意。
[解]若是在這裡作意,是合乎道理的;應該知道在此處作意,名為如理。在黑暗中,作意於光明想,由此方法,就是如理,不是不合道理的。在其他四個蓋的情況,亦有其他的合理的作意:在貪心的情況下,修不淨觀;在瞋心的情況下,修慈悲觀;在多尋思的情況下,修入出息。
cf.放逸
[論說]云何放逸?謂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尋思,若邪戲論,是名放逸。
1)sa407:思惟世間
當知若於不應思處而強思惟,名邪思惟。謂或思惟: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邪?乃至廣說。於未來世,於內猶豫,我為是誰?誰當是我?今此有情從何而來?於是沒已當往何所?
2)sa408:世間有常,或謂世間無常...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或思世間,謂世間常乃至廣說。如是或謂世間有邊,乃至廣說。或思有情,謂命即身,乃至廣說。或思有情業果異熟,謂妄思惟,此作此受,乃至廣說。或復思惟,諸靜慮者靜慮境界,或思諸佛諸佛境界,如來滅後若有若無,乃至廣說。
彼由世俗、勝義善巧,於是一切,二因緣故不應思惟:一、非思惟所緣境故,二、由其事無所有故。若有思求非思境事,或有思求無所有事,如是一切皆無所得,唯有令心轉增迷亂。若於此中,不如正理強思惟者,雖有一類,由宿因力,或起厭離,或起厭離相應作意緣實境界,於其中間暫爾現行,而復於彼見為過患生不實想。如是思惟世間等法,能引無義。
3)sa409:或有貪覺覺者,或瞋覺覺者,或害覺覺者
sa410:親里覺,國土人民覺,不死覺
邪尋思者,當知即是欲等尋思。
4)sa411-415:
邪戲論者,復有六種:謂顛倒戲論,唐捐戲論(sa411),諍競戲綸(sa412),於他分別勝劣戲論(sa413),分別工巧養命戲論(sa414),耽染世間財食戲論(sa415)。如是一切,總名放逸。為欲斷除此放逸故,如來親自為教誨者,為堪受化補特伽羅,聞已速能斷諸放逸。T30,844c